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家艺闻 » 正文

人民画家网推荐中美协会员著名画家:李书成

 

 

 

 

【艺术简历】

李书成,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海南文昌人,出生于海南石碌,全日制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广东书画艺术》杂志社总编辑、《广州文摘报》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书画课题班李书成工作室导师,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画院副院长、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层林尽染》

 

在国画创作方面,大胆探索以侧锋技法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所画城市、山水重意趣而非形体,形散而神不散,以情运笔,以笔运墨,笔墨潇洒灵动又不失力度。所绘物象速度感极强,动静结合,都市生活节奏感喷薄而出,完美契合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山水之趣跃然纸上,宁静而致远。1991年在广东画院成功举办个人侧锋画展,胡一川先生亲笔题赠“梅花香自苦寒来”。《南方日报》评价“李书成侧锋画开创了岭南艺术新天地”。

 

 

《井冈山》

 

在油画创作方面,学习借鉴法国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点彩”技法,探索性地将国画的线条与油画的色块、光影和细节处理方法进行融合,独创出“金属晶体”绘画技法:摒弃传统油画的大面积铺陈,撷取国画写意舒展的线条作“筋骨”,下笔有力、笔画短促、以方见多,借笔下苍劲的力道与简短精干的结构,赋予画中物象硬朗坚固的“金属”感。以笔为刀,对画面进行明确切割,并以油画斑斓绚烂的色块作肌肤,在平面上层层堆砌,形成如同钻石、水晶的立体结构;从整体出发,围绕不同的物象主题对色调和光影不断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得色块之间不断变化但又相互紧密连接,如“芯线”般迂回穿梭,呈现出“分而不散”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各个角度之下均如“晶体”般通透、连贯的美感,形成辩证统一的画面逻辑。“金属晶体”技法的运用,可有效提升作品的张力,通过灵活调整金属晶体的大小、形状、色调和光影等因素,营造出或张或弛、或厚重或轻巧、或雄浑或通透等不同质感。

 

《延安颂》

 

于1992年至1999年期间创作完成个人代表作品——油画《大世纪》。画作宽6.18米、高2.02米,囊括了20世纪至21世纪期间千余位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等领域影响了中华民族进程的伟人志士。画中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以政治人物为核心,分置于长城、长江和黄河之上,整体构图如一只蜿蜒腾飞的巨龙,场景宏大、寓意深远,视觉冲击力极强,饱含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大世纪》。《人民日报》评价《大世纪》为“见证百年历史,荟萃风云人物,用画笔绘就的史诗”。《人民画报》曾用大版面报道《大世纪》,并评价其为“高处人生、笔透百年”。1999年4月,《大世纪》荣获国家版权证书;2002年获国家邮政总局采用,以明信片形式发行;2007年收录于《广东年鉴2007》。

 

 

《喜看稻菽千重浪》

 

1991年,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李书成画展”。2006年、2007年,作品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九次、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李书成画展”。2017年,作品入选“北京名家作品展”。自1991年起,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红军长征走过的乌蒙山》

 

2009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李书成写实主义油画》。2012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李书成画集》。2014年,《美术》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李书成油画作品》集。2014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4期刊推荐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2017年,《收藏家》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7年推介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2018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8期刊推荐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此外,作品刊登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收藏家》、《荣宝斋》等国家级期刊和《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纸媒体上,共百余次。

 

 

《腊子口天险》

 

曾被《羊城晚报》评价为“画坛怪杰”;曾被马来西亚《中国报》评价为“画坛拼命三郎”。2001年被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天津美术出版社联合授予“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2003年5月被《经济信息时报》评为“学习‘三个代表’先进楷模”。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书画收藏双年展”银奖、“中国山水二百家”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山水画四百家优秀作品奖”。2013年1月,《李书成画集》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2年度优秀作品奖”。2013年12月,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二0一三年度广东省社会组织模范个人”。2016年1月,作品《寥寥数笔速写人生》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5年度优秀作品奖”。2017年1月,作品《一画一世界》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6年度优秀作品奖”。

 

 

《到韶山》

 

油画语言的探索---读李书成油画新作有感

作者:贾德江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从价值标准到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反映在当代艺术的面貌上,则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态势,艺术表现手段极大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人们浮躁和追慕时尚的欣赏眼光不可能不影响艺术家。在这样的时代,坚守艺术精神之境的追求,就显得十分的难能可贵。成长并成熟于这个时代的李书成一直潜心于写实油画创作的表现形态,致力于油画语言精神的研究和探索,从而确定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遵义曙光》

 

李书成的油画创作涉猎的题材广泛,既关注宏大叙事和革命历史题材的表现,也钟情于去描绘那些居于文化边缘状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时而他也对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和事抱有浓厚的兴致,时而他又去追忆远去岁月中的清宫佳丽,还表现令他感动的山乡村寨的美景。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或纯真雅丽,或端庄沉静,或坚韧沧桑,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跃然眼前。显然,对人本质的尊重和认同,对绘画基本功能的肯定和运用成为李书成油画创作的原则。从近期作品看,他的油画语言在深入探索中,创造了一种他称之为“金属晶体”的表现手法,即以短促而有力的笔触,形成酷似钻石、水晶的肌理结构。这种似网非网、大小不一的晶体块面,不仅分而不散,而且呈现出切割般的交错衔接。这里需要运用色调与光影的细微处理,取中国画中不同的线型、线性,通过颜料的不断堆积重叠以突现不同物象的质感、光感、体积感,构成了他的每一件作品耐读、耐看的重要元素。

 

 

《韶山冲》

 

李书成执著于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懈地探求绘画的本质及其内涵意义,用手中之画笔展现生活之真,展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并以独具的表现技巧将这种生活之真升华为艺术之美,其中蕴含的圣洁与真诚,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和艺术陶醉。

 

 

《春到韶山》

 

让美更美

文/李书成

 

美,是什么?美,可以是很繁复的定义,是繁花、是星辰……万千个人有万千种述说、万千个答案;之于我,美的定义简约而不简单,那就是大家普遍认可的赏心悦目的事物。

 

 

《红军长征路过的彝族山寨》

 

如何表现美,如何让美更美,是一个始终困扰着我的课题。绘画艺术可以是抽象也可以是具象的。抽象画是从众多自然对象中抽取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以自然对象的共性成画;具象画中的艺术形象是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缩了的具体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抽象画创作是抽象思维主导比较、抽取共性的过程,具象画创作则是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选取、综合自然对象的结果;抽象画创作是剥茧抽丝,而具象画创作是在分析解构的基础上进行重组,一解一构成就了具象画的强可识别性,古语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具象画可以画家独创的艺术语言符号为手段描绘生活、作联系作品与生活的桥梁,将画作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形态呈现,便于观众理解、欣赏、思考,这也是我舍抽象画取具象画的重要原因。

 

 

《重走红军路》

 

 

《重上井冈山》

 

画作可以传递给观众的是什么?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提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艺术过程是一个对话和辩证的过程,是我们看到的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

 

 

《大世纪》

 

 

《韶山》

 

艺术为“壳”,思想为“核”,一幅画不仅承载了画家的思想和认知,更是画家与观众对话和共鸣的载体,引导人们进行深领域的审美思考。作画时的我一直在“喃喃”,与画作细语、与内心对话,画作于我是一个艺术的世界,内心于我是一个自我的世界,每当笔尖触到画布的一刹那,便好像有一股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电流击穿我的身体和意识,让我的画作与内心瞬间融合成一体,自然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我常常钻进画作里不愿出来,不仅仅是为了那一抹瑰丽的色彩、那一抹温柔的笔触,更是为了守护我的小宇宙,一个永远年轻、始终成长的小宇宙。油画创作是入世的,因为从观察、速写、草稿到成画,一景一物都是眼之所见、生活之所得,所以作画时的我是老成的,画中的每一笔都是曾经历过的风雨、每一景都是曾经受过的磨砺,在世间跌跌撞撞地前行,才落入画中一道道风景;油画创作又是出世的,一笔一划都随心中所想,画的是景却不是某一处景,它是这一处景象又是那一方天地,是心中的彼岸、心海的涟漪,纵使世间曾有过太多的蹉跎,我也只是淡然走过,再沉重的笔触也只是生命中一点轻巧的痕迹,即使拂去也无妨,但还是让它静静地留在画里吧,给人生的释然留一点注脚。

 

 

《韶山春晖》

 

 

《金沙江岸》

 

给画作留白、给人生留白,便不自觉地在油画中引进国画的元素,以国画抑扬顿挫的笔触搭配油画层次丰富的色彩变化,以国画宁静致远的留白投入油画渐变迷离的光影游戏,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只是在尝试写一种心境,入世与出世之间绚烂又恬淡的心境。纵使摹不出国画的清透淋漓,也是时时心情淡泊的写照;纵使写不出国画的悠远流长,也止不住人生闲适的方步。

没有化不开的油墨,没有写不出的心境。以画为友,时时交出自己的真心;以画为媒,与您交个朋友,以美会友。

 

 

《英雄赞歌》

 

 

《看万山红遍》

 

 

《咏梅》

 

 
(文/小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9 09:31:23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67     评论: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arthuajia@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