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原名李连博,别号芦阳,男,汉族,民革成员。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人。擅长中国画。亦擅书法。由于他在美术界的声望,被批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辅仁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和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国书画研究会顾问。他的名字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文学艺术家传集》、《中国古今书画家辞典》。出版有《李仲耘书画集》和北京大学印制的《中国山水画教材》行世。父亲李宗尘是当年县里书画能手,擅长人像、走兽、花卉。又擅写小楷、行书。他在书画家庭薰陶之下,自幼就喜舞文弄墨。年稍长,技巧日进。常为父亲代笔应酬。父亲看他酷爱书画,为他请当时北方宿儒张信儒和宁河县中学校长杜心耕教他学画。四十年代初从当时名画家陈半丁学画。陈老看他勤奋好学,十分器重。称他“画风俊逸,气势不凡”。1949年考人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得到当时许多著名书画家如溥雪斋、汪慎生、陈缘督、陆鸿年、启功和溥松窗各位老师的指导,同时又向早年留学英国的水彩画家关广志学西画。从此他能以传统技法为宗,又以西画为鉴,因而绘画技法大进。当时在辅仁大学任国画系主任的溥松窗对他尤为钟爱。因此在1953年选为东床,与溥之第七小女结婚。溥氏乃清朝道光皇帝五皇子亲王之孙,袭贝子爵。因此李仲耘就成为爱新觉罗家族姻亲。大学期间,举凡所学山水、花卉、人物及书法等,涉及甚广,奠定他后来擅长各门书画的基础。其中尤以松、梅、兰、竹画法最为出色,其用笔挺拔劲健、淡雅清新。书法继承欧赵古体,深得宋元风韵。1948年毕业后从事电影美术工作,194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四十年间,国家发行的许多名片中都有他的功绩。其中在拍摄影片《国画大师张大千》时,他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使该片丰富多彩,观众能直观大师的艺术精华和治学风范。在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制作中,他和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合作,广泛搜集梅氏舞台艺术资料,充实内容,使该片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真实相结合,因而收视率极高,蜚声中外。此外,如在当年毛主席接见外宾时的许多纪录影片中的片头题字,大部份也是他的书法。1958年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擅山水、花鸟,作品构思新颖,格调清雅。后又连续出席第三、四届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89年从中央新闻制片厂离休后,对书画艺术仍勤耕不辍。1990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2年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同时在新加坡举办“李仲耘书画观摩展”。1994年参加“第十三届日本水墨画公募展”,日本外务大臣授予他荣誉奖状。1996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盛典,他的绘画作品参加了北京市委统战部在港举办的大型书画展,受到港澳各界知名人士的好评。1999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1956年与关松房、溥松窗,董寿平等合作大型国画《山河壮丽》和《万水千山总是情》,五十年代中国画作品《向黄河进军》、《咱俩一齐长大》等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春天》等画作载人多部画册之中,并被国家珍藏。近年新作《鹫峰春早》、《藤花》、《黄山云峰》等分别在国外展出。其他主要作品有中国画《养鸡姑娘》,《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等,电影美术《荒山泪》、《诗人杜甫》等。1984年春在天津宁河家乡举办“探亲书画展”,并被邀请在各地讲学授艺。1989年又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举办“李仲耘书画展”。同时又为非洲人民抗灾、抗洪和“拯救大熊猫”等活动捐赠大量画作。献出他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爱心。当时中央和北京各电视台都为他作了专题报道。他的事迹一时受到国内外书画界名流和爱好者的赞誉和传诵。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王鸿,(1923.7—)。河北沙河人。擅长中国画。1940年在晋东南鲁艺学习,195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历任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编委、美术摄影部主任。出版有《王鸿炭笔风景写生》、《太行山风情》等。创作重视写生,继承传统,并吸取西画技法,作品构图充实,笔墨浑厚,富有乡土气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徐振武,浙江绍兴人.擅长中国画、速写。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创作室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的作品清新隽永,富有浓厚时代、地方及生活气息,尤以笔下的江南水乡,更为中外人士赞赏。1989年移居美国,创作题材更扩展至描绘世界各地风光。显示出其超卓的艺术才华和雄厚的实力。北京中国美术馆,日本东京小野美术馆,第八届国际绘画展,美国费城乡村俱乐部画廊,日本世界博览会,维也纳联合国分部先后收藏其作品十件。1982年至1988年,先后有三幅作品在国际绘画比赛中获大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次。另外二幅作品在亚洲获一等奖。1993年至1994年,先后获美国传记学院国际研究委员会颁“世界终身成就奖”和“1993年名人奖”.美国传记学院“世界杰出人物与领袖人物贡献奖”.美国传记学院国际研究委员会“人类艺术贡献奖”.美国传记学院“近十年间最杰出人士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20世纪成就奖”之金质奖章,银质奖章各一枚以及获美国传记学院“名人最高成就奖”。1997年在瑞典举行的第一届国际素描大赛,速写作品《林间》获金质奖。作品《湖上晨曲》在南斯拉夫获第八届国际绘画展大奖;《江南喜雨》在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获三等奖;《江南春雨图》在土耳其国际绘画展获二等奖。出版有《徐希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李学淮 别名学怀,广东梅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早年在泰国国光中学任美术教师,1951年回国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58年曾参与天安门毛主席像绘制工作。作品有《晚归》、《迎春》、《老吉昌》等。著有《素描基础》,合著有《胶粉画的颜色和工具》、《服装人体动态》、《人物头像集》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沙更世(1926—)。又名沙更思,书法泰斗沙孟海之子。浙江鄞县人。擅长中国画、宣传画。曾为西泠印社会员,1950年国立艺专毕业,历任人民画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创作员,中央民族学院(后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工作室副主任、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协会、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作品有中国画《雪山浴日》、治印《江山如此多娇》等。主编出版《沙孟海篆刻集》、《二十世纪书法经典——沙孟海卷》、《沙更世书画篆刻选集》。作品《咏梅图》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书画家、老新闻工作者。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国画系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黄铸夫先生系广西北海市人,生于1913年。20世纪30年代初,入广州美专学习油画,1932年底与上海党中央出版局取得联系,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37年后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参加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活动”,参与“现代版画社”的工作。1938年任《新华日报》美编主任,并参加了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1940年后又筹组和领导了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漫画及木刻作品,影响颇大。1950年任中南广播电台台长。1954年任中侨委对外司专员,负责海外华侨宣传工作,并经常参加何香凝所邀集的国内外著名画家作画活动。1958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任院党委委员、中国画系副主任,工作期间他团结全系老师,积极组织教学研究,在此期间,也与李可染、李苦禅、黄胄、朱丹等老一辈书画艺术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在任教期间,带领学生赴敦煌莫高窟、内蒙、广西等地区写生学习,为中国画教学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继而在中国美术研究所工作直至80年代离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从未放弃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研究和追求。黄老先生擅长国画山水,兼及大写意花鸟。山水远师宋元,近取黄宾虹;花鸟师徐渭、吴昌硕。作品或笔力老辣、气韵浑厚,或刚健婀娜、情趣盎然,尤擅长画鲶鱼、奔马、老鹰,作品多次参加展出并发表。亦擅书法,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发起人之一。作品有《墨海青山》、《源头活水》等,出版有《黄铸夫画选》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黄润华195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6年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随著名画家李可染教授学习中国山水画。50年代起,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至今。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出版《黄润华山水画集》。1988年赴日本举办黄润华、张凭、李行简“中国山水画展”1990年赴日本讲学3个月。1991年赴日本广岛举办个展,并出版《黄润华画集》。1993年赴法国巴黎举办联展,并在欧洲考察半年。作品章法严谨,笔墨苍劲,功力深厚,注重师法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为国内外各博物馆收藏。作品章法严谨,笔墨苍劲,功力深厚,注重师法自然,富有生活情趣。作品有《东方欲晓》、《忆万县》、《漓江渔歌》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及辽宁、吉林等省博物馆、中央美院陈列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蒋正鸿,男,1936年生,浙江舟山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李桦、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古元、黄永玉、张仃先生,学习国画、版画。1960年至今一直从事高等美术教育工作,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历时40年。1959年作品《新城市》获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196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蒋正鸿国画展”1996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奖2002年《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国际评审委员会评定,获提名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长城饭店、丽都饭店、中化宾馆、富顿大酒店、银轮宾馆等多家机构收藏。著有《学国画》、《写意画技法》、《黄宾虹艺术生涯》、《焦墨写生技法》等书。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14年2月8日生。曾用名维新、铭三、阿维。画室堂号五瓜草堂、闻鸡楼。字岭云。河南汲县(卫辉市)人。国画家。秦岭云出生于一个民间画工之家,在画行的作坊里度过童年,从小对传统的壁画、灯画、泥塑、剪纸等造型艺术有浓厚兴趣。小学毕业后,因为家贫,考进一所位于本城的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使他有机会接受从北京、上海学习回来的美术教师们的教导,对绘画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爱好。1934年7月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西画组,学习素描、油画三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湖南沅陵国立艺专继续学习。1938年3月起,在重庆等地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校政治部新生社艺术干事、国立第十五中学教师、国民政府教育部青木关民教馆艺术主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及国立第十中学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供应社组长。1950年参加文化部出版局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工作。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从事美术教育、编辑、考古工作,并致力于绘画的研究工作,1974年退休。1987年2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研究会艺术指导、北京美术学会理事、《诗书画》丛刊主编、《中国画》月刊编委,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秦岭云专攻中国山水画,师造化,重传统,艺融古今,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国画艺术家。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了古代和近代的绘画理论和著名画家的作品,对两宋的山水画以及宗教艺术接触更多,但他在绘画实践中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他说:“笔为骨,墨为肉,要笔法刚健,墨气要活脱”;“用墨讲究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利用水的溶化,充分发挥墨的光彩韵致。”他时常说起,要把山水画画好,一定要处理好情景之间、意趣之间的关系,追求情景交融,以情促景,景中寓情;追求形神兼备,形外有神;追求意在笔先,有法有趣,趣见法外。寥寥几句话,概括了他所体会的传统中国画的妙理。秦岭云力求以新的面貌,立足于中国画坛。他认为今天的山水画应有今天的神髓和风貌,不应完全雷同于前人,语言应该是自己的,思想情感应该是自己的,在立意、取材、笔墨、章法、皴染、点景上应该甩开手走自己的道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1950年后,他由于工作关系,有条件“行万里路”,浏览了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十年浩劫之后,他心情格外兴奋,又亲历黄山、泰山、雁荡山、武当山、长白山、庐山、衡山以及江南、三峡、湘沅、清漓、神农架、镜泊湖等地,不知疲倦地旅行写生,这就使他的山水画变得更加幻化奇谲,风格多样。这种“师造化”的成就,正是他经过多年探索所找到的道路。他的作品既有名山飞瀑、行云、奇峰的磅礴,也有小桥流水、竹篱茅舍的情致,情景交融,生意盎然,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他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画展,又应邀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还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和画册上发表了大量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现代山水画集》、《秦岭云写生山水画集》、《秦岭云山水作品》、《写意山水画技法》等。秦岭云不仅是山水画家,还是一位用功极勤的中国美术遗产整理者和介绍者,先后出版了《民间画工史料》《永乐宫》《法海寺壁画》《中国壁画艺术》《赵佶的画》《郑板桥》《扬州八家丛话》等著作和画册。还编著有《山水画技法新编》《山水画讲座》《砚田拾穗》《砚边闲话》在报刊连载,并应邀讲学于中央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及有关学会、画会社团。秦岭云艰辛的艺术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近年来在《诗书画》丛刊上发表的《闻鸡楼漫话》等短文,言简意深,风格峭异,也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都为我国画坛留下了宝贵财富。“南有关山之月,北有秦岭的云”。秦岭云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外师造化,既遨于传统,又面向生活,从大自然中搜集素材,在实践中提炼,极探索出新的创作途径和高品位的艺术风格。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著名画家秦岭云先生因病于2008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