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家艺闻 » 正文

人民画家网推荐中美协会员著名画家:何邦辉

 

 

 

个人简介:

何邦辉,艺名河蚌,斋号归愚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签约画家,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仰山画院副院长,济南画院签约画家,荣宝斋马海方人物画工作室和山东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济南市文联六次代表大会委员,山东艺术职业设计学院客座教授。1975年出生于山东郓城,  199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 201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画高级研修班,先后29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13次获得优秀奖或入会资格奖,其中2019年作品《盛况空前》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他的作品时常呈现给观者的是蓬勃朝气和旺盛的创新活力,记录着他贮存于生活上、思想上、艺术上的不停歇的动力。他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隐藏在外表平静的性情之中,却让别人相信并时刻等待着贲发的契机。

 

 

 

何邦辉是个研究型艺术家,看他对一件作品处理程度的精细,可以用斤斤计较来衡量。从作品的构思到创作,他的用心和精到,接近雕琢的程度,如同一个作家和诗人对文字的斟酌。这和他低调、谦和的性格特点,又有些放松自由的内心状态有点不匹配,和他作品粗犷、奔放的状态,也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其实只要认识到他内在的静,才会理解他看似不羁的艺术形象。观其作画,落笔从容自信而又笔笔谨慎,看似挥洒自如,其实更能感受到他的思考和分寸。他用笔有时大如椽,有时又细如丝,用墨有时黑而成漆,有时又淡若无物,空间感的大疏大密,有胆魄也有匠心独运。这种冲突感造成了画面的瑰丽奇倔和与众不同。譬如他2015年参展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老城旧事》作品,也是从这个作品开始,他的作品风格相对稳定了一个时期。他的笔墨中自带构成而又将自己对画面的思考和审美化为个性化的语言,并把控和诠释到画面之中。石涛认为:“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大概有此意。从他近几年参加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各类美展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作品的构思精巧和用心,画面的经营都颇费过一番心思。他的善画勤画和长于思考的个性特点在他的各种题材的画面中都可尽观。他画面之中呈现的那份执着与坚定,信心与精进透露出他的智慧和精巧,尽现一个智者画家的气质。在北京的傍晚,漫步在宋庄的十字街头,他曾以戏谑又佯装认真的口吻讲述过他小时候在老家的瓜园里经历过的鬼故事,他虽然一再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但留给我的更多的是一个少年顽皮的、无忧的,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传说。文化的积淀和生活阅历,历来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取向的依托,不可能和童年、少年的生活割裂。何邦辉生活在充满童心和闲适的上世纪郓成县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当地露天电影、集市、田间地头等多种场景下的人物形象,会像影子一样根植在他内心深处。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伴随着对绘画的艺术梦想,是快乐而多彩的。从他中学生时期独自远离家乡到省城济南学习画画的经历,就可见他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敢于追求自己目标的人,这为他以后艺术道路的选择,注定了某些必然因素。他的作品形象不同于别人的变形的处理,其实只是他心目中的各种艺术形象,在他的思考之下变现了的艺术存在,具有人物原型的寄寓性。法国的艺术评论家加罗迪《天边的现实主义》、丹纳《艺术哲学》中都表述过同样的思想,一代有一代的艺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然是形式上的革新家。艺术形式的变化和选择既有社会的因素,而植于根底的则是来自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精神需要与满足。何邦辉笔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生存状况,又将他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认知,通过自己的语言,并以人群组合的方式置入各自适应的生活场景中,这是现实世界和他自己能够经历及感受到的经验世界的复合,是社会众生相的记录,唤醒了他同时代或略早于他那个时代的人们沉淀在心里的记忆。他的看似变形的艺术形象的处理,并不是对生活原型的形象的不尊重,或者轻蔑,恰恰是他对描摹对象的理解、记忆与认可,他注重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纯粹的具象,更多的是对具象的夸张,或者戏剧化的处理,是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精神与情感的释放,是具象基础上的意象的再度分离与整合,而不是现实的复现。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主题不一定都是时代的重大的历史题材的重现,可以是轻松闲适的社会场景的静态的瞬间记载。他的《赶大集》《看电影》以及都市城市生活系列,无不承载着他对生活的理解、投入和热爱。他的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盛况空前》,仅仅截取街头集市常见的群组的拍照画面,再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伟大国家复兴之路上人民生活的幸福快乐。他的很多尺牍之作小品或庄重或戏谑都是他心灵留影的写照。何邦辉让我给他写点文字,我觉得有些惭愧,他已是近年来盛名大播的青年才俊,艺术之路开启了星光大道,耽心自己对他和艺术的理解降低了他的品味。但出于对他的敬佩和彼此的情谊,感觉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用自己的感受传达他当下对国画视觉艺术的表达。

作为把中国画作为道途和终极追求的艺术家,正值旺盛的创作年龄,其创作正强,创新正劲,我相信并期待着属于他的艺术明天。

——文/张建春(七宝社画院书记、副院长)

 

 

 

 

 

 

 

 

 

 

 

 

 

 

 

 

 

 

 

 

 

 

 

 

 

 

 

 

 

 

 

 

 

 

 

 

 

 

 

 

 

 

 

 

 

 
(文/小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05 09:01:26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30620     评论: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arthuajia@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