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家艺闻 » 正文

人民画家网推荐中美协会员著名画家:张光辉

 

 

 

 

 

 

艺术简介

张光辉,安徽阜阳人,1986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现就职于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民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二级美术师、诗人,北京大学中国画研究会研究员,大众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和谐中国书画院常务理事。

 

 

 

江淮画坛田野风

梁如云

——记著名画家张光辉先生

 

这是一幅写意画《垂钓》,其立意精致巧妙,构图简约大气:南瓜点缀着柳条串起来的湖鱼。生动活泼的画上题诗曰:“村媳喜迎垂钓客,鱼儿慢咬杆上钩。送君南瓜乡情浓,岸边农家正收秋。”虽然没有直现出垂钓的场景,但画里画外钓趣盈然。画意中拓展的田园风光,纯朴民风,更蕴含着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散淡与舒放情怀,以及对质朴美好生活的赞美追求。画风简约,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寓意深刻,给人以怡然自得的享受和无限的回味,真是大家手笔。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当是名人精品。此画是江淮画坛的佼佼者张光辉诸多佳作中文的一幅;此诗是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张光辉无数诗篇里即兴而作的一首。诗书画三栖的才子张光辉,厚积而薄发,超强的艺术天赋得到自由释放,近年来愈加显得光辉熠熠,以其憨厚的人格魅力,个性鲜明的作品实力,给江淮画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田野风。

 

 

《寻觅》

 

齐白石先生认为草木未必无情,他觉得画花鸟画更适合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光辉深受白石老人这种真识卓见的感染和影响,从而感悟到绘画创作的真谛,绘画思维和大师相通,自然之美、花鸟之美,是张光辉心中真正的精神寄托与心灵风景。他创作题材丰富:对乡土的眷恋,对童年的追思,对故乡的遥望,清清的河水、田间的老牛、飘香的瓜果……。托物言志,借景抒怀,以书入画,使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翻开他的画册,那一幅幅呈现祥和、清新、蓬勃、灵动的田园画作,令人难以释怀。他熟悉家乡柳荫、桃林、田园、瓜果、家禽等气息,并一一将它们收于笔下,成为自己的笔墨符号。

一排排淮河边的老柳,一群群燕子穿行,柳丝轻摇春天的妩媚,柳荫尽显夏日的繁茂。当滔滔洪水泛滥之时,柳树傲然屹立于水中经受风浪保护大堤,光辉不仅把它描绘成自己心中的风景,而且赋予它一种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时代精神。

 

 

 

几条顶上带着黄花的丝瓜,坠在青青的瓜藤下,一群小鸡在瓜架下觅食,悠然自得,意趣翩然。一种静雅、秀婉之美的《田园风光》尽现在画面上,粗犷而随意的轻描淡写,使人怡然感到农家之乐。

张光辉作画,是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寄托,是个人情怀的抒发。在《月夜》中,他用自己的独特感悟以及美学思维,透过焦岗湖边澄明月色,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童话般唯美故事。那谧静的月夜、宁静的翠柳、僻静的河湾、闲静的游鹅、恬静的渔翁……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安详自然、和谐温馨的画面,灵动而富有生机。

再如他的《幽香》,寥寥几笔将兰花仙子的高洁表现得神情毕具,摆脱了古人单纯的技法,取法自然,笔墨洒脱简练,气韵生动,抒情而又浪漫,将情、景、形三层结构融成了一个整体,形成具有挥洒自如、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石涛说,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张光辉自幼便对人文翰墨怀有着殷切的渴望,他作画,善于用一种清晰而自然的语言,不修饰,不做作,如《富贵长青图》中,他将青松、翠竹、菊花融合在一起,构图新颖,在饱含情韵的线条中,写松之傲然,赞竹之高节,咏菊之清香,整体画面勃然生机,张扬着厚重的浪漫主义色。

 

 

 

在张光辉的作品中,着重表现的是乡情,乡村的老牛、田间的瓜果、河中的游鱼以及松、柏、梅、兰、菊、竹等,展现的虽是一草一木,但承载的却是他童年的快乐、青年的梦想、中年的感怀,是他对故乡整体美的一种歌颂,体现了画家热爱自然、拥抱自然、回归自然、讴歌生命、追求艺术的态度与精神。

这些作品,构图、色彩、造型等灵活多变,生气盎然。他将纵笔挥洒、彩墨飞扬的写意融入流水般的思潮,化成情感泼洒在宣纸上,用多变的墨法、笔法、技法,以及多样的笔墨符号来营构整体画面,或彩或泼,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色中泼墨,墨中泼色,色墨交融,绘画语言上,不受任何技法的约束,不被时代潮流所淹没。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时代的讴歌、对生活的祝福娴熟的融入画面中,那炙热的情感、奔放的线条、灵动的笔墨,塑造着全新的艺术美感和境界,呈现出心灵化的特点和对文化精神的守望姿态,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艺术视野,使作品风格清新,隽永,境界超逸。 

 

 

《最是一年春好处》

 

宗白华在《哲学与艺术》中说,“情”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景”是艺术创作的来源,“形”是艺术作品的表现载体,可见,张光辉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

只有志趣高洁之人,作品才不会流于浮泛;只有情操丰满之人,笔墨才有所归依。而这一切,都是张光辉感悟自然、亲近自然、不断追求真善美的真情流露,也是画家对当下艺术创作以及对生活的深层思考。

 

 

《绿荫》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心灵的真实写照。真正的笔墨,是源自画家生命深处的召唤。作为新时代著名画家,张光辉有着新思想、新目标、新作为,所表现的作品,主题鲜明,热情奔放,呈现欣欣向荣的精神情趣。

他的作品,不重复古人,也不重复今人,更不重复自己。他一天可以创作多幅花鸟画小品,但件件出新意。他强化作品的精神价值,追求着一种精神的外化,以力图让人感受到作品的力量和美感。在一派安闲静谧、自给自足的画面中,衬托出他的田园风情,既渗透着清新浪漫的人文情怀,同时,又蕴含着民俗文化的观赏价值。

 

 

《蕉荫情韵》

 

颍州,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大平原上。千百年以来,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多条河流在这里激荡,把这块土地滋养得极富灵气与生气。史称“欧、苏旧制”的古颍州钟灵毓秀,风景如画,物阜民丰,人杰地灵。著名花鸟画家张光辉先生就出生在这钟毓神秀之,他的家就坐落在淮河岸边大堤之下,他的根就深扎于这块朴实厚重的土埌里。

在张光辉童年的记忆里,家乡就是整个世界:淮河绿水,清风白云,红花绿草,鸟儿奋飞……。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同龄的小伙伴一道,经常在河边的柳树下追逐戏耍。置身于自然的清新之中,陶然于快乐的嬉戏之中,不知不觉间,一颗童心沉入了对风景的痴迷,对大千世界的好奇。乡情,不仅留下了他童年的欢声和笑语,也滋生出了他的梦想和憧憬。

 

 

《傲霜》

 

或许是受家乡文化的熏陶,自小,他就显露出各方面聪敏才智,尤其在绘画方面比较突出。那时候,河岸边的杨柳、天空中的飞鸟、河滩上的芦苇、田野里的老牛、菜园里的瓜果等等,都成了他笔下描摹的对象,虽然天真稚气,但却充满童趣。

上小学的时候,他就沉浸在《芥子园画谱》里不能自拔;中学里,他开始陶然于恽南田淡远悠然的诗画里,在倾听恽公心声的同时,也感受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气息。

 

 

《新安枇杷熟江南》

 

艺术才情的展露,是始于他进入中学之后。在课堂上,他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课余时间,他更是学校墙报和宣传栏的“主创”,天赋与灵气,让那些流淌于他笔下的“作品”,总是能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连连称赞。记忆就像一抹彩霞,灿烂在他心际。多少次,他梦回颍州,那儿时的玩伴、熟悉的村庄、美妙的自然、在他的梦中一次次的出现。每次醒来,他都用画笔记下梦中那充满温情的让人感动的画面。

 

 

《世柿清白》

 

进入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后,张光辉不但完成了绘画理论与技巧相互融合的跳跃,而且,四年时间的用心学习,以及期间跟随导师外出采风的经历,还让他结合自己过往对花鸟的感悟,更为深切的理解了导师所提倡的“师法自然、表现自然”的艺术宗旨。

张光辉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求索。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中外美术史以及哲学、文学、美学等经典书籍,出于一个真正文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他的精神思维开始发生了的巨大变化,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在心底慢慢滋生出来。 

 

 

《采菊东篱下》

 

受金陵画家、扬州八怪等中国传统文人画思想体系的影响,出生于新时代的张光辉,无疑进入了一种新时代中国文人气质风貌的境界。在校期间的广闻博学,让他在笔墨情趣间,感悟和体悟到一种用文学构成的画面意境,这种意境,如三日不绝之绕梁余音般,袅袅而令人回味不已。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阜南县从事文化管理工作,成为一名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文化人。在从事基层文化管理工作的日子,他披肝沥胆,积极且务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曾多次下农村、进厂矿、进社区等,如同一头无需扬鞭自奋蹄的拓荒牛一样,在这块广阔的田地里,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才情,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群众文化的次第延伸,对于张光辉而言,他在基层文化、群众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的展示中,更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有利用文化传承的更为深沉的特质。

 

 

《人淡如菊》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他以饱满的热情和铭刻于心的责任感,至始至终履行着一个群文工作者、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忠诚,时刻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扎根时代,扎根沃土,扎根生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服务人民。

作为一个画家,他是敏锐的,丝毫没有放弃个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常在闲暇之余,或去农村采风,或去淮河边写生,或伏首于画桌前,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描绘着多彩的田园风光,以常人分难以想象的勤奋,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的跨越着。

 

 

《山花烂漫》

 

在阜南县文化馆、阜阳市群艺馆、阜阳市文物局等单位,张光辉一干就是30余年。期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群文工作,也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曾先后两次走近北京大学书画高研班,求学于北大著名教授陈玉龙先生与翁图先生。陈玉龙是梁启超的学生,北京大学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翁图先生是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曾任泰国公主诗琳通的书法老师。受他俩旧文人思想以及美学思想的影响,张光辉的思想被深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在国画创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想法。

 

 

 

2013年,他被交流到安徽省文联工作。

长期在淮颖大地上默默耕耘、潜心创作的生活,给张光辉带来太多的灵感。自来到合肥后,虽然离开熟悉的土地,离开熟悉的生活,离开熟悉的风景,可是淮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颍淮大地上的沧桑变化,让张光辉时刻牵挂并惦念。虽从事文化管理工作,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所学的专业,常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回到颖淮大地,呼吸故乡泥土的气息,感受故乡如画的美景,或去河湖边垂钓、或去农家庄园里采摘、或去对景写生、或吟诗作赋等,做家乡变迁的观察者与传达者。

创作上,他不愿因袭传统绘画手法,而是以与众不同的语境表达着对自然与人的传统文明依恋,以一个当代人的胸襟去直面生活。他说,艺术的精神应该是艺术的第一位,画家的使命感,是要在这个时代当中推动艺术向前。

 

 

 

诗画同源,是人们一种对生活的内心寄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今如此,从唐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到当代齐白石等名家无不如此。张光辉师承先贤,一直以诗记事,以情赋诗,每幅画都配有一首自创诗,作诗绘画,神与心会。挥毫泼墨,凝眸里的雅韵是画;下笔抒情,飘逸的暗香是诗。光辉的艺术魅力和儒雅气质尽显在他的诗画作品中。

与恩师翁图教授游至池州杏花村时即兴而作:“杏花村里杏花开,秋浦河畔雁徘徊。行人游至牧笛远,酒香引得贵客来。”

参加池州兰花节题诗赠友人吴先耀先生道:“兰花带露引文闲,杏酒醇香人未眠。又食鳜鱼烹嫩笋,重尝新茗赏齐山。

池临文庙菖蒲翠,夜笼幽峰星月绵。兴逐牧童横笛去,吴君一别几时还。”

去淮北采风时,他写道:“淮北采风路不平,沿途只觉夏意浓。五谷田畴织锦秀,偶遇村姑嬉戏情。”

赠友人题画诗:“霜染榴子西施唇,赠君笔底细写真。明珠光彩胸中意,何惧醉倒石榴裙。

 

 

《春润花语》

 

七律《秋寒诗情》:“凄雨声声送晚凉,徽园草木叶变黄。已无彩蝶花间戏,幸有长兄叙衷肠。霜降犹存陶公诗,雪飞再赋松梅章。人间真情时常在,古今诗书画意长。”

张光辉的诗品贴近生活,亲近自然,佳作不断,绘画中的诗歌情怀,成为他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情怀。作为一个虔诚行走在艺术大道上的跋涉者,在艺术苦旅中,对于艺术真谛、形式美感、以及人生理想,让张光辉总是处于一种哲学思考状态。一直以来,他总是以自己对艺术的真挚与感知,赋予自己的作品以诗意、画意和情意,让艺术在表现人与自然的一致性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情怀,形成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大境界!

 

 

《独立疏篱趣无穷》

 

为创作更多精品,他常常到大山里去写生,到公园看菊花展,到焦岗湖观野荷,根植传统文化,紧随时代脚步,不断步入新的步韵和主题意识,并由此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性色彩,而他的艺术创作,也因此而对应了民族文化兴趣和审美意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支持。

“徽园”的茂林修竹中,青草池塘边,经常忙碌着一个潇洒俊朗的身影,为园子里每一处景观惮心竭力做贡献,为园中举办的每一个展览活动尽职尽责,徽园的一草一木都洒满了光辉的汗水。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初心,挤出时间刻苦创作,而且每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时,他都会无偿的为市民赠送自己的画作。

 

 

《月夜》

 

少年弄笔,点染丹青,研读各家之长,几十年笔耕不辍,力求得中国画之精道。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的艺术风格,其花鸟画作品深受同道赞赏和名家首肯。

大量作品在各类媒体发表,并多次参展获奖,百余幅作品被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政要、友人以及博物院(馆)收藏。

 

 

 

出版有《张光辉花鸟画》集等。

只有卓越的情思与厚重的实力,才能创造出如此骄人的成绩。面对这些令人惊叹不已的荣誉,张光辉却十分低调,历经岁月洗礼的脸庞谦和宁静,恬淡儒雅。谈笑风生的性情中人,豪爽而不张扬。诚恳内敛与世无争的品格,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在追求艺术的岁月中,不仅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更触摸到了生命的感动。在属于自己的艺术天空中,光辉先生无愧于时代,放飞梦想,展翅翱翔在蓝天白云下,豁达地谱写着一曲曲隽永的华美乐章。

 

 

 

 
(文/小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8 10:48:33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31064     评论: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arthuajia@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