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家艺闻 » 正文

人民画家网推荐中美协会员著名画家:孔祥忠

 

 

 

 

艺术简介:

孔祥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兼民族民间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省音乐学院艺术教育培训专家、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画院)特聘画师、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德阳市政协书画院研究员、德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绵竹市美协主席。

 

艺术作品:                     

2021年《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荣获四川省文联主办的“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展”典藏作品奖,被四川文联收藏。

2019年《花季灿烂》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悲鸿精神”第三届全国画作品展;                                   

    2018年《整装迎盛典》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风盛典——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重走红军路》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生态龙岩.红色闽西—全国中国作品展”;

2017年《香港您好》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选为此次展览广告招贴画对外宣传发布,中国《美术报》头版头条大幅面刊登。

2017年《梦想少年》入选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该展览未设奖);

2017年《正是春天来临时》入选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该展览未设奖),被中国奥委会收藏;

2017年《英雄映千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

2017年《我的卫国梦》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收藏;

2017年《童谣·新年好》被成都市文联收藏;

2016年由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文联主办,在德阳市文艺创作中心举办个人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春满白云山》参加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文化馆年会暨全国知名画派美术作品邀请展”;

2012年《春晖图》被四川省美术馆收藏。

其作品被中国奥委会、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机构收藏;被四川、安徽等省级美术馆收藏;被英国前首相布朗等私人收藏;被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企业收藏。

 

 

《香港您好》

 

自画自说——过去那点儿事

 

孔祥忠

 

我从四川一个偏僻农村的田地里,带着泥土味走出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接受艺术熏陶后,又回到四川绵竹工作生活,转眼已过去几十年了。

出生在文革时期一个偏远农村的孩子,从小我没有机会接受到专业的美术训练。在儿时,我最早认知的—幅画是年画,那时年画是被批判的东西,外面是看不到的,但在我们孔家老院子的大龙门上方的墙壁上,依稀能看见已斑驳的年画残迹,上面画的是儿童人物,看不清他们在干什么,画面上还有残缺的祥云,色彩已褪,隐隐约约,但那胖胖的娃娃形象,头上还扎有两个小辫子,流畅圆润的线条时断时连,当时也不知道那是年画,但感觉很神秘,很古老。这些深深地印在我年幼的脑海里,成了没法抹去的永久印记。

 

 

《贺新年》

 

每逢春节,农村小孩喜欢跟随敲锣打鼓走村串巷的狮灯龙灯队伍看热闹,我凭记忆和感觉,就在我家堂屋大门上用木炭画脸谱,一边画可爱的“笑和尚”,另一边画“孙悟空”,每年一画,且自我感觉良好,这个就算是我最早的绘画创作吧!

邻居家一位刚过门的媳妇跟我说,她认识一位画画的老师,与她老家是邻居,说有机会介绍我去拜师,可以好好学画画,这话让我记挂心中好多年,最终也没能实现。

 

 

《春光满庭图》

 

读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学习写毛笔字,没有墨盘,我就捡个破土碗,把四周破烂边沿都敲掉,留下碗底翻过来用,充当磨墨汁的墨盘,没有毛笔,就把一种叫“奶浆草”的植物花苞,在其刚吐花瓣尚未开放时,摘一朵来,插在一节麦秆上充当毛笔。

再大一点,大约十岁左右,只要有机会,我就去县城的川剧场,不为别的,就想去看看剧场门前的预告牌,我莫名其妙的喜欢,总是呆在那里一看就是半天,虽然看不明白,但上面漂亮的色彩,鲜活的人物造型和神态总让我感觉那么舒服,让人兴奋。

 

 

《游春图》

 

我喜欢连环画。就因为我有一个好伙伴,他家里藏有一大箱子的小人书,里面全是古代历史故事,有秦琼、程咬金之类的,书里面那么多人物建筑什么的,没见过,还画得那么精致,我感觉特别的惊奇。而这些东西当时是被批为封资修的,不敢拿出来视人。下午放学后,我隔三差五串到他家,翻出那些小人书,在昏暗的屋子里,偷偷地津津有味地看,虽然书里有很多不认识的字,故事也读不明白,但被画中稀奇古怪的人物形象、穿着打扮、房屋建筑、家里摆设、各种兵器以及骑马的将帅、排着长队走路的士兵,还有皇宫、皇帝、侍女、城堡……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后来认识的字稍多一点,只要兜里有几分钱,就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专门去读小人书,那里全是关于红色革命的书,每看一本要收费一分或两分钱。把身上仅有的几分钱看完了,没钱吃中午饭,又饿着肚皮走路回家。想来,这些都算是对我的童年艺术熏陶吧。

 

 

《南庭春暖》

 

初中阶段,还是文革,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我经常逃学、旷课,由于表现不好,初中毕业就回家当了农民。当时我才十四岁,由于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整天还要与大人们一起干着粗重的农活,不分冬夏晴雨,没有假日娱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累得要命。这阶段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同时在不自觉当中也感受到了农村那淳朴自然的的田园风情。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老母亲第一时间为我缴了5角钱的报名费。为了能考上高中,我和同村回乡青年一道,把早已丢弃一边的初中课本找出来,白天干农活,晚上聚在一起努力复习功课,半夜瞌睡来了,就抽自己手工做的老卷烟解乏,到了抽烟都无法解困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泡脚,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连鞋都没脱,就斜躺在床上睡了。第二天天刚亮,又赶紧回到农田里,与大人们一起干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我便通过了考试,顺利读上了高中。

 

 

《春深稚子图》

 

虽读上了高中,因父母年纪大,家里穷,多亏了我的大姐资助我的学费和生活费,才度过了高中阶段。当时学校没有专业美术老师,更没开美术课, 在繁重的作业完成之后,我常常不务正业的瞎捉摸,乱涂乱画,凭感觉偶尔给同学画头像,在班上出黑板报是我很乐意干的事。有一次画黑板报的刊头画,我发现一本《辽宁青年》杂志的封底黑白照片,刊登的是一位音乐家正拉小提琴的近景艺术照,一束聚光灯照在他那深情的脸上,还有手上、小提琴的局部上。这张照片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就将这张照片细心地用白色粉笔描摹出来。那会儿根本不知道素描的概念,只知道黑色就利用黑板的黑,白色的地方就用白粉笔去涂白,中间过渡的灰色地带,就用抹灰布将白粉笔灰擦出过渡的灰色来,按照这个办法,把光影轮廓就表现了出来。效果这让我非常满意,让我激动了很久。

 

 

《偷闲松间坐》

 

高中快毕业时,听说成都市东城区少年宫设有美术高考考场,我很兴奋,也没想过要考些什么内容,我就邀约起班上其他两位同学去试一试。我们之前都没去过成都,出发前就认真着了准备,查看了四川地图,准备好钱和粮票,借来了自行车,早上七点从县城出发,一路艰辛,近一百公里的路程,骑到下午7点左右,终于见到了不曾见过的大城市——成都市,虽身体已疲惫不堪,但心里乐滋滋的,休息一晚,第二天便早早地带着兴奋劲来到考场。一到考场,一下子把我愣住了,看见考生们背着专业的写生画板,手提专业的画笔、颜料和水桶,正排着长队报名呢。看见那些画板、画笔、颜料,那专业的架式……我什么都没有,感觉什么都不会,对于我这个从偏远农村来的穷学生,连名报都不敢去了,赶紧灰溜溜地溜掉。

 

 

《疏影芳庭图》

 

从考场出来,又在成都逛了两三天,来到青羊宫,第一次目睹了在那里展出的清代绘画真品,到四川新华书店,选购了我一生中第一本画册《唐寅作品集》,到文具店买了一个砚台、一锭松烟墨、三只毛笔、一盒真正的中国画颜料。在街上还被骗子骗走了我三斤多粮票。这些,许多年都不敢与家人提及。

 

 

《麓塘秋色》

 

高中毕业因英语基础太差,没考上大学,回村当了一名民办小学教师,一边教书一边种庄稼,没有工资,每月只有几元钱的生活补助。虽然生活艰辛,但我对画画念念不忘,一有空就把手中唯一一本《唐寅画册》拿来临摹,虽不知道国画要用宣纸毛笔和墨来画,更不知道“皴”“擦”“点”“染”等技法,拿起碳铅笔,在图画纸上临摹起唐寅的山水来,哪里黑我画黑,哪里浅就画浅一点,按它的轮廓把树木、山石、流水都描摹出来,张贴在我任教的村小办公室墙上,同事们还都赞口不绝。后来学校调来一位公办教师,他中师毕业,年龄较大,他有三大喜好:一是爱读书,二是每天坚持写书法,三是每天晚上要喝点小酒。这对我后来的生活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梨园春色》

 

后来听说中等师范学校里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可以学画画。1987年我努力考进了中师校。其间,遇见了两位好老师,一位是班主任老师,为我提供了画画的时间和场所,一位是引我入门的美术老师,让我开始对美术有了真正的了解和认识。

27岁中师毕业,我当上了公办教师,成为一名中学专职美术教师,每月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也慢慢还清了多年欠下朋友的账,但我和家人在生活上仍省吃俭用,把节省的余钱全部用在了我的绘画爱好上。工作之余的全部时间,也都用在了基础绘画练习上。参加了四川美院附中举办的绘画基础培训班。

 

 

《静庭院图》

 

1992年,我又考进四川省教育学院美术系学习,这时对美术专业进行了较全面的学习。在这里认识了一批好老师,锤炼了我的笔墨,经过大量的绘画训练,画作渐丰,便择其优在四川美术家协会开办的“四川美术家画廊”售卖,被几十个国家的外国友人收藏。

2008年,再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攻读研究生课程班,在这里深入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课程,掌握了中国画规律,得到了很多名师的指点,绘画理论和绘画艺术境界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从这时起,我把生活中的杂事慢慢放下,认真梳理自己的发展思路,确定了自己的绘画方向。

 

 

《一江烟水岸上人家》

 

岁月如歌,人生如画。执着的追求,苦心的经营,在上天赐予自己的那份田地里,培育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朵朵艺术之花,绘制出了一道道人生风景。2017年连续5件作品入选或获奖全国美展,其中《香港您好》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正是春天来临时》被中国奥委会收藏。《梦想少年》《重走红军路》《英雄映千秋》《我的卫国梦》《整装迎盛典》等画作,在中国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美展中获奖或入选。2016年在德阳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出版了个人画集《乡情》,被四川音乐学院聘为艺术培训专家,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四川诗书画院特聘画家。

 

 

《春染九顶山》

 

 

《中国传统节日一腊八节》

 

 

《福堂婴戏图》

 

 

《静香园》

 

 

《剑南春色》

 

 

《小院春深》

 

 

《醉芙蓉》

 

以下作品请您横屏欣赏

 

《野池春暖暗香渡》

 

 

《桃花流水窅然去》

 

 

《花开九龙山》

 

 

 
(文/小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1 09:48:47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46     评论: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arthuajia@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