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赵健又名赵小会,曾用名赵小卫,字贤卿,号明静堂主,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师从刘大为、刘文西、何家英、李魁正。现为中国敦煌飞天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央直属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敦煌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院创作委员会委员。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赵豫,1942年生,河南西峡县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现为上海中国画院二级美术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作品《太行秋晖》参加上海市文化系统美术作品展,并获鼓励奖。1991年作品《画里游》参加中日作品公开征集展,并获三等奖。作品《春天江data-layout="right"南花开早》参加上海作品赴德国、波兰等国展。1992年作品《风雪大别山》参加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获三等奖。1993年作品《秋滴碎金》参加全国首届山水画展。作品《仙山观瀑》参加全国第二届山水画邀请展。1994年作品《春色常在》参加“中华长春国画展”,并获长春奖。作品《菊酒延年》参加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作品《我家山屋藏白云》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1995年作品《置身妙境方入神》参加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作品《繁华似锦》参加全国牡丹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1996年作品《湖山清远》等12幅入选《海上中国画续集》。作品《峡江晴暑》等二幅参加全国百位山水画家画三峡百景展。作品《佛山有路可通天》参加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展,并获二等奖。1997年作品《天际识归舟》参加迎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好山河画展。作品《伏牛山泉流水香》参加河南省首届名家精品展。作品《太行山脊》等二幅参加上海中国画院年展。作品《万古长青》参加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年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赵志强(1959.12—)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任上海市南市区总工会职工培训中心美术教师。作品《金色的瓜》入选第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女人体》入选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色的梦》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藏民》获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铜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赵牧(1959—)上海人。擅长油画。198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留校任教。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体育美展。油画《怪圈》获第三届体育美展三等奖等,作品有《99红色汇演》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赵志荣,男。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雕塑系,同年进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雕塑创作。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雕塑学会会员,现代美术设计家协会会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东南亚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艺术总监,东南亚艺术协会顾问。原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主要作品有:《聂耳》、《愿望》《求索》、《在校园里》、《虔》、《母与子》、《悟》、《动物组雕》、《切磋岁月》等。其中《动物组雕》获上海四十年城雕评比佳作奖,《曹阳新村》获上海青年创作竞赛优秀奖油画,群雕《活力》获浦东开发区开放十年建设评比“精品城市雕塑”金奖。作品《在校园里》和《求索》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主创的作品《支前》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主创和主持创作的有:《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大型花岗石浮雕》、《毛主席立像(复旦大学)、《前赴后继》(江西兴国烈士纪念馆)、《陶行知》、《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冠军》、《奥林匹克精神》《张仲景》、《华驼》、《李时珍》、《和平》等。出版有《实用体育美术》(雕塑部分)画册、著有《力与线的探索》等论文。兼擅绘画、书法、篆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赵文渭江苏南京人。擅长漫画、连环画。1951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科进修。解放前经常到邻居赵宏本家学连环画。解放后调到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劳动报》美术组工作,任组长。曾用“田文”或“小肖”别名创作反映西方生活的连环漫画,如《从早排到晚》、《一片跌风》等。1978年后调《解放日报》工作。作品有《开会的文件丢了》、《这是你主观》、《铺路》、《A君下班以后》、《某理发店的星期天》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39年生于上海。当代上海上著名画家,擅长中国画人物兼山水、花鸟、走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即以绘画为乐,1956年正式拜师学艺。195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即发表其作品。1958年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画家。1959年任职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至中年时期,创作并发表的画籍插画和连环画已达百余部,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者协会荣誉奖。中年以后,艺术趋向转入中国画创作,其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书画,情心临读晋唐明清人物大家名迹及宋元山水,尤对陈老莲、任伯年等大师钟爱有加。在长期中国画创作、探索和实践中,逐渐领悟到中国书画的精髓和技法旨要,形成雅俗风趣、形神兼备、笔墨潇洒、苍劲秀逸、清新古朴的风格面貌。曾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联展。赵仁年艺术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协会辞典》、《海上画坛》等书,曾出版有《赵仁年画集》、通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8K大画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赵宏本(1915—2000),号赵卿,原籍江苏阜宁,生于上海;幼年临摹《芥子园画传》自学绘画。1932年,到上海民众书局投师学画连环画。初仿连环画前辈朱润斋的风格,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早期的代表作有《海京伯大马戏团》、《七侠五义》等。1937年,进业余日章夜校读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十分重视连环画思想内容的选择,连续创作了《海国英雄》(郑成功的故事)、《戚继光》、《张巡殉国》等赞颂民族英雄,抨击侵略者的作品,以及《雷雨》、《弱女》等进步的现实题材的创作。1939年脱离业师独立创作谋生。四十年代,曾以张弓为笔名在《生活知识》半月刊上发表揭露日冠侵华暴行、支持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的政治讽刺画;1940年,赵宏本出面组织了连环画人联谊会,并协作绘制了《嘉定三屠》等宣传反暴政、反侵略的连环画。后又绘制了《阿Q正传》、《表》、《上海即景》、《天堂与地狱》、《爱迪生》、《少年笔耕》(摘自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以及《史可法》、《梅花岭》、《扬州十日》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1943年与周杏生合作,坚持绘制《小快船》、《秋海棠》、《桃李劫》、《醒狮》、《咆哮的许家屯》等。此外,还曾把某些现实生活现象改编为古装故事,以讽喻现实,如《忍无可忍》、《报应到了》、《文武财神》等。他的这些内容健康、艺术性强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在连环画同行中也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被称为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1945年后,上海成立连环图画、小说业改进研究会,赵宏本被推选为负责人之一。他还同纱厂工人一起参加护厂斗争,并编绘了《护厂斗争》的连环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赵一曼》、《血泪仇》、《救灾》、《英雄树》、《武松醉打蒋门神》、《将相和》、《白蛇传》、《桃花扇》等一大批连环画;1949年5月任上海新声出版社社长,组织创作出版新连环画,并参加创立上海市连环画作者联谊会,当选理事长。1950年调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任连环画组副组长;1951年调任华东人民出版社连环画科副科长。1952年调任新美术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1956年起一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创作室主任。1962年他与钱笑呆合作创作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翌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后又以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野间儿童画、插图比赛三等奖,1985年离休,2000年去世,享年85岁。赵宏本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从事连环画创作50余年,创作出版连环画350余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祖籍山东肥城,出生于江苏扬州,生长于江苏南通。赵丹,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贺庄村前贺庄,出生于江苏扬州,居江苏南通,赵丹于1915年6月27日诞生于扬州,父亲赵子超,时任北洋军阀营长,公馆在东关街,母亲黄秀芝,是当时出名的扬州美女,与个园黄家关系很近。1916年赵丹两岁时随父母迁居于南通。赵丹的父亲在南通开设影戏院,少时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中学时代,曾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过一些进步话剧;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专攻山水。其间参加了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并积极参与“左翼剧联”的活动,改名“赵丹”,深入工厂、市井、学校,演出抗日救亡剧目;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导演李萍倩看中,在无声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纨绔子弟,从此成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员。先后参加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时代的女儿》(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儿经》(1934)、《空谷兰》(1934)、《乡愁》(1934)、《落花时节》(1935)、《热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时节》(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于他热爱表演艺术,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极有表演天才,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与此同时,他还活跃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剧《娜拉》中饰演海尔茂、《大雷雨》中饰演吉洪、《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罗密欧。在影、剧两个方面,均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话剧演员和电影明星。主要作品以及参演经历1936年—1937年,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经典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在《十字街头》中扮演失业大学生老赵,刻画了这个天真、纯朴、热情,并带有几分傻气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在《马路天使》里,赵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生活出发,经过概括提炼,真实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淳厚质朴、又爱自作聪明的吹鼓手小陈的形象,受到广泛赞许,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坚实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剧三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并于1939年参加影片《中华儿女》的拍摄。1939年6月,他与徐韬、王为一等前往新疆开拓进步戏剧工作,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系狱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遥远的爱》和《幸福狂想曲》,并导演了一部讽刺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下山摘桃”进行掠夺,标榜接收,实为“劫收”的影片《衣锦荣归》。1948年后,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他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的“小广播”肖老板最负盛名,他把这个生活在旧社会都市里的小市民典型,刻划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和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并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他先后主演了《为了和平》(1956)、《李时珍》(1956)、《海魂》(1957)、《林则徐》(1958)、《聂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他饰演李时珍,付出了艰巨而创造性的劳动,准确地把握了李时珍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环境的变迁,把角色青年时的稚真倔强,中年时的执著追求和进入老年后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细致入微,形神毕肖;他饰演的林则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国写意画中大落笔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全局在胸,张弛有致,感情真挚浓烈,气势宏伟磅礴,创造了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聂耳,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性格鲜明,时代感强,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电影《烈火中永生》谱写了一曲缅怀、歌颂革命烈士的悲壮颂歌,也是他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他塑造的革命烈士许云峰,是一个坚毅沉着、正气凛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这些形象,都是镶嵌在社会主义电影银幕上的明珠,具有征服观众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囚禁达5年之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热情地为高等学府讲授表演艺术,并不顾重病缠身,于1979年完成了《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等著作。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大量书画作品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赵丹书画选》相继问世。不幸的是,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孜孜以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不断探索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趣在法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张用体验和体现的和谐统一,洒脱自如,形神兼备,意境深邃,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凭《乌鸦与麻雀》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主要电影作品《琵琶春怨》(1932年)《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年)《时代儿女》(1933年)《十字街头》(1936年)《马路天使》(1937年)《中华儿女》(1939年)《遥远的爱》《关不住的春光》《乌鸦与麻雀》(1948年)《武训传》(1951年)《林则徐》(1958年)《聂耳》(1959年)《烈火中永生》(1965年)绘画成就赵丹1930年曾就读于上海美专,从师黄宾虹、潘天寿等中国画大师专中国画,同时参加进步戏剧活动;后毕生从事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同时,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花鸟画和书法作品。建国后,赵丹还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0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赵丹书画遗作展览;著有《地狱之门》和《银幕形象创造》;代表作品有《白芍图》、《赤壁》等。2012年9月14日下午3时30分,在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下,由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刘海粟美术馆、杭州西湖文化艺术俱乐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上海老干部大学东方艺术院协办的“丹青熠彩——赵丹、赵青父女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画展共展出赵丹、赵青父女的绘画力作七十多幅。也是赵丹的绘画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公开展览。这次上海画展大家能够欣赏到赵丹先生的代表作《白芍图》、《赤壁》等作品,以及女儿赵青潜心创作的《伏羲女娲》、《丹顶鹤》、《晚霞》等50多幅油画作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赵坚(1924.12—)江苏江都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46年曾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工作。1949年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上海美术馆艺术画廊顾问。作品有《车乔画刊》、《围垦区的灯火》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