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汪飞鹏,1919年7月7日生,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文汇报》美术编辑,《世界经济导报》美术编辑、主任记者,上海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汪飞鹏,生于杭州。十一岁在杭州当印刷童工。从小爱好美术,曾绘《艺影》,自办发行。抗战胜利后,编绘《图案大集成》。1950年进《文汇报》,担任美术编辑,1958年离开报社。1979年重新工作,被上海社科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同时任《导报》主任记者、美术编辑。62岁,重新开始漫画创作,共发表7000多幅作品,获奖70余次。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漫画家汪飞鹏祖籍浙江常山,父亲做小职员,收入菲薄,又常失业,一家数口,生活艰难。汪老幼年吃过残羹,喝过施粥,进过当铺,做过童工。11岁就进印刷厂做学徒,工作8年。童年生活虽苦,但很快乐。汪老从小就有一种与生俱来对美术的强烈爱好,特别是印刷厂学徒生涯,竟成了培养造就画家的福地。汪老的美术天才在这文化氛围里,获得了充分的滋养。抗日军兴,他从杭州逃难回常山,一路上靠打短工,日寻三餐夜觅一宿。即算是处在这样流浪途中,居然不忘艺术创作。到了抗战后期,曾自编自印过一本《艺影》刊物,着实教人领略了少年画家澎湃的创作激情和少有的艺术天赋。解放前夕,失业在家,精心编绘出一本《图案大集成》,收集并创作了近万幅千姿百态的图案,是他初出茅庐艺术成果的一大展示。1950年汪老来到大上海,寻找生计,正碰上《文汇报》招工。工作人员问专长,汪老拿出《图案大集成》。主考者陡然一惊,然后慨然允许免去许多考核,当即宣布录取。有画为证,小试锋芒,果然出手不凡。1957年风起云涌。这年的6月4日,汪老《望而生畏》漫画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就是这幅画,让昔日座上客成今日阶下囚。50年后,笔者有幸一睹这“离经叛道”的画作真容。左看右看觉得此画矛头所指是官僚主义作风,无限上纲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真令人望而生畏了。汪老忆起当年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穆青,他敢于顶住压力说分社没有右派。能够敢于拿自己乌纱帽抵挡右派帽子的人,毕竟难得。汪老有画为证,在劫难逃,开除公职,押送福建将乐农场劳动教养。天天上山砍毛竹,回程扛两根,来回数十里,两头不见天。1961年因台海局势紧张,劳教人员转移安徽歙县。1962年汪老解除劳教,被安置在乐山图书馆。三年自然灾害,全家人嗷嗷待哺,自己让家人担惊受怕,境况狼狈,悔恨难当,汪老早已归心似箭。乐山林场为留住他,要求钢板刻印一本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十几万字的著作,硬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刻印成书。图书馆人员也误认是印刷品。“刻好书放人”君子一言,什么马也难追,汪老卷起铺盖走路。老家常山并没有工作在等着他,全家团聚比什么都好。1972年他来到上海,仍是一名“三无”(无户口、无工作、无收入)人员。7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汪老获平反,这一年正好60岁。历史机遇又一次眷顾汪老。1980年他被上海社科院聘为特约研究员,《世界经济导报》聘为主任记者、美编。经过23年的流落,62岁又重新拿起那支因闲置过久而略显秃的笔,以廉颇不老的豪情,驰骋在万里漫疆。横空出世一册画集“大工程”第十七个敬老节,汪老向民革浦东区委赠送一份厚礼:《漫画千家集》。不止于画集大16开精装版500页之厚重,而更是它承载的厚谊与厚望。在2003年上海美协春节茶话会上,汪老提议请沪上漫友为他收藏的《漫画集》封面题词或作画,以资纪念,获得朋友们热情响应,由此催生了《漫画千家集》。汪老的大胆创意,着实让许多人为之一惊。“1000幅漫画,一位86岁老人,这么一个巨大工程,能担得起吗?”《文汇报》美编天呈不免担心。汪老蜗居一间16平方米斗室,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夏斗高温,寒抗霜冻,偕老携幼,“挖山不止”。劳累让老人病倒过,家人力劝休整。“只有把书编好了,我才睡得香”。我行我素,不肯少歇。正经需要旺盛精力,老人从此坚持每天跑步5000米。连续16个月奋战,汪老前后共邮出信函6000件,收到应征作品1185件,加上他毕生收藏国内1200多位漫画家的数十万幅作品,形成了另一座太行王屋山。从这宝库中精选出来“1000个不同画风,1000个不同流派,1000个不同感受”。真正是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金一掷,赢得“千画争艳,各有千秋”。一石激起千重浪。《漫画千家集》的出版,引起国内美术界,尤其是漫画界的轰动。日本著名漫画家森哲朗得知这位坚强老人事迹后,连伸大拇指,欣然命笔赠画,表示“友谊永远”。漫画大师华君武致函汪老:“你的确做了一件好事。”《人民日报》美编英韬撰文:“漫画界的壮举。相信每个读者都敬重您的雄心、耐心、决心、爱心!”吉人天相一支“秃笔老山羊”“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汪老宝刀不老,重新工作后如鱼得水。他这一辈子被耽搁得太多太久了,幸好赶上改革开放,他要把失去的耽误的找回来。《导报》期间,他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漫画8000余幅,荣获各类奖项70余次,再次拾起被冲弃的收藏漫画传统,功夫不负,累积多达60万幅。俗话说“北有朱育莲,南有汪飞鹏”。诚非虚言。1980年是一个可纪念的日子,此年他以煌煌资质被接纳为美术家协会会员。1983年又是一个可纪念的日子,当他64岁之际,找到了精神家园,成为民革党员。两“员”两“家”,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精神之家。60年来颠沛流离、上下求索,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人生的大幸,时代的光荣。自称为“85岁老山羊”的汪老,被许多同行们“为那顽强意志所折服”。《文汇报》美编天呈说:“勤勉踏实,奋力进取,不计耕作之苦,不思回报之酬,惟恐辜负读者信托。”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汪飞鹏精神。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崇高追求与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愚公精神:目标始终如一,每日挖山不止,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画为证,《漫画千家集》已经成为一个标志。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吴国梁(1948.2----)江苏盐城人。大江南北杂志社美术编辑。漫画《刀下留情》入选1982全国漫画展、《信息窗》入选中国漫画展、《节节高》获“华通杯”93中国漫画展金猴奖、《豫园春色》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合作)、《该出手时就出手》入选“库尔勒晚报杯”2000年中国漫画大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汪家铭浙江人。擅长漫画。长期从事漫画创作。现任上海景福针织厂化验室主任。作品《双推磨》入选中国漫画展;《无题》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凋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上海人。擅长漫画、书籍装帧。1973年进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室工作;1984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进修。现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作品《得了千里马后》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孔明改行》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卡勒瓦拉》等五部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儿童辞典》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编绘出版《荒唐画集》、《中国装饰图案》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白水(1922.9—2009.10.2)浙江鄞州区人。擅长漫画。1949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1年任上海青年报社美术编辑,1972年后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作品《意外收获》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作品《打考而富》、《红绸舞》(合作)、《空对空》参加全国美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王往,回族,生于辽宁丹东。1947年,毕业于安东省立工科职业中学,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49年先后在东北电影厂美术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1957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1958年起独立执导美术片。拍摄有《谢谢小花猫》、《黄金梦》等30余部。其中《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及第3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国际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7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漫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漫画世界]编委.1980年率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法国嘎纳电影节任团长,1985年担任日本广岛动画电影节评委,1987年任法国安纳西动画电影节评委。王树忱曾经担任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艺术委员会主任。他与徐景达、詹同渲三人被公认为是美影“三剑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中国美术电影的民族艺术性,不断探索中国美术电影的艺术道路。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不但在美术电影事业上成绩卓著,而且在漫画艺术等其它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最近出版的[[王树忱绘画选]],在同行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他离世十五周年后,他的作品仍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反响和关注,实属难能可贵。王树忱是中国美术电影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编剧和导演了二十多部影片,《过猴山》、《黄金梦》、《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选美记》、《独木桥》和《山水情》等影片都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过猴山》是他独立执导开始走向成熟的成名之作,此片首创了先期录音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黄金梦》则以漫画讽刺的形式,为中国美术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哪吒闹海》是中国美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他首次以“王往”的艺名执笔编剧,此片与《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六部影片同被列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影片。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大奖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的剧本则是出自他的手笔,是他编导生涯达到的又一顶峰。《选美记》、《独木桥》是他独立编导的晚期作品,在电影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借古讽今,以物喻人,针砭时弊,唤醒人们对良知的渴求!能编会导也能画是他的特点,更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1979年他创作的漫画《和尚与秃子的对话》被《讽刺与幽默》评为优秀作品,1982年漫画《取经归来图》则获得了全国漫画展佳作奖。1947年,毕业于安东省立工科职业中学,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49年先后在东北电影厂美术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1957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1958年起独立执导美术片。拍摄有《谢谢小花猫》、《黄金梦》等30余部。其中《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及第3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国际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7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漫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漫画世界]编委.1980年率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法国嘎纳电影节任团长,1985年担任日本广岛动画电影节评委,1987年任法国安纳西动画电影节评委。王树忱曾经担任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艺术委员会主任。他与徐景达、詹同渲三人被公认为是美影“三剑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中国美术电影的民族艺术性,不断探索中国美术电影的艺术道路。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不但在美术电影事业上成绩卓著,而且在漫画艺术等其它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最近出版的[[王树忱绘画选]],在同行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他离世十五周年后,他的作品仍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反响和关注,实属难能可贵。王树忱是中国美术电影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编剧和导演了二十多部影片,《过猴山》、《黄金梦》、《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选美记》、《独木桥》和《山水情》等影片都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过猴山》是他独立执导开始走向成熟的成名之作,此片首创了先期录音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黄金梦》则以漫画讽刺的形式,为中国美术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哪吒闹海》是中国美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他首次以“王往”的艺名执笔编剧,此片与《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六部影片同被列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影片。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大奖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的剧本则是出自他的手笔,是他编导生涯达到的又一顶峰。《选美记》、《独木桥》是他独立编导的晚期作品,在电影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借古讽今,以物喻人,针砭时弊,唤醒人们对良知的渴求!能编会导也能画是他的特点,更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1979年他创作的漫画《和尚与秃子的对话》被《讽刺与幽默》评为优秀作品,1982年漫画《取经归来图》则获得了全国漫画展佳作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益生(1929.11—2008.3.8)漫画家。江苏吴县人。1951年开始自学漫画,历任上海《劳动报》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业务室主任、上海漫画学会会长。王益生长期从事漫画创作和组织工作,代表作品有《责任不在我》《伯乐不乐》《全凭一张嘴》《永在心中》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