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蒙古族,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修油画雕塑,1983年到1984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研修班,1984年始从教至今。先后担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基础教研室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协会理事内蒙古美术家协会雕塑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雕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学术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雕塑学会副会长、第五届亚洲艺术节专家评委,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化顾问、专家评委、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巡回展、国际交流邀请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美展等各类展览,作品曾获得全国美展优秀奖、雕塑大赛创作奖、文化部"文华"奖、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政府大奖、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创作"神马奖"大奖、内蒙古自治区雕塑作品展金奖、全区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个人业绩及作品被收入《世界美术全集》—华人卷,作品创作及个人成就入选中国"雕塑百家"展。个人代表作品有《成吉思汗》、《忽必烈汗》、《萨冈斯琴》、《大世界》、《草原之子》、《蒙古高原》、《草原圣火》、《内蒙古抗日暴动革命纪念碑》、《乌拉特三公碑》、《仓狼草原》、《牧羊女》、《远古的呼唤》、《星空》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王济达(1935.10—)北京人。擅长雕塑。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江西南昌手工业产品研究所技术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展览馆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专业雕塑家。现旅居美国。作品有《母亲》、《套马》、《草原女民兵》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文浩(1927―1994年),著名蒙古族雕塑艺术家,蒙名赛·文都素。蒙古族,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1941年赴日学习佛学,1943年回国,精通佛学、雕塑、文博专业;1945年8月参加革命,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文博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建国后,历任内蒙古文工团美术组组长、剧务主任,《内蒙古画报》编辑组组长、美术工作室主任、主编,内蒙古博物馆馆长,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内蒙古分会主席。从事博物馆管理工作多年。擅长雕塑,曾参加成吉思汗陵的整修,为内蒙古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凡是到过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人,应该都看见过内蒙古博物馆前那匹扬踢飞奔的骏马吧?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匹骏马的雕塑者是谁,他就是我区著名的蒙古族雕塑家、文博专家――文浩。 1927年1月11日,文浩出生于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达尔架村一个喇嘛世家,蒙古名叫赛·文都素。六七岁时,文浩剃度进了大召寺,披着袈裟天天念经、学律。孩提时的文浩对殿堂里的众多佛像十分感兴趣,常常望着这些佛像发呆,甚至忘记了诵经。大召寺成了文浩美术、舞蹈、文学的启蒙学堂。1942年,日本东京净土宗寺院来内蒙古草原招考释迦哲学留学生,文浩花了20块大洋东渡日本。到了日本后,文浩渐渐明白:战时的日本急待补充丁源,招考外国学生就是策略之一。尽管日本老师忠诚教育,善待中国学生,可是文浩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还是选择了回国。毅然投身革命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后,文浩脱掉袈裟,到张家口投奔了曾经在土默特学校给自己当过老师、时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的乌兰夫,成为乌兰夫的文浩是个闲不住的人,参加革命不久后便发挥出了他的特长。他不仅会画画,还会写歌词,懂蒙古文、藏文和日文,很快就成了内蒙古文工团演员队长,兼舞台美术。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他主演了内蒙古第一部革命歌剧《血案》,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一流演员。《内蒙古日报》创刊不久,他又发表了第一幅画《共产党领导农民改革农具》。组织上为了培养他,把他送到内蒙古军政学院学习,在那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文浩参加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筹建、选举工作,并且出席了“五一”大会。此后,文浩曾经组织设计了内蒙古东部区第一次建设成就大会,主持了自治区成立10周年、15周年、20周年、30周年的成就展览工作。1956年,文浩任内蒙古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1960年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后任馆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文浩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钟爱的绘画、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突然接到内蒙古博物馆的电话,要他去天津找有名的“泥人张”定做一批头像雕塑,用于展示各种民族头饰。文浩急匆匆赶到了天津,没想到头像雕塑价格十分昂贵,他望着一件件雕塑作品举棋不定。突然,他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自己试试?这可以为国家省不少钱啊!于是,他用了整整一天观摩“泥人张”的精品雕塑,信心十足地回到了北京。跨入雕塑界距离回内蒙古还有一段时间,文浩便在北京办事处摆弄起了泥巴。服务员见他夜夜不睡,把房间搞得遍地狼藉,颇为不满,后来听他说了缘由,态度立即转变,还给他提供了很多方便。就这样,在反复揣摩、反复修改中,一尊尊精美的头像雕塑完成了。结束了在北京的工作返回呼和浩特时,文浩把博物馆急需的这批头像也带回来了。见到头像后,大家发出一片赞叹声,纷纷称赞“泥人张”果然身手不凡。文浩笑了笑,他什么也没有解释,只是暗暗地为完成任务又为国家节省了资金而欣慰。从此,文浩在深入研究博物馆学的同时,正式跨入了雕塑家的行列。40多年中,文浩雕塑了数百件艺术品,从内蒙古博物馆建馆初期馆顶上飞驰的白骏马,到20世纪60年代的《王若飞》、《接羔》、《草原小姐妹》,70年代的《还俗喇嘛》、《成吉思汗》等等,形成了“北方民族历史人物”、“民族风情”等系列群雕。1964年,曾经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看了文浩的雕塑作品后题词:造型艺术妙无师,手到神传倍足奇。若问此中何秘诀,学1989年3月,文浩离休回到家中。闲不住的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雕塑艺术和文博事业中。忙碌了大半辈子,文浩有了开办民俗博物馆的想法。说干就干,文浩动用了家中全部积蓄,于1990年7月在家乡――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达尔架村自费办起了敕勒川民俗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家由个人兴办、第一家办在农村、第一家取材于民间立意于民俗的博物馆。文浩是一位博学的博物馆学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雕塑家,他为内蒙古的文博事业贡献了全部心血。1994年6月,文浩因心脏病去世。后来,他的家人将敕勒川民俗博物馆捐赠给了呼和浩特市博物馆。2005年10月,文浩的女儿苏日娜将父亲最后一批雕塑艺术品遗作捐赠给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从1992年至今,文浩本人及子女先后向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捐赠文字、照片、雕塑等档案847件,其中雕塑艺术品档案40件。文浩——代表作品回目录编著有画册《中国内蒙古北方骑马民族文物》,《文浩雕塑选》、《北方民族历史人物百人雕塑集》、《论民族地区博物馆陈列及特点》、《论蒙古民族的偶像崇拜和当今雕塑艺术欣赏》。雕塑作品《成吉思汗》曾经赴日本巡回展览,系列雕塑曾经获得内蒙古萨日娜奖和索伦嘎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