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孙红莉,汉族,河南省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硕士学位。2007-2010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文科高中2010-2014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大学本科2015-2018河南大学美术研究生重要参展:2015年,插图《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篇》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入选2017年,版画《诗和远方的田野》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入选2018年,油画《北纬116度以北》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入选(入选前60)2018年,版画《静静的海》大道有痕——“2018•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入选2018年,插图《精卫填海系列》首届中国插画艺术展入选(入选前60)

    居住地区
    河南/商丘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孙黎,男,1961年11月生于郑州。现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导、系主任。1982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主要社会工作:广州大学硕导、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硕导、郑州轻工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广东水彩画会常务理事、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油画、水彩画、版画教学与创作。对美术教育学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科研成果:作品40余件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及国家级学术机构各艺委会主办的专业学术展览。获得国家级奖励“二等奖”1次,“学术奖”1次,“优秀奖”2次。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展览一等奖10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优秀奖多次。其作品(油画、水彩画、版画)和论文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中国油画》、《中国水彩》、《中国版画》、《画廊》、《美术家》、《美术大观》等多种专业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著有《素描人物技法》、《版画》、《速写人物考前辅导》等专著、教材。参与组织、策划了“2000广东油画艺术大展”及“第二届广东油画艺术大展”等大型专业学术展览和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多家机构及个人收藏。对美术教育学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近10余年主要全国美展参展:1、1997年“走向新世纪——第二届中国青年油画展”《最后的金黄色》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快乐家园》中国南京刘海粟美术馆3、1998年“全国青年书画展”(二等奖)《十月》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4、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太阳照在山冈上》中国上海美术馆5、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建家园》中国南京博物馆6、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瓜瓜娃》中国成都美术馆7、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醉了夕阳》中国成都美术馆8、2000年“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在圣洁的土地上》中国上海美术馆9、2001年“中国油画大展”《过年》中国杭州美术馆10、2002年“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圣洁的阳光》中国广州广东美术馆11、2002年全国“亚享杯”书画大赛(优秀奖)《快马加鞭》中国郑州美术馆12、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及“第三届中国油画作品精品作品展”《大河堤》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13、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圣洁的阳光》中国汕头美术馆14、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担担瓜香》中国内蒙古美术馆15、2005年“中国当代山水画。油画风景展”《故园》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16、2006年“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暨邀请展”《暖阳》、《秋阳》2件作品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17、2006年“2006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乡道晨早》中国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8、2006年“风情风景全国小幅油画作品展”《太行山下有人家》中国上海美术馆19、2007年“庆祝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老兵·故土》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20、2007年“庆祝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十月苹果红》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21、2008年“2008中国金陵百家油画展”《八十九里坡》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22、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出山》中国广州广东美术馆23、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温暖依旧》中国辽宁辽河美术馆24、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庆祝建国6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在敌后——永远的记忆》中国武汉艺术博物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沙清泉(1916—1998)回族,江苏镇江人。生于上海,但他的大半辈子却是在河南度过的,骨灰也撒在了滚滚东流的黄河中。沙清泉先生是我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推行者和实践者。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先生即投身于鲁迅先生所创导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参加抗战七君子李公朴创办的木刻研究班和邹韬奋先生倡导的上海职业界抗敌救亡工作。以刀为笔,以刀带枪,创作了大量宣传抗敌救亡、呼吁团结抗战的木刻版画作品,是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后更名为中国木刻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先生先后在河南新郑、禹县、鲁山、叶县、洛阳;陕西兴平、西安、汉中、韩城;河北石家庄等地举办抗战救亡版画展。1944年,其抗战代表作《天灾?人祸!》《逃亡》《保卫祖国的巨人》等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巡回展,曾在美、英、苏、印等国巡回展出。沙清泉先生早期抗日救亡、反法西斯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版画界抗日救亡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后,沙清泉先生自河北调至河南省文联从事美术编辑和创作工作。期间创作了大批反映新中国改天换地、人民当家做主的优秀作品,受到广泛好评。1956年先生遭受错误路线的冲击,被停止工作,下放劳动。然而先生在长期受到非正常待遇的同时,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人民充满着无限的热爱,从未放下他视为生命,对社会带来光明、希望、快乐和幸福的刻刀,他刀耕不辍,大量优秀的作品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正如我们看到的《小菊》《女焊工》《假日》《晚归》《师徒》《粮仓》《春燕》《探春》《铜墙铁壁》《晨曦》等作品,先生热爱生活、宁静淡泊、玉洁冰清、铁骨柔肠之个性若在眼前。上个世纪70年代末,艺术与我们伟大的民族一起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沙清泉先生更是焕发了艺术青春,以手中的刻刀奏响着歌唱祖国、歌唱改革开放的华美乐章。《烟雨昆明湖》所表现的静谧祥和;《山乡晨曲》所表现的春江水暖的欢快;《少林寺山门《嵩岳北魏砖塔》《苍岩古刹》所表现的盎然生机、古刹新貌使人神往;《鸡公山报晓峰》《初冬新绿》《春绿太行》《千年虬龙》《闹春》《昂首阔步》《黄河春潮》《太行牧歌》,无不向人们诉说着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给人愉悦、催人奋进。这是一个老艺术家对艺术、对民族、对国家的真挚情怀。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沙清泉先生“三四十年代有贡献的老版画家”奖章。沙清泉先生去世后,其家属将先生毕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和创作原版计200多幅捐赠给了他的家乡——江苏镇江博物馆。2010年前后,先生的六位子女,又将他们手中珍藏的部分作品计170多幅捐赠给了河南省美术馆,填补了河南美术史的一项空白。青年时代的沙清泉在上海用一把修脚刀当木刻刀开始了他的刀刻人生。淞沪战役后,他跟部队撤往后方,途中失散,只身一人随难民潮颠沛流离到了河南。一路上打短工、要饭维持生计,就这样,他仍未忘记自己是个战士,栖身在马棚、羊圈里时,也常常拿出从不离身的刻刀,捡一块木片或砖头刻画出一幅幅激励人民鼓舞抗争的作品。1944年,他的作品被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选出,代表中国到苏、美、英、印等多个国家巡展,为中国抗日军民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抗日战争胜利后,沙清泉留在河南并建立了家庭。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邀请他到北京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任职,他再次选择留在河南。1950年,河南省文联在开封成立,沙清泉调入省文联任美术创作员和美术编辑,成为河南省文联第一代文艺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版画因费时费力且效益不佳而日渐衰微,年过七旬的沙清泉经常骑着自行车四处奔波,采风创作,用他的话说:要是早些年能这样该多好。他把自己刻印出的版画作品,像当年抗战时流亡途中那样,用细细的线绳挂在中学、大学校园里的树间展览并亲自当解说员。沙清泉的女儿沙柳说,父亲晚年只要有创作写生的机会就不会放弃。有一次为了跟几个年轻画家到豫西一个煤矿体验生活,夜里和医生钻窗户到医疗室内拔了仅剩的8颗牙,第二天嘴里含着纱布就出发了。曾与马达在上海创办木刻研究班。1938年中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立,选为理事,嗣后两届均为理事,并为陕西木刻指导员。曾出版拓印木刻《刀痕》一、二集及选集。抗战时,多幅创作选送英、印、美、苏展出。木刻《天灾?人祸!》选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松鼠与狼》1981年参加香港举办鲁迅先生百年诞辰展。部分作品在美《华侨日报》、《北美日报》发表。八、九十年代被邀到全国大、中小城市展出廿次,1994年南京出版《刀痕》画集。中国美术馆、河南省文史馆等处收藏多幅作品。荣获中国新兴版画奖。曾任河南省版画学会副会长、郑州市版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省中山书画院副院长等职,河南省文史馆馆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