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唐志珍女,1963年生于江苏兴化,号“烟云斋”主人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美协会员。首都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报特聘画家。入展中国美协举办展览(权威)2015年1月《板桥之情》(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丹青扬州大赛”,获优秀奖;2015年2月《庭院悠悠》(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并被收藏;2015年《百灵来朝》(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翰墨齐鲁”中国画作品展并收藏;2015年《黄山上的新农村》(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作品展并收藏;2015年《幽兰自芳》(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6年《舞秋风》(170X230CM)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丝绸之路。2016年《凝聚》(190X210/CM)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丹青扬州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23名。2016年《景秀黔南玉兰香》(170X250/CM)获中国美协主办-同心筑梦优秀奖!

    居住地区
    江苏/泰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唐鼎华,又名唐丁华,笔名丁华。1958年2月生。197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方增先、吴山明、刘国辉等先生,1982年毕业。现为江南大学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美术家协会理事、无锡市国画院高级画师、太湖书画院副院长、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出版《唐鼎华作品集》,《艺术研究》《美术向导》《江苏画刊》《新美术》《书与画》《装饰》《书画艺术》《艺术财富》《翰墨大匠》《美术与设计》《墨痕》《中国画》等分别专题介绍和发表作品及论文,出版《观察与思考》《感受与语言》《插图设计》等八本著作。1989年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录》,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辞条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出版专著有:《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观察与思考》、《感受与语言》、《创意课堂》(此三本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设计素描》、《插图设计》、《设计素描(第二版)》(此三本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文革刚结束的年代197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当时陆俨少等老先生还健在,经常亲临课堂传授技艺、讲解传统精神;方增先、顾生岳、宋宗元、李震坚、吴山明等实力派教师都在一线上课;刘国辉、冯远、王涛等著名画家那时还是研究生,他们常常和七八届同学在一起交流;就是在这条件下打下了中国画的基础;另外浙江美院有一流的临摹教室,可以长时期近距理地接触传统艺术;还有最丰富的外文图书资料室,可以看到欧美、日本最新的美术动态和大师画册;再有访问学者举办的讲座、画展、笔会接连不断;他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唐鼎华在学生时期在核心期刊《新美术》上发表了写生作品《村姑》,《母亲》获浙江青年画展二等奖。出版了连环画《悲惨的星期天》(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喜迎新春》(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唐鼎华是人物画家,1973进无锡市文化局创作组进行专业美术创作,1976年开始就有人物画参加省美术展览。如《上工地去》参加省1976年《年画 宣传画 农民摄影艺术展》,以后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如《人与自然》,参加“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1989年入编《中国现代美家人名录》,1990年入编《中国美术家数据库》,1992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他画儿童尤为特出。近几年画“童年往事图”得到专家的好评,如中国美协秘书长刘健、上海美协副主席汪大伟、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等写了评文;也有画廊、藏家、爱好者好这路作品,北京大千画廊、杭州印象画廊、杭州海之晨画廊做过其作品。《江苏画刊》、《新美术》、《书与画》、《装饰》、《书画艺术》、《艺术财富》、《翰墨大匠》、《美术与设计》、《墨痕》、《美术向导》、《中国画》、《艺术研究》等分别专题介绍和发表作品及论文。华人书画网、雅昌艺术网、太湖明珠网等有相关消息。无锡的媒体也很关注。2008年1月18日《无锡日报》B4版面一整版刊登了“唐鼎华和他的‘江南风俗画’”2008年3月19日《江南晚报》B版“动漫游专栏”刊登了“唐老师上课喽!”(一整版)1998年江南晚报连载《无锡老百业图》,2008年到2009年无锡日报连载江南风俗图,2007年12月《江南论坛》用八个版面刊登“唐鼎华国画作品欣赏”,2007年10月国画《金色童年》、《听琴图》参加无锡籍著名画家作品展,《风流千年》画册刊登(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无锡旅情》连载“梁溪漫画”,《华东旅游报》整版发表“老闲话”插图,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唐鼎华又是一位大学骨干教师,现为江南大学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写意人物,带国画人物研究生。主讲插图、素描、动漫设计。出版专著《设计素描课堂》、《感受与语言》(被评为国家级“十一五”教材)、《设计素描》、《创意课堂》、《动漫艺术课堂》、《插图设计》、《观察与思考》、《设计素描第二版》。论文:《谈运动观察》、《从“十八”描谈图式创新》、《观察与感觉》、‘《神’在何处》、《“四象”解惑》、《论基础造型中的观察方法》、《明代宫廷人物画对人物画发展的影响》、《从〈深山藏古寺〉谈“大形象”观察》、《略谈素描教学中的观察问题》、《“虚实”观察》等。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1988年3月出生于蕴含丰厚文化底蕴的江苏太仓,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画派——“娄东画派”发源地。汤雪村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究生;担任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书法协会会长;2009年2月,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称号。2012年1月作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与美国代顿大学的交换生留学美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2006年9月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07年进入中国画人物工作室201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研究生2012年被选中作为南京艺术学院与美国代顿大学的交换生留学美国。专业方向中国画人物艺术研究,师从周京新、张友宪、于友善教授2013年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研究获奖经历编辑2007年工笔人物作品《红肥绿瘦》获苏州市第二届新人新作展优秀奖;2007年书法作品《老子道德经》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获二等奖;2009年2月,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称号2009年写意人物作品《桑巴》参加“迎青奥”南京大学生书画作品展;2010年工笔画人物作品《谷雨》获南京艺术学院亚明奖二等奖;2010年工笔画人物作品《谷雨》获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3次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新人类;2010年工笔人物作品《红肥绿瘦》参加“金陵风”中国画精品展;2010年工笔画人物作品《谷雨》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2010年线描人物作品《马路天使》获第二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优秀奖;2011年工笔画人物《祈盛图》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2011年工笔画人物《祈盛图》获亚明奖一等奖;2012年获南京艺术学院陈之佛奖学金一等奖;2013年4月28日获第八届美国“百人会英才奖”(艺术);2013年8月《祈盛图》在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出版与发表作品编辑2007年《动物成长也烦恼》出版者: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周京宁写作汤雪村绘画2010年08期《美术界》发表《浅谈中国工笔画人物画线造型问题》2011年02期《书画名家》发表《艺术创作的源泉—我的中国画创作体验》2011年02期《书画名家》发表《惨淡经营的漫不经心》---于友善汤雪村师生谈话录2011年05期《美术》发表第二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获奖作品2011年《第十六次南京大田书画交流展》发表作品《春华》2011年10月《90后》录入《人物》江苏当代人物画名家邀请作品展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09月江苏印人画家联谊作品集2013年03月第七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集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谭勇号怯庵,广东四会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早年参加岭南画派《民间画会》。1942年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后留校任徐悲鸿助教。历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有《木工》在40年代全国美展获荣誉奖,《水库工地》在50年代全国美展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佛子岭水库》、《和平之春》、《报春图》等。出版有《谭勇画集》、《谭勇画选》、《花鸟画法》、《花鸟画教材》等。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花鸟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老年书画会理事、扬子江书画学会顾问谭勇先生,1918年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县清塘镇独岗管理区高墩寨村。谭勇先生青年时期酷爱美术,活跃于画坛,曾参加岭南画派高奇峰门下人物画家黄少强创立的“民间画会”。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日救亡的作品。1938年入国立中央大学(即现南京大学)艺术系深造,受业于徐悲鸿先生,成为他的高足,当过徐先生的助手,并得到张书旂、黄君壁诸大师的指导。1942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十年代起,谭勇先生曾长期担任国画教研室主任,为逐步形成国画教学的师范特色和建立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先生多年来致力于花鸟画的探索,继承了中国花鸟画宋元以来的优良传统,其画造型精巧,笔墨秀润,意趣清新,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开设人物、山水、花鸟三门课程,尤以花鸟画教学更为突出。对谭先生艺术特色影响最大的要算岭南画派画风徐悲鸿先生。岭南画派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起,大致推算到南宋时的牧溪,以后各代均有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尤其近代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等,他们的特点是既吸收西方艺术长处,面向自然,注重写生,又融古参今,不失传统,从而达到学古而不泥古。徐悲鸿先生是中西结合得很好的美术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改良和创新,是有很大功劳的。他早年留学法国,对西画有深刻的钻研和坚实的功力,回国后,立志提倡国画改良,为中国画开辟新径。徐先生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乘入者融之”。他这一理论对谭先生影响颇大,谭先生认为,徐先生这一理论,既要保留传统中国画的东西,又要吸收外来绘画的精华,为我所用。不能全盘否定中国画,搞“全盘西化”,否则,就不叫“中国画”了。所以他的画既有中国气派,又有新意,力求做到“融”西洋之法,有准确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素描功夫,讲究结构、比例、透视、明暗、富有真实感,但又十分讲究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以形写神;既保持和发扬了岭南派画风,又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绘画特色。谭先生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本着“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群众喜爱,专家认可”的创作愿望,从实际出发,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深入城乡,漫游大江南北,其足迹踏遍黄山、华岳、峨嵋、青城、雁荡、鼎湖、桂林、三峡等名山大川;他朝夕沉浸在禽园花圃之中,悉心观察、写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谭先生十分重视绘画内容,以内容和技法的完美统一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在发扬国画魅力的同时,更直接更具体的作用就在于内容,先生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都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清新、活泼、令人振奋,催人向上。在传统与创新问题上,主张创新必须以继承传统为基础,对于那些断源截流、抛弃传统的“标新立异”的所谓“现代艺术”,他是反对的。“师古不泥方得古,创新有本始为新”,认为“国画的创新是肯定的。前人,今人都在不断努力,但创新要有一个过程,发展国画艺术。当务之急是一手抓传统学习与继承,一手抓绘画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谭先生精花鸟,兼长山水,人物,早在四十年代,他的巨幅人物画《木工》,便以传统国画技法为基础进行创新,深受好评而获奖,五十年代,他的山水画热情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建设风貌,长卷《佛子岭水库》在全国展出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水库工地》获江苏省十年创作优秀奖,并为江苏省美术馆所收藏。他的花鸟画富于新意,许多作品参加全国、江苏省美展或选送国外展出。留居香港的著名花鸟画家赵少昂先生1985年看了谭先生的作品后,称赞他“功力甚深”,“所作已臻妙境”。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教授认为谭先生的花鸟画“秀润而不甜,鲜艳而不俗”。1945年徐悲鸿先生抱病为他的画展撰写序言,赞誉他“能从生活中撷取新材,予中国绘画的新面目”,并书写条幅送谭先生:“写人物不墨守陈法,所造多凄婉曼妙,前途未可量。以资嘉励。徐先生夫人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写道:“青年教师艾中信先生,曾宪七先生,谭勇先生,都是富有才华,勤于创作的后起之秀”。这些,对谭先生一生有很大的鼓励、鞭策和影响。他以徐先生为楷模,以画家兼美术教育家为己任。决心当一个既从事创作的画家,又担当传经育人的美术教师。谭先生讲课力求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常常挥毫示范。学生反映,听先生讲画史,不乏味又易记。他认为,我国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学习绘画,光埋头画还不够,还应当了解绘画的发展史,借以作为今天的借鉴。他说:“花鸟画在历史上犹如滔舀长流,经历了各个朝代,汇集了许多大江小河,其间或波澜壮阔,或静寂无波,然而,总是川流不息。时至当今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为了祖国文化艺术的发扬光大,面对这条河川,当如何加工浚拓,促使它愈加气势磅礴,这是我们的任务。”他还指出,有些年轻人,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排斥民族传统文化和现实主义艺术,照搬西方现代派,以追求“形式”为创新,主张表现自我,强调主体意识,脱离政治和生活,强调变形和抽象化,要求表现人性、灵性以及焦灼、苦闷、冲动、空虚、孤独等,甚至重提“为艺术而艺术”,这就脱离了我们的传统,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社会主义主旋律,是错误的,没有前途的。谭先生为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做了很多极其有益的工作,他主张“一方面要吸取世界艺术的精华,融入我们民族艺术之中;另方面,要继承传统艺术的独特风格,又要发展之、丰富之”。“中西艺术并不完全矛盾和互不相融,相互之间的吸收借鉴,意义很大”。他举例说:“马蒂斯、毕加索是西方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自己都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风格的”谭先生所谓“融汇中西”,并非趋时诓世之言,他曾摸索过油画,进行过各种艺术风格的探索,他表示自己还要不断探新,以求画境更臻高妙。谭先生积几十年之经验,认为学中国画有三个阶段,就是临摹—写生—创作,艺术贵在创造,临摹与写生的目的在于创作。谭先生在艺术教学上,努力把自己和前人积累下来的,行兹有效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实行传统、生活(写生)、创作三位一体,写生是从传统通往创作的桥梁,是关键。他提倡的写生既不同于西方学院派,又不同于古代的“目识心记”,而是把写生当作培养学生对现实的感情,消化传统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过程。杏坛传道五十年,谭先生除了担任国画专业班教学外,还担任过美籍、澳大利亚籍华裔留学生专修中国画的指导老师。近年来,他还为中学师资的培训贡.献余力。经他指导过的何鸣(师竹)现在已成为闻名海外的中年画家。不久前,师竹在香港美术社协会举办了个人画展,在美术界引起较大轰动。1983年,谭先生荣获优秀教学奖。谭先生在繁忙的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从事绘画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满园桃李满园春”。谭先生主要论文和著作有:《花鸟画教学》、《光辉灿烂的艺术——莫高窟》、《谭良画选》等,他的《花鸟画法》一书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主讲的5集共6个小时的《写意花鸟画技法》录像带已由有关部门录制完成,受到专家、教授好评。宝刀未老,奋斗不息。谭先生虽已年逾古稀,但身体很健朗,精神奕奕。他经常接待学者、教授、外宾,即席挥毫,探讨技艺,为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988年9月19日上午,由国会主席兼上院议长,乌吉蒙空纳温率领的泰国国会代表团,到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参观时,先生应客人要求,当场作画,并把这幅题名为《和平万岁》的国画赠给乌吉主席,乌吉主席说:“画里这两只和平鸽,象征着泰中两国都在为世界和平事业作不懈的努力。”谭先生应西德汉堡德中友好协会的邀请,赴西德进行艺术交流和访问讲学,历时5个多月,在西德汉堡市中心区画廊、汉堡外语学院和吕贝克市,塞尔市,不伦内克市等地展出他50多幅画作,吸引了不少西德艺术家、名流、学者以及各界人士。展览期间,还即席挥毫作画,现身说法,介绍中国绘画艺术以及他自己的作画技法、经验,使西德朋友一睹中国绘画之风采。在讲学期间,曾遍览西德南部名城,畅览莱茵河畔旖旎风光,参观各大美术馆,博物馆、著名的建筑和雕塑,访问西德画家友人,切磋画艺,并介绍中国绘画历史和现状。悉心体味西方艺术精华,晤汇中西艺境。他认为,在国外讲学和举办画展,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绘画,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民族艺术,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这一工作意义深远。对中国画很有研究的汉堡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克拉罗彼特博士听了先生的介绍后,深情地说:“我看过好几部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电视片,可都没有亲聆到你的讲学这样具体深刻,我感到得益很大,谢谢你。”西德不少报刊配以大幅照片,报道了谭先生讲学和画展情况,称赞画展使西德朋友得以一睹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他的讲学是介绍中国绘画艺术最生动,最具影响的一次活动。一位上了年纪的西德老太太观赏完画展后,特意上前向谭先生告别说:“祝贺你的展览成功,感谢你为我们带来了这精美的东方艺术。”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