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生于北京。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1928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在四存中学肄业后,加入徐世昌(洋军阀总统)主办以金北楼为首的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会中名家跻跻,由齐白石、陈半丁、秦仲文、马晋、吴镜汀、徐燕荪、王雪涛等分别授课。最初黄均从徐燕荪习人物画,继而从师陈少梅、刘凌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0年,他又拜溥心畲为师,学北宗山水画和书法。1934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任为该会助教。1938年进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徐悲鸿任该校校长,对黄均很器重,约定他每周必须交两幅新画,徐诚挚地给予指导,并极力倡导国画创新。黄均同徐悲鸿相处八年,在如何推陈出新方面,受益匪浅。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盟员。黄均从事绘画艺术和教学迄今70馀年。他善于学习,勤于耕耘,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描绘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又努力探索创新,以传统技法表现当代题材,成就也很可观。他兼善山水、花鸟和界画(画古建筑的绘画,用界尺画出,由此得名)皆有独特风格。在近三十年中,他多画兰竹。这些画既来自对实物的细心观察,又参以元明墨竹、兰草用笔用墨的精髓,疏密适当,浓淡得体、含蓄有致,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感受。他说,自学画兰竹以来,已画了一万张。几十年来,黄均创作了大量年画及单幅画,其代表作中:古典题材的有《文姬辨琴图》、《史湘云醉眠芍药圃》、《琵琶行》、《木兰理妆》、《白居易》、《民族英雄郑成功》等;现代题材的有《英娘试舞》、《心花怒放》、《蝴蝶泉边》、《草原轻骑》等。他的仕女人物画构思巧妙,笔法工整,描绘细腻传神,色调明丽典雅,显示了画家的高度艺术修养。198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刘凌沧、任率英、黄均工笔古代人物联合画展,赢得了观众的赞叹。黄均举办过个人画展,参加过一些全国重要的画展,《文姬辨琴图》荣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纽约东方画廊在纽约合办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展》。他有不少年画和单页画陆续出版。他的工笔仕女画《杨贵妃》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1995年年历单页印行。此外,他还著有《仕女画研究》、《中国画技法》等。黄均在创作的同时,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课甚多,还要带领学生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和写生,他言传身教,不辞辛苦,多年如一日,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材。黄均一专多能,他常对学生说:“一个画家应该是既会工笔,又会写意,古人云:‘金针度绣、巨刃摩天’,只有掌握了工笔和写意的全能,才能开拓出更广阔的国画领域。”黄均热爱文学,书本和诗篇已成为他左右不离的良伴。他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文学又能使人从生活中探索出绘画的意境,文学和绘画是不可分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经常以此告诫青年学生。他也擅古典诗词,题在画上,使二者相得益彰。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曾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1908年9月生于北京。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并加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1927年出师後在家帮助父亲写印刷用书法,复制元曲插图、生物标本、古建筑画图。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随其学画10余年,并一同游历名山大川,临摹了张氏收藏的大量宋、元、明、清绘画真迹,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195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画家,1983年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后调北京,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何海霞长于山水,功底扎实,技法全面,举凡界画、青绿、水墨、没骨皆能。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出版《何海霞画集》、《何海霞书画集》。一九八八年入英国《世界名人录》。何海霞的作品中,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早已高度娴熟地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而且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这是何海霞用60余年的时间,对传统潜心研究,对自然和生活深入体察,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最后达到前无古人的突破和贡献。它提高了国画艺术语言的涵泳浓度,开拓了语言体系的视野,增强了国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世纪90年代,何海霞作品进入其个人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时期,尤其是金碧青绿山水画达到了当时无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无来者可追,可谓“‘金碧’辉煌”。何海霞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备受各家青睐和追捧。除了在荣宝以220万元、高出估价3倍多成交的《仿巨然雪景》,其金碧山水《小三峡》、《泰山雄姿》也分别以148万元、110万元成交。因此,本次上拍的多幅作品,其升值潜力都值得期待。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何荣(1907.2—1989.7)字华堂,河北香河人。擅长玉雕工艺。 从小自学玉雕技艺。曾任北京市玉器厂玉器设计、指导,1955年授“老艺人”称号。作品有《仕女》、《八色八马》、《三色观音》、《幡佛》等。 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河北蓟县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1961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曾任东北文工团、东北艺术剧院舞台美术设计,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作品《大军回来了》、《山村秋事》、《亲人》,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单位收藏。著有《色彩原理》、《色彩画》、《电脑绘画》等。译著有《油画大师的奥秘》、《印象派风景画技法》、《油画难题详解》、《风景画艺术》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侯长春(1930.5—)别名侯季彦,满族,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东城师范学校教师、作品有工笔重彩组画54幅《水浒人物》等。侯长春先生出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师从赵梦朱先生,精于工笔重彩。本集所汇作品表现了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民俗风貌的一些侧面。画中内容有的仅存文字记述而无图象可察,有的连文字带图象都无存了。侯先生依据自己亲身经历的记忆,以多年深厚的绘画功底,将百姓蒙难民生凋零日伪沦陷时期的醇厚民风、特色商贩和四时节令风俗重现纸上,看候长春的图就象进入了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幼年师从赵梦朱学习没骨花卉和工笔人物画,1947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1949年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从卫天霖学习西画。1953年毕业后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50年代从事插图、连环画创作。60年代始攻习工笔重彩人物画,兼作山水、花鸟。创作多以古代诗词和历史故事为题材,作品构思新巧,刻画人物精致。代表作《水浒人物》全部为北京美术家协会收藏。其中两幅于1980年入选“北京一东京都友好展”,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文艺作品甲级奖,1984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北京市建国35周年美术作品乙级奖。另有《画龙点睛》、《祝寿图》、《正气歌》、《老妪解诗》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水浒》研究会理事。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侯及名(1920.5—2003.5)号友墨、云谷、蓟园等,原籍河北,久居北京。书画家。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中国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京华书画会会长等。出版有《寿世画宝——老年中国画教材》、《蓟园印集》、《侯及名书画集》等。擅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皆能,早期以工笔花鸟、人物名世,中年后专意于写意画法,以画风醇厚、老辣著称。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国防部组织的数十位著名画家合作的《长征万里图》(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1953年为毛泽东主席60诞辰绘《人寿年丰图》,被毛主席收藏(见中央档案馆出版《毛泽东藏画》);为莫斯科北京饭店绘制大型画作《唐花坞》,等等。代表作有《长城万里图》、《龙门石窟》、《石林》、《圆明园旧景》、《祥谦公社》、《司马迁像》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艺专任教职,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评议,华北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胡佩衡幼喜绘事,早年得西陵山水画家李静斋指点,大量临摹明清绘画。20岁后开始与北京名画家如姜颖生、林琴南、金城、陈师曾、陈半丁、萧谦中、汤定之、贺履之相往来,并得到他们的指导。1918年,胡佩衡加入蔡元培创办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从比利时画家盖大士学西画,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主编《绘学杂志》。1920年北大画法研究会更名为“造型美术研究所”,年轻的胡佩衡被聘为导师。同一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胡佩衡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学员),在金城等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传统绘画,两年后,相继升为该会助教、评议。1927年与金荫湖、徐燕荪、陈东湖、惠孝同等发起湖社画会,编辑《湖社月刊》。1928年解囊为齐白石出版《齐白石画册第一集》。1930年,胡佩衡在《北楼吾师逝世四周(年)志感》诗中写道:“四年断梦总成尘,每对秋风一怆神。此日明窗净几处,商量笔墨更何人。”表明胡佩衡与金城的师生情谊。被称为北京画坛“广大教主”的金城,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原则,指导了一大批年轻画家,内中以胡佩衡最年长,也最早熟。金城的侄子金开英先生回忆说:“先伯教了许多弟子……,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先伯买了一批丈八的宣纸,他给大徒弟们每人一张,让他们自己作稿,他也和他们一起画,交卷后,开了个丈八纸作品展览会,还记得是评了胡佩衡的画为最好。”所见胡佩衡早期临古之作,是1921年(辛酉)临石涛《溪山无尽图卷》、1923年(癸亥)临石涛《山水册》等。前者墨色淋漓,后者笔力雄壮。胡氏在《临石涛山水册》中题:“清湘老人笔墨超凡,意境玄妙,洵非食人间烟火者所能梦见。此册大半写黄砚旅游处,一丘一壑均可惊人,愚酷爱之,漫临一册,以存梗概,惟限于学力,自不免取貌遗神也。”在20年代初,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萧谦中等均推崇石涛,胡佩衡不免受他们影响。但能够兼容中西绘画的胡佩衡,从不拘于一家一派。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陆续出版的《胡佩衡画存》第一至五集,大多是临仿各家各派的作品,其中包括黄公望、王蒙、吴镇、沈周、王铎、程邃、程正揆、石溪、梅清、吴历、罗牧等,可以看出他以南宗为主,但也涉猎北派,如临《临金李山风雪杉松图》(1923年)、《抚宋人雪溪归棹图》(20年代前期)均为典型的李郭派作品。他自己也说:“余爱临北宗画,画存前三集第一幅皆北宗也。且余所写南宗画,多有北宗意焉。”在《临古刍言》一文中,他把古人作品依风格画法分为幽淡(如倪云林一派)、平正(如黄公望一派)、庄整(如董源、巨然、文征明、沈周)、邃密(如王蒙、石溪、吴历)、豪放(如八大、石涛)、潇洒(如唐寅、恽南田)、奇古(如金冬心)、峭健(如马远、夏珪)、工致(如刘松年、赵孟頫)、烟雨(如米芾、高房山)。对于每一种风格如何临写,他都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解释,可以见出其对临摹的深刻理解。1926年,齐白石题《冷庵先生画卷》诗云:“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对他的作品加以称赞。约1927年前后,胡佩衡的画风渐趋成熟,在继续钻研传统的同时,独立创作增多,艺术个性也呈现出来。此后的作品大抵有两种面貌,一种结构繁复,勾皴细密,大体是从王蒙、石溪、吴历一路画风综合变化而来;一种多湿笔,结构有繁有简,多用泼墨,笔线粗壮,以泼辣奔放为宗,可以看到沈周特别是石涛的影响。秦仲文在谈到1962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胡佩衡遗作展览会”时,用两句话概括胡佩衡前期作品:一是“精细可爱”,二曰“不断致力于继承古人和吸收先进笔精墨妙的技法”;前一句是讲画法风格,后一句是指出它们与传统的密切关联。不过,秦氏所言前期“精细”作品,是就画展而言的,笔者所见二百余件前期作品,“精细”之作不很多,即使这些精细之作,也带有纵放和随意的特质,可以说,能粗能细,而无论粗细,都流溢着纵逸奔放的气质。50年代以降,胡佩衡谋求山水画的新风格,先后到丰沙铁路沿线(1953年)、广西桂林和湖南韶山(1956年)写生。其中桂林写生,以浓重热烈为宗,成为晚年风格的转折点。如秦仲文所说:“写桂林风景,笔意之辣,气象之厚,青黛之浓,丹黄之粲,都显示出奔放雄奇、与年俱老的画境,而达到他所追求的推陈出新的成就。”具体说,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喜取近景特写,不再有山重水复、重峦叠嶂的景象;笔墨厚重,多以强悍的焦墨勾皴点画;喜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石青、石绿、铅粉、洋红等。概言之,这些作品用重彩而能写意,独树一帜。胡佩衡对自己的“衰年变法”也很满意,有诗曰:“万寿菊黄又一年,衰年变法气冲天。夕阳无限春常在,树茂山崇晚更妍。”胡佩衡的成就,远不止于山水画创作。他博识多能,精鉴赏,擅诗文,多著述,在美术教育和编辑出版领域也卓有贡献。其著作有《山水入门》、《王石谷画法抉微》、《中国山水画布置法》、《中国山水画点苔法》、《绘画随笔》、《胡佩衡画箑丛谈》、《临古刍言》、《冷庵画诣》、《我怎样画山水画》、《山水画技法研究》、《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王石谷》等。这些著作以学画青年为主要对象,融画谱、美术史知识、传统画论、画家研究和作品鉴赏为一,文图结合,深入浅出,可读可临,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版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普及性著作也不乏精辟的见解。如作于20年代中期的《王石谷画法抉微》,有感于对王石谷“昔之人恭敬之如彼,今之人又拒绝之如此”的状况,做客观公允、正本清源的批评。文章从王石谷的艺术历程、临古、论画、各家评说、画派变迁、作品之“佳点”与“劣点”等各个角度,作了全面的剖析,即使今天读来,仍然很精彩。他和其子胡槖合写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是第一部记述齐白石画法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史价值。柱宇《中国画名家胡佩衡访问记》说,胡佩衡“在中国画界,以课徒见长,此一般所公认。”钱葆昂《胡佩衡课徒画稿序》曰:“先生之为人也如春风,冬日即之也温。其教人也懃懃不倦,探骊得珠。其言尤能深入浅出,古人千百言所不能说明者,先生不十余言,即能使深奥之精义昭然若揭。前人立言,惟恐其不玄,先生则一以科学之方法治之,所以受教育者莫不事半功倍。”胡佩衡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归纳为“先难后易法”“分析法”等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和研究。胡佩衡又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先后主编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绘学杂志》、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所的《造型美术》和湖社的《湖社月刊》。特别是《湖社月刊》,从1927年创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纪前半叶坚持时间最长的美术刊物之一,始终由胡佩衡主编。该刊介绍了许多古今画家,发表了大量古今绘画作品和画论著作,还旁及书法、篆刻、古董收藏、诗词、青铜研究等,充分显示了胡佩衡宽阔的眼界和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刊物已经成了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珍贵文献。胡佩衡是齐白石的忘年交。1928年出版的第一本齐白石画册,就是胡佩衡编辑的,他在《序言》中称赞齐白石“性爽直,喜任侠,有古烈士风”、“作品之意境深刻而新颖”。30年代初,胡佩衡在琉璃厂创办“豹文斋”,经营书董,编印了许多画册书籍,除了胡氏自己的著作外,还有《大涤子山水精印》、《黄子久富春山居图》、《齐白石画册》、《萧谦中课徒画稿》、《萧谦中山水精册》等等,对弘扬中国书画做出了贡献。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郝明辉(1905—)河北昌平人。擅长工艺美术。15岁入利丰地毯厂学徒。1923年到品聚地毯厂研究地毯工艺,1955年被评为“老艺人”。1960年由北京地毯厂调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制作唐宋绘画的壁毯工艺。作品有壁毯《捣练图》、《东方红》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