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守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教授。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195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研究工作,1961-1979年在吉林艺术学院任雕塑专业教师,1979年回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工作,1983-1987年任研究所副主任。1991年评为研究员。1992年退休,随后返聘,继续从事创作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有《小画家》、《吉布提烈士纪念碑》、《周总理胸像》(合作)等。《周总理像》获全国美展三等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吉布提烈士纪念碑》、《杨虎城将军纪念碑》分获第一、二届全国城雕优秀作品奖。1955年《小画家》参加华沙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展,获1956年北京市青年美展一等奖。1974年《宣战》参加全国美展。1979年《周总理像》(胸像,与刘林合作)参加全国美展,获三等奖,由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收藏。1983年《一行和尚像》由北京古观象台展览馆收藏。1985年《吉布提烈士纪念碑》(青铜)作品建在吉布提共和国首都吉布提市,获第1届全国城市雕塑展优秀作品奖。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中心广场雕塑(不锈钢,大理石);《唐文治像》(青铜)与刘开渠先生合作,置于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校园。1988年《郭沫若纪念碑》(青铜)建于中国科技大学校园。1989年《蒋光鼐将军》(青铜)由蒋光鼐故居收藏。1990年《歌》、《舞》群像(不锈钢)北京三元立交桥两侧草地。1991年《叶恭绰》像(青铜),置于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校园。1993年《杨虎城将军纪念碑》(青铜)西安市革命公园,获第2届全国城市雕塑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诸福棠教授》(青铜)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1998年《周恩来像》(青铜),建于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前广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张照旭(1930.7—)山西交城人。擅长雕塑。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毕业。中央美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工作,研究员。作品有《张海迪》、《红军宣传员》、《1122纪念碑》、《埃德加·斯诺》纪念像,被中国美术馆及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老舍先生》雕像、《彭雪枫纪念碑》、音乐家《张曙》纪念碑等。《李自成纪念碑》获1994全国第二届城市雕塑展优秀作品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张德华,女,(1931-2005)生於青岛。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毕业。1990年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是中国当代知名女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功底扎实,大器洒脱,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壮族姑娘》是张德华1980年去广西深入生活时,发现一位壮族少女形象优美,身姿感人,沉积10年之后,根据这个少女的印象创作了这件汉白玉石雕。代表作品∶《母与子》、《义和团》、《安息》、《向往》、《白经》、《少女》、《壮族姑娘》、《老舍》、《医圣张仲景》、《刘少奇》、《八女投江》、《农奴愤》等。获奖记录∶1956年青年美展一等奖、1975年获三八红旗集体、1979年北京市美展一等奖、1982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金质奖、1985年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1994年被授予美国坎萨斯市荣誉市民称号及证书。收藏记录∶中国美术馆(4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政法大学、前南斯拉夫、北方交通大学、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深圳南山文化馆、中国文学馆、北京中华世纪坛等。出版记录∶《张德华雕塑》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年版。个人经历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1963年毕业于刘开渠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教授,中国雕塑艺术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母与子*获青年美展一等奖1972年*义和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74-75年三赴西藏集体创作大型泥塑*农奴愤*获三八红旗集体奖1979年*安息*获北京市美展一等奖1982年*向往*获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金质奖1984年受中国美协委托赴南斯拉夫进行文化交流赠*花神**思*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张德华作品*画页1985年为毛主席纪念堂作*刘少奇*石雕像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少女**壮族姑娘**老舍**安息*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7年赴法、意、德、英、奥、希等国访问,考察1984-88年和司徒兆光、曹春生、孙家钵等教授创作*八女投江*1988年作香港*邵逸夫爵士*铜像1989年完成秦皇岛8米石雕*医圣张仲景*1990年赴香港参加*北京女雕塑家美展*1990年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1990-93年先后完成*陈嘉庚**宋庆龄**吕霞光**李光前*等雕像1992年为云南姐告作*巨轮滚滚*7米石雕群像1994年为中国政法大学作*谢觉哉*铜像1994年*医圣张仲景**八女投江*获城市雕塑优秀奖1994年应美国斯诺基金会之邀赴美参加艺术交流活动,被授予坎萨斯市荣誉市民称号及证书1995年*张德华雕塑*出版1995年为海南岛作大型石雕*海南解放纪念碑*1996年为北方交通大学作*茅以升*铜像1997年为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集体创作大型群像石雕1997年科大附中作*邓小平*石雕像.为深圳南山文化馆作*邓小平*立像.1998年为大连作*刘胡兰**林则徐*铜像1999-2002年先话完成*艾青**吴作人**徐悲鸿**孙中山**徐向前*等铜像。2003年为老子故居作*老子*像为中国文学馆作*巴金*小铜像为世纪坛作*徐悲鸿*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傅天仇(1920.3—1990.8),原名傅健朝,笔名傅路,广东南海人(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伟大的雕塑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专,深为校长著名金石书画家马万里所赏识,继而推荐给来校授课的徐悲鸿。后因追慕徐悲鸿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艺术系继续深造学习,再转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于1945年毕业。1946年在重庆举办个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从事雕塑创作。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浮雕《武昌起义》。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1986年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晚年,他致力于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了大连金石滩、秦皇岛长寿山、广西梧州鸳鸯江爱情区等环境艺术方案。曾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中央美院雕塑研究班指导教师、《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傅天仇出身贫民家庭。初在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习绘画,师从马万里。1942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后在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师从刘开渠。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曾只身到四川大足石窟考察和临摹。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首次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自己创作的雕塑作品。同年冬赴上海,翌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因避反动当局搜捕转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艺术家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塑造了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领美院学生遍历山西云冈和晋祠、洛阳龙门、四川大足、陕西汉唐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地,并悉心临摹这些绝代艺术。“文化大革命”受强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四人帮”倒台后,焕发青春。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一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1981年完成《徐悲鸿像》。1982年为北京大学塑造《李大钊铜像》。以后,陆续完成《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周恩来铜像》、《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和《教育家姜立夫像》等创作。晚年,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天仇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批准同意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天仇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天仇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傅教授自己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之爱神”于其中。此塑像与他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大塑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傅天仇于1990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傅天仇创作时期横跨现代、当代,主要集中在40年代至80年代。在整个艺术生涯里,他的作品及创作题材遍布世界各地,名作不计其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树立于天津南开大学校园的《周恩来铜像纪念碑》(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斯诺浮雕头像》,分别为中国美术馆、美国斯诺纪念馆收藏。[2]另外还有重建后的徐悲鸿纪念馆中树立的《徐悲鸿像》、北京大学校园内矗立的《李大钊铜像》、长寿山“神医石窟”历代名医雕像群、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内的《郭守敬铜像》、深圳蛇口的《女娲补天石像》、佛山森林公园悬阳洞、《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教育家姜立夫像》、《鲁迅像》、《马克思像》及与苏晖、萧传玖合作创作的的《广岛被炸十年祭》(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现藏中国美术馆)、《新义州纪念碑》(朝鲜)等。完成样稿的雕塑尚有:安徽蚌埠的《珍珠女》、安徽亳州的《腾飞》和《四大药王》等。晚年的傅天仇教授,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例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傅教授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并邀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吴作人、李可染、孙墨佛等),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采用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的方案,他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的爱神”在其中。这尊塑像与傅教授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石像有异曲同工之妙。[1]此外,与北京天文馆研究员伊世同到梧州考察后,共同倡导在八宝塘建立天文公园,并于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列为“梧州鸳鸯江风景区”组景之一。梧州八宝塘天文公园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公园里将建北回归线标志物,铺设2000米长的“世纪之路”,配置亭、廊、榭等建筑,湖中之洲将安置天文仪器模型等。[3]4艺术年表1920年3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4]毕业后赴重庆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深造,师从徐悲鸿。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毕业后任教于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他创作的《望夫石》、《丰收的愤怒》和《暴风雨》等雕塑作品。1947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1949年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武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雕塑之一)开始创作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1955年8月日本《赤旗报》发表傅天仇与萧传玖、苏晖合作创作的《母与子》(即《广岛被炸十年祭》)。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雕塑高级研修班,与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雕塑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林杜霍夫深入交流。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的浮雕《武昌起义》正式完成。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1966年文革开始后,受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斯诺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1981年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邀请,为重建的徐悲鸿纪念馆创作徐悲鸿铜像。[4]1982年为北京大学创作李大钊雕像。1983年创作徐悲鸿石膏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5]同时被刊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雕塑部分)》。1984年与谷开来到大连金县考察环境艺术课题,是谷开来与薄熙来相识的见证人。1985年为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创作郭守敬铜像。傅天仇作品《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铜像》1986年2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澳门走斑斓文化艺术馆举行;3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行。1986年还曾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同年创作《女娲补天塑像》于深圳蛇口的海滨。1989年向国务院申请将大连金石滩列为国家级风景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6]5名作赏析《徐悲鸿像》(现藏中国美术馆),汉白玉石雕,为徐悲鸿身着傅天仇作品《徐悲鸿石雕》中装的半身胸像,雕塑上那宽宽的额头,蓬松的头发,厚厚的眉毛,舒展的眉宇,含笑的嘴角,给人以平易慈祥和为艺术事业终身奋进不止的神情。整个雕像手法严谨、细腻、虚实适度,头部精雕细刻,表情惟妙惟肖,连那眼旁的纹路,微微牵动的口角都清晰可见。然而胸部处理却逐渐放松、刀法粗犷,甚至近基脚处还有一块未雕凿的地方,收到自然浑圆的艺术效果。傅天仇作品《徐悲鸿像》《徐悲鸿像》(树立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是80年代北京在重建徐悲鸿纪念馆时,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亲自请傅天仇创作的。50年代初期,傅教授在当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的领导下工作,对徐悲鸿十分敬重。他怀着深厚的感情,以认真、严谨的写实方法,塑造了徐悲鸿身着大褂,头发舒卷有临风之致的形象,寓崇高于肃穆平和之中。此作被制成大理石像后,耸立于徐悲鸿纪念馆门前。傅天仇还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研究,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主张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4]6艺术风格傅天仇十分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的研究,大力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主张要走自己的路,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现实主义的传统,吸收外国雕塑技巧的长处,实行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创造出我国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雕塑。《武昌起义》浮雕是纪念碑南面第一块,原作200厘米×400厘米,表现形式和塑造手法是叙事体的、现实主义的。画面中精细刻画了辛亥革命先烈举枪冲击湖广总督衙门的英雄形象和壮烈场面,冲锋向前的起义军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总督府的匾额已经落地,象征清王朝统治的黄龙旗也被起义军踩在脚下,赞颂和讴歌了为中国革命事业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行者们的精神。这幅浮雕曾用于1961年10月10日发行的纪90《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第一图,还作为“票中票”与孙中山先生像同时出现在1999-20《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邮票的第一图《辛亥革命》中。7经典语录纪念碑浮雕设计稿中“武昌起义”的创作者傅天仇大傅天仇在创作《武昌起义》泥塑稿师曾感慨的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造了“世界级三绝”,这座国家级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在开国大典之前举行,实属罕见,称为一绝;在纪念碑浮雕工程完成二分之一时,停工三天,组织数万群众观摩并提意见,然后将意见集中后再进行完善与修改,而如此大规模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可谓是世界第一首创,此为第二绝;在纪念碑即将落成时,前往参观瞻仰的群众每天达十万人次,这也是中国数千年雕塑史上所没有见过的,这是第三绝。(摘自--《河北雕塑》2009年第二期)傅天仇教授在他写的《访古代雕塑》一文中,对于保存明代彩塑最多的山西平遥县双林寺曾说道:“到了平遥,就好象到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博物馆一样。以双林寺来说,就有很多好的雕塑……那里的雕塑主要是明代的,也有其他时代的作品。直到今天,双林寺里还保存了好几千身彩塑。这些塑像比较完整,同时看来都是出自高手。所以作为研究遗产来讲,很有价值。……平遥的雕塑,妙在内容不违经文,却又有大胆的独创,处理的活泼生动。造像的形式,美而概括,既有人的特征,又不像具体的某人,更有鲜明的典型性格。因此,菩萨姿态娴静,而造型含有善良的特征。尤以造型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物性格更为可贵。因为以角度转折与高低起伏的不同,显示人物性格不同的特征,是衡量一件作品水平的重要方面。衣纹处理美而简明,既帮助了姿势,又显出性格。是造型美的综合,有的雕塑既完整又像新的一样。”(摘自--《文物》1961年第12期)8出版著作主要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天仇著作《傅天仇雕塑集》《傅天仇雕塑集》[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天仇著作《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8]论文集及《怎样做雕塑》、《中国古代雕塑》、《秦汉雕塑》、《秦始皇兵马俑》等。9其他作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赵瑞英,1930年生,吉林人,满族,擅雕塑。现为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赴外展出、发表、获奖及被收藏,传略被收入国内外多部名人辞典。1955年即参加中国雕塑工厂的创建工作。[1]1956年,参加志愿军纪念碑创作,到志愿军驻地(上甘岭)亲身体验生活;1958年,参加《降龙伏虎》、《天地伏我》、《劈山造海》(中山公园)创作;1959年,参加农展馆浮雕,北京工人体育场运动员像《标枪》;1960年,参加北京女雕塑家展。下乡横岭、黑龙江、859农场;1961年,到敦煌石窟,麦积山学习考察;1973年,沿着白求恩走过的道路体验生活、感悟历史,创作了白求恩纪念馆的白求恩雕塑;1974年,任《农奴情》创作组副组长,到西藏体验生活,完成大型雕塑《农奴情》。1985年参加体育美展,建国三十五周年美展,应美中文化交流中心邀请赴美国考察环境艺术及现代雕塑。1997年参加创作平津战役纪念馆圆雕、浮雕,参加香港回归雕塑展,合作创作周总理纪念馆浮雕,参加香港回归女美术家联展。2002年参加《半个世纪回顾——北京雕塑艺术文献展》2003年参加《五六十年代的年轻女性——新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邀请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司徒兆光是著名雕塑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城市雕塑奠基人。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被授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称号。1940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开平市,已故著名电影人、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之子,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1-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从师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教授。1966年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曾为国家培养出大批艺术精英人才,也曾为中国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建设推广做出重大贡献,很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1973-1975年完成集体创作的大型泥塑组雕《农奴愤》。1979年在北京参加九人雕塑作品联展。1979年作品《扬青稞》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奖。1981年作品《春》等在香港展出。1982年作品《雏鹰》在法国黎春季沙龙展出;为茅盾文学奖奖章创作茅盾浮雕。1983年赴苏联考察城市雕塑,并于市长讲习班授课。1984年作品《多多》、《背》等参加布达佩斯国际小型雕塑展览;石雕《廖公》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木雕《妮》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年为人民币百元创作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浮雕像;创作完成毛主席纪念堂中朱德大理石像。1986年为国家体委创作贺龙纪念像;应邀访问日本国;同年创作完成大理石刻《读》坐落于北京市政府门前,该作品于1987年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选"优秀奖"。1987年为匈牙利著名诗人山道尔·裴多菲故居博物馆创作中国作家孙用铜像。1988年创作完成北京郭沫若故居的郭沫若纪念铜像。1990年为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我国首个户外人体雕塑《遐思》;出访新加坡;作品《妮》、《远友》等在新加坡展出。1992年在京举行首次个人作品展览;同年赴欧洲考察访问,在巴黎举行个人作品展览。1993年在台湾参加雕塑名家五人展。199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完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型雕塑《劲射》;为北京宋庆龄故居创作宋庆龄胸像。1995年创作马寅初、梁思成像。1996年完成贺龙、李维汉纪念像。1997年为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创作石雕《何香凝像》。完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同仇敌忾》《巾帼赞曲》。1999年创作不锈钢像《牦牛》,2000年为香港大学创作《孙中山像》,2002年创作《春雪月夜》长春国际雕塑公园。2005年创作抗联战士冯仲云、薛雯大理石浮雕像。2009年为中华世纪坛创作梁思成像。2010年为铜陵市创作作品《遥望》;《郭沫若像》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2012年《孙中山像》参加《雕塑百年》展、国家博物馆收藏。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画廊举办“生命之歌——司徒兆光的艺术情怀”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1937年出生,雕塑家,辽宁沈阳人。1957年保送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刘开渠教授、王临乙教授。1959年公派到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深造。1964年回国,任教于中央美院雕塑系至今,曾任雕塑系主任。现任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第二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城雕委委员、艺委会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获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艺术称号。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多次赴欧美诸国、日本、中东、港澳台等地考察、讲学、举办个人展览。代表作有《列宁》、《周恩来》、《陈毅》、《蒲松龄》、《谭嗣同》、《琴》、《回归?香港的春天》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俞士崧 (1932.1—)别名俞崧, 北京人。擅长雕塑。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6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在美院苏联专家雕塑研究班学习。历任中央美院雕塑创作研究室创作干部、研究员,兼任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政府顾问。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有《征途》、《思》、《郭老》、《迎宾》、《傣族姑娘》及室外大型城市雕塑《康熙大帝》青铜骑马像、《石油化工纪念塔》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景博、井白,满族,北京人。研究员,1919年8月生,卒于1997年9月1日。共产党员。194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专、京华美专、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导师、讲师、教授,文物出版社第一编辑组组长,1962年到中国美术研究所。先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史论》副主编、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大足石刻研究学会顾问,乐山大佛综合整治委员会顾问。自青年时期起,钻研金石学方面的著作,对形肖印的研究较为深入,主要侧重石窟雕塑艺术研究。对我国雕塑艺术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所写专著受到美术专业者的重视。在研究中,注重知识的传播,自50年代以来,作过多次专题讲学,有美学、雕塑、篆刻玺印几方面。并去日本和印度进行考察。曾负责两届硕士研究生、一届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成果:《篆刻学讲义》(3万字),艺专讲课用;《中国北部石窟雕塑艺术》(3万字),195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被列为《世界美术大系》(日文)参考书之一;《大足石刻》(2.5万字),195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绘画故事》(10万字),198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王建墓石刻艺术》(3万字),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四川佛教摩崖造像的艺术价值及现状》(4万字),1957年《现代佛学》连载;《几种有关金属工艺的传统技术方法》(4万字),载于1958年《文物参考资料》;《玺印探源》(2万字),载于1980年《文艺研究》;《中国石窟寺雕塑艺术》(1万字),载于1984年《美术史论》。另外发表其他文章数十篇,共计20余万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成儦(1927.4—)别名周达,湖北武汉人。擅长工艺美术、雕塑。1952年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毕业。1961年后,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讲师,山东工艺美术分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作品有宣传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着新中国》,图案设计有中国人民银行储蓄徽,中苏友协会徽、标志、《新八宝》等。多次担任首都国庆、五一节群众游行美术设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