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安朴(1947.11—)上海嘉定人,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硬笔画研究会会长。曾任嘉定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和上海《解放日报》社美术编辑部主任,退休后约稿不断,成为上海最活跃的画家之一。代表作品《希望的田野》、《光辉的前程》从小爱好美术,师从哈定,擅长招贴画、插画、邮票设计、油画、钢笔水彩画。作品《书籍是知识的窗户》获1983年全国宣传画展览一等奖。作品《希望的田野》、《光辉的前程》被原国家邮电部采用,走上J10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念邮票。张安朴的钢笔水彩光彩夺目,油画隽永幽远,是描述上海情调的好画家。多次在上海美术馆、恒源祥香山美术馆等地举办画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松生(1938~1994)江苏吴江人,定居上海。五十年代初开始学漫画,1960年安徽大学肄业。后在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任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漫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擅长漫画、中国画和儿童美术教育。漫画代表作有《击鼓传花》(获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甲等奖)、《桂林会议甲天下》(获1982年全国漫画展佳作奖)。参与编绘儿童美术教育丛书《小学生画画》和《妈妈教我画画》,还参与创作美术电影《小哥儿俩》、《圆圆和机器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宗典(1911.7—)笔名荒翁,江苏宜兴人。擅长美术理论、水彩画。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留学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生。上海博物馆从事文物资料工作。出版有《柯九思年谱》、《元任仁发墓碑的发现》、《辨郭升非郭祐之及其伪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桂铭1939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入上海中国画院创作。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刘海粟美术馆执行馆长。1988年起被评聘为国家美术师。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张桂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常务理事等。艺术成果 作品《画家齐白石》《天地悠悠》《荷满塘》分别在第六、九届全国美展上获奖。其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0世纪中国美术馆藏画集》《当代中国美术》《百年中国画展作品集》《张桂铭》(日本版)等。《画家齐白石》《彩荷》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收藏。1984年、1986年先后出访西德、日本,作品多次选赴美、法、意、日等国展出。出版有《中国名画家精品集-张桂铭卷》、《张桂铭画集》、《张桂铭》(日本版)等。他是中国现代极具原创力的中年国画家,海内外享有盛誉,被国内艺术评论家誉为“自齐白石而林凤眠之后的又一次递进”。风格特点张桂铭的画是静的。欣赏他的画也需要有宁静的心境,如同品茶一般,慢慢地细细地品味。他的画似乎不大注重单体形象的完整,却十分讲究整体造型的美观,常以极其简练的数个或数十个单体构成一个严谨完美的画面。若从画中拿掉一枝半叶,画面的美感即被破坏;若要硬添几笔,又令人感到臃肿繁琐。这种构图的审美意趣与现代抽象绘画十分相近,即是以小叶(点)、枝干(线)、花或果子(面)来构成一个均衡又富于变化的画面。那纵横交叉的树干所分隔成一块块各种形状的空白,那点缀于空白之中的花、叶、果、鸟,足以令人反复玩味。<林间幽禽>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精彩:在一个正方形的画幅中,花鸟占据了画幅的下半部分,“点”、“线”、“面”的巧妙组合,造成一种曲折而又舒畅的视觉美感。它使我想到西班牙画家米罗的画,轻松而充满稚趣。右侧一行题词从上至下,把上部的空白与下部的画面联成一体。此种构图在中国画中极为少见。一曰以线条强化表现力。张桂铭的线条除却惯用的中锋,较多地运用侧锋、偏锋乃至散锋,他说:“中国书法里有最好最丰富的线条。”确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中所谓的屋漏痕、折钗股、“吴带当风”、“高山坠石”及“曹衣出水”。他画花卉,最早画的是玉兰花,是齐白石删繁就简的线条功夫深刻地启迪了他。难怪程十发大师对他说:“对你产生影响的,就是你画过的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位是八大山人,另一位是齐白石。张桂铭以书法的线条入画,时有佳作。《蓝瓶玉兰花》用线由浓至渴,似断还连,遒中含韧,神完意足;《彩瓶花卉》运笔迅即果敢,一任挥洒,狂草式的线条凸现出画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借花咏怀、以美悦人的初衷。二曰以色趣增加墨趣味。张桂铭喜用重色和原色,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具有穿透力和感召力。他变“随类赋彩”为“随意赋彩”,并不忌讳大红大绿、蓝紫相间,色彩用得是那么和谐、鲜活、亮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葫芦系列》中有深蓝色的果实,与黄色、红色搭配,这蓝色便成了清醒剂;《五彩夏塘》中的莲蓬,红、黄、蓝、白、绿,五彩杂陈,不但不觉得怪诞,反而感觉有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久违了的绚烂大美,它与现代都市人的审美情趣是如此吻合。三曰以奇宕意蕴新布局。张桂铭的作品多取满构图,于大密中留小疏,错落分布的空白,又似无数条小溪流,从四面八方流向整幅作品这条大江大海,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节奏和韵律。有的作品则以各自独立的篇章四处散落,貌离神合,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以一条主线贯穿,这种处理手法,名之为“欲擒故纵法”。《荷花》十二通景为张桂铭荷花系列中的重量级作品,既可独立成幅,亦能联缀成巨制。线条恣肆清隽,似篆、似行、似草。画面红、黄、青、绿、紫、白艳丽炫目,他将现代绘画的视觉张力与中国民间艺术的喜庆格调糅作一体,韵味自然的情趣唤醒了赏画人美的感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杏生(1922—)江苏吴县人。擅长连环画。1950年任上海连环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1960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连环画有《桃李劫》、《黄巢起义》、《赵一曼》《杨家将》、《血泪仇》等。周杏生1922年3月出生于旧中国上海一个普通贫民的家庭里。青年时期在其兄周野生的影响下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生涯,后来又在中共地下党员沈凡,赵宠本的帮助引导下参加了“图文出版社”。1949年7月,赵宏本、卢世澄和他发起组织了“新声”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赵一曼》、《血泪记》、《团圆之后》(笔名:苏星)等40余部,1958-1960年他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班深造,师从潘天寿、黄宾虹大师,数十年来创作中国山水画数百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赵宏本(1915—2000),号赵卿,原籍江苏阜宁,生于上海;幼年临摹《芥子园画传》自学绘画。1932年,到上海民众书局投师学画连环画。初仿连环画前辈朱润斋的风格,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早期的代表作有《海京伯大马戏团》、《七侠五义》等。1937年,进业余日章夜校读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十分重视连环画思想内容的选择,连续创作了《海国英雄》(郑成功的故事)、《戚继光》、《张巡殉国》等赞颂民族英雄,抨击侵略者的作品,以及《雷雨》、《弱女》等进步的现实题材的创作。1939年脱离业师独立创作谋生。四十年代,曾以张弓为笔名在《生活知识》半月刊上发表揭露日冠侵华暴行、支持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的政治讽刺画;1940年,赵宏本出面组织了连环画人联谊会,并协作绘制了《嘉定三屠》等宣传反暴政、反侵略的连环画。后又绘制了《阿Q正传》、《表》、《上海即景》、《天堂与地狱》、《爱迪生》、《少年笔耕》(摘自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以及《史可法》、《梅花岭》、《扬州十日》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1943年与周杏生合作,坚持绘制《小快船》、《秋海棠》、《桃李劫》、《醒狮》、《咆哮的许家屯》等。此外,还曾把某些现实生活现象改编为古装故事,以讽喻现实,如《忍无可忍》、《报应到了》、《文武财神》等。他的这些内容健康、艺术性强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在连环画同行中也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被称为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1945年后,上海成立连环图画、小说业改进研究会,赵宏本被推选为负责人之一。他还同纱厂工人一起参加护厂斗争,并编绘了《护厂斗争》的连环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赵一曼》、《血泪仇》、《救灾》、《英雄树》、《武松醉打蒋门神》、《将相和》、《白蛇传》、《桃花扇》等一大批连环画;1949年5月任上海新声出版社社长,组织创作出版新连环画,并参加创立上海市连环画作者联谊会,当选理事长。1950年调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任连环画组副组长;1951年调任华东人民出版社连环画科副科长。1952年调任新美术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1956年起一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创作室主任。1962年他与钱笑呆合作创作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翌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后又以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野间儿童画、插图比赛三等奖,1985年离休,2000年去世,享年85岁。赵宏本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从事连环画创作50余年,创作出版连环画350余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郑家声(1933.12—)浙江宁波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1950年为上海大达书局学习生,1952年进新美术出版社,1956年并入上海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创作员。曾任上海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作品有《智激美猴王》、《真假猴王》、《黑鹰骑士》、《毛主席在陕北》、中国画《永不生锈》、《喜看群山多一条》等。出版有画集《红楼梦》、《牡丹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漫画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兼美术设计,原名詹同渲,祖籍广东南海人,1932年农历正月生。祖父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1956年,美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在文化部电影局,以后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詹同参加了三十多部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其中比较出色的影片有木偶片《雕龙记》(1959年),该片荣获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影片及傀儡戏木偶片二等银质奖章;有木偶片《砍柴姑娘》,(1960),该片曾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还有1964年摄制的剪纸片《差不多》,荣获法国第十届图尔国际电影短片电影日青年奖。詹同搞导演工作是1964年开始的。木偶片《南方少年》,是他将学到的电影导演知识,直接付诸实践的第一部作品,虽然是与别人合作导演的,但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后来,他又导演了纪录片《福建工艺新花》、《上海工艺美术》两部影片。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创作,先后参加了八部影片的拍摄:有动画片《画廊一夜》(他是该片编剧之一)、《象不象》(同上)、《人参果》(美术设计),木偶片《奇怪的球赛》(导演之一兼美术设计)、《真假李逵》(导演)、《假如我是武松》(导演),剪纸片《熊猫学木匠》(美术设计)、《王七到此一游》(美术设计)。漫画《百鬼斩尽,此精独留》获1982年全国漫画展佳作奖,《摆平》获1992年《讽剌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儿童读物《猪八戒吃西瓜》获1980年全国少儿读物美术作品一等奖。1994年7月被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出版有《詹同漫画选》、《詹同儿童漫画选》和文集《我画漫画五十年》等。1995年10月27日逝世,终年63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苏予(1920.7—)上海人。擅长书籍装帧。1940年毕业于广西艺专。曾在重庆中国美术学院任教。历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古籍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 作品《李长吉诗歌》获莱比锡国际书展装帧铜奖。获装帧设计奖有《艺苑撷英》、《中国科技史探索》、《中国岩溶》、《中国百科年鉴》。油画有《江南三月》、《禹王庙》、《茅坪八角楼》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郑为1922年生于江苏松江县,1943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检查委员会委员。1993年、1994年先后在上海美术馆、深圳博物馆两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并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作品深受许多人喜爱及收藏。自1950年以来一直从事美术事业,1993年任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组代理主任,1962年起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在这期间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86年起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聘为上海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委员。出版发表过众多文物鉴定及艺术鉴赏方面的著作及文章,并在1993年、1994年先后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过个人书画展览。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郑为的同学兼好友著名画家吴冠中曾为郑为先生的作品写道“他的画,画面清新、亲切,石涛的情趣塞尚的构成,都有踪迹可寻,有些显然是得之林风眠老师的启示。”“他重视诗的意境,构图的推敲,色彩的提炼,西方的构成中国的笔墨…”“郑为在创作中总控制着灵感与理智的平衡,从造型到设色总于人典雅的美感,粗犷与细柔的对照中,也能保持适度的分寸。”“在稠密、纷扰、活跃。动荡等情调中,作者也总在期间清理出条理来,激情中不肯失态吐词仍字字清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7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