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别名石摩,上海人,师从徐永清学习西画,1919年从师余泳青先生学习水彩画。1920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美术科专门从事月份牌的绘画,1930年成立了自己的画室,致力于创作月份牌画,近50年将毕生事业献给了中国商业艺术。他擅长画着中国戏装的美女。与谢之光、杭稚英一起将中国月份牌画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三人作品中均吸收了中国画与西画的精髓而又各有千秋。1949年后,金先生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6年受聘于上海画片社。1962年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年画家。作品经常在全国年画大赛中获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金雪尘(1904.—1996.1),上海嘉定人。擅长年画。他有国画、水彩画基础,对古诗词研究尤深,所绘画的室内外景物深得国画神韵和意境。1922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画图室为“绘人友”(当练习生),他色彩感觉特别好,善于画风景。1925年后入稚英画室,成为画室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稚英画室”主要画广告背景,画景时要构思半天,思考成熟才动笔,一般西方水彩画和中国传统工笔对外景表现较实在,对人物环境表现较充分,金雪尘结合水彩画和中国传统写意的方式,虚实相生,为画面造成一种温馨的氛围。他的背景有时以实景表现一丝不苟,有的将视觉焦点为中心,景物清晰逼真;外景则朦胧虚化,自己内心情绪感受在水色交融中得以体现。晚年后,他更追求作品意境韵味。新中国成立后与李慕白共同合作绘制了大量现实题材的新年画。1949年后为上海图片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记者。代表作《武松打虎》、《春江花月夜》、《金鱼舞》、《李慕白、金雪尘年画集》。作品还有《女排夺魁》、《秋月琵琶》等获全国美展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汪观清(1931.2.21—)安徽歙县人。笔名耕牛莘堂主,自幼酷爱丹青,后到上海拜师学画,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历任上海十一联出版社美术编辑,新美术出版社专业连环画创作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新安画派研究会顾问、黄山画院名誉院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汪观清,生于徽州,旅居上海,遂为沪上歙人,其弱冠涉乎知命,注重生活速写,创作连环画三十余年,所作画稿盈屋,长篇连环画《红日》获全国二等奖。名重南北,旋而潜心国画,注重墨韵,强调动感,自有造诣,1985年曾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1987年、1988年应邀两度到日本讲学和举办画展。先后有十三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原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又为中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百草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民盟书画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退休后,曾旅居美国,加拿大多年。汪观清曾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名重南北,其作品《红日》、《雷锋》、《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南京路上好八连》、《斯巴达克》、《从奴隶到将军》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连环画《红日》,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二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爷爷把钟拆坏了》参加1960年全国美展;他致力于国画艺术的创作和探索,注重墨韵,强调动态,笔下的山水、人物极富情趣和个性,尤以画牛出名。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先后在日本、新加坡、印尼、美国、德国、加拿大及中国台湾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汪观清画集》、《怎样画牛》、《名家教画》等画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范一辛(1927.2—)江苏常州【又说为山西河曲】人,擅长漫画、书籍装帧、插图及版画。1951年起历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美术编辑室主任、编审。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籍装帧《论冯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辞海》等曾在展览评比中获奖。版画《江畔帆影》、《希望》、《归内宿》等入选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赵宏本(1915—2000),号赵卿,原籍江苏阜宁,生于上海;幼年临摹《芥子园画传》自学绘画。1932年,到上海民众书局投师学画连环画。初仿连环画前辈朱润斋的风格,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早期的代表作有《海京伯大马戏团》、《七侠五义》等。1937年,进业余日章夜校读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十分重视连环画思想内容的选择,连续创作了《海国英雄》(郑成功的故事)、《戚继光》、《张巡殉国》等赞颂民族英雄,抨击侵略者的作品,以及《雷雨》、《弱女》等进步的现实题材的创作。1939年脱离业师独立创作谋生。四十年代,曾以张弓为笔名在《生活知识》半月刊上发表揭露日冠侵华暴行、支持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的政治讽刺画;1940年,赵宏本出面组织了连环画人联谊会,并协作绘制了《嘉定三屠》等宣传反暴政、反侵略的连环画。后又绘制了《阿Q正传》、《表》、《上海即景》、《天堂与地狱》、《爱迪生》、《少年笔耕》(摘自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以及《史可法》、《梅花岭》、《扬州十日》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1943年与周杏生合作,坚持绘制《小快船》、《秋海棠》、《桃李劫》、《醒狮》、《咆哮的许家屯》等。此外,还曾把某些现实生活现象改编为古装故事,以讽喻现实,如《忍无可忍》、《报应到了》、《文武财神》等。他的这些内容健康、艺术性强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在连环画同行中也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被称为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1945年后,上海成立连环图画、小说业改进研究会,赵宏本被推选为负责人之一。他还同纱厂工人一起参加护厂斗争,并编绘了《护厂斗争》的连环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赵一曼》、《血泪仇》、《救灾》、《英雄树》、《武松醉打蒋门神》、《将相和》、《白蛇传》、《桃花扇》等一大批连环画;1949年5月任上海新声出版社社长,组织创作出版新连环画,并参加创立上海市连环画作者联谊会,当选理事长。1950年调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任连环画组副组长;1951年调任华东人民出版社连环画科副科长。1952年调任新美术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1956年起一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创作室主任。1962年他与钱笑呆合作创作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翌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后又以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野间儿童画、插图比赛三等奖,1985年离休,2000年去世,享年85岁。赵宏本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从事连环画创作50余年,创作出版连环画350余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哈琼文回族,北京人。擅长油画、宣传画。194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历任南京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文艺系美术教师、北京中央军委文化部美术工作室创作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专职画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宣传画《毛主席万岁》、《美帝国主义从越南南方滚出去》、《以最佳精神创最佳成绩》;油画《志愿军铁道侦察英雄》、《建设炼油塔的人们》等多次入选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荣获全国美展银奖及佳作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郑家声(1933.12—)浙江宁波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1950年为上海大达书局学习生,1952年进新美术出版社,1956年并入上海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创作员。曾任上海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作品有《智激美猴王》、《真假猴王》、《黑鹰骑士》、《毛主席在陕北》、中国画《永不生锈》、《喜看群山多一条》等。出版有画集《红楼梦》、《牡丹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虞哲光(1906.5—1991.2)笔名于执,江苏无锡人。擅长工艺美术、木偶皮影戏设计。曾任教于上海幼儿师范,后创办木偶剧团,任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作品有美术电影《掌中戏》、《崂山道士》,舞台皮影《飞天》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唐澄,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1950年3月,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7年转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动画设计、副导演、导演。《骄傲的大将军》是她第一次担任动画师的影片。《萝卜回来了》是她执导的第一部动画片。唐澄的代表作还有《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草原英雄小姐妹》、《鹿铃》等。唐澄,曾用名唐荣澄、唐清之,安徽歙县人。随家迁居上海。父亲是位国画家;母亲毕业于师范学校,喜爱赋诗作画。唐澄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民国21年(1932年)在读初中时,因患重病辍学。养病期间,跟父亲学习国画。民国2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年后又因病辍学。民国32年在上海的小学、中学教过美术。后因长期患病,休养在家,以卖画为生。1950年3月,唐澄进入上海电影公司美术片组。1951年任动画片《采蘑菇》的动画设计助理。1954年独立担任动画设计,参加设计的动画片有《好朋友》、《夸口的青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她参加了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头姑娘》等片的动画设计。1957年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原画兼动画组长。1958年至1960年,唐澄先后任彩色剪纸片《八月十五庆丰收》、彩色动画片《老婆婆的枣树》、《萝卜回来了》、《森林之王》等片的集体编导之一,其中尤以童话题材的彩色动画片《萝卜回来了》见长,该片曾获1960年在捷克举行的第12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60年底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影片为集体编导,使齐白石创作的小鸡、鱼、虾、青蛙、蝌蚪等国画形象在银幕上栩栩如生地活动起来,发展了美术电影的技巧和表现形式。该片在国内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在国际电影节上5次获奖。1961~1964年,唐澄担任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副导演。她是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大闹天宫》上集摄成后,在国内和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放映受到热烈欢迎,荣获1962年第二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大闹天宫》下集完成后已临近“文化大革命”,影片未上映即被禁锢,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上映。上映后,轰动了国内外,获很高评价。整部《大闹天宫》获1980年伦敦电影节奖。1965年,唐澄与钱运达联合导演了彩色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该片在1980年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三等奖。1978年底以来,唐澄以孱弱多病的身体,花了二年时间导演拍摄了水墨动画片《鹿铃》。影片强烈地抒发了人与鹿之间的感情,并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1983年莫斯科电影节最佳动画片特别奖。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被选为上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还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主要作品萝卜回来了参与制作过的电影:象不象(1978)....导演大潮汛之夜(1974)....导演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导演大闹天宫40周年纪念版(1964)....导演《大闹天宫》(1965)....导演萝卜回来了(1959)....动画师骄傲的将军(1956)....动画师森林之王(1958)....动画师《鹿铃》(1982)....导演萝卜回来了(1959)....导演萝卜回来了(1959)....编剧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6)....动画师小蝌蚪找妈妈(1960)....动画师成就与荣誉在唐澄的导演作品中以动画片《大闹天宫》成就最大。影片上集于1961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下集于1964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问世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英国《电影与摄影》杂志发表文章称赞该片是“1978年在伦敦电影节上最轰动、最活泼的一部电影”;芬兰报界评论:“动画技术在国际动画界是第一流的,它把动画技术最杰出的特点和传统的东方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1983年6月,《大闹天宫》在巴黎放映一个月,观众近10万人次。法国《人道报》指出:“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真正的杰作,简直就象一组美妙的画面交响乐。”《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是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影片于1962年6月获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78年获英国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创作评奖委员会一等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四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漫画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兼美术设计,原名詹同渲,祖籍广东南海人,1932年农历正月生。祖父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1956年,美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在文化部电影局,以后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詹同参加了三十多部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其中比较出色的影片有木偶片《雕龙记》(1959年),该片荣获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影片及傀儡戏木偶片二等银质奖章;有木偶片《砍柴姑娘》,(1960),该片曾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还有1964年摄制的剪纸片《差不多》,荣获法国第十届图尔国际电影短片电影日青年奖。詹同搞导演工作是1964年开始的。木偶片《南方少年》,是他将学到的电影导演知识,直接付诸实践的第一部作品,虽然是与别人合作导演的,但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后来,他又导演了纪录片《福建工艺新花》、《上海工艺美术》两部影片。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创作,先后参加了八部影片的拍摄:有动画片《画廊一夜》(他是该片编剧之一)、《象不象》(同上)、《人参果》(美术设计),木偶片《奇怪的球赛》(导演之一兼美术设计)、《真假李逵》(导演)、《假如我是武松》(导演),剪纸片《熊猫学木匠》(美术设计)、《王七到此一游》(美术设计)。漫画《百鬼斩尽,此精独留》获1982年全国漫画展佳作奖,《摆平》获1992年《讽剌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儿童读物《猪八戒吃西瓜》获1980年全国少儿读物美术作品一等奖。1994年7月被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出版有《詹同漫画选》、《詹同儿童漫画选》和文集《我画漫画五十年》等。1995年10月27日逝世,终年63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