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卢是,初名卢善群,后改名为卢濬、卢是等,江西寻乌人。出身美术世家,1936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等多项艺术领域及美术考古、艺术研究等多种学术领域融通中西,留下大量作品与学术论文,为中国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考古做出重要贡献。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王子云等。卢是出身于书香之家。父卢章知书善画,卢善群幼受庭训,获益良多。1925年起在家乡读小学。1931年在广东平远县立中学中学读书。1934年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小学当美术教师,曾拜师学习照相并兼习书画。1936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西画系,同时兼学中国画,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王子云等。1938年1月参加杭州国立艺专“抗敌宣传队”。同年冬随艺专本部辗转迁徙至沅陵、贵阳、昆明及贵县安江村等地。1940年春迁四川壁山,翌年再迁至重庆青木关松林岗,并入由北平艺专与杭州艺专合组的重庆国立艺专。1942年7月经雷震介绍参加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任绘画、摄影等工作。同月赴敦煌临摹壁画,为中国最早进入敦煌进行艺术文物考察、具有政府行为的考察者。期间曾一度独自代表考察团在敦煌考察,备受艰辛。与中央研究院向达及张大千等人朝夕相处,过从甚密。同年跟随王子云先生赴敦煌考察临摹了一批敦煌壁画,在重庆首次展出,将敦煌艺术介绍给人民并学习敦煌艺术进行创新取得很好成绩。”他的“逝世使美术界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和新美术创作者。”1943年至陕西参加关中汉唐陵墓之调查。同年12月离团。期间临摹敦煌壁画及各种写生数百余幅,并拍摄大量照片资料。1943年于重庆沙平坝参加艺术文物考察团汇报展览。1944年至1945年在四川璧山正则艺专任讲师。1946年至1950年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副教授。1946年2月独立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卢濬西北画展》,反响强烈。1950年至1952年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至1955年在江苏师范学院任教。1955年在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1958年2月经傅抱石介绍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1961年在南京师范学院举办《卢是作品观摩会》。1986年至1988年先后在江苏美术馆、江苏盐城工人文化宫、福建泉州青少年宫等地举办《卢是书画展》。1992年病逝,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唁电称:“卢是为人、治艺十分严谨。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长白浙江兰溪人。擅长中国画。1939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先后在西南美专、成都师范、国立女师、国立艺专、华东艺专任教。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山茶寿带》、《墨荷》、《凌云》等。出版有《白描花卉写生》、《花卉设色》。李长白是一位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又是明末清初大文学家,戏曲家李渔的第九代后人。李先生出生在浙江的金华兰溪李村,30年代初他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的绘画系,1939年毕业。自40年代起先后任教于西南美专、成都师范、国立女师,国立艺专,华东艺专和南京艺术学院,是我们国家美术界著名的画家及美术教育家。1945年他在重庆和昆明先后举办了个人工笔花鸟,人物,山水画展之后,其画风以“清秀朴实文雅的格调”深为老师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等一辈名家所激赏。1947年他在杭州创办了“孑民艺术研究所”。设:西画、国画、图案、音乐、语言文学五个科,当时的国画科聘请了潘天寿先生任主持。吴弗之、沈涛等先生任教老师,解放前后该校停办,他又转往华东艺专和南京艺术学院任教。李长白老师擅长工笔花鸟、人物,兼工带写山水,他诗词、书法博学功底深厚,尤其以工笔花鸟画著称于江南一带。编写过不少工笔花鸟的高等美术教材。如《白描花卉写生》、《花卉写生构图》、《花卉设色》、《翎毛写生设色》等专著都是国内外艺术顶级高等院校教授工笔花鸟课程的必修教材。深受美术教育界的好评。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中国画画家。鲁北无棣县城西冯家村人,1926年6月生于青岛,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6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南京市美协副主席、安徽巢湖国画院名誉会长等职,1981年定居美国。李山画师早年受业于国画大师潘天寿,与文学泰斗郭沫若、著名画家刘海粟、当代“草圣”林散之等大家过从甚密,60年代以“骆驼图”闻名遐迩,一举成为海内外著名的边疆画家之一。李山专攻人物兼花鸟、山水,书法以整体行气称著于世,书画作品皆已进入艺术层次,以深沉的意境闻名中外。1981年,应美国三潘市《东西报》社邀请赴美国讲学,先后在尼布拉斯加州大学、圣陶玛斯大学、威斯廉大学等高等院校讲学。十六岁自故乡沦陷区只身去四川大后方求学,受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之影响为深,最爱辛稼轩字侠骨与李后主词之柔情。1953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在“胡风冤案”中被株连,被非法关押半年。1958年毕业,分配至新疆工作,在新疆画报社作编辑工作并从事创作。此后,渡冰河、登天山、涉赤壁、踏昆仑。在后来的创作中,驼铃、马嘶、山风、飞雪常索回于心际,而涌出于笔端。1961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天山月初升》、《七月阿尔泰》。1962年调江苏省国画院任画师,作《我跟爸爸进天山》刻画牧区少年之梦想。1965年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68年文革中,因批评极左路线,被关押三年。文革后,再访天山,画《喀什老人》,记下了这一代历史。1980年电视专题片《画中诗--介绍李山的中国画》在全国播放。1981年赴美办画展并讲学,定居与纽约。画风刚健而柔情,意境深沉。1997年后陆续写了《书法艺术整体旋律论》、《二论》、《三论》、《四论》。探索书法三千年的技术积累阶段推进发展艺术之路。1999年作品集列入中国书画历代名家丛书。艺术简历1926生于中国山东省青岛海滨1958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师承潘天寿与傅抱石1958新疆画报社画家1960作品参加1960全国美展1961画作《天山月初升》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1962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作品参加1962全国美展1963作品参加1963全国美展1965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3作品在香港集古斋《中国近代名家收画展览》展出1978作品在香港博雅艺术公司《中国名家书画展览》展出1980被选为南京美术协会副主席受聘为巢湖国画院名誉院长《李山中国画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作品在日本东京《中国荣宝斋展览》展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画中诗--介绍李山的中国画》1981在美国定居《李山画展》在美国纽约三友斋举行《李山画展》在美国林肯市萧尔顿美术馆举行《李山画展》在美国尼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奥马哈分校举行《李山花鸟画展》在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展出《李山画展》在美国卡麦求市古物画廊举行讲学于美国尼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圣陶玛斯大学,休士顿妇女学院,米德兰学院,海斯丁学院,贝尔威学院,康考地亚教师学院,威斯廉大学,道那学院,汶尼学院《李山》画册在美国纽约三友斋出版《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2《中国艺术家辞典》现代第三分册介绍李山,湖南出版社出版《李山新疆画集》出版《李山画展》在新加坡海鸥画廊举行《李山画展》在美国佩支画廊举行1983《李山画展》在美国绿荫道画廊举行《李山画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集珍庄画廊举行美国威斯廉大学客座教授列入《当代中国画》英文版推荐的九十位画家之一《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名鉴》介绍李山,日本东京1985《李山收画展》在新加坡海鸥画廊举行1986《李山画选》出版《李山画展》在美国德州州立大学达拉斯分校举行1988《李山画展》在美国普兰黛穆画廊举行1989《李山画展》在台北雄狮画廊举行1990《李山,葛新民二人展》在日本名古屋举行1991《李山画展》在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亚州中心画廊举行1992再去中国新疆天山牧牧区写生1997《李山画展》在中国台北市中华民国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2001年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1—2000》北京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吕凤子(1886~1959)中国画家,教育家。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别署凤先生。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1886年7月7日生于江苏丹阳,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他15岁中秀才,曾在苏州武备学堂和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后到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1909年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工科。曾任两江师范附属中学教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兼专科主任。1911年创办正则女子职业学校,1919年起,先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江苏省立第六中学校长,南京中央大学(49年改为南京大学[1])艺术系国画组主任、教授兼大学研究院研究员。1935年任其创办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日军侵占丹阳后,率部分教师内迁四川,创办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后受教育部聘任壁山青木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2年创办正则艺术专科学校。1951年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主任。1953年任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主任,兼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任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曾当选苏南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人大代表。人物事迹吕凤子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1951年,吕凤子受苏南行署文教处之聘,来到无锡苏南文教学院任美术教授。1952年秋,吕凤子随校迁苏州,在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任教。吕凤子看见自己毕生憧憬和追求的理想社会,而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成为现实,他由衷地感到高兴。1953年,他主动将“正则艺专”全部交给人民政府,家中没有留下任何一件用品。吕凤子先生晚年,精心刻制了“而今乃得生之乐”,“老子犹龙”两枚印章,作画时钤在画上,以彰其志,他说:“这快乐是忘我无私的共产党给我的,是毛主席给我的。我又怎能不谢他呢?我感谢他,我爱他,等于我爱太阳。我爱太阳,我将画太阳,画人民爱戴的太阳,画太阳的光,画太阳的热,无休地画到手僵,笔直!”吕凤子晚年多病,患有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北方的友人请他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画,他欣然提笔挥毫,一一画好寄去,还作了《马克思像》、《孙中山像》、《鲁迅像》等,表达了他对这些伟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1959年夏,吕凤子先生肺癌已进入晚期,被困倒在病榻上。国庆节,他生命垂危,还要家人扶着,画了老松三幅,其中一幅《寿毛主席》,题着思考已久的诗句:“辟地开天畅生力,谁实主之毛主席;主席其神乎?穷通一往变无极。谁使变皆成奇迹,主席其圣乎——主席非神也。从未自居是圣哲,却自喻拟而今而后,个个人人都得到炼成的那块历劫不磨铁。不磨铁,能发异光产奇热,光愈明,热愈烈。这便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共仰的毛主席。寿毛主席,一九五九年国庆日,卧病苏州,老凤。”这是凤先生不幸长逝前的绝笔。吕凤子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艺术家,他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艺术人生吕凤子是与齐白石、徐悲鸿齐名的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10年在上海创办我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他从江南小城走出,一生历尽艰辛。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吕凤子带领妻子和儿女及艺专部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重庆,在偏僻的璧山创办“正则蜀校”。璧山远离重庆几十公里,没有重兵把守,经常发生抢人事件。有一天夜深人静,一群强盗将吕凤子家中的财产一抢而空,还将赤脚的吕凤子绑起来,押出家门,走了两百多公尺,旁边的驻军知道后,士兵们高举火把,追赶抢匪。抡匪们在慌乱中四处逃窜,吕凤子才幸免一难。他哀叹道:“没有国,哪有家?国破家亡,此恨难消!有些人不参加抗战,却乘人之危抢劫,令人痛恨。”后来,吕凤子又举家迁江津。他的家离陈独秀的家很近。早年的吕凤子在北京女师教书时,就和陈独秀认识,抗日战争初期在渝重逢,自然常去看望陈独秀。陈独秀十分赞赏他的观点及实践,说:“国难当头,凤先生能继续坚持教育阵地,传播文化艺术,让愚昧的同胞看到光明,实属难得!”1940年春季,张大千远道专程来璧山看望他,谈到办学,张大千知道吕凤子缺乏资金,就劝吕凤子不要自找苦吃,还是卖画谋生,可糊口养家。吕凤子却说:“矢志办学,吾意决矣!”张大千见他态度坚决,改口说道:“小弟限于财力,爱莫能助,无钱可以出力啊!这样吧,我助你到成都举办个人画展。”然后,陪同吕凤子去成都。吕凤子一鸣惊人,筹款五六千元,一分钱未留,全部作了办学经费。张大千感动地说:“吕凤子人品高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心办教育,为人师表。”1940年初,王若飞的舅舅黄齐生由于参加革命受到迫害,逃出老家,从贵阳到重庆逃难。吕凤子却不怕牵连,聘请黄齐生为文史教授。黄齐生常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与董必武、周恩来、郭沫若、王若飞、黄炎培、陶行知等接触,了解到许多南北抗战形势与民主团结运动的新信息、新思想,随时向吕凤子传达。吕凤子不出学校,每当知道这些后十分兴奋。有一次,黄齐生对吕凤子说:“凤先生,延安是我国革命抗日司令部,宜有所慰问。”吕凤子很有同感,发动师生作书画数百幅,他本人也画了若干幅,转交给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由王若飞带到延安分送。黄齐生1944年赴延安,把吕凤子的画转给毛泽东,还向毛泽东介绍吕凤子和他在重庆办学的情况,毛不断点头说:“吕凤子先生精神可嘉,他的眼光已经投向了抗战胜利之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黄先生,你替我转达问候,我还要叶志熊(秘书)写一信谢吕先生。我们这里开展大生产劳动,丰衣足食,而精神食粮正当需要之时。”1946年3月12日,当黄齐生返渝时,毛泽东又拿出一条延安毛毯,请他转交给吕凤子。1949年春蒋家王朝兵败如山倒之时,张大千、陈立夫等都劝吕凤子带全家到台湾。吕凤子决定不去台湾。1959年夏,吕凤子患了肺癌。正值国庆节时,他巳经生命垂危,还要求家人将他扶起,画苍松三幅,其中一幅《寿毛主席》。在近代中国画史当中有三位人物画颇见特点的画家,一为丰子恺、二为叶浅予,还有就是吕凤子了。而吕凤子在这三位中所留下的作品最少,这就愈显吉光片羽之贵了。吕凤子幼时极为聪颖,十六岁就得中秀才,十八岁在苏州武备学堂习武。二十岁才开始习绘画,就读于李瑞清所开办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科。颇受李的器重,毕业后遂曾留校任教。而后的几十年里吕凤子便一直与美术教育密切相关着。李瑞清主持的两江优级师范是清代大僚张之洞所支持下所开办的的,原是为兴办新学。而科目开设有博物、数学、音乐、图画、手工等等。其他科目均可聘请日籍教师,而美术则由山水画家萧俊贤和日人盐见竞、亘理宽之助教授。所以吕氏所受的绘画教育应是属于“中西合璧”式的。既学有传统的课徒式的山水画,也学有西方先进的素描观念。但是当时“两江”的素描教学是由日本人传授的,这与欧洲的学院派素描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吕氏虽受“中西合璧”式教育,但这与后来的徐悲鸿、刘海粟等人的“中西合璧”有着从角度上的本质区别。正因为吕氏所受的素描教育并非欧洲学院教育,而是讲求、重视线条的“日式素描”,这与中国传统的线描似有共通之处。这对于吕凤子以线为主的画风奠定影响极大。由于吕氏所受的“日式素描”的影响,其对于透视、解剖、色彩、构图,均深有研究。吕凤子曾编写过关于透视、解剖、色彩、构图等图画基础知识的讲义。因而吕氏的人物画特色与前代人物画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 前代顾恺之的人物画今已失传,仅从摹本来看,或称"迹不逮意"。而吕氏的人物画则写形貌色极为生动,颇有顾氏"传神阿堵"的妙处。他的《罗汉图》颇具特色。往往造型古拙,线条流畅。其中《四阿罗汉图》题诗曰:“皆来闻见,弥触悲怀,天乎、天乎。狮子吼何在?有声出鸡足山,不期竟大笑也。"画面上四个阿罗汉仰着面,一个在悲天,一个在悯人,而后面两个阿罗汉则在嘲笑西北方的声音。作品借阿罗汉讽喻时局,耐人寻味”。吕凤子的人物画的归类,虽有不少讽喻时局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但是绝不同于徐悲鸿的现实主义人物水墨画,吕氏的画品风格仍应归于文人画的范畴之中。文人画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书入画”。吕氏的书法承清道人李瑞清之法,极有特色。且与其画风也能较好和谐。吕氏对于书法与绘画之间关系的论识极有见地:“中国画一定要以渗透作者情意的力为基质,这是中国画的特点。所以中国画最好要用能够自由传达肩、臂、腕力的有弹性的兽毫笔来制作,用手指或其他毛刷等作画,只能构成一种缺少变化的线条,它不能用来代替兽毫笔。”而“成画一定要用熟练的勾线技巧,但成画以后一定要看不见勾线技巧,要只看见具有某种意义的整个形象。不然的话,画便成为炫耀勾线技巧的东西了。”吕氏对于中国画的理解有两个层面:其一要用毛笔,即书法用笔。其二用线造型的目的是“形”,而不是笔墨技巧。而吕氏的这一主张应该是对于中国画发展极熨帖的建议:既不要放弃笔墨,又不要拘于笔墨。杰出贡献吕凤子早年就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才气,1901年十五岁时就与韩笔海、荆钟善、胡小石等一起考中秀才,与胡小石一起有“江南才子”之誉。吕凤子早年有以身报国的志向,曾一度考入苏州武备学堂学习武术,以后才转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从此走向绘画创作和美术教育之路,逐渐成长为近、现代史上卓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和著名的中国画家。按照吕凤子的说法,他一生做了三件事,其一是画画,其二是教书,其三是办学。他曾先后在两江附中、宁属师范、常州五中、武进女师、长沙四师、扬州五师、镇江六中、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私立上海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系、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任教,同时担任了不少教育行政职务和与美术相关的社会职务、学术职务,从事教育工作前后长达五十年,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在他晚年所有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是1957年参与江苏国画院的筹建工作。这一参与不仅对他个人极为重要,对于江苏美术事业的发展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撰述的《中国画研究》一书,是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积累和研究成果而作的画学总结,将数千年中国画的基本原理、特征、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剖析,是一部带有个人创作和研究经验总结性质的美术理论著作,为新时期“江苏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世评价吕凤子1909年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结业后,次年在上海创办神州美术学院;1912年在丹阳捐献家产,创办丹阳正则女子学校,1925年改为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抗战军兴,在陈立夫、张澜等人的支持下,1938年于重庆璧山县创办江苏省正则职业学校蜀校,1942年在教育部备案,正式创办正则专科学校。1946年回江苏前,将全部校舍捐赠璧山地方政府办学。同年秋,在丹阳重建正则,分四部分:正则小学、正则中学、正则职校、正则艺专。1951年将正则学校全部转交人民政府公办。吕凤子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二三十年代就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徐悲鸿、张大千、陈之佛、傅抱石、钱松岩等对他的品德和才艺均有着极高的评价。我国现代美术界卓有声望和成就的美术家刘海粟、徐悲鸿、吴冠中、李可染等都曾随其受学,受到他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染。吕凤子山水、花鸟、人物画均极为精湛,但最主要的成就还是体现在人物画上。早年、中年时期的仕女画、诗意画,入蜀后的罗汉画以及建国后表现人民生活题材的绘画,都为他在不同时期赢得了盛誉。吕凤子一生创作了为数不菲的绘画作品。所作松树题材的作品不下千幅之多,抗战期间于壁山县创作的罗汉题材的作品亦接近两千五百余幅,如果再加上他最为擅长、且延续时间最长的仕女画、诗意画作品,一生创作的作品恐怕不下数千幅。吕凤子的绘画创作,主要是为了办学和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他的绝大多数绘画作品多用于馈赠和出售,以便向社会争取办学的费用,其中也有不少绘画作品是为学生创作以留作纪念的。通过各种途径,吕凤子的许多作品自创作之后即散佚在私人之手,真正集中保存下来的很少。目前国内除了苏州市博物馆、淮阴市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丹阳档案馆(家人委托收藏)以及萧平、马晓锋等人有部分集中收藏之外,其他大多零散地藏于私人之手;海外有关公私机构收藏、研究吕凤子作品的状况,也不是十分明朗。这为系统地展开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亦约有数百幅可确知线索的作品,况且不断有新的绘画作品和文字资料被不断地发现,这对于集中进行吕凤子绘画艺术的研究,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样一位如此重要、卓越的艺术家长期以来被忽略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吕凤子绘画研究、出版、展览及相关纪念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吕凤子学术研究会、吕凤子纪念馆等先后成立,有关吕凤子的研究论文及著作也不时发表,将吕凤子宣传、研究和纪念活动进一步推动起来。但迄今为止,对吕凤子的研究无论是从深度、广度还是系统性上看,都不能与吕凤子的地位和作用相符合。相信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吕凤子的艺术成就将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34条/4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