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作品有《半村半郭人家》、《淡静的日子》、《家乡美景眼画》等。曾在日本、香港地区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主要学术活动:1985年参加北京国际青年美术大展并获二等奖;1986年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并获一等奖;1988年赴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1990年获全国高校霍英东基金会教学奖学金;1992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参加首届批评家提名展,赴美国亚特兰大新亚画廊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1995年在北京国际艺苑举办陈平书画展,赴新加坡思民艺苑举办画展;1996年赴美国亚特兰大新亚画廊举办个人画展;1998年参加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中华文化五千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陈平、陈向迅、赵卫、卢禹舜四人山水联展,赴美国亚特兰大新亚画廊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1999年在广州华艺廊举办陈平画展;2000年参加上海国际美术双年展,深圳国际美术双年展,百年中国画展,中国文化季——艺术展(法国),中国画展(比利时、巴西);2002年参加锦绣中华万里行——太行篇画展;2003年参加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开放的时代展。主要学术著述:出版个人画集多种、书法集多种、篆刻集、诗曲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陈履生,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市。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任古典美术编辑室编辑、主任。2002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2004年调中国美术馆,任学术一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月刊常务副主编。2010年调中国国家博物馆,任馆长助理。30余年来潜心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并从事美术批评、美术创作。获中央美院首届"张安治教授美术史论奖学基金",获"北京市文联2001年文艺评论二等奖",获文艺报2005年"年度理论创新"奖,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5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获文化部2006年优秀专家称号,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出版著作(包括编著)50余种,其中有《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等;发表各种论文数百篇。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画集5种、文集2种。建有私人博物馆"油灯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汉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吉首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陈汉民,上海人,中国平面设计泰斗。国际平面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主任,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评委会主席。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标志评委、奖牌设计评委;被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泰山北斗"1931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工商美术专业学习。1952年随实用美术专业(原工商美术专业)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学习。1953年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染织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留校,同年攻读研究生,师从徐振鹏、袁迈先生。长期从事标徽图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的著作有《安全标志》、《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发表的论文有《标志设计点滴谈》、《包装装潢设计的定位及文字设计》和《法国的橱窗》等。创作设计有中国农牧渔业部农业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教育先进教师奖章、国庆三十五周年纪念章等;华夏男用系列化妆品包装一套,获一九八六年全国小包装大奖赛荣誉奖;设计《民居图》邮票一套(十四枚)、首日封一套(四十枚,指导设计并绘制),日本一九八六年评为世界十佳邮票之一。其作品还有:香港回归专用标志、中国人民银行标志、中国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九七香港回归标志,重阳节标志等个人详细设计经历195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群众游行队伍总指挥部工作,担任美术设计。1961年与本校染织系应届毕业生孙淑娣结婚。1968年随学校到部队参加劳动,其间被派至师部、军部参加美术宣传工作,后期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参加拍摄“样板戏”,担任美工。1976年参与“毛泽东遗体水晶棺”设计工作。1981年参与设计、制定公路交通标识现行国家标准。1982年参与设计、制定劳动保护标识现行国家标准。1983年参与设计、制定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十五种现行国家标准。1983年担任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装潢美术系主任。1984年担任中国包装装潢设计刊授大学校长和《装潢设计》主编。1984年担任第一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从1984年至1992年连任五届)。1985年担任全国医药包装设计评选委员会委员、全国首届优秀食品包装奖评委会副主任。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1988年设计中国人民银行行徽、中国工商银行行徽、中国农业银行行徽。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轻工业部先进教师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优秀教师。担任中国包装协会装潢设计委员会第三届常委、中国包装装潢展评委会主任。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担任“亚洲之星”国内预选作品评委。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文化艺术事业突出贡献证书。1992年受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陈长文先生邀请赴台观光、考察。1993年设计完成王府饭店标志、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参加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会徽、吉祥物设计的评审工作。担任第四届全国包装装潢设计展评委会主任。秋季,赴德国参加“世界之星”包装设计颁奖大会。担任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委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担任全国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担任北京市市徽评选委员会委员。1995年设计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宣传会标及中国人民银行纪念金币。1996年设计北京电话号码升八位的推广标志。担任第八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评委会评委,国家电力公司标志设计评委会主任。1997年设计97’香港回归专用标志。担任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吉祥物评委会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会徽评委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年北京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评委会委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1999年担任国庆群众游行总指挥部彩车艺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担任澳门回归招贴画评委会委员。2000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督导。2001年被聘为澳门设计师协会顾问。2002年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标志评委。担任新华书店连锁店标识设计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之星“金手指奖”包装及标志设计大赛评委会首席评委。2003年被评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担任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标志、吉祥物评委会评委,“东方之星”包装印刷设计大赛作品评委会首席评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会徽设计评委会评委。担任“爱生命、信科学”抗击非典主题海报评委会主任,并指导出版海报作品集《永恒的微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担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其间参与指导编辑《中国设计年鉴》、主持各种评奖活动、到全国各地举办学术讲座等。2003年被中国包协和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分别授予“中国包装事业杰出成就奖”和“中国平面设计事业终身成就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参与全国美协第十届美术展览艺术设计展的评选工作。2005年获台湾视觉设计高峰会议“一代设计”奖状。2006年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组织的奥运火炬、奖牌、体育图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评选工作,担任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标志及吉祥物评审组组长、主任委员。2007年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招贴画评审委员。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标志。担任“世界之星”推荐委员会组织的《包装之星》评审主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全国徽章设计大奖赛评审主任。2008年为5.12汶川大地震设计海报三幅。2009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陈汉民从教50周年艺术设计作品展,并出版《视记50——陈汉民艺术设计作品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新民(1949.11—)别名辛明,北京人。擅长连环画、油画。1969年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到北大荒劳动,1977年中央美院大专班结业,1997年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班结业。历任《文艺报》美术编辑、总编室副主任、副编审。作品版画《拉歌》参加1971年全军美展,连环画《那五》、《孙中山的故事》等入选第六、七、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宋人词意》获东方杯华人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兰伞》入选中国油画年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松苓(1937—)河北白洋淀人。1953年后历任文化部中国幻灯公司、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干部,长期从事美术活动和美术组织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行政处负责人,办公室副主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映华(1937.7—)女,广东汕头人。擅长油画。1961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在天津河北艺术师范学院任教,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作品有《藏女》、《祥云》、《憧憬》、《德昂小学生》、《街日》、《吉祥珠》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发表论文《浅谈素描的艺术表现问题》。出版速写技法专集《人体动态设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陈绶祥,别名晓三,广西桂林人。字大隐,号老饕,斋名无禅堂。著名文化学者,美术史家,文物鉴定家及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聊城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主任、研究员。1958年在广西艺术学院学习,1968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建筑系,1981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史论专业学习,为蔡若虹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陈先生是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介绍的首位文化学者。"新文人画"倡导发起人及组织领导者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其创办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主要论著国家“七五”至“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十四卷本《中国美术史》编委及其中《魏晋南朝卷分卷》主编。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华艺术通史》副总主编。主编十四卷本《中国美术史》之《隋唐卷》。及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中国艺术卷》。主编《中华艺术丛书》《中国当代美术系列》,《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明居卷,陈设卷》。 “九五”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艺术通史》副总主编及《清代卷》主编,主编二十册《新文人画集》、十卷本《二十世纪中国画流派及风格》。主要作品:中国画著作有《陈绶祥画集》。其他著作有《中国美术史魏晋卷、隋卷》、《发展的素描》、《中国彩陶研究》、《中华眼界》、《遮蔽的文明》、《中国书画》、《文心万象》、《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民居卷》、《遮蔽的文明》、《素质教育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绘画史》、《隋唐绘画史》、《国画讲义》、《国画指要》等著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本名陈国昭,男,学者,画家。1942年2月出生,广东省阳江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被中央文化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侧重人体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作表作《裸体艺术论》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的学术专著,有关学者对专著予以高度肯定与赞扬,认为是具有“填补空白“,开拓领域的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及至文化史上都具有特殊意义。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1988年十本优秀畅销书奖等几项大奖,主要著作还有《人体美》.《维纳斯面面观》.《他与她》.等十余部,被誉为该领域的权威学者。美术创作风格隽永,大气,富于学者风范,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次参加全国性及国际性展览出作评委,并举办过三次个人展览。代表有油画《火祭》.中国画《长恨歌》书法《微雨田桑》等。出版画集有有关研究者所编《陈醉论裸体,画裸体及其他》和《裸体的艺术与艺术的裸体:关于裸体艺术研究开拓者陈醉》。陈醉作品系列:《裸体艺术论》、《艺术,写在人体上的百年》、《人体模特儿史话》、《人体艺术大观》、《世界裸体艺术之旅》、《世界人体艺术鉴赏大辞典》、《维纳斯面面观》、《人体美》、《人体美与性文化》、《当代人体艺术》、《他与她》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1962年,1980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同年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1992年赴美留学,后定居作为自由职业艺术家。2007年返国。陈皖山1983-1984年的雕塑创作《秋收起义》给同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构思、构图开始了一个老题材的新方向。毛泽东的形象第一次塑造得不同于传统的“红、光、亮”模式。代艺术家追求一种明显的记录照片的印象,放弃了死板的写实手法,代之以更加注重光影视觉以及印象为主要目标,浮雕和圆雕的手法混合使用,以取得一种视觉上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不同于传统的写实,它是一种远久的记录照片的真实感,聚焦不清,黑白调子缺乏中间层次,画面不完美,特定环境真实记录的唯一性。毛泽东的形象来源于毛泽东在古田村讲话的那张著名的纪录照,这是一张在那个年代全中国大街小巷宣传栏里都能看到的一张照片,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其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解释,那是与“红、光、亮”的完美形象有着很大的距离,那就是真实,而不是革命文宣。艺术家对真实的追求努力得到了回报,引起了很多艺术家和观众的共鸣。这一毛泽东形象明显地区别于早期的“红光亮”和近些年出现的毛泽东形象不严肃化和娱乐化有着明显的分野。10月10日的“今日美术馆画展”也秉持了这一严肃认真的态度。展出的几幅作品表明艺术家在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展示毛泽东的自身形象上下工夫。它反映出艺术家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对历史的尊重。1985年开始的文化艺术变革成就了各色各样的思想亢奋和旺盛的社会文化活动。陈皖山1989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一楼西厅展出的个人展览正是顺应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大的历史潮流,推出了以大量的新表现技法为主的人体油画和抽象水墨画,区别于同期展出的以美院写实为主的传统油画。画面的抽象的色彩构成和现代形式,取代了传统的苏联社会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主观取代客观,文学取代视觉,这是当时艺术家的最新尝试,也是艺术家事业当中所坚持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宗旨。艺术创新被看成比艺术本身还要重要的一个原则。陈皖山总是醉心于各种不同的艺术题材、风格和技法的探索,游走于不同的媒介物之间,几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并存,主要目的是反对人为的制造适应市场需求的艺术标签。比如画虾的一辈子画虾,画虎的一辈子画虎,光头、傻笑等等也能够成为市场的记号标签。由于市场营运所产生出的对艺术家特定风格的严格要求,事实上窒息了艺术家的创造力,是一种对艺术创造本身的终极否定,也是对艺术家人格的否定。十几年的侨居生涯让艺术家重新认识到艺术之根的重要性,艺术家从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艺术思想到对其进行有限的否定批判,期间历经二十载。重新认识到艺术不仅仅具有世界语言的人类共性一面,同时也携带着民族性和阶级性,在政治正确的幌子下,也包含着对艺术话语权的垄断和对艺术作品的解释权。让艺术家深感悲哀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很多艺术家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在少数国外文化思想和资金的影响下,正在描绘一幅中国人的肖像,一幅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人不愿意接受的肖像,这幅肖像不仅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同时也违反了以西方人为标准的“政治正确”基本原则,充满了文化和价值观念歧视。美国华人的精英组织“百人会”(由美国政治、商业的华人精英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其成立宗旨之一就是,阻止各种保守势力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妖魔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陈文鉴(1930.11—)广东中山人。擅长书籍装帧艺术。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历任建筑工程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美术编辑、编审。封面设计有《大气年报》(英文版)、《形与流》、《中国古人类图案》、《紧张状态》、《火车与铁道》、《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等。论文《浅论高深科技读物的装帧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史》和《稀士科学和应用领域》(英文版)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插图展览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