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王亦秋(1925.6—),又名王野秋,浙江镇海人;擅长连环画;1945年开始连环画创作,历任前锋出版社美术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创作员、副审编。 作品有《杨门女将》、《小刀会》、《清兵入塞》,封面装帧设计《傲蕾·一兰》、《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中国古代传奇话本》并获连环画优秀编辑奖,作品《兰亭传奇》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二等奖。 王亦秋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连环画创作,风雨征程几十年,作品近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不论是独创还是合作,都做到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为我们留下了《马跃檀溪》、《杨门女将》、《草原的儿子》、《陈玉成》、《唐伯虎》、《兰亭传奇》等大批优秀作品。 王亦秋在四十年代末始学习创作连环画,解放初期与人合作的《白毛女》,跳越旧时“先学衣着,后学背景”的顺序,显露了连环画创作天才。1956年公私合营,王亦秋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其间,他画有《小闯王》、《重耳复国》、《绒花记》等连环画。在连环画创作中兢兢业业,执著认真,重视每一个构思和细节。有一次,他断然否定了半年前的《杨门女将》初稿,另起炉灶,重新构思北宋杨氏巾帼的风采,完全抛开老一套画法。 他以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为依据,用线描勾画,着重在风俗的表现形式下功夫,以高雅格调,表现出自己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 王亦秋画风多变,如《梁武帝与莫愁》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布局满而不溢,疏密相间;《量体裁衣》人物造型奇特,面部表现刻画入微,衬景虽少,显版画风格;《“兰亭”传奇》构思奇异,人物逼真,衣着曲而不柔、密而不乱,颇有“吴带当风”之遗韵,很具创新精神。人物作品《杨门女将》、《清兵入塞》(合作)、《兰亭传奇》、《傲蕾·一兰》(封面设计)、《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装帧设计)《驱魔大神钟馗》、《许陈实事,不许繁文》、《量体裁衣》、《毛主席的战士—丰福生》、《西门豹破除迷信》、《罗刹海市》、《郑板桥罢官》、《徐文长的故事》、《玉龙第三国》、《草原的儿子》、《重耳复国》、《《兰亭》传奇》、《杨门女将》、《唐伯虎》、《鉴真和尚》、《黄巾起义》、《陈玉成》、《北行记》、《饮醇自醉》、《望洋兴叹》、《望秋先零》、《家徒四壁》、《铁杵成针》、《抛砖引玉》、《门庭若市》、《郢书燕悦》、《越俎代疱》、《矫枉过正》、《老面鬼》、《毕升》、《异母兄弟》、《绫巾缘》、《洛阳大捷》、《李逵闹东京》、《马跃檀溪》3艺术创作早期创作王亦秋先生的创作轨迹,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五十年代至文革前,二是文革时期,三是八十年代。五十年代至文革前这一阶段,他与大多数作者一样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大环境下,其风格较写实,如《智退秦兵》、《蹇叔哭师》、《重耳复国》、《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马跃檀溪》这部作品以透视角度多变、心理活动绝妙刻划而独树一帜。他极善于模仿,但并不是照搬,而是加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他与刘锡永先生合作的《重耳复国》、《岳飞出世》、《小刀会》(与赵宏本合作)、《林海雪原》《马跃檀溪》选页(与罗兴合作)等。 再如《杨门女将》,以民间木刻画的风格所创作的这本书,所追求的是一种简洁明快、活泼开朗、略带夸张的戏剧性装饰效果。这种特殊的“消化吸收”功能,是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的。 这个时期,无论古典题材,还是现代题材(《神刀钻工李福祥》、《阵地六姐妹》)、外国题材(《伏洛加的成长》等等),他都能得心应手。故文革前期的五、六十年代是他的创作高峰期。而就其风格的形成,还是从《杨门女将》开始的。文革期间十年文化大革命,许多连环画家的创作生命被剥夺,王亦秋也未幸免,只是到了文革后期,因政治宣传的迫切需要,才“解放”了一批画家,使他又有了机会重操画笔。其风格还是不显山不露水,他自己创作的主要为一些短篇,如《西门豹破除迷信》,沿用了《杨门女将》的风格,但已有所变化;还有《历史上劳动妇女革命故事选》、《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故事》等创作的短篇,那种力度沉稳、构图严谨而略带夸张、装饰风格的画法已初具雏形了。 文革一结束,连环画出版事业也开始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王亦秋先生也步入一个新的创作黄金段,他不但要完成本社的创作任务,还要应付《连环画报》、《杨门女将》选页《周末画报》、《故事画报》及各地出版社的大量约稿,忙得不亦乐乎。可他并没因多而滥,还是坚持他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册每一页稿件。更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从不安于现状,而是在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如《有眼不识泰山》中的阴画法、《三家福》中的漫画味、《三咏赤壁》里的山石行云、《大脚夫人》里的“解析几何”、《毕升》中的粗犷豪放、《驱鬼大神钟馗》里的严谨细描,不一而足。在总体的夸张装饰风格下不断求变,难怪有连迷称他是“百变老叟”,我认为是很贴切的。八十年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各种风格、流派纷呈的时代,作为一个有创作个性的画家,要不断挖掘新意,在自我否定中求索,却是极不易的。王亦秋先生除了在表现形式上根据题材改变画法外,也很注重自身内涵的提高,体现在绘画上就是涉猎相关门类,广泛收集素材,不断充实自我,为创作打好基础。王先生主攻古典题材,而这一题材时间跨度大,难度也较大,首先应具备时代感,这点是不可臆造的,得靠平时的潜心积累和消化吸收,最后厚积薄发,灵活运用。王先生是深谙此道的,因而他的作品不论是盛唐满清,还是赵宋元明,都各具特色,时代氛围浓厚,成为初学者的临习范本了。后期创作王亦秋先生后期创作了《鉴真》、《黄巾起义》、《洛阳大捷》、《唐伯虎》、《异母兄弟》、《兰亭传奇》等作品,这些注重情节的戏剧性冲突和画面的装饰韵味,有一种独幅画的凝练美感,强调整体的协调而不拘泥细节;王亦秋先生的作品是很值得连迷们收藏和研究的。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王往,回族,生于辽宁丹东。1947年,毕业于安东省立工科职业中学,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49年先后在东北电影厂美术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1957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1958年起独立执导美术片。拍摄有《谢谢小花猫》、《黄金梦》等30余部。其中《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及第3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国际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7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漫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漫画世界]编委.1980年率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法国嘎纳电影节任团长,1985年担任日本广岛动画电影节评委,1987年任法国安纳西动画电影节评委。王树忱曾经担任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艺术委员会主任。他与徐景达、詹同渲三人被公认为是美影“三剑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中国美术电影的民族艺术性,不断探索中国美术电影的艺术道路。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不但在美术电影事业上成绩卓著,而且在漫画艺术等其它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最近出版的[[王树忱绘画选]],在同行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他离世十五周年后,他的作品仍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反响和关注,实属难能可贵。王树忱是中国美术电影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编剧和导演了二十多部影片,《过猴山》、《黄金梦》、《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选美记》、《独木桥》和《山水情》等影片都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过猴山》是他独立执导开始走向成熟的成名之作,此片首创了先期录音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黄金梦》则以漫画讽刺的形式,为中国美术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哪吒闹海》是中国美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他首次以“王往”的艺名执笔编剧,此片与《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六部影片同被列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影片。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大奖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的剧本则是出自他的手笔,是他编导生涯达到的又一顶峰。《选美记》、《独木桥》是他独立编导的晚期作品,在电影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借古讽今,以物喻人,针砭时弊,唤醒人们对良知的渴求!能编会导也能画是他的特点,更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1979年他创作的漫画《和尚与秃子的对话》被《讽刺与幽默》评为优秀作品,1982年漫画《取经归来图》则获得了全国漫画展佳作奖。1947年,毕业于安东省立工科职业中学,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49年先后在东北电影厂美术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1957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1958年起独立执导美术片。拍摄有《谢谢小花猫》、《黄金梦》等30余部。其中《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及第3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国际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7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漫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漫画世界]编委.1980年率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法国嘎纳电影节任团长,1985年担任日本广岛动画电影节评委,1987年任法国安纳西动画电影节评委。王树忱曾经担任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艺术委员会主任。他与徐景达、詹同渲三人被公认为是美影“三剑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中国美术电影的民族艺术性,不断探索中国美术电影的艺术道路。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不但在美术电影事业上成绩卓著,而且在漫画艺术等其它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最近出版的[[王树忱绘画选]],在同行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他离世十五周年后,他的作品仍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反响和关注,实属难能可贵。王树忱是中国美术电影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编剧和导演了二十多部影片,《过猴山》、《黄金梦》、《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选美记》、《独木桥》和《山水情》等影片都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过猴山》是他独立执导开始走向成熟的成名之作,此片首创了先期录音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黄金梦》则以漫画讽刺的形式,为中国美术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哪吒闹海》是中国美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他首次以“王往”的艺名执笔编剧,此片与《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六部影片同被列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影片。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大奖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的剧本则是出自他的手笔,是他编导生涯达到的又一顶峰。《选美记》、《独木桥》是他独立编导的晚期作品,在电影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借古讽今,以物喻人,针砭时弊,唤醒人们对良知的渴求!能编会导也能画是他的特点,更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1979年他创作的漫画《和尚与秃子的对话》被《讽刺与幽默》评为优秀作品,1982年漫画《取经归来图》则获得了全国漫画展佳作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仲清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45年毕业于省立成都师范美师科,后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画教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有中国画《小三峡》、《胡笳十八拍》(合作)、连环画《阿诗玛》等。出版有《王仲清画集》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禅画研究院名誉院长。1924年,王仲清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大姓之家,从儿时起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表现出了不凡的天赋。1943年,王仲清考取了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选修美术师范科,师从名家丁忠瑛。这段求学经历使他接受了较全面的美术基础教育,对他的艺术之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回忆说:“丁老师不但中西画艺非常出众,而且通音律,擅词曲。故而先生笔下秀作,极富内涵。我随师学习西画水彩画,通过水彩和素描之写生来建立西画水彩画之基础。这方面得益于先生巨大。”抗战期间,天府之国四川是大后方,许多书画名家云集于此。在王仲清就读于成都师范学校的三年中,成都经常举办高水平的书画展,他在参观完张大千、徐悲鸿及其弟子们的画展后,从中得到启迪,受益良多。张大千清丽的画风,集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之大成于一身的宽广画路征服了青年王仲清。更难得的是,他还有幸亲聆张大千和徐悲鸿两位大师的谆谆教诲。张大千鼓励王仲清说:“要不怕苦,要立志出名,冲出夔门,集众家之长,方可成器。”徐悲鸿则强调说:“中国画要发展,一定要借鉴西方绘画的长处,倘若因循守旧,那一定是一代不如一代。”两位大师的绘画理论和艺术风格,对青年时代的王仲清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自此之后,他渐渐确立了以张大千作品为蓝本,借鉴岭南派的渲染技巧,仿效赵望云、关山月旅行写生之法,来实现徐悲鸿倡导的融贯中西、开拓新国画之路的艺术目标。王仲清画路十分宽广,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但是,不论从艺术风格还是艺术成就的角度来看,最能反映他一生所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的还是他的山水画。其原因并不难深究,王仲清解释说:“从成都师范毕业后,曾随丁师到峨眉山下任教。峨眉山云山深邃,雾霭氤氲,我有幸能朝夕感受这天下秀的山灵神髓,成了我迷恋山水画并准备为之献身的内在原因。”在饱餐了巴山蜀水的清新、秀丽和雄伟之余,他须臾不忘去实现张大千先生要他“冲出夔门”的期望,决心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1947年,王仲清从峨眉山经乐山到重庆,顺流东下,奔赴他向往已久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对于这段旅程,王仲清一直将其视为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艺术之旅。即使到了现在,步入晚年生活的他仍常饱含深情地回忆道:“船进三峡后,壮丽无比的自然山水图卷迎面展开,置身其中,真是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我废寝忘食地沉浸在这目不暇接的立体图卷中,全神贯注,不停地一张接一张地速写下去。突然,主船上传来一片惊叫声,我这才发现船过险滩,水手正举起斧子砍断缚木船的粗绳,同时感到我的双脚已被涌上木船油布的急浪所淹没,待我站起身往主船上逃命时,速写夹子已滑开,所有的画稿均随急流漂去,只有挂在脖子上的空夹随我逃到了安华轮上,所幸险情没有进一步恶化,顺利闯过了险滩。”王仲清很快就为那场几乎使自己葬身于三峡急流的危难感到欣慰了,因为没有它,恐怕也就不能领略到何谓真正的“三峡天下雄”。到南京后,他以社会为课堂,以行人为对象进行绘画速写。及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招生,王仲清应试录取,到苏州入学,多年的大学艺术深造之梦一朝得以实现,这使得王仲清特别珍视在校园画室中的分分秒秒,从此如饥似渴地学习绘画的技巧,沉浸在艺术的殿堂之中。1949年底,王仲清应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之邀到上海工作,从此揭开了他艺术人生最重要的一页。1954年,王仲清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的创作组长,迎来了他艺术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在上世纪50年代,王仲清萌发了创作一些有关于少数民族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的念头。于是,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苗家生活,从广西到贵州,几乎跑遍了苗族所有的生活居住地,创作出了反映苗族人民生活的大量素描作品,由于当时大苗山地区土匪很多,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王仲清有时甚至还必须冒着付出生命的风险。除了每天要面对土匪的骚扰、野兽的威胁之外,其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几乎每天就是靠一桶泉水和几个玉米饼充饥。然而这些困难和险阻都没能动摇王仲清的绘画热情,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热血和汗水换来了大量珍贵的作品,完成了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长篇彩墨连环画巨作——《苗山怒火》。同时,他又创作了《苗家生活素描集》和历史画《歃血为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大型开本出版。1977年,又被文化部选中,用以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年代初,王仲清先生自编自画完成了一部长篇诗情彩墨画《阿诗玛》,这也是他的成名作。为了将这则动人的爱情故事绘成连环画,王仲清先生曾长期深入西南边陲地写生,采用意笔重彩连环画的形式向读者再诉了这个令人感动而又伤感的爱情故事。而西南边陲的秀丽风光也在他的画笔下得以充分的展现。此书出版后,被选送日本名古屋万国博览会参赛。王仲清长期深入到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进行大量的写生和创作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徐悲鸿先生倡导的拿起画笔到生活中去、跳出模仿的老路、对景写生,并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发展开拓新国画的艺术道路,他创作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代表作之外,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如中国画《八路军子弟大战南泥湾》、《山村乡邮员》参加了全国美展和建国十周年美展;国画写生《滇西古镇》选入1978年云南出版的《云南写生集》画册;白描连环画《沙家浜》(与丁斌曾合作)获全国连环画二等奖,彩色的展出稿则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改革开放后,王仲清夫妇组建了“双清楼画室”。在这个时期,他的绘画创作又达到一个顶峰。他们夫妇合作创作了很多名作,如《胡笳十八拍》、《木兰辞》、《长恨歌》、《关汉卿名剧选》等诗画集,为中国历史上的东汉蔡文姬,北魏花木兰,唐代杨贵妃、文成公主,宋代梁红玉、李清照等杰出女性塑造出了各具历史内涵和特点的艺术形象。他的作品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都非常有个性,他一直主张三不重复:不重复古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名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里,人、景、情,借助水墨、淡彩与独具匠心的构思,婉约抒情,浑然一体,是一幅幅动人的诗情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益生(1929.11—2008.3.8)漫画家。江苏吴县人。1951年开始自学漫画,历任上海《劳动报》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业务室主任、上海漫画学会会长。王益生长期从事漫画创作和组织工作,代表作品有《责任不在我》《伯乐不乐》《全凭一张嘴》《永在心中》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应明:(笔名王英明),生于陕西宝鸡。早年受教于胡义明先生,后追随胡光宗、翟晖二位先生研习中国山水画,于2012年修学于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逸真画院画家,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王春良,祖籍河北束鹿,1972年生于西安,1996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姜怡翔先生,2008年获得硕士学位。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 西安中国画院画家。 西安美术家协会理事。 陕西省政协各界书画院副秘书长。 西安市花鸟画院副院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1991年 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咸阳西画研究会会员 陕西当代水彩粉画研究院创作员 作品《月之遥》入选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展 作品《雨后之三》入选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山之外》 入选首届中国水彩风景画展 作品《漫步》入选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作品《自在》、《月之遥》入选陕西省庆祝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作品《雨后之一》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水彩展” 入会资格 作品《雨后之三》入选“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作品《远方》获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三等奖 作品《雨后之三》获西安美术学院2016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一等奖并留校收藏 作品获2016年柯罗默伯爵奖学金“授予西安美术学院未来有成的当代艺术家” 优秀奖 作品《不息》、《岔道》入选“新融合——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研究生 ‘探索性水彩’邀请展” 作品《自在》入选“2017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西安)水彩·粉画邀请展” 作品《陕南人家》入选“第三届陕西美术写生作品展” 作品《自在》入选2015-2016年“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作品《雨后之四》入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美术作品展” 作品《无声》 入选 “中国(西安)首届水彩粉画精品(邀请)展” 作品《长空》 入选“首届藏家最喜爱的水彩画家网络作品展” 作品《不息》 获趣彩韵-“首届当代中国水彩画(网络)展” 一等奖 作品《褐色回忆》 获“首届全国青年水彩画网络大展” 特等奖 作品《幽径》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水彩画网络大展” 特等奖 作品《枯荣》入选“第三届全国我爱水彩作品展” 作品《远·望》 入选“中国-马来西亚水彩作品联展” 获2016年西安美术学院“杨晓阳奖学金” 作品《雨后之一》入选 “首届IWS国际水彩画协会中国展” 作品《草坡》入选“第四届我爱水彩作品展” 作品《夕照》入选“2017潮汕水彩年展” 作品《远方》获“第六届庐山国际水彩艺术节” 佳作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王兴华 生于吉林通化。 200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王胜选,男,河南安阳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第七届全国水彩高级研修班结业。安康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陕西省当代水彩粉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康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云尚国际水彩俱乐部会员,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多幅水彩作品发表在《艺术百家》(南大核心期刊)、《美术界》等美术专业杂志,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院级项目多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高校学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教育厅、省美协等举办的全国专业比赛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多幅作品被知名机构和友人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刘龙刚(又署龙岗),笔名云涛,号自然门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花鸟研究室副主任,现为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西安市花鸟画院副院长。作品先后入选国内外各类大型展览并获金、银、铜奖数十次,入编《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汉风唐韵•水墨长安中国画作品集》、《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集》、《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感恩海洋•潮起象山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集》、《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集》、《齐鲁风•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经典集》、《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西部艺术家》、《第三届中国花鸟画作品集》、《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等,并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东方艺术报》、《文化艺术报》等多种报刊。出版有《刘龙刚水墨画》、《龙刚国画选》、《中国水墨名家——经典花鸟•龙刚》、《龙刚画集》等。其作品分别被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以色列等国际艺术机构收藏。曾在新加坡、广州、中山、南昌、乌鲁木齐、兰州、西安等地成功举办画展。参展情况:2018年《红高粱》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汉风唐韵•水墨长安”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奖;2018年《高秋图》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感恩海洋•潮起象山”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8年《故园秋浓》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奖;2018年《归来兮》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奖;2018年作品《金秋赞歌》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入蜀方知画艺浓”全国美术作品展;2017年作品《丰收家园》入选陕西省第四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并获二等奖;2015年作品《春回大地》入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的“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2014年作品《丰收家园》入选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