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朱金楼(1913.11—1992.7)上海人。擅长油画、美术理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5年在上海任《中国漫画》月刊编辑,又与顾逢昌合办《电影漫画》。抗战期间,为《救亡漫画》编委,并在广西以及武汉、重庆等地绘制抗日宣传画等。1949年后,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工作,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务主任兼彩墨画系主任,该校改名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美术创作有漫画《赤日炎炎似火烧》、《斩妖图》,油画《除却巫山不是云》,水粉画《梨花》,粉画《卿云烂兮》等。研究文章有《黄宾虹先生的人品学养及其山水画的师承源渊和风格特色》、《论潘天寿的艺术》《刘海粟的艺术事业与美学思想》、《纪念杰出的爱国主义画家沈逸千》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张怀江(1922—1989),原名隆超,笔名陆草、槐岗、陆郎、江外江,乐清乐成镇人。自幼酷爱绘画,11岁即在上海《儿童世界》发表钢笔画《鹅》。后就读温州师范学校。1938年,从版画家野夫开始学习木刻,次年冬参加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刻函授学习。1943年,考入福建国立东南联合大学艺术专修科,次年转入上海美专学习,在校常为《东南日报》创作报楣、题花、插图。1946年,美专毕业后留校为研究生,曾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同时开始在《时代》、《民主》、《群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苦力》、《黑星插图》等。1947年夏回乐清,一度在永嘉落霞镇中心小学任教,并兼任《温州日报》副刊“新艺”编辑。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进入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中共浙南特委宣传部工作,主要担负《浙南周报》版面设计、插图以及蜡纸刻写等工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因受延安木刻影响,对人物的刻画注重内在性格和气质。温州解放后,任温州地委宣传部文艺科长。1950年,调杭州西湖艺专(现浙江美术学院)任教,后为版画系讲师。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深入的刻画、完美的表现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而引起美术界的关注,被誉为“毛毛派”,代表作有《鲁迅和方志敏》、《农村妇女》组画和《鲁迅刻像》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平反后,1982年任浙江美术学院教务长、教授。1985年,应日本冈谷市国际亲善协会之邀,赴日举办“父子版画展”。1988年在日本东京美术馆举办“张怀江版画藏品展”,又先后在苏联、捷克、罗马尼亚等国举行画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笔名木石,江苏江阴人。1947年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转学南京大学美术系。1952年分配到浙江金华师范任教。1955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曾任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长于版画。作品有黑白木刻《春》,套色木刻《力量的源泉》中国美术馆收藏,《团聚》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出版有《赵宗藻作品选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朱琦,出生于1920年的上海。1937年,17岁的朱琦在中国第一家百货大楼上海先施公司广告部任职,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1945年投身革命。他不仅是革命的老前辈,也是浙江美术界的老前辈,曾经是浙江省美协第一任秘书长,并参与浙江画院的创建,是浙江美术界发展的见证者、亲友者。朱琦已经93岁高龄,至今绘画不倦。他擅长花鸟、人物,喜作钟馗、道释、雄鹰一类题材。构思奇特,笔致苍劲,画风纯朴,情感真切。他画花鸟,用笔爽利,他画人物,极富特色。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郑文中(1923.12—19987)别名阿兴,浙江温州人。擅长漫画。1949年前从事美术教员、编辑工作。历任《大公报》、浙江省丝绸公司美术编辑。作品有《肯尼迪的脚印》、《嫁接》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周天初,(1894年~1970年),浙江奉化江口街道周村人,别号天衣居士,奉化诗人石虞先生之哲嗣。出生于耕读世家,其父为清末举人。1918年经任广东盐务副使的父亲同意,与弟周天裕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洋画,1922年回国后终身从事美术教育。初擅西画,继学国画,能以自然为师而独创新风,老年犹作画不息,探索新的艺术境界。曾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杭州市症状协副主席,历任省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周天初早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1916年毕业后经刘海粟推荐留校任教,1918年远赴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习画。四年后,周天初学成回国。先后在浙江省立女师、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女中)、省立一中、杭高师范任教。1931年转入新创办的杭州师范学校任教。前后从事美术教育共37年。其中1924年曾应沈应一之请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师范兼教西画一年半,应林凤眠、潘天寿之请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院)任教8年,主要教授色彩学、透视学。又在国立英士大学、上海美专、上海艺专、上海美术大学执教。共14年。五十年代初,周天初组织成立杭州市中学美术教研大组,自任组长,副组长为俞乃大。1954年,周天初与潘天寿一起一个国画创作小组,1958年,周天初因病退休。退休后仍坚持写诗作画并投身美协的筹划和建设中,1961年,浙江省美协正式成立,潘天寿任主席,周天初任副主席。1968年春节,不幸梁上传染性黄疸肝炎。1970年10月27日逝世,享年76岁。周天初毕生以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为己任,从事美术教育三十七年(中学和中等专科学校任教三十七年,其中大专院校十四年),专一持恒,从未间断,即使战争时期也不例外。数十年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学生遍及浙江美术教育界。1947年,在杭师十六周年校庆、周天初担任教席二十五周年、执教杭师十六年之际,为纪念其为浙江美术教育所做之杰出贡献,由二十五名同仁共同倡议发起,集资出版《周天初先生担任教席二十五周年、执教杭师十六年纪念册》。周天初中青年时期社会活动繁多,与郁达夫、潘天寿、林风眠、张宗祥等均有厚交。晚年更是相交满天下。周天初存世作品很少,家中仅藏有《鹳山图》一幅、《鹰和蟹》一幅和菊花写生手册及一些诗稿。其他的一些诗画已被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所珍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四川成都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考入四川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科,毕业后在成都《新民报》等处任编辑,后曾任教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37年参加《时事新报》、《国难三日刊》的编辑工作,并从事木刻创作。1945年主编《自由画报》周刊。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1949年起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4年主持创建版画系并任系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漾兮擅长木刻、兼作油画、水彩、水墨。早年受珂勒惠支影响,作品多宣传抗日救亡与反映旧时社会之黑暗痛苦。后期注重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与民间艺术,作品多以简练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新风貌,富于抒情意味和民族特色。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协第一、二届理事和浙江分会副主席。代表作品:《人市》《送饭到田间》《西冷桥》出版过《张漾兮木刻选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路,原名张学廉。1919年生。浙江省上虞县人。193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址虞县中学任教,后又在浙江省警察学校任音乐教员。1945年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艺术科,1947年又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绘画科。1948年先后在上海立北中学、浙江绍兴中学任美术教员和小报编辑,这时期发表不少连环画和剪纸作品。1949年,上海解放后,编写《怎样画漫画》和《怎样刻剪纸》等书,为新中国美术知识普及与传播做出了贡献。1950年,调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编辑室编辑,并在工作之余从事木刻创作。1957年,木刻组画《西游记》发表后,引起美术界重视。组画《西游记》以其形象优美,构图严谨别致,黑白对比巧妙而富于节奏变化,刀法流动娴熟而富于韵律,整体浑然而裁汰有致,成为建国初期名冠一时之佳作。1958年张路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下放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劳动,后任《北大荒》杂志和《北大荒画报》编辑。北大荒生气勃勃的创业生活,使他在艺术上有新的崛起,他同解放军美术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木刻作品逐渐凝聚成“北大荒”画派。张路是北大荒版画的早期作者和创始人之一。其作品既有与其他作者相同之处,亦有另辟蹊径、卓然而立之处,画风秀丽质朴并追求装饰趣味。这在当时视形式美的追求为异端的艺术气氛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早期套色木刻《满网》、《晨曦》、《小鸭》等14件作品参加了19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牡丹江农垦局在北京举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早春》、《雨后》、《找缝插针》等12件作品,参加了1961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牡丹江农垦局联合主办的《牡丹江垦区版画画展》。其中《早春》、《雨后》、《满网》、《找缝插针》等6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牡丹江垦区版画展览》还在越南河内(1962年)、朝鲜平壤(1963年)展出过。1962年2月,张路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北大荒版画4人赴新疆写生团旅行新疆,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再次激发他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一批具有西北风情的版画作品:《颂歌》、《花帽市场》、《小羊》、《野水无桥马带渡》等,并参加了在哈尔滨和北京举行的“晁楣、张禛麒、杜鸿年、张路旅行新疆版画展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个画展的专集:《黑龙江版画——旅行新疆作品选》。1962年11月,张路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水从天上来》、《山庄》、《午休》等。作品曾参加“东北农垦总局美术作品展览”(1963)、“黑龙江、四川、广东版画展”(1963)、“第五届全国版画展”(1963)、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1964)、“中日版画交流展”(1964)、“中国现代版画展”(1964香港)等多项展览。“文化大革命”期间,痛遭劫难,致使艺术生命停止近10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但这并没能泯灭他的艺术创作激情,一如既往,默默地伏案操刀刻画。1975年后,开始艺术道路上的最后冲刺,找来一堆堆小梨木板,夜以继日地操刀,在梨板上镌刻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理想。仅1975—1977年两年间,就创作约70幅黑白木刻,展示出艺术家的完善与成熟。“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后,1977年7月,张路因病医治无效,猝然长逝。终年58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