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江苏徐州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山水画闻名于艺术界,中国写意人物画亦有相当研究,喜欢画牛,也是书法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07年3月出生于徐州一个平民之家。1931年秋,因“一八艺社”的活动受到反动当局的注意,李可染被迫离校返回徐州。1932年,李可染应邀到徐州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同年2月,受聘于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7年李可染创办了黑绿两色套印石般抗日画报《火线周报》。1938年,李可染赴武汉,参加由周恩来领导、郭沫若主持的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1942年,李可染恢复了对中国画的研究,提出对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1943年,应徐悲鸿之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系副教授,并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创作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从1954年起,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面向祖国的壮丽河山,常年深入生活,写生于大江南北,完成了数百幅山水画写生,发现了一些新的艺术规律。60年代初期,李可染的绘画艺术进入成熟期,他的绘画创作已进入了自由、充分地抒发性灵、表达出审美理想的境界。正当他革新中国画的实践如火如荼之际,风云突变,十年浩劫,被迫停笔。但李可染并没有消沉。他通过书法作基本功练习,勤奋不辍。70岁以后的李可染,其艺术创作进入了更理想、更自由的时期。李可染于绘画上要求“神韵”,以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之境。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强烈艺术个性的新山水画,实现了毕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夙愿,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升华和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被人们誉为现代新山水画的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是他的苦学精神,执着追求与祖国河山化合的结晶,凝聚了画家对时代与自然景观的认真思考和深刻感受。李可染说:“中国向来把江山、河山、山水作为祖国的象征或代词,江山就是指的祖国。我们在山水画中描绘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其主要思想在于歌颂祖国、美化祖国,把热爱祖国的感情感染给广大人民。”以下节录1986年所举办的《李可染中国画展》之前言,李可染总结其一生创作:“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在创作画,还是在学画、研究画?结论:我是在学画和研究画,我现在已经70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创作生平其山水画代表作有《漓江胜境》与《万山红遍》等。1932年李可染25岁时,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创作《钟馗》,于1937年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1937年到1943年,对日抗战爆发,创作抗战作品,于武汉加入政府组织创作抗日爱国宣传画。期间较受注意的宣传作品如《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等,多存在报纸等大量复制品,其余墙壁上所作仅有底片留存。[1]1939年武汉危急,李可染辗转经长沙、贵阳取道入重庆。1942年于重庆致力创作,参加当代画家联展,发表《屈原》、《王羲之》、《风雨归牧》、《牧童遥指杏花村》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徐悲鸿订购。李可染在重庆居所靠近牛棚,此后有更多画牛的主题。1944年在重庆中苏友好协会举办国画个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梁树年先生,1911年生于北京东郊六里屯,字豆村,画室名安樗堂,北京人。擅国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位名宿,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理论家、篆刻家和诗人。自幼喜绘画,1929年师从摹古和画小北宗山水著名的祁井西,常到西山写生。1936年成立豆村画社,1945年从师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大风堂入室弟子,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在传统基础上予以创造性的发展。其山水画初学王翚、吴历,后上溯宋元,继而又学石涛,追求诗境;梁树年曾任北京第四女子中学美术教员二十余年。自上世纪30年代起,梁树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62年起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64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担任教授。1974年被聘为留学生导师。1979年任中国画系研究生导师。晚年游桂林、黄山、太湖、三峡、太行,多为公共场馆作大画,画名渐显;生前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中国山水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梁树年的山水画脱胎于传统,融北宗之雄强、南宗之秀润,形成了浑朴苍健的画风。他尤擅画松,其笔下的苍松遒劲伟岸,世人有“树年松”之誉。曾经为国务院办公厅、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电视台、中国外交部及北京各大饭店作画,并被收藏。其部分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定为重要国礼送给部分国外最高领导人。 作品有《夹谷松风》《莫谓攀登无去路》《松下观瀑》《黄山旭日》等;曾多次在海内外举办个人山水画展。出版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现代名家画集·梁树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梁树年画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梁树年山水画稿》;由荣宝斋出版《梁树年山水画谱》;由中央美术学院编辑的美院教材《梁树年山水技法》。2005年2月2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3月3日,中央美院师生、梁树年生前亲友、学生共300余人参加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追悼会。[2]梁树年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强调“临摹与读画”,通过学古达到开今的目的。在指导学院学生的同时,他也收徒传艺,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言传身授,因材施教。他注意启发学生的悟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登山不是一条路,山谷灵秀多云雾,毕竟高临放眼宽,好山好水今无数。”学生们当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父,他也把学生们当作朋友,经常与他们赏画品诗,畅谈艺术问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山西运城人,一九三三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设计,舞美学会会员,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社长。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舞台美术工作,曾就职于中央芭蕾舞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芭蕾舞剧《草原儿女》、话剧《风暴》、《可口可笑》、《社会形象》百余个剧目设计和美工绘制,对中西绘画都认真学习,涉猎广泛,油画水彩粉画色彩清晰,书法苍劲流畅。其作品经常参加各种展览。有的书画作品参加赴日交流展。国画代表作有《钟馗》《济公》,书法代表作有《回归》,《浪淘沙》。1990年为颐和园佛香阁设计大型壁画《八方乐奏》获得成功,成为颐和园永久保留的旅游景观,成为。个人词条被《中国美协会员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等多部辞书收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书法

    职务

    画家简介:刘永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连环画创作组副组长。中国画《石林湖畔》、《西双版纳》,彩色连环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收藏。编绘《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获全国优秀图书评奖,连环画《清宫演义》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套书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李连博,别号芦阳,男,汉族,民革成员。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人。擅长中国画。亦擅书法。由于他在美术界的声望,被批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辅仁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和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国书画研究会顾问。他的名字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文学艺术家传集》、《中国古今书画家辞典》。出版有《李仲耘书画集》和北京大学印制的《中国山水画教材》行世。父亲李宗尘是当年县里书画能手,擅长人像、走兽、花卉。又擅写小楷、行书。他在书画家庭薰陶之下,自幼就喜舞文弄墨。年稍长,技巧日进。常为父亲代笔应酬。父亲看他酷爱书画,为他请当时北方宿儒张信儒和宁河县中学校长杜心耕教他学画。四十年代初从当时名画家陈半丁学画。陈老看他勤奋好学,十分器重。称他“画风俊逸,气势不凡”。1949年考人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得到当时许多著名书画家如溥雪斋、汪慎生、陈缘督、陆鸿年、启功和溥松窗各位老师的指导,同时又向早年留学英国的水彩画家关广志学西画。从此他能以传统技法为宗,又以西画为鉴,因而绘画技法大进。当时在辅仁大学任国画系主任的溥松窗对他尤为钟爱。因此在1953年选为东床,与溥之第七小女结婚。溥氏乃清朝道光皇帝五皇子亲王之孙,袭贝子爵。因此李仲耘就成为爱新觉罗家族姻亲。大学期间,举凡所学山水、花卉、人物及书法等,涉及甚广,奠定他后来擅长各门书画的基础。其中尤以松、梅、兰、竹画法最为出色,其用笔挺拔劲健、淡雅清新。书法继承欧赵古体,深得宋元风韵。1948年毕业后从事电影美术工作,194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四十年间,国家发行的许多名片中都有他的功绩。其中在拍摄影片《国画大师张大千》时,他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使该片丰富多彩,观众能直观大师的艺术精华和治学风范。在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制作中,他和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合作,广泛搜集梅氏舞台艺术资料,充实内容,使该片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真实相结合,因而收视率极高,蜚声中外。此外,如在当年毛主席接见外宾时的许多纪录影片中的片头题字,大部份也是他的书法。1958年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擅山水、花鸟,作品构思新颖,格调清雅。后又连续出席第三、四届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89年从中央新闻制片厂离休后,对书画艺术仍勤耕不辍。1990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2年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同时在新加坡举办“李仲耘书画观摩展”。1994年参加“第十三届日本水墨画公募展”,日本外务大臣授予他荣誉奖状。1996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盛典,他的绘画作品参加了北京市委统战部在港举办的大型书画展,受到港澳各界知名人士的好评。1999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1956年与关松房、溥松窗,董寿平等合作大型国画《山河壮丽》和《万水千山总是情》,五十年代中国画作品《向黄河进军》、《咱俩一齐长大》等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春天》等画作载人多部画册之中,并被国家珍藏。近年新作《鹫峰春早》、《藤花》、《黄山云峰》等分别在国外展出。其他主要作品有中国画《养鸡姑娘》,《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等,电影美术《荒山泪》、《诗人杜甫》等。1984年春在天津宁河家乡举办“探亲书画展”,并被邀请在各地讲学授艺。1989年又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举办“李仲耘书画展”。同时又为非洲人民抗灾、抗洪和“拯救大熊猫”等活动捐赠大量画作。献出他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爱心。当时中央和北京各电视台都为他作了专题报道。他的事迹一时受到国内外书画界名流和爱好者的赞誉和传诵。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学淮 别名学怀,广东梅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早年在泰国国光中学任美术教师,1951年回国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58年曾参与天安门毛主席像绘制工作。作品有《晚归》、《迎春》、《老吉昌》等。著有《素描基础》,合著有《胶粉画的颜色和工具》、《服装人体动态》、《人物头像集》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号柏风,四川大竹县人,早年做过中、小学美术老师,1942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受业于徐悲鸿、黄显之。1946年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1951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六十年代,任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李斛自幼家境贫寒,1926年靠舅父接济人粱山屏锦铺南岩小学读书,1932年转至成都继续上中学。因自幼极好绘画,曾暗自投考成都艺专和东方美专,成绩优秀。后被舅父发觉,为就业考虑,强令其改读师范。1935年考入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学习美术,课外则常为贫苦工农、挑夫、小贩等画像。学至中途曾因家庭经济困难一度辍学,当小学教师两年。1940年,成都师范毕业后,本想报考已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由于长江涨水,江轮停航未能成行。于是以教学为业,先后在江津、梁平、万县等地中小学和万县师范学校教美术,并任万县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同时作画卖画,负担全家生活。1942年,他如愿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在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等先生的指导下,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尤以素描、肖像画最为突出。在中大学习期间,青年李斛目睹了在外强侵略下旧中国人民的苦难,深知长期因循守旧只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落后和挨打的厄运,在大师们的指点下,立志用手中的画笔,冲破当时中国画坛一味抄袭古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现状。他认为,要使中国画更好地表现现实生活,既要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技法,也要掌握国外绘画中有用的东西。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错误的,但是拒绝西洋绘画的科学因素那种保守的、闭关自守的态度也是不对的。要敢于吸收西洋绘画的科学因素,只有兼收博取、通晓古今中外的美术、并把各种有益的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融化在一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点,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他探索着把中国传统的水墨技巧与西洋的绘画艺术相融汇,在艺术实践中大胆尝试,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风貌的新中国画,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如1944年创作的《战火中的难民》、《中渡口担煤工人》等画,均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美展,后者当时即被法国使馆买去。1946年,创作《嘉陵江纤夫》、《磨刀工人》、《赶车》等作品,并在重庆个人画展上展出,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对他革新中国画的尝试,徐悲鸿先生深表赞扬,在画展上欣然为之题词:“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给予李斛以极大的鼓励。1948年,李斛应徐悲鸿先生之召由四川来到北平,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建筑系的前身)任助教,深得梁思成先生的器重。1949年他创作国画《侦察》,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美术展览,得到好评并获奖。1951年北平艺专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先生任校长,李斛遂转至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素描、创作课,兼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素描课。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直至去世。50年代及60年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为文化艺术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李斛革新中国画的宏图大志得以施展。他在教学中努力实践革新中国画的教学方针,着重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训练,教导学生不但要努力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而且要重视学习西洋素描、水彩等绘画中有益的东西。他认为“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学习素描是能把基础打得更结实的”,同时指出“让国画系的同学学习素描、水彩,不是用西洋画宋代替中国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国画服务,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传统。”他把学习西方科学的造型方法作为新中国画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经常对学生进行“全程”教育,鼓励学生打好基础,广博修养。他教学的另一宗旨是走出校门,广泛接触人民群众。1955年他做了胃部切除手术,同时发现局部肝硬化,但他以身作则,经常带病带领学生到田园村头、工矿企业、建设工地……画速写、槁创作、讲画理、传技艺,为发展中国画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绘画人才。在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他创作发表了一批深有影响的作品,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并深受人们喜爱的画家。1954年,他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美术采访,创作了《毛主席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证》、《工地探望》,均在1956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美展展出。1956年他画的人物肖像画《印度妇女像》,将中国传统的用笔用墨技法与西洋绘画中的造型。色彩技法融为一体,获得了极大地成功。该画和以后创作的《女民警》、《女司机》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8年为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他创作了《关汉卿》,现为中国历史博物棺收藏,我国和前苏联均选印为纪念邮票。1964年创作的《齐白石老人像》,神情刻画十分成功,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此外,《广州起义》、《披红斗篷的老人》、《母亲》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在继承和发展徐悲鸿、蒋兆和人物画创新之路的基础上,独具新的突破。在创作中,他反对自然主义的摹拟客观对象,主张通过画家主观意匠加工而达到艺术的真实。成为中国画改革的第二代重要画家。李斛精湛的绘画艺术还突出地表现在他创作了大量别开生面的“夜景”山水画。在传统技法中,夜景山水画是极少看到的)因为夜景画困难在于不仅要在整体气氛中处理好空间层次,而且要展现复杂多变的光感效果。李斛巧妙地将中西绘画技法相结合,用中国笔墨表现祖国建设蒸蒸日上的壮观场面。像《武汉长江大桥桥墩工地夜景》(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十三陵水库工地夜景》(被选送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展出)、《石景山钢铁厂》等作品,一反传统山水画“以白当黑”的手法,以人眼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运用黑白对比、冷暖对比的手法,描绘出夜中的景物在各种光线的照射、折射、反射下相映成辉的动人效果。被姚有多先生誉为“在当今中国画家中,只有他和宗其香两位是表现夜景最成功的画家。可以说,他们开辟了山水画的新的领域。”70年代初,与李可染、关山月等国画大师同在北京饭店、民族饭店等地为涉外饭店、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及驻意大利、黎巴嫩大使馆作画,先后创作出国画《三峡夜航》、《青山着意化为桥》(1973年送日本,意大利展出)、《傣寨风光》、《洗马图》及油画《长城》、《天山牧场》等,特别是夜景画《三峡夜航》的成功,使“文革”后期死气沉沉的画坛为之感叹振奋。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李斛被列为“黑画家”,受到打击和迫害,他的《水上人家》等五幅作品在“黑画展”上展出,使他在精神上蒙受了极大的打击,于1975年11月去世,享年56岁。李斛毕生为中国画的革新和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后,1977年中央美术学院在本院陈列馆举办了“李斛遗作展”,1979年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了“李斛遗作展”,197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李斛作品选》,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李斛画集》,199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荣宝斋画谱-人物部分(李斛绘)》,中国美协、北京市美协、中央美院、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中国画研究院、徐悲鸿纪念馆共同举办了“李斛画展”,1997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李斛速写精粹》。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2005德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应试教育高中2008重庆大学绘画中国画专业本科2012重庆大学美术中国画专业研究生重要参展:2013年,中国画《《林间小栖》》“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2015年,中国画《《花气袭人》》“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2016年,中国画《《春风又起》》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2016年,中国画《《晚风秋月》》“丝绸之路•翰墨通渭”首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入选2016年,中国画《《暮光水色》》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2016年,中国画《《绿水·春风》》“逐梦•威海卫”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2017年,中国画《《流水落花》》悲鸿精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2017年,中国画《《春暖花开》》“逐梦•威海卫”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2017年,中国画《《一席春色》》“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览入选2017年,中国画《《幽夜》》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1989年:“四川省美展”成都四川省美术馆1989年:“首届全国工笔山水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0年:“香港中国艺术大展”香港1992年:“首届枫叶奖国际书画展览会”获优秀奖加拿大1993年:“故乡与地球画展”日本1993年:“两岸美术观摩展”台湾大台中美术馆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4年:“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5年:“95`全国诗书画年会”北京中国美术馆1996年:“DEWITTEDAMA”国际艺术活动荷兰埃德霍芬北极基金会1996年:“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联展”成都四川省美术馆1998年:“瓶花系列”个人画展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1998年:“98‘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8年:“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广州1999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重庆2000年:“‘更新’·中国—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国画新感受”新加坡斯民艺苑2000年:“四川美术学院首届教师作品双年展”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2000年:“四川-重庆中国画邀请展”北京中国画研究院2001年:“花语——刘明孝2001个人画展”重庆华人当代美术馆同时网上在线展出。2001年:“THESICHUANLINK”九人作品联展英国伦敦BLOXHAMGALLERIES2001年:“黄宾虹奖·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新秀作品展”,并获“金信奖”浙江金华2001年:“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并获“艺术奖”中国油画学会主办,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西安美术馆、沈阳美术馆巡回展览2002年:“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届教师作品双年展”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2002年:“刘明孝2002个人画展”重庆大都会广场2003年:“重庆市首届油画展”重庆重庆美术馆2003年:“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微型作品2003年:“彼此—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作品展”法国图卢兹2006年:“传承与超越——四川画派三十年”回顾展文化部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2011年:“和*美——首届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四川省博物馆2012年:“首届厦门美术双年展”厦门美术馆[1]发展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学习。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刘明孝将传统中国画观念熔入到其油画创作之中。常以中式椅子、清花瓷瓶以及各种花卉为表现题材。用色彩更为明丽的丙稀颜料,塑造出色彩明快,极具个性风格的作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李月林,男,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蒙城县,200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牛克诚先生。现任教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工作、生活于重庆和北京。作品曾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七回、第八回中韩水墨艺术交流展,天工开悟-学院艺术家作品展,第一、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重庆市第三届中国画展(一等奖),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金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