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樊怀章(1943.10—)别名樊恒,四川简阳人。擅长年画。1962年从事美术创作。曾任厂工会宣传部干事。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作品有《朱德元帅接见战斗英雄》在第三届全国年画展览获奖,《敬爱的元帅》(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第三届全国年画展览一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曾廷仲 (1940.10—)四川隆昌人。擅长年画、中国画。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美术学院专修科,历任中学美术教员、文化馆美术干部、四川美术出版编辑社主任、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委会委员。作品《董存瑞的故事》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保护青蛙》获1979年全国科普美展一等奖;《幸福长春》等3幅年画赴美、日、法等国展出。《敬爱的元帅》(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祝您健康长寿》、《史湘云醉卧芍药茵》分别获第四届全国年画展览二、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朱宣咸(1927年浙江--2002年重庆),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与美术活动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与新兴木刻版画创作。1951年任中华全国美协重庆执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是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筹备人,成立重庆国画院的发起人,重庆美专校的创始人。曾获党和政府颁发的“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勋章。 半个多世纪来创作了不少中国画、版画、时政漫画等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及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收藏;被《中国年鉴》,《中国百年版画(1900--2000)》,《寒凝大地--国统区木刻版画集(1930--1949)》等大型文献收录;1946年起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美展(1946年中华美展,1948年中华全国美展,1952年中国画展,1959年第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59年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1962年纪念延讲二十年来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等);发表中国画、版画、漫画、插画等作品数千次;被《美术观察》、《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题评介;先后出版有《朱宣咸木刻版画集》(1996年),《朱宣咸花鸟画选辑》(1998年),《朱宣咸风景木刻版画选辑》(1998年);《艺术常青--美术家朱宣咸》(2004年)。受中国美术家协会委托编辑出版《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1985年),也曾编辑出版《重庆中国画选集》(1989年)等大型画册;2000年由文化、新闻、出版等六单位曾联合主办“朱宣咸从艺五十五年画展”;生平被载入《中国美术辞典》、《世界美术家传》和《中国文艺家传记》等国家级辞书。 年轻时就投身人民美术事业和进步学生运动的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朱宣咸,早年在上海直接参与鲁迅先生的新文化运动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1948年在《观察》杂志社事件中被捕。后与刘开渠、张乐平共同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联合宣言;在中华全国美术协会工作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进军到重庆;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国画院艺术顾问,重庆美专校校长等。长期以来,朱宣咸也正直无私的先后担任了重庆市新闻、文化、教育、出版系统的美术领导工作,作为1949年建国后重庆美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也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尤其是重庆在二十世纪中期与后期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朱宣咸艺术网:http://www.zhuxuanxian.com/http://zhuxuanxian.com/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方震,1934年12月出生,重庆人。擅长油画、美术评论。195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留院任教。曾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四川省美协理事,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四川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领导,四川省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长期从事美术教学,为“四川画派”的形成和油画专业成为四川美术学院重点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有《藏北牧群》、《大白马》、《喀什巴札》。论文有《要注重形式探索》、《我们是怎样进行油画创作教学的》等多篇。出版有《张方震油画专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熊文韵(1955.5—)女,四川邻水人。擅长中国画。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作品有《草地入目》、《春联》、《午睡》等。?[1]教育和发展1971年熊文韵十六岁,到四川汶川漩口公社当知青。1979年,考如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1979年—1983年,在本科在读的四年内,她获得了四川省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到全国美展不同展览的奖项1983年川美毕业,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左右,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悉心研究黄宾虹的积墨技法。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她在筑波大学日本画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熊文韵开始筹办自己在国内的个人画展。展览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是几年来运用日本岩彩绘制的新作。1999年4月开始尝试“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她以后开始了儿童的艺术教育。她在吸收韩国、日本、台湾以及欧美儿童美术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学龄前幼儿美术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1]3艺术中国画1979年,她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毕业时,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毕业没两年,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那些年,她一直在研究黄宾虹的积墨,墨色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再一层一层渗入纸底,纸面干净,层次感却一点点丰富起来。“她当时的作品以透明色渲染见长的,我曾惊讶她能在绢上大面积平涂多遍透明色不但色彩十分匀净而且还保持既透明又深厚的感觉。她那时是班上十分用功的学生之一,我当时作为教学要求,其方法是全用短而细的线条组成,画面既具象又抽象,其意境很有北宋山水画的韵味。我也去过西藏故对她所画的西藏的草原很能共鸣,其技法的新鲜也使人叹为观止。她这六幅画在展出时也受到美院山水画老师的称赞。”这是她在央美的老师蒋采频对学生时期的熊文韵的评价。但熊文韵自己觉得,在央美学习期间,她的创作情绪已经开始走向抽象,感觉开始游离。与参加全国美展时期的“老实”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如何,她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多年经历在她的内心留下了对藏族以及特殊自然环境的眷念,并且构成了她的绘画的摆脱不掉的语境。在她80年代中期的工笔作品里,无垠的荒漠就是记忆最早的绘画表现。虽然她在86、87年左右的时间尝试过黄宾虹的趣味,但是,看上去还是受早年大山沉重感的影响,黑压压地占据了整个构图,熊文韵一开始就不太理解和接受文人画的传统。日本岩彩画1987年,熊文韵自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她学习和工作了九年。后来熊文韵承认:刚到日本学习日本画,从使用国画颜料转变为利用普通颜料的训练,是一个艰难适应的过程:这种艰难乍看体现在材料技法的复杂性上,后来熊文韵慢慢明白,中国画同日本画这两个本来同缘的艺术,从近代以来开始分道扬镳,走向不同选择学习日本画犹如皈依佛门选修“律宗”,其过程是艰苦、甚至是痛苦的,因为日本画十分讲究制作技艺,使用矿物质颜料所需要的绘画程序和激发对画家的艺术感觉和从艺耐心与能力都是一道道严格的考验。日本画并无一种绝对的标准,但有一整套技艺上的规则,它总在提供多种可能性中隐含着严格的制约。比如:它要求完成的作品保持矿物质颜料色泽的新鲜感和亮丽度,达到最佳的“发色”,又不能让本来纯度很高的矿物质颜料显得简单;它要求画面闪烁出矿质晶体和金银的光彩还光斑,但又要使那些眩目的亮点不是浮泛在画层表面而是隐含在色域深处;它要求画面层次分明、有装饰性的整洁和清晰,又要有厚实、饱和、班驳的意蕴……总而言之,它要求再简单、单纯中传达出复杂、浓郁和丰富。1987年到1995年,熊文韵更多地创作了藏族题材的多摩画、舞动的藏族姑娘、白墙金瓦的寺庙、白色的图腾和红色的喇嘛。她将过去的记忆与她所理解的绘画的自由通过一种接近装饰的方式结合起来。之后,她决心完全放弃渲染而从头学起日本岩彩,前前后后耗去了两年时间。从1993年开始,熊文韵完解决题材与方法之间结合的困难,将藏族形象清晰地表现在画布上。抽象画熊文韵从具像岩彩走向抽象的另一个契机是对“手艺”的疑惑,1996年展览后,熊文韵发现,那些“技艺”似乎仍然不能延续自己的感受,她又开始迷茫,找不到走下去的路。这段时间,她在日本寄宿主人马伯伯——一位长者——的逝世给予她精神上的打击,这位老人在熊文韵看来“像父母一样,有点讨嫌,但又有浓浓的亲情”。一位至亲离开,这让压抑中的熊文韵情绪愈加灰暗,她不自觉地放弃了色彩本身,笔下的世界只有黑白。之后,在黑白世界被抽象的色块所替代,精神世界的抽象性被一种形式体现出来,不过,这些形式仍然来自画家早年的记忆,色彩的丰富使得抽象的安静中有点不耐烦的悸动:举办个展1998年,熊文韵在日本东京和中国美术馆先后举办个展,展出了她的彩虹般的抽象绘画,日本评论家清水敏男为她撰写了《读熊文韵新作》:熊文韵孜孜追求的不就是要表现人的存在吗?对于她来说,探索人存在的本质,而不是解说别人强加的观念或零碎的具体的社会现象,至为重要。这可能与她十几岁就下放,画画是自己存在的唯一证明,关系甚深。熊文韵是在把人的存在置换为绘画,新作显示这一作业已正式开始。超越架上的彩虹1999年4月作为“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熊文韵做了7个色彩车蓬布,赶到海拔4200米的雀儿山三道班,求这里的道班工人帮忙,找上山的卡车张挂,拍照,记录。由于感冒加上高山反应,在三道班熊文韵熬过了在生死线挣扎的一夜。第二天终于得到几辆上山的同意,挂上彩色车蓬拍照之后,驾驶员们又答应开几百米让我们摄像。从此,熊文韵开始将自己的艺术从绘画或者平面艺术中解放出来,她决定用一种流动的形象与色彩来展示她的想法。西藏是许多人的力量之源,熊文韵的精神一次次得到净化,从寻找创作源头到带有环保意味的“流动彩虹”,她一步一步接受着自然的召唤。直到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制作1000个彩色篷布送上高原,熊文韵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唤起人们对高原的关注。有趣的是,这件非功利性的作品也让作者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的确,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参与进来,有画家、商人以及从未谋面的观众,他们自愿分担了篷布的财务问题,捐助了一百多只篷布。而熊文韵这件作品也勾起了一个“公益”和“互动”的艺术话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梅定开(1944.7—)四川犍为人。擅长藏画。196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曾在甘孜州泸定县文化馆工作。四川民族出版社美术设计室主任。作品有《唐·文成公主入藏图》、《岭·格萨尔王》、《花仙卓瓦桑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胡长山(1935.3—)四川万县人。擅长版画。1956年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196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李桦工作室学习。曾任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画报社编辑及编审,四川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工作室主任、副研究馆员。作品有版画《支前》(中国美术馆收藏)、《府河春》、《高原养獐场》、《晨曲》、《晚风》,年画《一年更比一年强》、《门神》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吴成琨(1920.11—1996)别名昆父,四川乐至人。擅长美术技法理论。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曾任教于南虹艺专、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西南美专。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白德松(1938.6—)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1954年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本院绘画系国画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作品有《红岩》、《西双版纳的故事》、《组画——满目青山》、《冯将军歌》,《山月不知心里事》获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出版有《白德松1988—1996画选》、《现代素描教程》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朱炜君(1922.11—)别名朱萼,女,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历任成都市蜀锦研究所、成都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都市蜀锦厂工艺美术设计。设计有《蜀锦纹样》、《和平鸽》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