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刘传,原名刘永传。1916年1月16日出生于广东佛山石湾镇。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佛山市文联副主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刘传先祖迁居石湾时,恰逢石湾陶业全盛时期,祖辈父辈皆以制陶维持生计。刘传自幼体质孱弱,10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但刘传对"之乎者也"兴味索然,转学三家私塾,所得甚微,却迷恋于听讲古、看粤剧、读公仔书,受到民间艺术耳濡目染的熏陶,12岁开始学习陶塑。1928年,因家境困窘,刘传入古玩行当学徒,后人陈奇记当长工,在备受煎熬的艰辛劳作中,刘传摄习了炼泥、配土、烧釉等整套的石湾陶瓷工艺技术,并以"窥师习艺"的方法,学习前辈名家潘玉书,钻研各名家的作品,且敢于创新、勇于拓展,初具粗犷、豪放的艺术雏形,塑造了"张飞"等成名作,在石湾艺坛崭露头角,是年二十挂零。刘传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饱含爱国主义深情,创作了一批富有高度民族性的传世杰作。如“铁拐李”、“钟馗”、“达摩”、“水浒”人物等。这些作品以炉火纯青的技艺,表现了除暴安良、扶正却邪的民族精神,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不到而立之处的刘传成为石湾陶艺公认的一派宗师。青年时期已享负盛名,其作品曾在英国伦敦博览会上获得好评。抗日战争后,刘传的艺术生命步步迈向辉煌期。他度过了商业化的洋庄公仔危机,刻意创新,使其作品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港澳专区和东南亚以至美、英、日诸国渐享盛誉。“芭蕉罗汉”、“观音像”和“受苦受难的耶稣”等代表作蜚声海外。20世纪60年代刘传归纳总结出富有创见的陶艺理论,提出了“宜起不宜止,宜藏不露”、“十浊一清,十清一浊”、“奇而不怪,丑而不陋”等美学原则。刘传大师于2001年逝世。刘传的陶艺佳作逾以千记,其中不少被海内外有影响的博物馆和知名鉴赏家收藏。他的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美术》、《连环画报》等刊载介绍,且参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饮誉海内外。刘传脍炙人口的佳作很多,有李白醉酒、东坡赏观、关羽、屈原以及瘦骨仙等都是民间广为传颂的佳作。30年代他的李铁拐、瘦骨仙、芭蕉罗汉等就被选送到伦敦的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很高的评价。1979年刘传在全国工艺美术创造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国家第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1983年和1985年,刘传在澳门分别举办了个人的作品展。1992年,佛山市为推动石湾陶艺的发展,结合刘传从艺63周年举办了“刘传陶塑艺术研讨会”,当时省、市的文化界人士有160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刘传在陶塑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他获得了荣誉,曾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佛山美术家协会主席。刘传丰富的创作经验,直接引导着新一代陶塑艺人的进步。受其影响较大的庄稼、刘泽棉、廖洪标、黄松坚等,后来都成为艺术成就卓著、各领风骚的一代又一代的陶艺大师。刘传的儿子刘桂炳、刘桂标、刘桂乐、刘桂芳以及女儿刘月娥等也是他的艺徒,如今都分别自立门户,为弘扬石湾传统陶艺大力开拓,为陶塑艺坛不断增辉。为艺术奋斗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传走了,但他的陶艺永存。佛山市文联名誉主席任流为他写的挽联是:“铮铮铁骨,历尽世间风雨;桑桑丹心,永镌陶艺史诗。”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黄炽铭(1916.3—2011.8)广东番禺人。擅长美术设计。历任香港金驼美术装饰设计公司设计师,广州华南文化艺术学院美术部讲师,珠江电影制片厂、广东省博物馆美工师。总体设计有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室内装饰,电影美术设计有《跟踪追击》、《刘明珠》等。猝于广州。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谢海若,著名画家,原汕头画院副院长,广东揭东县人,1901年出生于炮台桃山涂库仔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因家贫,仅读过乡村私塾,为生活所迫漂洋过海,十八岁便奔走越南、柬埔寨谋生,做过苦力,当过店员和画匠并自学文化,潜心书画。1928年在柬埔寨参加进步活动,1930年革命失败,受到法国殖民统治当局的追捕,深夜出走跋涉森林,抵达泰国曼谷,辗转回国,返汕后无家可归,寄食友人家中,翌年更得友人资助,赴上海美专暑期绘画进修班学习,在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由潮籍作家洪灵菲同志推荐,参加《一八艺社》学习木刻,当时同社的人有江丰、沙季冲、陈广等,常与鲁迅先生借外国版画泉学习。1932年,《一八艺社》被当局非法解散,不少成员受迫害逮捕,海老带着仅有的三把木刻刀和几幅原拓木刻版画回汕,先后在韩江中学、普宁兴文中学、梅峰中学、大埔百侯中学、汕头海滨中学任教至解放,在韩江中学任教时,曾与张望、钟步清三人举行木刻展览,在海滨中学时曾出版《海滨木刻集》,是潮汕木刻运动开始的第一本画集。抗战开始,海老经吴南生同志介绍,参加“潮汕青年抗敌同志会”,提倡木刻画为抗战宣传武器。1942年,全国木刻协会委派他为潮汕地区木刻函授导师,指导各地不见面的青年搞木刻,当时这些青年大多是参加游运的。潮汕解放后,他从学校调到潮汕文联任秘书,同时也是汕头第一届政协常委,1956年曾代表市列席全国第二届政协会议:工作认真负责,业余时间还积极辅导青年美术活动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身心受到很大的创伤。在十年浩劫中精神倍受折唐,但仍然学习不懈,抖擞精神,不断磨练基本功夫。海老在表述其人生际遇时常以一棍槁蔗自喻:“头硬,尾酸,中间生虫”,是啊!老人家一生八十年,就像一枝虫蔗一样颠连坎坷,难得几天好日子过,可他就是这样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努力来抒写自己的历史。“四人帮”粉碎后,右派改正了,他虽年逾古稀,创作热情充沛,艺术功底日深,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赴广州参加省二届文代会,被选为美协理事,汕头画院成立,担任了副院长等职。其为人热情诚恳,勤苦好学,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不断探索,追随革命的一生。是潮汕地区美术界老前辈,知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代表作有木刻《鲁迅像》,用浪漫广义手法刻画鲁迅先生刚毅幽默的性格和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作品曾先后在苏联、英国、印度、南洋一带巡回展出。他晚年作画之外尤功书法,严肃认真,孜孜不倦,造诣颇深,更为世人所器重,1980年12月27日在汕头长逝,享寿八十。

    居住地区
    广东/汕头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鉴轩(1896.9—1972.7)一作张监轩,原潮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广东潮州著名的木雕艺人,他所雕刻的圆雕蟹篓在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展出,引起轰动,并荣获国际奖。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内陈设的两件大型全漆木雕《花鸟》和《鱼虾》,亦出自他之手。

    居住地区
    广东/潮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