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许叔阳(1927—)上海人。擅长雕塑。1948年毕业于苏州美专(沪校)西画系,1954年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毕业,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雕塑研究生班毕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君子莲》、《秋瑾》纪念像均获首届全国城雕展优秀奖,《猫头鹰和孩子们》、《鲁迅》纪念像、《出海》、《山鬼》、《邓中夏》、《陈毅与粟裕》等。参与《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烈士就义群像》创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沙志迪(1930.6—1997.5)江苏江阴人。擅长雕塑。1949年在上海美专绘画系学习。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后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任中国美术院雕塑系副教授。作品有《朝阳》、《白求恩》、《柯棣华》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潘雨辰  别名震辰,浙江文成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美术家协会与雕塑家协会会员。擅长雕塑。13岁拜师朱云明学青田石雕技艺,并自学绘画。满师后以石雕为业。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美术创作室创作员。1958年教于浙江美院。1963年调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任石雕专业创作员。历任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创作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有《罗盛教》、《故乡人物图》、《葡萄丰收》等。名作《罗盛教》、《铁骑奔流》均由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幸福时代的儿童》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丰收舞》被作为中国著名艺术家作品参加苏联莫斯科造型美术品展览。优秀作品《红楼梦十二金钗》、《八骏图》、《孙中山》等均由美国等地区博物馆或收藏家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马凤棠,男(1914.9—2001.2)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厦厉墅村人。擅长擅长于设计创作,各种雕法得心应手,雕镂精细。14岁离乡去上海,在胞兄马凤郁的作坊里学雕花。1950年进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工作,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省民间美术研究室负责人,民间美术系副主任,从事木雕教学与创作,并竭力扶持东阳木雕的复元和振兴。1962年,他出任民间工艺研究所副所长,主管全所业务,协助浙江省的主要工艺厂开发新产品。代表作品《三打祝家庄》出口墨西哥《民族大团结》和《李时珍》被北京故宫收藏《祥林嫂》被鲁纪念馆收藏《南昌工人纠察队》和《抢修涂家埠大桥》被南昌纪念馆收藏《山川新面貌》被中山纪念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王卓予,男,一九二七年生。江西南康人。擅雕塑。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分配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工作。1953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1957年回母校雕塑系任教。1977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1979年参加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历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主席。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潘天寿》(合作)、《赵伯先像》(合作)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春曲》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铁工》入选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拼搏者》、《陈毅像》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还有《红军过草地》、《夏日》、《李灿像》、《章太炎像》等;《拼搏者》和《春曲》曾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1953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浮雕的创作、《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创作。论著:《外国城市雕塑选》、《意大利的教堂艺术》。1927年5月生于江西南康潭口镇;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1951年毕业;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1953年调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美术创作组,参加浮雕创作;1957年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1978至1987年担任系主任、教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浙江省城市雕塑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第六届人大代表;1988年3月退休。王卓予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得意弟子,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1951年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1953年跟随刘开渠、萧传玖先生进京,参与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这是中国雕塑史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项目,王卓予先生以他深厚、严谨的造型能力与萧传玖先生共同承担起南昌起义、渡江的浮雕创作,并参与辛亥革命部分的浮雕创作工作。1977年又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创作。1957年王卓予先生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与萧传玖等老一辈雕塑家共同承担起雕塑系的教学重任。1976年“四人帮”刚刚被粉碎,国家秩序初步回复。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学校的教学秩序遭到彻底破坏,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王卓予先生以极大地勇气、无私的奉献精神勇敢地肩负起恢复雕塑系正常教学秩序的重任,带领全系教师调整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筹备教学设施、编写教学大纲等等。在王卓予先生的积极带领下,全系教师共同努力使雕塑系各项工作圆满就绪,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雕塑系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1978至1987年王卓予先生担任雕塑系主任。在主持雕塑系工作的十年中,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殚精竭虑,为雕塑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在教学上他主张严格基础训练,亲自联系并领导了一些大规模的社会创作,如普陀山普济寺庙大殿佛像制作、克拉玛依矿史浮雕、宁夏展览馆建筑浮雕等。通过这些实践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创作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教的三十年中,他授课严肃认真,又不失和蔼可亲,在严谨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今,他的学生已遍及全国各大院校,成为教学、科研、创作的中坚力量。王卓予先生在艺坛上辛勤耕耘了四十余载,创作成果丰硕,代表作有《拼搏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春曲》、《陈毅像》、《聂耳像》、《戚继光像》、《冯雪峰像》和《晨读》等。他的作品具有朴素、敦厚、简逸而细腻真切、秀丽俊爽的艺术风格。1979年王卓予先生跟随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回国后,他写下《意法游记》、《意大利的教堂艺术》等文章,还编撰出版了《外国城市雕塑选》,介绍国外城市雕塑建设的经验,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意见,这些都为我国城市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萧传玖(1914~1968),中国现代雕塑家。1914年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8年5月12日卒于浙江省杭州市。幼年丧父,家境清贫。1927年7月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曾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所作木刻《交涉》,为鲁迅收藏。后因从事进步活动遭国民党追捕,被迫于193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学习雕塑,并从藤岛武二学习肖像画,使他在雕塑和素描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日期间曾有《自雕像》、《女人体》等雕塑作品,先后2次被选入东京二科会(23~24回),受到校方奖励。1937年4月回国,在家乡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应聘去昆明任教。1941年在湖南衡阳制作大型浮雕《前方抗战、后方生产》。1943年在衡阳举办个人雕塑展。1946年又被聘回杭州美术专科学校任雕塑系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萧传玖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并创作《毛主席像》、《护厂》等雕塑作品。1953~1956年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雕塑创作,制作了大型浮雕《八一南昌起义》,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壮丽的战斗情景。其间又与苏晖、傅天仇合作《广岛被炸十年祭》,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还为上海鲁迅墓作铜雕《鲁迅坐像》及石刻胸像。1957年制作大型雕塑《地雷战》。1962年出版《萧传玖人像素描集》。在艺术创作上,萧传玖主张植根于现实生活,应通过作品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并进而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早年作品多表现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后则多以反映革命斗争为题,同时还创作了许多人物肖像。例如《伐木工人》、《东海渔民》、《苏州姑娘》等富有新时代精神的雕像。他在创作中注意吸取借鉴民族雕塑的优良传统,所雕人物,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尤以刻画人物的内在神情著称。手法洗练,灵活多变,风格明快浑朴。除创作外,他还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雕塑人才。萧传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等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46条/5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