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熊文韵(1955.5—)女,四川邻水人。擅长中国画。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作品有《草地入目》、《春联》、《午睡》等。?[1]教育和发展1971年熊文韵十六岁,到四川汶川漩口公社当知青。1979年,考如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1979年—1983年,在本科在读的四年内,她获得了四川省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到全国美展不同展览的奖项1983年川美毕业,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左右,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悉心研究黄宾虹的积墨技法。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她在筑波大学日本画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熊文韵开始筹办自己在国内的个人画展。展览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是几年来运用日本岩彩绘制的新作。1999年4月开始尝试“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她以后开始了儿童的艺术教育。她在吸收韩国、日本、台湾以及欧美儿童美术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学龄前幼儿美术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1]3艺术中国画1979年,她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毕业时,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毕业没两年,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那些年,她一直在研究黄宾虹的积墨,墨色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再一层一层渗入纸底,纸面干净,层次感却一点点丰富起来。“她当时的作品以透明色渲染见长的,我曾惊讶她能在绢上大面积平涂多遍透明色不但色彩十分匀净而且还保持既透明又深厚的感觉。她那时是班上十分用功的学生之一,我当时作为教学要求,其方法是全用短而细的线条组成,画面既具象又抽象,其意境很有北宋山水画的韵味。我也去过西藏故对她所画的西藏的草原很能共鸣,其技法的新鲜也使人叹为观止。她这六幅画在展出时也受到美院山水画老师的称赞。”这是她在央美的老师蒋采频对学生时期的熊文韵的评价。但熊文韵自己觉得,在央美学习期间,她的创作情绪已经开始走向抽象,感觉开始游离。与参加全国美展时期的“老实”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如何,她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多年经历在她的内心留下了对藏族以及特殊自然环境的眷念,并且构成了她的绘画的摆脱不掉的语境。在她80年代中期的工笔作品里,无垠的荒漠就是记忆最早的绘画表现。虽然她在86、87年左右的时间尝试过黄宾虹的趣味,但是,看上去还是受早年大山沉重感的影响,黑压压地占据了整个构图,熊文韵一开始就不太理解和接受文人画的传统。日本岩彩画1987年,熊文韵自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她学习和工作了九年。后来熊文韵承认:刚到日本学习日本画,从使用国画颜料转变为利用普通颜料的训练,是一个艰难适应的过程:这种艰难乍看体现在材料技法的复杂性上,后来熊文韵慢慢明白,中国画同日本画这两个本来同缘的艺术,从近代以来开始分道扬镳,走向不同选择学习日本画犹如皈依佛门选修“律宗”,其过程是艰苦、甚至是痛苦的,因为日本画十分讲究制作技艺,使用矿物质颜料所需要的绘画程序和激发对画家的艺术感觉和从艺耐心与能力都是一道道严格的考验。日本画并无一种绝对的标准,但有一整套技艺上的规则,它总在提供多种可能性中隐含着严格的制约。比如:它要求完成的作品保持矿物质颜料色泽的新鲜感和亮丽度,达到最佳的“发色”,又不能让本来纯度很高的矿物质颜料显得简单;它要求画面闪烁出矿质晶体和金银的光彩还光斑,但又要使那些眩目的亮点不是浮泛在画层表面而是隐含在色域深处;它要求画面层次分明、有装饰性的整洁和清晰,又要有厚实、饱和、班驳的意蕴……总而言之,它要求再简单、单纯中传达出复杂、浓郁和丰富。1987年到1995年,熊文韵更多地创作了藏族题材的多摩画、舞动的藏族姑娘、白墙金瓦的寺庙、白色的图腾和红色的喇嘛。她将过去的记忆与她所理解的绘画的自由通过一种接近装饰的方式结合起来。之后,她决心完全放弃渲染而从头学起日本岩彩,前前后后耗去了两年时间。从1993年开始,熊文韵完解决题材与方法之间结合的困难,将藏族形象清晰地表现在画布上。抽象画熊文韵从具像岩彩走向抽象的另一个契机是对“手艺”的疑惑,1996年展览后,熊文韵发现,那些“技艺”似乎仍然不能延续自己的感受,她又开始迷茫,找不到走下去的路。这段时间,她在日本寄宿主人马伯伯——一位长者——的逝世给予她精神上的打击,这位老人在熊文韵看来“像父母一样,有点讨嫌,但又有浓浓的亲情”。一位至亲离开,这让压抑中的熊文韵情绪愈加灰暗,她不自觉地放弃了色彩本身,笔下的世界只有黑白。之后,在黑白世界被抽象的色块所替代,精神世界的抽象性被一种形式体现出来,不过,这些形式仍然来自画家早年的记忆,色彩的丰富使得抽象的安静中有点不耐烦的悸动:举办个展1998年,熊文韵在日本东京和中国美术馆先后举办个展,展出了她的彩虹般的抽象绘画,日本评论家清水敏男为她撰写了《读熊文韵新作》:熊文韵孜孜追求的不就是要表现人的存在吗?对于她来说,探索人存在的本质,而不是解说别人强加的观念或零碎的具体的社会现象,至为重要。这可能与她十几岁就下放,画画是自己存在的唯一证明,关系甚深。熊文韵是在把人的存在置换为绘画,新作显示这一作业已正式开始。超越架上的彩虹1999年4月作为“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熊文韵做了7个色彩车蓬布,赶到海拔4200米的雀儿山三道班,求这里的道班工人帮忙,找上山的卡车张挂,拍照,记录。由于感冒加上高山反应,在三道班熊文韵熬过了在生死线挣扎的一夜。第二天终于得到几辆上山的同意,挂上彩色车蓬拍照之后,驾驶员们又答应开几百米让我们摄像。从此,熊文韵开始将自己的艺术从绘画或者平面艺术中解放出来,她决定用一种流动的形象与色彩来展示她的想法。西藏是许多人的力量之源,熊文韵的精神一次次得到净化,从寻找创作源头到带有环保意味的“流动彩虹”,她一步一步接受着自然的召唤。直到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制作1000个彩色篷布送上高原,熊文韵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唤起人们对高原的关注。有趣的是,这件非功利性的作品也让作者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的确,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参与进来,有画家、商人以及从未谋面的观众,他们自愿分担了篷布的财务问题,捐助了一百多只篷布。而熊文韵这件作品也勾起了一个“公益”和“互动”的艺术话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杜显清(1922年1月--)别名杜大石,四川三台县人。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9年在西南美专学习,1940年西南美专肄业,1946年毕业于正则艺专。1948年起做美术教育工作。曾受教于吕凤子、黄齐生、将仁等老师。擅长中国人物画和花鸟画,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80年代初到敦煌、永乐宫研究壁画,临摹隋唐五代、元之作品,追求画面情趣,笔墨洗练,色彩明快、清新。代表作有《小雪》、《阿妈》、《秋韵》、《松鹰图》、《簪花图》,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展出,并在《四川美术学院作品选集》、《人民中国》、《中国书画》、《四川画报》刊出。《黑山菁》、《江姐》、《阿格登巴》等连环画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杜显清国画选》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杜显清国画选人物集》有中国香港国际收藏学会出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林昌骏,1934年12月生于四川南充市。1950年参军从事美术工作,1954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师从冯建吴、李文信诸先生,现为四川美院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台湾地区美协荣誉理事、国际文人画家联谊会常任理事。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美术展览。作品《踢毽子》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支援红军北上》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丁佑君》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80年代以来许多作品被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际友人珍藏,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收藏家收藏。个人艺术简历被列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艺术家名人录》、《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世界美术全集》(华人卷)。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高玠瑜(1939.6—)四川仁寿人。擅长油画、舞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1954年入四川美院附中,1957年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1961年毕业到四川省歌舞团工作,1986年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作,历任四川美院教授、重庆建筑装饰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美院设计装饰中心总经理。作品有油画《胜局》、《刑场上的婚礼》、《摩索姑娘》、《叛逆》(合作),立体油画《大地丰碑》(合作)等,舞台设计有《康巴的春天》、《火车飞来大凉山》、《观灯》、《阿哥追》等,巴渝茶楼、重庆世界风光公园、昆明希桥大酒店等环境艺术总设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阎风,1924年生于河北唐县,汉族。河北唐县人,擅长版画、中国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1958年毕业于四川美院中国画专业。1938年后历任晋察冀三分区宣传队、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文艺工作队美术员,川西文联、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干部,《四川画报》主编、编审。主要作品有《延安颂》、《老书记》、《我的童年》、《我的大学》、《抗日英雄—赵一曼》、《杨家岭回忆》等。曾获鲁迅版画奖。他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在晋察冀三分区武装宣传队、抗大二分校、七分校和晋绥军区政治部工作,任宣传员、编辑、记者等职。画过壁画、漫画、连环画、宣传画。1943年开始木刻创作。1949年南下,在四川省文联和省文化局工作。离休前主编四川画报,为编审。曾出版木刻组画集《王大妈的儿子》、连环画《英雄刘四虎》、《丁佑君》和《黄继光的故事》等。版画作品曾参加省市和全国美展并在各地报刊发表,如《延安颂》、《我的童年》、《我的大学》、《二月里来》、《杨家岑回忆》和《抗日英雄赵一曼》等。坚信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来源,追求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获鲁迅版画奖和书法金奖。有《风在吼--阎风版画集》问世,书法、石刻分布于乐山、德阳、临沂、密山、开封和郑州黄河碑林等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明月(1938.2—)又名王灭,四川蓬安人。擅长版画、中国画及美术评论。1959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历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馆副馆长及神州版画博物馆副馆长。一级美术师。作品有《秋》、《出击》、《火海》、《集市》、《晨》、《川剧人物》等曾入选全国版画展。获全国版协五六十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有写生集、画册等数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马振声,1939年生,北京人;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于1964年毕业;1964年至1966年师从著名画家蒋兆和教授做研究生,专攻水墨人物画创作;1973年起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美术创作;1994年起受聘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1999年起任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其中《酒歌图》1979年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爱国诗人陆游》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聊斋》1993年获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一等奖;1999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马振声画展》,并在澳门、新加坡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1999年被收入中华文化经典大系之《中国书画名家》大型系列片。2001年参加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2002年参加在世纪坛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和世纪坛艺术馆主办的“‘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五十家展”。曾在澳门、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及个人收藏。其作品有《天下大事》、《凉山需要你们》、《爱国词人辛弃疾》、《陆游》、《聊斋》、《李清照》、《文天祥》、《东坡与朱竹》、《牧笛》、《大漠回声》、《金秋》、《大雪将临》、《葡萄架下》、《戈壁龙沙起》、《风雪高原》、《西州月色凉似水》等,并与其夫人朱理存合作有《朱理存、马振声中国画选集》、《重上井冈山》等。在当今艺术领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多种角度的争论和试验中,马振声坚定地站在东方文化的土地上,融会贯通昨天和今天的源流,在努力把握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特征方面深入开掘、多方拓展,将西方现代艺术中某些造型因素的新视角很自然地渗入到某种特定的内容之中,把笔墨表现的气韵与塑造对象的深刻性结合起来,使画面中的形象塑造、诗意表现、情怀深思更富于时代性与现代感,形成一种淳朴平实、完整饱满、张力弥漫的个性化语言范式。著名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认为马振声“为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树立了一面旗帜”。马振声教授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撰写了部分书画理论研究文章。《以线造型,以形写神——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创作技法浅析》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纯素之道,惟神是守——散谈中国人物画》,《国画家》,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心观物,物无大小——论小品画的创作》《中国画小品集》,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中西绘画造型观念对比谈》,北京语言大学艺术讲座稿。马振声教授主持了一系列中外学术交流活动及其展览。2004年协调和组织了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泸洲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人物画展暨纪念蒋兆和先生诞辰100周年。2007——2009年,主持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及系列学术研讨活动。2008年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博士生中国画、书法专业毕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主席)。2008年受聘为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009年4月3日“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暨纪念蒋兆和诞辰105周年”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2009年12月28日至12月29日在北京昌平区温都水城国际酒店三楼大会议厅召开“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09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美协从事人物画创作的20多年间,他一直沿着蒋兆和先生的道路探求恩师未能解决的问题,渴望建造自己的艺术风格。刘曦林评价:“作为蒋兆和的学生,马振声最终还是脱出了先生的窠臼而寻找到了自己的路。他的作品情调倾向于抒情性。他在延续了蒋兆和创立的以勾线和皴染为特征的水墨形式之外,为了改进笔墨整体关系的不统一,又从传统中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一方面苦练书法,先攻碑后转帖,由《郑文公碑》到颜真卿体,揣摩其提捺顿挫的运笔要领;另一方面,他于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的用笔上悟得构成水墨艺术美感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其中的笔墨韵味与抒情功能。不止于对线的表现性强化,马振声广泛运用泼墨、没骨和破墨之法于人物画创作中,在一定程度上,为水墨人物画的写实造型注入了写意精神和笔墨美感,水墨语言在他的笔下也随之变得丰富起来。马振声的人物画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他不愿意重复那种约定俗成的概念化形象,也不将生活简单纳入画面。他总是尽量充分地集中有关素材,经过反复酝酿、把握、提纯,使朦胧、破碎的印象逐渐变成具体、清晰的形象,使所要表现的人物立于眼前,生根于心底。即使表现历史人物的题材,如《屈原》、《辛弃疾》、《爱国诗人陆游》、《杜甫》等作品,他也是“寄豪情于翰墨之中”,刻画历史英杰那种慨然长叹的悲壮人生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由于他的人物画创作必经充分、深入而精微的形象酝酿过程,因此他的人物画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总给人一种历史多层面的厚重感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张文瑞(1930.2—)字子愚,河北石家庄人。擅长中国画。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在四川任职,现任河北画院画师。作品《好熟悉的歌声》、《大学讲坛》、《练》、《凉山在前进》、《林荫塘畔》等参加了国内外展出,多次获奖,并被收藏。编著出版《工笔重彩人物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叶正昌(1909.12.9—2007.5.21)别名正苍,四川铜梁人。1926年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1929年毕业于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绘画系。1931年以来,先后在重庆艺术专门学校、国立四川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成都南虹艺专、重庆西南美专、国立北平艺专任教。1949年以来历任西南美专教授、副校长,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教授兼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1949-1950年任西南美专教授、校长。1951-1985年任西南人民艺院、西南美专、四川美院教授、系主任、硕士研究所指导教授等职位。1986年退休後任重庆磐溪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多作肖像画。作品有《在和平的土地上》、《女民兵》、《枯木逢春》等。《女民兵》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笔名九公,堂号永好堂。四川乐山人。1932年毕业于成都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后专攻中国画及书法、金石。自学7年,边临摹、边写生、边探讨、边改进。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中国四川嘉州画院院长、中国老年书画协会顾问、文化部归国华侨联谊会顾问、“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顾问、乐山市文联顾问、乐山市政协常委。与李道熙简称“乐山二李”。擅中国画、书法。《达摩图》藏于峨嵋山报国寺佛教会,《瑞雪图》藏于日本山梨县美术馆,《吉德林》、《山鬼》、等多幅藏于中国美术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