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山东招远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职于北京画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文芳师从李可染,宗其香,秦仲文等名师,在扎实的传统基本功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意识的表达,形成了浑厚雄健的画风。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及国外大型美术展览,参加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美术展览,“百年中国画展”,“北京风韵展”等。在全国及北京的重要美术展览中,曾获银奖、一等奖、优秀奖多次。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英国《剑桥名人录》、美国《世界优秀人物录》等。出版王文芳个人画集多种。艺术年表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1年《乐山大佛》参加“北京—东京”联展,获北京市创作二等奖;1984年表现古丝路的《明月无声》参加六届全国美展并获北京市一等奖;1985年北京艺术节美术大展获得一等奖;1986年《松鸣谷应》获日本“现代水墨画展”优秀奖;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89年《初踏征途》参展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大赛展;1991年《迎红歌》获北京市创作优秀奖;1992年 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6版和美国《世界优秀人物录》;1993年获全国首届国画展和首届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1994年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995年应邀访日,日本长野中国美术馆长期陈列王文芳等北京十余位画家作品;为庆祝中国菲律宾建交20周年访菲;10月《风雨锻筋骨》在北京艺术节的画展中获一等奖;1996年获“孙中山与华侨”世界美术巡展银奖;199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春烟又起》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1999年入选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国画五十家”。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李彬三,河北束鹿人。擅长中国画。1961年学习于北京中国画院研究生班。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有《山川新绿》、《阿里山云海》、《太行之晨》、《红旗渠》、《蜀江晓雪》、《峡江清晓》、《古塞秋晴》等。出版有《李颖山水画集》等。1934年3月16日出生在中国河北省位伯镇。1961年考入北京中国画院研究生班深造四年,毕业后为专业画家。1963年首次以色造型创造了《山川新绿》参加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赴法国展出。1972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作《阿里山云海》,同年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元首接待厅作《太行之晨》,周恩来总理、尼克松、田中角荣等国家元首曾在此画前留影;同年创作《红旗渠》参加北京市美展,人民画报等报刊民表。1982年《峨眉积雪》参加北京市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入《北京画院画集》。同年《峡江清晓》参加中、日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和日本展出。1985年《古塞秋睛》、《蜀江秋色》参加法国第十七届海滨涅城造型艺术节,获特等奖。1989年《李颖山水画集》出版。1992年迁居日本东京,开创现代重彩山水。1993年“李颖画展”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同年《古塞长岭云漫漫》选为江泽民大型贺年片。1995年3月大阪特邀展,由东京住友画廊日本名山展出品。1996年9月东京《每日新闻》社主办“李颖个展”。1997年入选北京出版《世界名人录》并为顾问。主要作品有:《峨眉积雪》、《古塞秋晴》、《蜀江秋色》、《长白山天池》、《古塞长岭云漫漫》等。北京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彭培泉(1941—2002)北京人昌平县。擅长中国画。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有《春花化雨》、《晚风》等,《山霞》获建国35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杜希贤(1937.9—)山西临汾人。擅长中国画。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作品《凉山上》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佛事》、《在这个地方》、《江河源头》、《京郊秋游》、《古崖居》、《长风万里》等被收藏。杜希贤,1964年随系转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参与领导美术系教学工作,长时间担任国画教研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从事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工作近四十年。培养了校内外大批学生,被评为高等院校优秀教师。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作品展览会和出版发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理事等。出版有《杜希贤画集》。艺术简历被收入多种美术家人名辞典和名人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并兼任国画教研室秘书,在校学习和工作期间,受卫天霖、吴冠中、吴静波、白雪石等先生的教诲,打下坚实的绘画基本功。1964年随系转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参与领导美术系教学工作,长时间担任国画教研室主任。从事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工作近四十年。培养了校内外大批学生,被评为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几十年来教学之余,从事绘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工作,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作品展览会和出版发表。我认为中国画应该允许大家在写实到抽象一个宽广的范围内,每个画家设计自己的道路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而不要把绘画新形式新技法的发明权全交到外国人手里。我画的鹰作品因为侧重于写实,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些好心的和关心我的人。我基于上述观点,利用我本身比较细心、爱钻研、有比较强写实造型能力的特点,对真鹰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的观察和写生,从而对鹰的特有的形神异常痴迷,在鹰的身上我发现了符合我的审美要素,进而尝试利用中国画笔墨和生宣纸的洇墨渗化特性,经过反复试验,画到了目前这种水平。我所追求的,与其他画鹰高手拉开距离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我的兴趣是能踏踏实实地潜心研究绘画,集中精力画出一批自己满意的画来。杜希贤这批作品是专为一个小型画展创作的,受到画幅的极大限制,这本来是个难题,可他将此做为一次挖掘创造能量的尝试。其成果,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他在驾驭艺术形式上的潜力,在创作意识上的高畅也令人宾服。以他所说的“鹰走天路”为主题的这批作品,鹰和天似不占画面的主体位置,鹰的形象也很小,但体现着创作主旨。大面积的是山峰或树干,以此渲染主题。鹰的刻画很注重细节处理,有的做飞翔状,有的正在回落,有的低头寻觅,有的引颈长啸,有的正待起飞,有的收身休憩,种种姿态展现了静的超然与动的安然,作为主体形象体现着作品是种种主题。同时透射出画家的悟入:精神的述情与适兴,墨境的浓厚与枯淡,景致的博搜与渊微,气习的雅旨与轻俊,作品的通达与偃蹇,等等,明此而识鉴,品味则精当,意随语出,读来甚觉畅快。我们有理由把这种思考看做是他对境界——博大的天地境界、韵趣——神秘的情感因素、笔力——精道的笔墨技艺之自我诠释。有了这种诠释,作品就有了底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潜在着一种“诘疑”内涵,道出了画家内心深处另一种感悟,在我看来可以称谓“天问之路”。作品里的鹰在“问”:天路在何方?画外的艺术家在“问”:艺术的心路何从于我?这种对艺术规律的诘问,其现实意义深在。的确,鹰以天地为守域,所以,人们赋予鹰的种种想象都成了神秘的代码,而“天问”,就是画家用自己的作品破译艺术所要表达的精神境界了。易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屈原说“四方之门,其谁从焉?”天地之大观,艺术之“法象”,必然是艺术家终生追索的命题。杜希贤的答案是:“有了发现美的眼睛,还需要有把发现的美落实为艺术作品的心手。”把感悟衍化为作品,是艺术家的天职,是财富。杜希贤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能极思究精,渐进渐深,走得清迈坚实。作品风格鲜明,《凉山上》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佛事》、《江河源头》、《在这个地方》、《京郊秋游》、《古崖居》等作品获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优秀作品奖,并被市美协收藏,大幅群鹰图《长风万里图》为中南海收藏。多次被聘为市美协和其它美术活动评委。多次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中国美术家丝绸之路考察团》、《黄河万里行》等考察活动和理论研讨会。参与由教委主持的中学美术教材编写工作,但任编委和撰稿。参与编写《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和《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任编委和撰稿。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理事等,被收入多种美术家人名辞典和名人录。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马瑔(1938-),笔名梅山,字清源,又号司马清源,九峰画室主人。山西清徐县人。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结业后留院工作。擅人物,兼及山水、花鸟,画风清新潇洒。所作工笔重彩人物,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富有时代气息。所作写意历史人物,笔墨畅快,诗意盎然。1964年同刘凌沧、刘继卣等合作《红楼梦》作品在日本、香港等地展出,1957年起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或在报刊上发表,有的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集》、《中南海书画集》、《北京画院画选》、《中日美术展画集》、《中国工笔重彩画集》、《现代工笔画》等。代表作有《还我河山》、《黄河之水天上来》、《日日夜夜》、《秋爽斋》、《李清照》、《李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李自成》、《岳飞》、《雨声》等。1982年起先后在四川、河南、内蒙古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1986年应邀访问美国并举办“工笔重彩画展”,1987年再次访问美国,并在旧金山举办个人书画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水彩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艺风画会副会长,北京画院画廊主任。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翟奉南(1915.4—1982.1)别名翟墨,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27年开始学习中国画、书法,1932年参加湖社画会,1957年后历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北京工艺美术工厂专业画家。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娄世棠(1926.10—)浙江新昌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和水彩画。浙江美术学院毕业。1952年到中国幻灯公司北京幻灯制片厂从事幻灯、连环画编创工作,北京文化艺术总公司编审。作品有连环画《赵百万》、《小豆儿》(获青年美展三等奖)、《毛主席视察南泥湾》等;水彩画《归牧》、《燕山深处》、《秋林》、《风雨欲来》;中国画《故园景色》、《雪》等。出版有《娄世棠画选》、《铅笔画》和连环画册等。参加编辑画册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人体习作选》、《世界人体绘画选》、《世界人体雕塑选》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23年6月生,1987年11月逝世。曾用名古岛,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长。擅国画。精人物、山水,后期创作以山水为主。画风严谨、朴实、厚重、清新,作品意境深邃,富有生活气息。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国立艺术馆、日本华侨总会等处收藏。有作品被刊入《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美术作品选》、《中国近代美术百图》、《首都国画选》、《现代人物画选》、《北京三十年国画选》、《中曰合同美术展画集》、《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等。[1]自幼喜爱绘画,1937年参加八路军“学兵大队”,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后转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投身武装斗争洪流,转战于晋东南。曾跟随“抗敌演剧队”学习艺术并担任舞台美术设计,配合演出举办抗敌画展,开展救亡工作。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侯及名(1920.5—2003.5)号友墨、云谷、蓟园等,原籍河北,久居北京。书画家。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中国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京华书画会会长等。出版有《寿世画宝——老年中国画教材》、《蓟园印集》、《侯及名书画集》等。擅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皆能,早期以工笔花鸟、人物名世,中年后专意于写意画法,以画风醇厚、老辣著称。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国防部组织的数十位著名画家合作的《长征万里图》(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1953年为毛泽东主席60诞辰绘《人寿年丰图》,被毛主席收藏(见中央档案馆出版《毛泽东藏画》);为莫斯科北京饭店绘制大型画作《唐花坞》,等等。代表作有《长城万里图》、《龙门石窟》、《石林》、《圆明园旧景》、《祥谦公社》、《司马迁像》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潘素(1915—1992),女,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她父亲潘智合,是逊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与张伯驹先生结婚时,潘素刚20岁。她自幼酷爱绘画,21岁时正式拜师学画。初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与老画家陶心如、祁景西、张梦嘉合作绘画。婚后,她潜心观摩张府珍贵书画真迹,悉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陪伯驹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40年代已崭露头角,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早在40年前,潘素就曾和张大千两度合作绘画。1981年又将两幅《芭蕉图》托香港友人转给台北的张大千给予分别补绘、题字,完成了二人第三次合作绘画。新中国建国初期,她与何香凝合作绘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敬送毛主席,为毛主席祝贺生日。毛主席曾复函并特派秘书回礼答谢。1955年周总理对她的《漓江春晴》给予“此画颇有新气象”的评价。30年来,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还曾以她的画作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她的画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展。1949年夏,潘素把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和《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与《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及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新中国成立后,潘素创作活动频繁,曾与老一辈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曾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所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据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1]先生考证并指出:1952年9月潘素与齐白石、徐石雪[1]、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1]、溥毅斋、溥雪斋[1]、关松房[1]共九位国画宗师创作了国作《普天同庆》。在画作上的落款为:潘素写坡草。1952年10月5日,毛泽东主席就《普天同庆》[1]的创作给齐白石等写信致谢。(注:信中提到参加创作的八位画家中虽未提潘素,但潘素确是《普天同庆》共同创作的国画宗师之一)。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亦受株连,其创作一度低落。张伯驹平反后,她重返画坛,奋笔创作。1980年2月1日至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56幅。1992年4月16日,潘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7岁;其主要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新中国成立后,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夏,潘素将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