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刘世群1964年毕业于江西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198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9年评为教授。曾任赣州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赣州地区美协秘书长和常务副主席、赣南画院院长、赣南师院督导委员和美术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虔州艺术学校校长、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虔城书画研究院院长、江西省美协理事、江西省政协委员等职。现任多处艺术机构名誉职务或顾问。擅油画、水粉画兼长中国画,在国内外展出发表作品数百计。代表作有:《故乡月》(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导师与研究生》(97全国教育系统书画展金奖)、《客家嫁女》(第七届中国海峡工艺博览会金奖)、《工农堡垒》(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等;出版专著《绘画创作谈》、《刘世群油画》、《刘世群风景画》、《色彩基础教程》等。其创作题材主要是苏区历史画、客家风情画、乡村风景画。艺术风格恢宏大气、质朴优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精神,以独创形式表现中国气派。

    居住地区
    江西/赣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江西安福人。擅长油画、年画。现任江西美术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作品《祖国啊,母亲》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三届全国年画一等奖,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希望的田野上》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二等奖;《开国元勋》获第四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称奇,1941年生于江西安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井冈山画院院长,江西省吉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擅长国画、漆画、油画、年画创作。代表作漆画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连续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其他全国性美展,并多次获奖。主要展览及获奖情况2013年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北京)2012年在北京举办“山魂水韵——当代著名画家刘称奇作品专场”拍卖(四方拍卖2012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北京)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参加“墨韵华风——中韩书画名家联展”(韩国首尔)特邀参加第二届中国书画节(山东潍坊)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北京)在江西南昌滕王阁画院举办个人画展2010年在江西南昌荣宝斋举办"传统与现代的熔铸——刘称奇艺术大展"2008年《世纪潮》入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2006年在江西南昌美术馆举办"刘称奇画展"在河南郑州中原美术馆举办"刘称奇画展"2004年《走进井冈山》(漆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二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2003年《井冈山》(油画)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井冈山》(油画)入选全国画院双年展《重上井冈山》(国画)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江西省美展一等奖2001年《新时代》、《东方红》(漆画)均入选第六届全国年画展,《新时代》获金奖《井冈颂》、《井冈魂》(漆画)均获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井冈颂》、《井冈魂》(漆画)均获建党八十周年江西省美展一等奖《生命流》(油画)入选中国油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2000年作品在日本、香港、澳门巡回展出由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召开“刘称奇美术创作研讨会”1999年《世纪潮》(漆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金奖1996年—2001年,作品连续参加六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并获奖1994年《千秋伟业》(年画)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3年《千秋伟业》(年画)入选第五届全国年画展1989年《晴空万里》、《路在前方》(年画)均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88年《祖国的早晨》(年画)入选第四届全国年画展,获二等奖1984年《风景这边独好》(年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风景这边独好》(年画)入选第三届全国年画展1978年《井冈老民兵》(油画)、《女教师》(水彩画)均入选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展1974年《演革命戏,做革命人》(年画)入选建国25周年全国美展,197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选入新年挂历出版发行。出版《全国美展金奖画家典藏丛书--刘称奇》(中国文联出版社)、《现代漆画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画坛七贤》(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画坛十大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当代绘画经典——刘称奇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刘称奇漆画作品》(辽宁美术出版社)、《江西画坛实力派12家——刘称奇》(江西美术出版社)、《江西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刘称奇》等画册多部以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刘称奇漆画专辑》邮政明信片一套。《世纪潮》、《东方红》、《新时代》等多幅作品被制作成纯金箔画在海内外限量发行。美联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美术》、《美术报》等中外新闻媒体曾作专题报道。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被海内外美术馆、画廊、知名人士广泛收藏。

    居住地区
    江西/吉安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罗林儒(1938.8—)江西南昌人。擅长版画、漆画。196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历任江西省高安师范美术教员,江西萍乡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江西省书画院二级美术师。 作品有《晨风》、《清清家乡水》、《秋江帆影》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蓝人杰(1936.8—)江西萍乡人。擅长版画。1955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学院。曾任江西万载县文化馆副馆长。作品《热火朝天》、《下笔有神》、《庆祝红军打胜仗》等入选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江西/新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素馨(1931.3—)江西丰城人。擅长漫画、美术评论。1951年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师范艺术科。历任《江西画报》社、江西省美术工作室编辑、创作员,美协江西分会驻会常务理事,《星火》月刊美术编辑、副编审。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漫画《后来居上》、年画《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曾被评为优秀作品。论文有《蓬勃发展的江西美术活动》、《1949年至1992年江西文化艺术志美术篇》等。出版有《红色画集》。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林美岚(1940.7—)擅长年画,字山风,江西武宁人。1960年毕业于江西九江师范。历任中小学美术教师,江西九江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副研究馆员。江西美协理事。作品有《党是阳光我是花》、《喜庆丰年》等。《鸟语花香》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全国第三届年画展二等奖。出版有《林美岚人物画选》。

    居住地区
    江西/九江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朝暾(1919.11—1998.10)别名李旦,江西南昌人。擅长美术史论、中国画。1937年毕业于江西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实用艺术科,1937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历任江西省文联美术组组长,省工艺美术社副社长,八大山人纪念馆顾问,江西美协第一届副主席。论著有《写意画派大师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作品有《八一南昌起义》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男,1944年9月出生,江西波阳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中、日陶艺展评委,国际陶瓷网顾问。1994年入编“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词典”,1997年入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载入中国文学法文月刊;《神农尝百草》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载人《中国新文艺大系》;《秋风送爽》被审定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陈列,并被载入《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陶瓷卷)》;《沸腾的山寨》、《人与瓷》荣获第九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秋韵》荣获第十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1993年、1994年、1995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上海、台中市举办个人陶艺展,2002年、2003年分别在新加坡、香港举办个人陶艺展。199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2002年著书《当代景德镇陶瓷作品集――李菊生作品选》,200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2010年出版荣宝斋画集《李菊生陶瓷艺术》;2002年编著《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1996年主编《中国景德镇艺术陶瓷精品鉴赏》,2003年主编《景德镇当代美术作品集》。

    居住地区
    江西/景德镇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梁书,字凯世,号惕生。1905年4月生,江西万安人。1929~1932年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毕业后留校任副教授,与众师共研画事,其后分别被聘为上海美专和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教授。1930年参加黄宾虹、郑午昌等创办的“蜜蜂画会”。1935年期间与潘天寿、张书旗、诸乐山、吴弗之等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巡回举办“白社”画展。其作品《庐山枫叶》、《庐山飞瀑》经张大千、何香凝推荐曾远涉德国、日本展出。1938年参加郭沫若组织的抗日战地服务团,并任总干事。次年与傅抱石在江西大旅社联办中国画展。1959年作品《井冈山全图》、《大茅山春天》参加全国美展,并先后在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展出。梁书曾多次在赣州、南昌、杭州、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西画院顾问,江西中国画研究院顾问,日·中艺苑顾问,万安政协副主席。1998年8月逝世,享年94岁。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在校长刘海粟及教师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等人的指导下认真进行了专业学习,临摹了唐,宋,元,明著名画家的作品,其中如王蒙的《清下隐居图》,黄子久的《富春江长卷》,王维的《雪霁图》,郑板桥的《竹石》等,通过这些作品的临摹,学习,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同时在笔墨技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在校学习期间认识了张大千先生,当时张先生是学校的教授,对中国画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常对梁书说:"攻学画艺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绘万张画,始能登堂入室,得其奥秘".在谈到古为今用的问题时又说:"师古人是为了超越古人,师造化是为了向生活学习.如不师古人,不师造化,所谓个人风格和时代气息,就无从产生,无所依托".这些教导使梁书深受启发,对他以后从事画艺勤学苦练,深入生活,揣摸六法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进行毕业创作时,先后到普陀,杭州,富春江等地收集素材,创作了《桐芦渔船》,《普陀石佛》,《西子湖畔》,《灵隐寺》,《铁塘潮》等作品,在毕业展览中得到学校师生的赞赏,并以优异成绩留在母校担任国画系助教.留校任教期间,张大千先生介绍他结识了当时的著名画家何香凝女士,并得到她的教诲.那时何女士受绘醒狮,形象浑俊,气势凌云,她绘的梅花更是色彩妍丽,气节犹劲.何女士常说:"绘画首先要立意,人家绘狮喜欢绘睡狮,我偏爱绘醒狮,用它来比喻我们的民族已经觉醒."她又说:"我们是中国人就要画中国的山水花鸟,以此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山水画家,更应该给祖国的山河增添色彩,把为民族争光作为己任."何女士这些爱国主义的至理名言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导,给梁书开拓了眼界,陶冶了爱国情操,美化了他的心灵.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他毅然登上庐山,创作了《牯岭红叶》和《香炉飞爆》.前者注入了向往祖国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后者溶进了李白《庐山飞瀑》一诗的意境,受到大千先生和香凝女士的一致赞赏,并被分别推荐到柏林和东京参加"中德"和"中日"美术展览,使他崭露头角,从而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关注.1934年又参加潘天寿,诸闻韵,吴茀之,张振铎,诸乐三等人组织的"白社画会",并有多幅作品参加了由"白社"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举办的画展.同时还与王济远合编中华美术课程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6年在开封与沈逸千等人创办美术公司,开办美术研究所,为河南培养美术人才.翌年,赴泰山旅行写生,作有《泰山古松》,《南天门日出》,《古松峥嵘》等画.1938年赴南阳担任抗日救亡青年学生训练班美术教员,作国画《百松图》鼓舞南下沦陷学生们的斗志,落墨五十株墨松,青松,老松,各具特色,坚韧挺拨,苍劲有力,以示抗战意志牢不可破.同年三月转赴洛阳参加郭沫若先生组织的抗日战地服务团任总干事,作漫画《抗日铁拳头》,《打倒鬼子兵》,《胜利抗战歌》与国画《洛阳之晨》,《张飞松》,《松柏常青图》;六月赴武汉与陈伟华女士结婚;九月赴宜昌作《三友洞》,《西陵峡》,《桔乡彤彤》,《望江亭》等画;十月携眷返赣,途径洞庭湖,作国画《夜泊洞庭湖》。1939年在南昌江西大旅社与傅抱石联合举办国画展览.后来服务桑梓,在万年担任美术教师.1944年冬,日本侵略军攻入万安时,与爱人带着两个孩子逃到会昌,瑞金,一度以卖画为生,曾在赣州举行个人画展.1946年战乱中爱人病故,接着自己又生病,在生活困难,心情极端悲痛的情况下携带孩子重返万安.当时他的处境极为艰难,但仍坚持作画,并寄情于祖国的山山水水.1948年作赣江游,来往于十八滩,绘有《惶恐滩》,《黄泉滩》,《龟石滩》等作品.五月重上庐山,绘有《五老峰》,《含鄱口风光》,《三叠泉》,《三宝树》等作品。1949年万安解放,人民政府安排梁书到万安中学教美术课,同时参加支前宣传工作,当时他带着喜悦的心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绘制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创作了国画《毛主席高瞻远瞩》,《朱总司令骑马督战》,《人民支援前线》,《东方红》,《秧歌舞》,《庆祝人民胜利》等作品.1951年调到万安县文化馆,创办了群众美术学习班,为培养全县业余美术人才和活跃全县美术活动作出了贡献.从1959年开始,潜心于国画创作,绘有国画长卷《井冈山全图》,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参加了全国美术展览,并在1960年《美术》杂志上发表.为了进一步反映井冈山题材的创作。1963~1965年整整三年,他长期住在井冈山体验生活,创作国画一百余幅,其中有《黄洋界哨口》,《朱砂冲哨口》,《八面山哨口》,《毛主席大井旧居遗址》,《井冈山羊场》,《井冈山龙潭五瀑》,《茨坪曙光》,《井冈山小学》,《井冈山公路》,《黄凸林场》,《砂子口电站》,《井冈山垦殖场》等作品,参加了各地展览.1964年又先后赴庐山,大茅山,圭峰,茅家岭等地写生,绘有《庐山全景图》,《大茅山之春》,《大茅山风光》,《蜈蜂洞》,《圭峰》等作品.1965年应石凌鹤邀请赴黄山写生,作国画《黄山风光》,《西海云雾图》,《迎客松》,《人字瀑》,《飞来石》等.1966年重上井冈山,作《井冈山主峰》,《井冈山游击洞》,《井冈山五马朝阳》,《井冈山春色》,《大井春早》,《朱砂冲》等.1967年至1973年"四人帮"横行期间,梁书被"揪斗",下放农村,不仅遭受折磨,而且几十年来收藏的文物字画以及个人创作的书画作品,先后被抄四次,抢劫一空.在这六年时间里,他无法作画,财物损失巨大,时间浪费尤为可惜,精神也受到沉重的打击.直到1974年得到平反,调回县文化馆搞创作.重新工作后,他积极为文化馆举办农民美术创作学习组,同时创作了国画《柳鱼图》,《芭蕉和小鸡》,《竹梅图》以及《巍巍井冈山》,《茨坪全景》,《井冈山竹》等.1976年由省美协组织到广西桂林和湖南衡阳等地旅行写生,绘有《漓江秋水》,《阳朔风光》,《月牙山亭》,《南岳古松》,《半山亭》,《南天门云日》,《大佛寺》等作品.1978年省美协组织庆祝"八一"建军节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0周年的创作,他又绘制了《井冈山全图》.1978年又应县文联邀请组织和带领青年农民业余美术爱好者赴黄山旅行写生,创作《黄山全图》,《天都峰》,《蔓笔生花》,《黄山云》,《黄山雾雨》,《黄山松》等.1979年作《鹰击长空》,《鹰松》,《急流放排》,《鱼乐图》,《万年青》,《寒江垂钓》等.1980年四上井冈山,对井冈山的竹子特别感兴趣,作泼墨《风竹》,《雨竹》,《夜竹》图,其中《雨竹》由庐山博物馆收藏.翌年,赴重庆游南温泉,北温泉,作《山城朝晖图》,《三峡风光》,《李白夜吟》,《巫山帆影》,《一山瀑布归三峡》,《山城之夜》,《巫山神女峰》,《入峡》,《巫山图》等.途中并转赴峨嵋山作《峨嵋古道》,《峨嵋古寺》,《金顶暮色》,《雨后青山分外明》,《葛洲坝长江水电宏图》(发表在星火杂志).1983年作《水乡秀色》,《斗鸡图》,《金鱼》,《山鹰》,《八哥鸣春》,《青松不老泉不歇》,《秋风吹下红雨来》,《归鱼》,《母唤群雏》等.1984年作《竹梅》,《松柏常青图》,《江城幽居》,《荷蟹》,《书童山》,《象鼻山》,《雪松》,《墨竹崖瀑》,《漓江水乡》,《霜叶红于二月花》,《井冈又添一明珠》,《罗汉松》,《洞庭春色》,《南岳庙》,《梅岭晨光》,《西山风光》,《松瀑图》,《秋山红叶》,《葫芦》,《流水三千丈》等,八月参加赣南行署举办的中秋画会,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的著名画家胡一川,黎雄才,赵世光,俞云阶等一道作了多幅作品,相互交流经验,并参加展览,绘了十几幅作品给当地留作纪念.1985年作《树树穿云》,《江虹》,《山谷青色》,《寿松》,《黄山勾月挂天空》,《黄山之秋》,《明月松间》,《三青山》等.艺术成就梁先生几十年来的艺术创作生活,一贯辛勤劳动,创作了数以百计的美术作品,硕果累累,为国家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仅在探索绘画创作道路上,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学术研究与道德修养方面也勤奋努力,虚怀若谷,为人正直,素志淡薄,远名利得失而沉醉于笔墨耕耘之中.在绘画创作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学习传统笔墨技法和深入生活,表现生活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他常常谈及:"……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有生活,要到生活激流中去,到祖国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要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和奥秘,了解山峦的性质和规律,并使它成为自我表现形式的依据,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跑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五上井冈山,三上庐山,三上黄山,而且先后游览过普陀,钱塘江,富春江,西湖,洞庭湖,泰山,衡山,桂林,长江三峡,青城山,峨嵋山,大茅山,圭峰等名山大川,实现了"搜尽奇打草稿"的素愿,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庐山枫叶》,《庐山飞瀑》,《井冈山全景》,《大茅山之春》,《黄山烟云》,《西海群峰》,《五老峰》,《含鄱口风光》,《葛洲坝电站》,《金顶暮色》,《漓江秋水》,《阳朔风光》,《南岳古松》,《桐芦渔船》,《钱塘潮》,《西子湖畔》,《夜泊洞庭》,《雨竹》等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参加了国内外美术展览,有的分别在《中国画》,《美术》,《星火》等杂志及各报刊发表,有的为博物馆收藏.说到深入生活梁书先生感触尤深,他以傅抱石先生的话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汇集为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傅先生强调旅行写生,曾辗转东北,华北等地作了一次长达一万多公里的旅行写生.梁书认为傅抱石的画是随着自己的时代而获得新的感受,并从新感受中产生他的作品.因此梁老深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梁书先生学说:"画家要踏踏实实地对笔墨下工夫.如果画家没有早期的基本功力和中期对生活的融会贯通,就不可能有画家的创作成就.笔墨技巧修养越高,见识越广,你在生活中就越能发现新的构思,才能做到笔墨浑厚,色彩明亮,线条挺秀,构图新颖."他在这方面是深有体会的.另外,他还说:"不论用什么表现手法,笔墨是最为重要的,因为笔是骨力,墨是精华,墨能分层次,浓淡,疏密,取之适当就能气韵生动,无论用什么笔,中峰,侧峰,逆峰,卧峰,得其要领,都有它独特的创造性和生动性.因此笔墨技巧是有很深的研究的,下笔要自然流畅的精神,用墨要有出神入化的境界.如果作者能朝这方面发展,那么他必然会任感情自然流泻而得到运用自如的效果."古往今来,为了探索艺术真谛,多少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他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充分发挥了笔墨的表现作用,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优秀作品.梁书先生已有八十一岁的高龄了,可是他仍壮心不已,丹青不知老将至,他在一幅《竹》画中题诗写道:"老节新枝梗,清淡享大年,绎思挥彩笔,寄情山水间".以表示他虽已年迈,仍要发挥余热,在耄耋之年,尽力贡献自己的才能,为四化建设出力.这里我谨录顾亭林诗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犹着花",以表达我对梁老的祝愿!

    居住地区
    江西/吉安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54条/6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