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宋秉恒(1912.3—1991.5)别名宝常,浙江绍兴人。擅长版画、油画。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后在母校任助教。1939年开始从事木刻创作,同年主编《大众画刊》。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素描教员,后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飞呀飞,飞到北京去》、《集体筑河堤》、《抢运》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男,浙江台州人,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王伯敏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1988年9月,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图书奖”。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美协曾推其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是中国美术史界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这门学科的杰出带头人。他以独具的慧眼,极高的悟性,超前的创见,开拓性地编著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古肖形印臆释》、《水墨画纵横谈》、《柏闽诗选》、《黄宾虹画语录》等四十多种专著,壹千多万字,在国内外出版。还有二百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出《王伯敏美术文选》。《中国版画史》。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版画的发展,着重介绍明代版刻绘画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历史上出版最早的版画专史,被日本和英国翻译出版。五十万字的《中国绘画史》。既介绍画家,品评绘画作品,又述说绘画理论的发展。是我国于建国后率先出版的画史专著,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稳定了画史的编写体系,也是在本世纪下半叶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画学史著作。该书首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主编,全书二百五十万字,既勾勒了美术演变进展的脉络,又概括了美术发展的规律,堪称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美术艺术的缩影,标志着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此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之际,又获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王伯敏艺术史学馆于2007年12月奠基修建。由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坐落于在王老家乡浙江省温岭市石夫人峰脚下的锦屏公园内,环境清幽。该馆占地1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分为陈列展示区、公共服务区、藏品库房及办公区四个区域,主要陈列王伯敏先生捐赠的手稿、著作、艺术作品及其收藏品等,将成为展示王老美术史论研究及艺术创作杰出业绩的一个窗口和开展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活动的平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何允奇(1929.3—)浙江东阳人。擅长漫画。浙江省第一建筑公司宣传干部。作品有《真快……》、《保管员》、《雨后春笋》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叶洛(1912-1985)原名叶乃芬,笔名叶岱洛,浙江衢州人。1930年进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进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留学日本大学艺术科绘画系,“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救亡运动。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41年10月赴延安,历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研究员、延安大学教员、延安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1946年调任晋察冀日报社利民广告公司美术部主任。1947年调任嫩江画报社创作研究科科长。1951年以来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编辑主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组长、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木刻、油画。作品有三十年代初的木刻《斗争》。曾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国革命艺术展览会;素描《鲁迅先生遗容》为鲁迅博物馆收藏;油画《不平常的小褂》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胡善余(1909-1993),出生于广东开平县的一个华侨家庭。是我国老一辈卓有成就的油画家。早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得林风眠大师亲授,之后留学法国,师从法国当代著名画家西蒙教授。1934年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因成绩优异,作品曾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的殊荣。长年来,先生潜心研究西欧油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着意于以民族的审美观和兼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洁,色彩丰富明快,意境隽永典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1929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34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历任广州市立美校、重庆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作品《自画像》、《静物》参加1934年法国春季沙龙展;《佛子岭水库》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市场一角》、《黎族舞蹈演员》等。出版有《胡善馀油画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字天庐,浙江诸暨人,现代杰出中国画家。品性朴厚耿直,一生淡泊自守,矢志于艺。早年就读美术学校,后以艺为生,于浙派一脉及陈老莲、王石谷、费晓楼中得传统门径。中晚年融通诗书画印,尤致力于浙派山水画的探索创新及草书的个性追求,得刚健雄浑、空明高远之境,功力深厚。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专业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郑文中(1923.12—19987)别名阿兴,浙江温州人。擅长漫画。1949年前从事美术教员、编辑工作。历任《大公报》、浙江省丝绸公司美术编辑。作品有《肯尼迪的脚印》、《嫁接》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卓予,男,一九二七年生。江西南康人。擅雕塑。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分配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工作。1953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1957年回母校雕塑系任教。1977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1979年参加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历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主席。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潘天寿》(合作)、《赵伯先像》(合作)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春曲》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铁工》入选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拼搏者》、《陈毅像》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还有《红军过草地》、《夏日》、《李灿像》、《章太炎像》等;《拼搏者》和《春曲》曾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1953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浮雕的创作、《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创作。论著:《外国城市雕塑选》、《意大利的教堂艺术》。1927年5月生于江西南康潭口镇;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1951年毕业;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1953年调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美术创作组,参加浮雕创作;1957年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1978至1987年担任系主任、教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浙江省城市雕塑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第六届人大代表;1988年3月退休。王卓予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得意弟子,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1951年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1953年跟随刘开渠、萧传玖先生进京,参与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这是中国雕塑史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项目,王卓予先生以他深厚、严谨的造型能力与萧传玖先生共同承担起南昌起义、渡江的浮雕创作,并参与辛亥革命部分的浮雕创作工作。1977年又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创作。1957年王卓予先生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与萧传玖等老一辈雕塑家共同承担起雕塑系的教学重任。1976年“四人帮”刚刚被粉碎,国家秩序初步回复。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学校的教学秩序遭到彻底破坏,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王卓予先生以极大地勇气、无私的奉献精神勇敢地肩负起恢复雕塑系正常教学秩序的重任,带领全系教师调整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筹备教学设施、编写教学大纲等等。在王卓予先生的积极带领下,全系教师共同努力使雕塑系各项工作圆满就绪,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雕塑系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1978至1987年王卓予先生担任雕塑系主任。在主持雕塑系工作的十年中,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殚精竭虑,为雕塑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在教学上他主张严格基础训练,亲自联系并领导了一些大规模的社会创作,如普陀山普济寺庙大殿佛像制作、克拉玛依矿史浮雕、宁夏展览馆建筑浮雕等。通过这些实践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创作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教的三十年中,他授课严肃认真,又不失和蔼可亲,在严谨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今,他的学生已遍及全国各大院校,成为教学、科研、创作的中坚力量。王卓予先生在艺坛上辛勤耕耘了四十余载,创作成果丰硕,代表作有《拼搏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春曲》、《陈毅像》、《聂耳像》、《戚继光像》、《冯雪峰像》和《晨读》等。他的作品具有朴素、敦厚、简逸而细腻真切、秀丽俊爽的艺术风格。1979年王卓予先生跟随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回国后,他写下《意法游记》、《意大利的教堂艺术》等文章,还编撰出版了《外国城市雕塑选》,介绍国外城市雕塑建设的经验,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意见,这些都为我国城市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周天初,(1894年~1970年),浙江奉化江口街道周村人,别号天衣居士,奉化诗人石虞先生之哲嗣。出生于耕读世家,其父为清末举人。1918年经任广东盐务副使的父亲同意,与弟周天裕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洋画,1922年回国后终身从事美术教育。初擅西画,继学国画,能以自然为师而独创新风,老年犹作画不息,探索新的艺术境界。曾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杭州市症状协副主席,历任省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周天初早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1916年毕业后经刘海粟推荐留校任教,1918年远赴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习画。四年后,周天初学成回国。先后在浙江省立女师、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女中)、省立一中、杭高师范任教。1931年转入新创办的杭州师范学校任教。前后从事美术教育共37年。其中1924年曾应沈应一之请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师范兼教西画一年半,应林凤眠、潘天寿之请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院)任教8年,主要教授色彩学、透视学。又在国立英士大学、上海美专、上海艺专、上海美术大学执教。共14年。五十年代初,周天初组织成立杭州市中学美术教研大组,自任组长,副组长为俞乃大。1954年,周天初与潘天寿一起一个国画创作小组,1958年,周天初因病退休。退休后仍坚持写诗作画并投身美协的筹划和建设中,1961年,浙江省美协正式成立,潘天寿任主席,周天初任副主席。1968年春节,不幸梁上传染性黄疸肝炎。1970年10月27日逝世,享年76岁。周天初毕生以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为己任,从事美术教育三十七年(中学和中等专科学校任教三十七年,其中大专院校十四年),专一持恒,从未间断,即使战争时期也不例外。数十年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学生遍及浙江美术教育界。1947年,在杭师十六周年校庆、周天初担任教席二十五周年、执教杭师十六年之际,为纪念其为浙江美术教育所做之杰出贡献,由二十五名同仁共同倡议发起,集资出版《周天初先生担任教席二十五周年、执教杭师十六年纪念册》。周天初中青年时期社会活动繁多,与郁达夫、潘天寿、林风眠、张宗祥等均有厚交。晚年更是相交满天下。周天初存世作品很少,家中仅藏有《鹳山图》一幅、《鹰和蟹》一幅和菊花写生手册及一些诗稿。其他的一些诗画已被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所珍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吴谿(1906.3—1977.7)笔名吴茀之,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首领人。初名士绥,改名溪(溪),以字行,号溪子,别署广明畸士,又号逸道人。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幼承家学,酷爱美术,读书之暇,常临蒋南沙、挥南田工笔范本。1915年考取严州省立第九中学,名列第一。1919年拜陈友年为师,补习诗词、文史典籍。1922年进上海美专高科班,受吴昌硕大写意派的启发,改攻写意,深得奶庐神髓。毕业后,赴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执教美术,1928年出版《弗之画稿》,刘海粟题,“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附属中学美术导师。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工诗文书画,精研画论及古画鉴赏。工诗、文、书、画,擅长意笔花鸟画,对于国画理论及古画赏鉴,都有深厚修养。早年致力于蒋南沙、恽南田工整体系,弱冠至上海,曾受当代名画家吴昌硕、王一亭大写意画法的启发,以笔墨意趣为重,转爱白阳、青藤、八大、石涛及扬州八怪等奔放一路,深得社会人士好评,谓其笔墨健拔,气势磅礴,艳而不俗,多而不乱,有清丽超脱姿致。解放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师法自然和师我心的结合,从不似之似和无法之法中探求新风,努力反映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著有茀之画辑、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微随笔、吴溪吟草、茀之题画诗存等。1932年,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张振择五人组织“白社”画会,继承“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从事诗、书、画的研究,在沪、苏、宁、杭等地举办白社画展,出版白社画集。常与潘天寿出入上海诸收藏家之门,赏鉴历代名画真迹,眼界大开,艺事日进。在教学中,既能作画示范,又能阐明画理与画法,成为上海三十年代很受学生欢迎的名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在沪积极举办古今书画展,为捐募救国基金不遗余力。1939年赴滇任国立艺专教授,1941年8月任福建省立师专中国画教授,解放后,和潘天寿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校(即浙江美术学院前身)民族绘画研究室和彩墨画系工作期间,对民族绘画的研究和为学校鉴别、购进大量明、清书画珍品,作出贡献。1957年任国画系主任,紧密配合潘天寿对绘画虚无主义的批判,首创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的分科教学。强调中国画教学的独立性,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强调中国画造型是笔线造型,不赞成用明暗块面塑造的观念和方法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训练内容;强调教书又教人,提倡人格教育。“文化大革命”中,作《篱菊图》、《松色不肯秋》,被诬为“黑画”,被批斗,于1977年7月26日逝世。吴弗之曾任浙江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民盟浙江省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常务理事。一生淡于名利,埋头于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擅长意笔花乌;间作山水、人物、走兽,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早年画风受吴昌硕影响甚多,后吸收青藤、自阳、石涛、李鲜诸家,自辟画风,形成丰润郁勃,炯娜多姿的独特风格在画史、画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在创作和教学之余,著书立说,著作甚丰。已出版和整理成册的除画辑、画集外,有《马远和夏圭》(与邓白合著)、《画论笔记》、《中国画十讲》、《画微随笔》、《吴豁吟草》、《义第之题画诗存》等。吴弗之工诗、文、书、画,擅写意花鸟,间山水。对于画论及古画鉴赏,都有较深修养。画初学蒋南沙、恽南田,后又取法青藤、八大诸家。书法遒逸、古朴。早岁毕业于上海美专,曾任教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后与潘天寿等组织白社。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解放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美协浙江分会常务理事。为民盟浙江省委委员。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早期与潘天授等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创作和著述甚丰,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培养美术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是现代浙派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