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庞均,油画家,是徐悲鸿先生的关门弟子。庞均是我国现代艺术先驱、著名画家、工艺美术教庞均摄于2007年10月育家庞薰琹之子。江苏省常熟市人,1936年生于上海。1939年考入杭州艺专(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承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倪贻德、颜文梁等,1942年转学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师承徐悲鸿、吴作人等前辈,19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从1954年到1980年步入专业创作的艺术生涯,先后在北京美术公司创作组、北京画院从事油画创作,副教授。并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兼职教学。1956年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兼职学院教学。1980年家居香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暨浸会学院艺术系,同时多次举办油画个展。1987年定居台湾,任台湾艺术大学专任教授。1995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997列入(IBC)世界“500第一”之列;2000参加上海“庞薰琹三代九人艺术展”;2003列入(IBC)21世纪世界首批500位名人;2004获(IBC)终身成就奖;2006“庞均70”个展于北京;2007列入(IBC)“卓越艺术贡献”之列,列入“世界顶尖100位艺术家”(IBC),获(IBC)达文西油画类奖,首次在家乡常熟美术馆举办个展“乡情与视角——庞均的艺术”。2007年1月退休。现为庞薰琹美术馆名誉馆长,常熟美术馆艺术顾问。从1947年到2007年共计举办个展三十余次。作品有《工地洗衣组》、《御花园之冬》、《文化的见证》等。1959年油画“工地洗衣组”被中国美术馆典藏。庞均最大的成就莫属于他本人的艺术创作所创立的油画东方风格。他的油画色彩既有西方印象派后期和野兽派的综合性优点,有西方式的热情和暴发力,又有东方文人画与诗情相结合的特殊意境和画品,成功地创造了东方式的表现主义。身为油画家,庞均教授认真钻研古典与现代艺术,并巧妙地将西方油画语言融合东方水墨写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评论家称为“写意性油画”。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潘素(1915—1992),女,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她父亲潘智合,是逊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与张伯驹先生结婚时,潘素刚20岁。她自幼酷爱绘画,21岁时正式拜师学画。初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与老画家陶心如、祁景西、张梦嘉合作绘画。婚后,她潜心观摩张府珍贵书画真迹,悉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陪伯驹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40年代已崭露头角,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早在40年前,潘素就曾和张大千两度合作绘画。1981年又将两幅《芭蕉图》托香港友人转给台北的张大千给予分别补绘、题字,完成了二人第三次合作绘画。新中国建国初期,她与何香凝合作绘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敬送毛主席,为毛主席祝贺生日。毛主席曾复函并特派秘书回礼答谢。1955年周总理对她的《漓江春晴》给予“此画颇有新气象”的评价。30年来,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还曾以她的画作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她的画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展。1949年夏,潘素把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和《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与《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及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新中国成立后,潘素创作活动频繁,曾与老一辈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曾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所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据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1]先生考证并指出:1952年9月潘素与齐白石、徐石雪[1]、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1]、溥毅斋、溥雪斋[1]、关松房[1]共九位国画宗师创作了国作《普天同庆》。在画作上的落款为:潘素写坡草。1952年10月5日,毛泽东主席就《普天同庆》[1]的创作给齐白石等写信致谢。(注:信中提到参加创作的八位画家中虽未提潘素,但潘素确是《普天同庆》共同创作的国画宗师之一)。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亦受株连,其创作一度低落。张伯驹平反后,她重返画坛,奋笔创作。1980年2月1日至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56幅。1992年4月16日,潘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7岁;其主要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新中国成立后,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夏,潘素将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潘秉衡,玉器艺术家。直隶(今河北)固安人。1912年3月出生,十四岁起从事玉器雕琢工作。三十年代致力于薄胎玉器的研究,并发明了套料取材法。后又研究成功玉器薄胎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人称“金镶玉”,是我国玉器工艺史上的创举。四十年代后致力于人物创作。1954年后,历任北京第一玉器社艺术指导,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获北京市老艺人称号。1970年8月逝世。代表作,“珊瑚龙凤壶”、“白玉蕃作薄胎炉”、“白玉压金丝嵌宝对瓶”和“白玉薄胎葫芦形锼空提梁卣”等。在巴黎、华盛顿、纽约、日本东京、名古屋展出,有的并获金奖。并为国家收藏。1962年中国美协举办“潘秉衡琢玉展览”,这是中国特种工艺史上第一次为艺人举办个人展览。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监事、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名誉委员兼副理事长。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潘秉衡琢玉画稿》。 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13条/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