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马五一,女,1953年出生,祖籍河北,中国出版集团机关党委委员,荣宝斋党委书记,总经理,北京老字号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副编审职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等荣誉称号。马五一自担任荣宝斋党委书记、总经理后,提出并始终坚持“文化价值观是荣宝斋发展的动力;坚持社会责任;坚持老字号特色,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改革、实施综合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考和原则。在提升企业实力、扩大经营、老字号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企业账面资产规模扩大了2倍;销售收入每年以26%的速度递增;五年内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220%;企业人均收入翻了一番。老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了水平,贯彻股改上市战略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主持了荣宝大厦建设工程,提升了企业综合实力。使企业在业内龙头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荣宝斋先后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十大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百年品牌”、“2007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企业”。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米娜,安徽定远人,1980年生于贵州安顺。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性大展,并获金、银、铜奖;没骨花鸟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齐白石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画廊等地举办的联展、中韩交流展等展览,并发表作品于《美术》、《艺术评论》、《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等杂志。出版《古画解秘——菊》《果熟来禽图——临摹技法》《进军三大美院试题攻略——速写》《米娜画册》等。获奖作品2003《头花》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大展(铜奖)2004《时光漫步》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4《菊》首届中国工笔画名家线描艺术学术展(特邀)2004《乾旋坤转》首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国画展(金奖)2004首届中国工笔画名家线描艺术学术展(特邀)2005《千片金莲》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2005《节日》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铜奖)2005中国美术馆“时代与民族精神”联展(特邀)2005《一花一世界》21世纪首届中韩中青年画家交流展(特邀)2005《心印佛光》韩国2005世界和平美术大展(银奖)2006《心印佛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银奖)2007《盛世金莲》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2008《涅槃》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优秀奖)2011《圣地金莲》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特邀)2011《步步生莲》国际热气球节-全国工笔画名家学术展(特邀)2011《金莲绽放》建党九十周年名家邀请展(特邀)2011《女红系列》时代·精彩-中国工笔画名家展(特邀)2012《曼殊》《沙华》走进南岳-中国工笔画名家展(特邀)参加展览2003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大展”2004湖南齐白石纪念馆“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国画展”200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4首届中国工笔画名家线描艺术学术展2005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05届硕士研究生贾宝峰、米娜毕业作品展”2005中国美术馆“时代与民族精神”联展2005中国美术馆全国中国画大展2005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2005韩国“2005世界和平美术大展”2005中央美院画廊“21世纪首届中韩中青年画家交流展”2006中国美术馆“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2006“06水墨新锐年展——北京、山东巡回展”2008河南美术馆“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2008中华世纪坛“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2008“水墨新锐年展暨五周年回顾展”中国北京炎黄艺术馆2011中国美术馆“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特邀2011中国廊坊美术馆“国际热气球节全国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11中国安徽省博物馆“时代、精彩,全国名家学术邀请展”2012中国湖南“走近南岳-全国名家工笔画展”作品发表出版情况1999《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学生作品年鉴》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范画》朝花出版社2001《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参与编校出版《时代与民族精神作品集》和《时代与民族精神论文集》。2005《乾旋坤转》《千瓣金莲》发表于《美术》杂志2006《心印佛光》发表于《美术》杂志;2006《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中国书画世纪经典——当代工笔画百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圣火》等,发表于《美术》杂志第三期2007《当代中国画精品选——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11《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出版书籍和发表论文:2002正式出版《果熟来禽图-临摹技法》米娜杨丽卿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2004正式出版《古画解秘·菊》米娜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二零零四年版2006论文《中国艺术思维与设计风格的塑造》发表于《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师生论文作品集》2008出版《进军三大美院试题攻略----速写》米娜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8月*论文《继承开拓融合》发表于《美术观察》;2010年8月*论文《具象与抽象语境之间的水彩艺术》发表于《美术评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郑工,1956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美术学博士(并有博士后工作经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观察》杂志编委。主持或参与国家艺术科学“十五”重点规划项目及文化部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等。1978年至1982年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至1987年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助教,1988年至1991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1991年至199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1993年至1997年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至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孟庆丰,艺名清风、男,汉族,1926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县。原任中央组织部局级调研员、机关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会长。现为离休干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创作协会会员、中南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高级顾问、北京德勤书画院顾问。书画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北京中华世纪坛、民族文化宫等大型场馆展出。部分作品被有关单位收藏编入《祖国颂当代名家特邀展选集》、《二十世纪国际文化大系》、《共产党人书画大展精品集》及有关刊物发表。曾多次获得特别金奖、金奖、一等奖、精英奖、优秀奖以及爱国艺术家、中国书画艺术名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梅墨生,男,1960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81年毕业于河北轻校美术专业。1996年至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2001年起在中国画研究院从事专业创作、研究。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曾获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中意杯龙年国际书法篆刻大赛金奖,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荣誉金奖等。书学论文曾获全国第四届书学研讨会三等奖,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书谱奖等。美术论文获首届梅书学(论文)学术二等奖。作品多次入选重大展览及作品集,名录收入多部辞典。学术论文多次入选大型学术会议。1990年在河北省博物馆,199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分别举办个人书画展。编著出版有《现代书画家批评》、《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卷》、《书法图式研究》、《精神的逍遥—梅墨生美术论评集》、《中国人的悠闲》、《梅墨生书法集》、《梅墨生画集》,主编有《中国书法赏析丛书》、《吴昌硕》、《李可染》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梅启林河南信阳人。1960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刘大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秘书长兼导师、清华大学美术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江山行画家组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6年书法作品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大赛银奖;2001年山水画作品获首届中国美术最高奖“金彩奖”优秀奖;2003年山水画作品获第二届中国美术最高奖“金彩奖”优秀奖。2003年人物画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2004年人物画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大展,同年参加“纪念郑州市建城3600周年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05年人物画作品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青年美展,同年特邀参加“从传统走来·中国山水画10人展”、参加《美术观点》学术提名展;2006年山水画作品应邀参加“本源画风·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同年山水画作品特邀参加“黄河壶口赞”全国中国画展、特邀参加“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著名画家中国画作品展;2007年国画作品参加《美术观点》学术提名创新作品展。出版有《梅启林水墨画集》、《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系列——梅启林专辑》、《梅启林山水画作品集》、《中国画名家画库·梅启林专集》、《红旗书画60家·梅启林专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男,汉族,1956年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渤舒诸先生。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北京文史馆馆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马海方以没骨入画,适度勾线,在强调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对人物作适度夸张,且设色巧拙明亮,不拘一格,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同时巧妙融入西画的一些技法,使之极具观赏性与时代审美,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京味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大量写生,勤奋创作,绘画题材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间断地充实、发展、提高,作品涵盖老北京风情习俗之方方面面,笔精墨妙,引人入胜,风格独特,影响广泛。1990年获首届中国风俗大赛金奖,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香港心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集多部。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大型个人展览,深受海内外艺术机构及其他各界人士赞誉。作品被多家美术机构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日报高级编辑。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曾任北京日报美术部主任、首都美术记者协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职工书画协会副主席。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刘少奇纪念馆、张闻天纪念馆、北京美术家协会等多家单位收藏,曾获宝丰杯国画大赛一等奖、全国速写大赛优秀奖、中国新闻奖、首都新闻美术一等奖。同时出版有《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人物》等多种连环画和《实力派画家穆永瑞》、《穆永瑞中国画作品选》。并于2006年元旦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穆永瑞中国画展览》。展览展出国画作品50多件和40幅插图、速写等。展览受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莫克展(1930.5—)广西阳朔人。擅长水彩画、电影美术、中国画。1949年考入广西国立艺专。1953年又入中南美专。1956年毕业于中南美专。1956年毕业分配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美术设计至今。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高级美术师。1958年水彩画入选全国美展;1981年宣传画《泪痕》入选全国电影宣传画创作展;长卷《敦煌飞天——中华艺术之瑰宝》被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制作巨型壁画。毕业后几十年笔耕不辍,代表作《和平使者》——白石水墨大写意人物,巧妙地塑造了白石大师的光辉形象。《报喜》、《荷池清趣》、《小寨之春》、《仙韵》、《相依》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如全国美展、影人书画展、国际中国画暨大赛、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于美国纽约艺术大厅举办的画展。作品在多家报刊如《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社报》、《文汇报》、《大众电影》等发表,同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作品流传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香港等地较多。现任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华夏之窗文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龙典顾问等。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西藏博物馆、中国邮电博物馆收藏。电影、绘画曾荣获“政府奖”、“国际荣誉奖金奖”、“名家精品奖”,并荣获“国际银奖艺术家”的称号。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孟伟哉,男,1933年12月生,山西省洪洞县人。著名作家,当代画家。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国家新闻出版署专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195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太岳第八纵队军政干校学员,连队宣传员,一八0师文工队副分队长、师政治部宣传科见习干事,五三八团宣教股见习干事,师政治部秘书,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讲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干事,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当代》副主编,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及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现代人》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当代》主编,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访问失踪者》,作品集《孟伟哉诗选》、《孟伟哉小说选》,论文评论集《作家的头脑怎样工作》,散文集《人在风云幻化中》,中篇小说《夫妇》、《黎明潮》、《安尼丝之谜》、《望郢》、《旅人蕉》、《逃兵戈尔巴托夫》等10余部,短篇小说《归途》、《一百名死者的最后时刻》、《战俘》等100余篇,画册《我的画》等。部分作品译有多种外文版本。中篇小说《一座雕像的诞生》获首届《解放军文艺》奖。人生经历少小从戎1940年春,6岁的孟伟哉被带到邻村去参加一场秘密的追悼会。在反共高潮中,他的父亲——身为山西青年抗日救国决死队排长的孟守义牺牲了。对年幼的孟伟哉而言,父亲离去最直接的影响是:他失去了安定的生活。母亲被迫改嫁,封建世俗的流言蜚语又开始在他们周围弥漫。走在村里,孟伟哉总觉得抬不起头来。“那时,我迫切地想要离开那个地方,过上有尊严的生活。”1948年6月,14岁的孟伟哉终于如愿以偿,加入革命队伍,离开家乡,开始征战生涯。1951年,尚未成年的孟伟哉已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时任60军180师政治部见习干事。刚满17岁时,他随部队入朝参战,两年后,被调任为师政治部秘书。在朝鲜战场,他经受着战火的洗礼。1953年5月30日,夏季反击战战事正酣。孟伟哉手捧文件,疾行在师指挥所的羊肠小道上。突然,敌机来袭,随着一声巨响,他失去了知觉。孟伟哉后来才知道,敌机在离他不远处投下炸弹,他身旁的两名女战友牺牲了。在战地医院,孟伟哉的整张脸被包扎得只露出眼睛、嘴巴。“我的皮肤被气浪灼烧,剧烈疼痛,连汗毛都碰不得,但我当时没有叫、没有哭、没掉一滴眼泪,那真是士气高昂呀!”至今,孟伟哉仍清晰记得,在送伤员返回祖国的白色火车上,他仍在烟盒纸上写着诗歌,令护士们很奇怪。在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市区的某个礼堂里等待中转时,孟伟哉借了旁边一个伤员的小镜子一照,看到他被炸伤的耳朵竟突兀地冲着前方,就像小孩子的手一样大。这时,孟伟哉不禁潸然泪下。此时此刻,他才开始意识到这副容貌将会影响自己未来的生活。来不及多想,他请旁边的伤员帮他重新包扎。“这样耳朵虽然基本复位,但由于包扎得太紧,又有些新的变形,而且留下长期炎症,至今两只耳朵长得也不一样。”孟伟哉指着自己的耳朵继续说:“我父亲为国家牺牲,我为国家负伤,我们两代人没有对不起国家!”笃志南开1953年底,20岁的孟伟哉被鉴定为三等乙级伤残,作为荣誉军人回到山西。伤残后,他决心上大学。“既然不能上战场了,我就提高文化,去当个新闻记者,把那些曾和我并肩作战的英雄们记录下来。”刚入伍时,孟伟哉按照部队的要求写了一篇文章,教导员对他的评价是“粗通文字”。部队里一贯注重战士文化水平的提高,在这种大气候下,好学的孟伟哉更是惜时如金,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朝鲜战争转为阵地战,两军对峙,这使孟伟哉获得了更多时间来学习。他喜欢文学,在部队写通讯,也写诗歌和小说。1953年评军衔前测验文化时,孟伟哉被评定为高中学历。孟伟哉继续读书的想法得到了部队领导、战友们的支持。拿着山西民政厅的介绍信,他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作为高考志愿。报了名,离高考只剩下25天。从未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孟伟哉暗下决心:“既然要考,就一定要考好。”他向朋友借来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文科教材,开始不分昼夜地苦读。“啃”完这厚厚一摞教材,他又蹲到书店里阅读相关课外书。他以军人的毅力和倔强拼搏着,困了,就用凉水冲头,灌下大杯浓茶来提神。为了保证有充沛的体力,他常常下“馆子”,挑有营养的菜吃。短短25天,他竟把三个月的津贴费“吃”掉了。天道酬勤。首先开考的语文让孟伟哉信心倍增,有话可说。面对作文题《你为什么要考大学》,他提笔疾书:“我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我的战友们浴血奋战,甚至壮烈牺牲。我不能忘记他们。我要记录英雄,我要写出对后代有用的话,哪怕只有一句……”1954年8月底,南开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孟伟哉手里,他高兴极了。他是山西省仅有的两名考入该校中文系的学生之一。入学后的半个月里,孟伟哉仍不断地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入学后,他才知道南开中文系在全国只招收了21名学生,他是第21名。入学仅仅几个月,他就在《天津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说《战后相逢》。后来,他又陆续发表了多篇诗歌和小说。他曾是南开大学团委委员、学校文学社社长、学生科学研究协会主席和学生会中文系总干事。入学时他穿着的旧军服上挂着四五块纪念章和军功章,走在校园里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他感到很自豪。然而,自豪的孟伟哉也有不敢做的事情:“那时学校每周都举行舞会,我爱去看热闹,却不敢在舞会上邀请女生跳舞,怕人家不同意,没面子。”他的坦白让我们不禁失笑。醉心文艺大学毕业,孟伟哉被分配到人民大学教书。1965年调入中宣部,他努力实践着自己对文学和文艺理论的理想。然而,“文革”中,中宣部工作人员全被安排到宁夏。1973年7月12日,孟伟哉回到北京。次日清晨,大风大雨无情地吹打着一个孤独的身影,他就是赶往人民文学出版社报到的孟伟哉。他行色匆匆,唯恐耽误分秒而错失这个重获工作的机会。此后,他创作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中篇小说《一座雕像的诞生》等,其中,《昨天的战争》全部完成时已是2000年年末,算起来历时26载。20年前,这部小说的上部由著名演播家曹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在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他并未就此停下脚步。他主持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型期刊《当代》期间,发现了包括路遥、史铁生在内的许多文学新人,这些人后来成长为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著名作家。1985年,他在青海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现代人》,为年轻作者特别是青海年轻作者的创作活动提供了舞台。由于刊物方向正确,品位高雅、气息清新,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在文艺界产生了积极影响。1988年11月,孟伟哉调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为了体会美术创作的甘苦,55岁的他开始拿起画笔。如今,孟伟哉仍乐此不疲。老画家邵宇说他“展开了文学和美术的双翼。”因为孟伟哉是名作家,出于好奇,很多人都想看他的画。原本以为这位老同志闲来无事,修心养性,画点松竹梅兰玩玩,谁想到,他的表现方式多变、随意、传神,就像童言无忌,让人耳目一新,很容易地被感染。他画作的境界和出新,让作家们叹服,也让画家们惊异。孟伟哉完成了他迄今最大篇幅的画作。这副高1.45米、宽3.6米的《蜀道古柏》,寄寓着萦绕他心头近60年的感受和思绪。回想1949年12月,孟伟哉随军攻入剑门关。在山中借宿时,他发现了大片的古柏。这种状如雕刻、枝叶遒劲的“神秘”树木就此刻入他的记忆。直到上世纪90年代重返四川,他才得知树名为“诸葛张飞柏”,是三国时行军的路标,算来已有1800多年历史。朝代更替,树木依旧,这让孟伟哉不由得联想到共产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这幅画是想表达我的忧患意识啊!画出这副画,我有写完一部长篇小说的感觉。”他说。读书是孟伟哉不变的兴趣。目前,孟伟哉正反复品味着《史沫特莱文集》。这名美国女记者曾追随八路军,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国革命。“我希望史沫特莱被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因为她的作品给予我的震撼并不逊色于鲁迅的作品。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她也是那时来到中国的,她的文字填补了我模糊的童年记忆,也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命运。”谈到史沫特莱,孟伟哉的声音里洋溢着钦佩和激动。“她应该是每个记者的偶像”。为了表达这种敬意,今年清明时节,孟伟哉专程到八宝山烈士陵园的史沫特莱墓前敬献了花圈。心忧天下孟伟哉通常在儿子的空房子里接待客人,离休后,这里就成了他的工作室。“我是每天按时按点自己给自己上班”。这个异常简朴的房子面积不大,光线暗淡。除去阳台上怒放的鲜花,很难在这里找到浓艳的色彩。房中散置着书籍和绘画工具,墙上挂着孟伟哉的画作《西藏半笔》,只寥寥几笔浓墨,山的庄严便跃然纸上。虽然已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他的思虑却从未减少,除了参加大大小小的社会活动,他还经常收到来自各地的信笺。因为出生在农村,孟伟哉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他对农村的很多现象有着独到见解:“农民为什么早婚呢,因为农村医疗水平落后,农村人口平均寿命比较短。”虽然现在农民的利益在很多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说这些时,孟伟哉的眉头总是紧皱着:“没有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农民的利益必须要得到保障啊。”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56条/6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