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素馨(1931.3—)江西丰城人。擅长漫画、美术评论。1951年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师范艺术科。历任《江西画报》社、江西省美术工作室编辑、创作员,美协江西分会驻会常务理事,《星火》月刊美术编辑、副编审。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漫画《后来居上》、年画《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曾被评为优秀作品。论文有《蓬勃发展的江西美术活动》、《1949年至1992年江西文化艺术志美术篇》等。出版有《红色画集》。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林美岚(1940.7—)擅长年画,字山风,江西武宁人。1960年毕业于江西九江师范。历任中小学美术教师,江西九江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副研究馆员。江西美协理事。作品有《党是阳光我是花》、《喜庆丰年》等。《鸟语花香》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全国第三届年画展二等奖。出版有《林美岚人物画选》。

    居住地区
    江西/九江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朝暾(1919.11—1998.10)别名李旦,江西南昌人。擅长美术史论、中国画。1937年毕业于江西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实用艺术科,1937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历任江西省文联美术组组长,省工艺美术社副社长,八大山人纪念馆顾问,江西美协第一届副主席。论著有《写意画派大师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作品有《八一南昌起义》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男,1944年9月出生,江西波阳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中、日陶艺展评委,国际陶瓷网顾问。1994年入编“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词典”,1997年入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载入中国文学法文月刊;《神农尝百草》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载人《中国新文艺大系》;《秋风送爽》被审定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陈列,并被载入《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陶瓷卷)》;《沸腾的山寨》、《人与瓷》荣获第九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秋韵》荣获第十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1993年、1994年、1995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上海、台中市举办个人陶艺展,2002年、2003年分别在新加坡、香港举办个人陶艺展。199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2002年著书《当代景德镇陶瓷作品集――李菊生作品选》,200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2010年出版荣宝斋画集《李菊生陶瓷艺术》;2002年编著《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1996年主编《中国景德镇艺术陶瓷精品鉴赏》,2003年主编《景德镇当代美术作品集》。

    居住地区
    江西/景德镇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梁书,字凯世,号惕生。1905年4月生,江西万安人。1929~1932年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毕业后留校任副教授,与众师共研画事,其后分别被聘为上海美专和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教授。1930年参加黄宾虹、郑午昌等创办的“蜜蜂画会”。1935年期间与潘天寿、张书旗、诸乐山、吴弗之等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巡回举办“白社”画展。其作品《庐山枫叶》、《庐山飞瀑》经张大千、何香凝推荐曾远涉德国、日本展出。1938年参加郭沫若组织的抗日战地服务团,并任总干事。次年与傅抱石在江西大旅社联办中国画展。1959年作品《井冈山全图》、《大茅山春天》参加全国美展,并先后在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展出。梁书曾多次在赣州、南昌、杭州、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西画院顾问,江西中国画研究院顾问,日·中艺苑顾问,万安政协副主席。1998年8月逝世,享年94岁。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在校长刘海粟及教师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等人的指导下认真进行了专业学习,临摹了唐,宋,元,明著名画家的作品,其中如王蒙的《清下隐居图》,黄子久的《富春江长卷》,王维的《雪霁图》,郑板桥的《竹石》等,通过这些作品的临摹,学习,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同时在笔墨技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在校学习期间认识了张大千先生,当时张先生是学校的教授,对中国画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常对梁书说:"攻学画艺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绘万张画,始能登堂入室,得其奥秘".在谈到古为今用的问题时又说:"师古人是为了超越古人,师造化是为了向生活学习.如不师古人,不师造化,所谓个人风格和时代气息,就无从产生,无所依托".这些教导使梁书深受启发,对他以后从事画艺勤学苦练,深入生活,揣摸六法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进行毕业创作时,先后到普陀,杭州,富春江等地收集素材,创作了《桐芦渔船》,《普陀石佛》,《西子湖畔》,《灵隐寺》,《铁塘潮》等作品,在毕业展览中得到学校师生的赞赏,并以优异成绩留在母校担任国画系助教.留校任教期间,张大千先生介绍他结识了当时的著名画家何香凝女士,并得到她的教诲.那时何女士受绘醒狮,形象浑俊,气势凌云,她绘的梅花更是色彩妍丽,气节犹劲.何女士常说:"绘画首先要立意,人家绘狮喜欢绘睡狮,我偏爱绘醒狮,用它来比喻我们的民族已经觉醒."她又说:"我们是中国人就要画中国的山水花鸟,以此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山水画家,更应该给祖国的山河增添色彩,把为民族争光作为己任."何女士这些爱国主义的至理名言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导,给梁书开拓了眼界,陶冶了爱国情操,美化了他的心灵.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他毅然登上庐山,创作了《牯岭红叶》和《香炉飞爆》.前者注入了向往祖国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后者溶进了李白《庐山飞瀑》一诗的意境,受到大千先生和香凝女士的一致赞赏,并被分别推荐到柏林和东京参加"中德"和"中日"美术展览,使他崭露头角,从而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关注.1934年又参加潘天寿,诸闻韵,吴茀之,张振铎,诸乐三等人组织的"白社画会",并有多幅作品参加了由"白社"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举办的画展.同时还与王济远合编中华美术课程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6年在开封与沈逸千等人创办美术公司,开办美术研究所,为河南培养美术人才.翌年,赴泰山旅行写生,作有《泰山古松》,《南天门日出》,《古松峥嵘》等画.1938年赴南阳担任抗日救亡青年学生训练班美术教员,作国画《百松图》鼓舞南下沦陷学生们的斗志,落墨五十株墨松,青松,老松,各具特色,坚韧挺拨,苍劲有力,以示抗战意志牢不可破.同年三月转赴洛阳参加郭沫若先生组织的抗日战地服务团任总干事,作漫画《抗日铁拳头》,《打倒鬼子兵》,《胜利抗战歌》与国画《洛阳之晨》,《张飞松》,《松柏常青图》;六月赴武汉与陈伟华女士结婚;九月赴宜昌作《三友洞》,《西陵峡》,《桔乡彤彤》,《望江亭》等画;十月携眷返赣,途径洞庭湖,作国画《夜泊洞庭湖》。1939年在南昌江西大旅社与傅抱石联合举办国画展览.后来服务桑梓,在万年担任美术教师.1944年冬,日本侵略军攻入万安时,与爱人带着两个孩子逃到会昌,瑞金,一度以卖画为生,曾在赣州举行个人画展.1946年战乱中爱人病故,接着自己又生病,在生活困难,心情极端悲痛的情况下携带孩子重返万安.当时他的处境极为艰难,但仍坚持作画,并寄情于祖国的山山水水.1948年作赣江游,来往于十八滩,绘有《惶恐滩》,《黄泉滩》,《龟石滩》等作品.五月重上庐山,绘有《五老峰》,《含鄱口风光》,《三叠泉》,《三宝树》等作品。1949年万安解放,人民政府安排梁书到万安中学教美术课,同时参加支前宣传工作,当时他带着喜悦的心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绘制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创作了国画《毛主席高瞻远瞩》,《朱总司令骑马督战》,《人民支援前线》,《东方红》,《秧歌舞》,《庆祝人民胜利》等作品.1951年调到万安县文化馆,创办了群众美术学习班,为培养全县业余美术人才和活跃全县美术活动作出了贡献.从1959年开始,潜心于国画创作,绘有国画长卷《井冈山全图》,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参加了全国美术展览,并在1960年《美术》杂志上发表.为了进一步反映井冈山题材的创作。1963~1965年整整三年,他长期住在井冈山体验生活,创作国画一百余幅,其中有《黄洋界哨口》,《朱砂冲哨口》,《八面山哨口》,《毛主席大井旧居遗址》,《井冈山羊场》,《井冈山龙潭五瀑》,《茨坪曙光》,《井冈山小学》,《井冈山公路》,《黄凸林场》,《砂子口电站》,《井冈山垦殖场》等作品,参加了各地展览.1964年又先后赴庐山,大茅山,圭峰,茅家岭等地写生,绘有《庐山全景图》,《大茅山之春》,《大茅山风光》,《蜈蜂洞》,《圭峰》等作品.1965年应石凌鹤邀请赴黄山写生,作国画《黄山风光》,《西海云雾图》,《迎客松》,《人字瀑》,《飞来石》等.1966年重上井冈山,作《井冈山主峰》,《井冈山游击洞》,《井冈山五马朝阳》,《井冈山春色》,《大井春早》,《朱砂冲》等.1967年至1973年"四人帮"横行期间,梁书被"揪斗",下放农村,不仅遭受折磨,而且几十年来收藏的文物字画以及个人创作的书画作品,先后被抄四次,抢劫一空.在这六年时间里,他无法作画,财物损失巨大,时间浪费尤为可惜,精神也受到沉重的打击.直到1974年得到平反,调回县文化馆搞创作.重新工作后,他积极为文化馆举办农民美术创作学习组,同时创作了国画《柳鱼图》,《芭蕉和小鸡》,《竹梅图》以及《巍巍井冈山》,《茨坪全景》,《井冈山竹》等.1976年由省美协组织到广西桂林和湖南衡阳等地旅行写生,绘有《漓江秋水》,《阳朔风光》,《月牙山亭》,《南岳古松》,《半山亭》,《南天门云日》,《大佛寺》等作品.1978年省美协组织庆祝"八一"建军节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0周年的创作,他又绘制了《井冈山全图》.1978年又应县文联邀请组织和带领青年农民业余美术爱好者赴黄山旅行写生,创作《黄山全图》,《天都峰》,《蔓笔生花》,《黄山云》,《黄山雾雨》,《黄山松》等.1979年作《鹰击长空》,《鹰松》,《急流放排》,《鱼乐图》,《万年青》,《寒江垂钓》等.1980年四上井冈山,对井冈山的竹子特别感兴趣,作泼墨《风竹》,《雨竹》,《夜竹》图,其中《雨竹》由庐山博物馆收藏.翌年,赴重庆游南温泉,北温泉,作《山城朝晖图》,《三峡风光》,《李白夜吟》,《巫山帆影》,《一山瀑布归三峡》,《山城之夜》,《巫山神女峰》,《入峡》,《巫山图》等.途中并转赴峨嵋山作《峨嵋古道》,《峨嵋古寺》,《金顶暮色》,《雨后青山分外明》,《葛洲坝长江水电宏图》(发表在星火杂志).1983年作《水乡秀色》,《斗鸡图》,《金鱼》,《山鹰》,《八哥鸣春》,《青松不老泉不歇》,《秋风吹下红雨来》,《归鱼》,《母唤群雏》等.1984年作《竹梅》,《松柏常青图》,《江城幽居》,《荷蟹》,《书童山》,《象鼻山》,《雪松》,《墨竹崖瀑》,《漓江水乡》,《霜叶红于二月花》,《井冈又添一明珠》,《罗汉松》,《洞庭春色》,《南岳庙》,《梅岭晨光》,《西山风光》,《松瀑图》,《秋山红叶》,《葫芦》,《流水三千丈》等,八月参加赣南行署举办的中秋画会,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的著名画家胡一川,黎雄才,赵世光,俞云阶等一道作了多幅作品,相互交流经验,并参加展览,绘了十几幅作品给当地留作纪念.1985年作《树树穿云》,《江虹》,《山谷青色》,《寿松》,《黄山勾月挂天空》,《黄山之秋》,《明月松间》,《三青山》等.艺术成就梁先生几十年来的艺术创作生活,一贯辛勤劳动,创作了数以百计的美术作品,硕果累累,为国家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仅在探索绘画创作道路上,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学术研究与道德修养方面也勤奋努力,虚怀若谷,为人正直,素志淡薄,远名利得失而沉醉于笔墨耕耘之中.在绘画创作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学习传统笔墨技法和深入生活,表现生活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他常常谈及:"……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有生活,要到生活激流中去,到祖国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要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和奥秘,了解山峦的性质和规律,并使它成为自我表现形式的依据,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跑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五上井冈山,三上庐山,三上黄山,而且先后游览过普陀,钱塘江,富春江,西湖,洞庭湖,泰山,衡山,桂林,长江三峡,青城山,峨嵋山,大茅山,圭峰等名山大川,实现了"搜尽奇打草稿"的素愿,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庐山枫叶》,《庐山飞瀑》,《井冈山全景》,《大茅山之春》,《黄山烟云》,《西海群峰》,《五老峰》,《含鄱口风光》,《葛洲坝电站》,《金顶暮色》,《漓江秋水》,《阳朔风光》,《南岳古松》,《桐芦渔船》,《钱塘潮》,《西子湖畔》,《夜泊洞庭》,《雨竹》等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参加了国内外美术展览,有的分别在《中国画》,《美术》,《星火》等杂志及各报刊发表,有的为博物馆收藏.说到深入生活梁书先生感触尤深,他以傅抱石先生的话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汇集为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傅先生强调旅行写生,曾辗转东北,华北等地作了一次长达一万多公里的旅行写生.梁书认为傅抱石的画是随着自己的时代而获得新的感受,并从新感受中产生他的作品.因此梁老深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梁书先生学说:"画家要踏踏实实地对笔墨下工夫.如果画家没有早期的基本功力和中期对生活的融会贯通,就不可能有画家的创作成就.笔墨技巧修养越高,见识越广,你在生活中就越能发现新的构思,才能做到笔墨浑厚,色彩明亮,线条挺秀,构图新颖."他在这方面是深有体会的.另外,他还说:"不论用什么表现手法,笔墨是最为重要的,因为笔是骨力,墨是精华,墨能分层次,浓淡,疏密,取之适当就能气韵生动,无论用什么笔,中峰,侧峰,逆峰,卧峰,得其要领,都有它独特的创造性和生动性.因此笔墨技巧是有很深的研究的,下笔要自然流畅的精神,用墨要有出神入化的境界.如果作者能朝这方面发展,那么他必然会任感情自然流泻而得到运用自如的效果."古往今来,为了探索艺术真谛,多少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他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充分发挥了笔墨的表现作用,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优秀作品.梁书先生已有八十一岁的高龄了,可是他仍壮心不已,丹青不知老将至,他在一幅《竹》画中题诗写道:"老节新枝梗,清淡享大年,绎思挥彩笔,寄情山水间".以表示他虽已年迈,仍要发挥余热,在耄耋之年,尽力贡献自己的才能,为四化建设出力.这里我谨录顾亭林诗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犹着花",以表达我对梁老的祝愿!

    居住地区
    江西/吉安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梁邦楚(1913.6—1996.4)江西南昌人。擅长中国画。1928年毕业于江西省国立美术学校,193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江西文艺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副主席、顾问。作品有《双栖》、《杨柳八哥》、《雄鹰展翅》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刘荣庭,笔名可谷,1921年12月生,江西南昌人。现为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宜春地区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筹),中原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兼高级书画师,山东荷泽天香画院名誉院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兼高级荣誉顾问,曾任宜春师专艺术系副主任,省文联委员、地区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主要作品有:1995年10月《初春》《水旁人家》入选台湾教授级水彩画展览。1995年10月《国画山水》参加中华逸吟神墨诗、书、画国际展览获精英奖。1996年9月《国画山水》在第二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荣获金奖,1996年9月《国画山水》在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获荣誉金奖,1997年《国画山水》在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展荣获一等奖。1998年9月《国画山水》在第二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并收藏,1999年《乡情》入选十四届全国版画展,并出版。可谷性情旷达,荣辱不惊,从不枉生烦恼,超然不争,醉心于艺术创造。其传略多次入编世界名人辞典和艺术家名人录。

    居住地区
    江西/宜春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雷震(1914.6—1990.12)别名绿野,江西临川人。擅长美术理论。1939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图案系。历任国立艺专助教,南昌师范学校副校长,江西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江西文艺学校副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副主席、顾问。编著有《江西古典戏曲脸谱选集》、《敦煌艺术及其历史背景》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雨岑(1904年一1969年),男,原名“玉成”,后改“雨岑”、“雨诚”,斋名“觉庵”,别号“澹湖鱼”,安徽太平人,珠山八友瓷板画大师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世居江西省波阳县。一九二三年毕业於江西陶业学校,后至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活动。1969年于批斗中精神失常、脑溢血突发辞世,时年65岁。曾用玉成、雨城等名。别号澹湖渔,六旬后号巧翁。斋名觉盒、饮冰。祖籍安徽省太平县甘棠镇大桥刘村,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因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徽激战,祖父辈从安徽省太平县逃难到江西,其父刘海清出生在鄱阳,是一个以打造铜器为生的铜匠。在鄱阳县城,年幼的刘雨岑受邻近一家裱画店的影响,从观画到习画,遂拜波阳知名画家潘勾字(一说为潘陶宇)学艺,还念了几年私塾,l918年改填波阳籍,考入饶州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该校非江西籍人不收)。擅长陶瓷粉彩花鸟。早年受华喦的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1921年毕业后,继续师从潘勾宇先生学习中国画,为其后到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他40余年的陶瓷艺术生涯。1922年刘雨岑离波阳到景德镇发展,结识了陶瓷世家朱受之的女儿朱秋霞并与之结婚。秋霞女士自幼从父学画瓷像,与刘雨岑婚后亦绘瓷像,渐在刘雨岑指导下改画花鸟走兽等瓷艺作品。刘雨岑岳父朱受之,与当时景德镇绘瓷大家王琦交往甚密,王琦对崭露头角又谦虚好学的刘雨岑十分欣赏,自己膝下无儿,遂将刘雨岑收为义子,这就是“珠山八友”中传为佳话的“父子一对”。在此前后,刘雨岑还协助王琦创立“瓷业美术研究社”和“月圆会”。建国前,刘雨岑先后在“浮梁县立陶业学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等校任教,教授中国画和陶瓷艺术。其培养的王恩怀、徐亚凤、詹铁成等众多弟子,大多数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对景德镇的艺术青年,他亦关怀备至。刘雨岑陶瓷花卉的小写意画法,影响了一代代艺术青年。当今景德镇陶瓷人物画大师级的画家王隆夫,曾慕名向刘雨岑学花鸟,刘雨岑亦不吝赐教,除夕夜摆开桌子,即席教画花鸟,以后常教画不辍,这对年龄相隔30余岁的艺术家终成忘年交。刘雨岑对所有的艺术青年皆关爱有加,对年轻人尚不成熟的作品,他总是先多方热情鼓励,再指出不足。刘雨岑在长期的花鸟画创作艺术生涯中,注重体验生活。为观察花鸟虫鱼的习性与动态,在宿舍门前设花坛种牡丹,庭院中养八哥、金鱼,同时还注重在文学、诗词、书法等方面的修养。他一生写了不少诗词,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还天天习写“石鼓”等碑帖,作扎实的基本功练习。他年轻时代的陶瓷艺术作品极其工细,以工笔手法绘出的《雄鸡》《蝉》等花鸟草虫类瓷板画,画工精美,栩栩如生。中年以后学习吸收恽南田、任伯年等国画家没骨法兼工带写的技艺,所绘花鸟布局简洁,设色清雅,甜润华滋。香港艺术馆馆长朱锦鸾先生曾撰文评价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为“简洁利落,令人难忘”。刘雨岑瓷板画受潘勾宇的影响颇深,二者同属南宋花鸟画中“折枝技法”,皆善于“捕捉自然界里永恒的一刹那时空,把真、善、美凝结成画”。1954年,刘雨岑就职于“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的前身——“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担任艺术室副主任,曾赴北京参加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大会,赴名山大川及全国各产瓷区和博物馆参观、考察、写生,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襟,并获得与潘天寿、傅抱石、关山月等大师切磋技艺的机会。林风眠、唐云、朱屺赡、王个蓉等大家,应邀来景德镇时特拜会刘雨岑。刘雨岑与潘天寿堪称莫逆之交,两人书信往还甚密。为表达对潘天寿的敬慕之情,刘雨岑令善绘瓷像的夫人朱秋霞,亲手绘潘天寿瓷板像赠送作纪念,潘天寿亦对刘雨岑之子刘平报考浙江美术学院多方予以指导和帮助。与艺术大师们的接触、交往,使他的创作热情高涨,技艺日臻纯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刘雨岑艺术上的高峰期,他设计出的数十种日用瓷画面,被大量复制生产;绘制的陈设瓷作品,屡屡被《景德镇瓷器选集》、《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中日合刊)等大型画册和全国多种报刊选载。1959年,刘雨岑荣膺陶瓷美术家称号并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副主席,景德镇陶瓷美协主席,江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他在60岁生日时,取号巧翁,希望能活过77岁,再图技艺变法,为陶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可惜这耿耿痴心,毁于文化大革命那场灾难中。1969年,刘雨岑于批斗中精神失常、脑溢血突发辞世,时年65岁。

    居住地区
    江西/上饶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59条/6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