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范迪安,1955年10月生于福建,浙江人,擅长美术史论。198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8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中央美院副院长,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艺术管理实践者,现为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美术评论家,著名策展人,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油画《引得春风进山来》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策划“水墨本色”、“第25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中国馆等展览。担任“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第五十届、五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总策展人。中法文化年“20世纪中国绘画展”、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展”策展人。“艺术之巅”系列艺术推广活动艺术总顾问。2005年12月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在他的支持下,2008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每天近2万、最多时达2.8万人的观众数量。学术作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范迪安一直奔波于全世界各国的文化界,积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运动与国际艺术交流。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一职之后,他策略性地将这一方式和资源带入美术馆,使得原本以展示经典艺术为主的国家级美术馆逐渐承担起当代艺术传播和普及功能,让当代艺术从地下半地下状态走入官方和大众面前。2008年,借北京奥运的大好时机,范迪安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一系列大型的中外艺术展,包括与德累斯顿美术馆合作的“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展”等等,都成为年度大展中的亮点;另外为著名当代艺术家举办的个展,如“马诺罗·瓦尔代斯艺术展”、“园林乌托邦——展望艺术展”开拓了美术馆与画廊机构合作的范例;同时,范迪安积极地将最新的艺术形式通过展览介绍给大众,比如“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的开幕(虽然展览质量评价褒贬不一,但毕竟在美术馆举行的此类展览尚属首例)。而“我想要相信——蔡国强个展”的举办,无疑在奥运期间为美术馆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国际形象。不管是展览的策划组织,还是美术馆公共职能的推广,范迪安的目标是让中国当代艺术正面出场,争取其在中国主流艺术中的地位,并与西方主流对接。他提出“美术馆要实现基础功能,必须从以艺术家为中心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这一思路,把中国美术馆的作用天平倾斜到公众这方面来。2008年,中国美术馆继续坚持举办美术馆学术讲座,让公众了解美术发展的特征。范迪安还带领中国美术馆将国内外展览在全国各地轮回展出,以在普通群众普及艺术。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年末,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批准了中国美术馆新馆的建设申请,将在“鸟巢”附近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美术馆,从而将鸟巢周边逐步发展成为一个21世纪新的文化中心。范迪安的这些行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被认为是迄今最好地将中国当代艺术介绍给普通群众的馆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冯式一(1932.11—)北京人。擅长装帧设计。1949年在北京艺专学习绘画。曾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做美术宣传。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书籍装帧专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术编辑。装帧作品有《外国名作家传》、《资本论》、《中国佛教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脱险杂记》、《圣经故事》、《战后西欧国际关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范立夫山东龙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漫画、中国画。毕业于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历任全国工业交通展览美术设计,交通部中国公路史编委会美术编辑。作品《自扫门前雪》获1982年全国漫画展览佳作奖;《催眠老人》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龙飞凤舞》获1987年世界漫画优秀作品奖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冯迪(1930.10—)黑龙江人。擅长美术展览、收藏管理。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冯向杰,山西临猗人。早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山西大学艺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协理事、中国体育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冯向杰国画集》;《冯向杰体育速写》(三辑);《中国古典诗词画意》;《冯向杰水彩画》;《冯向杰黄土地人物速写》等。并著有书法、速写、水彩画理论和技法专著三集。上世纪六十年代,先后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山西大学艺术系。学生时期,作品《拣颗》即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西北展区)。大学毕业后入伍,1968-1979年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报社,任美术编辑。1972年与孙滋溪、乔保华合作,创作和平解放北京大型油画《北平城下》,入选第四届全军美展。1974年,应人民美术出版社之约,创作独幅宣传画《志在山乡》,全国发行十五万张。1980-2000年供职于中国体育报,开始了画体育速写和体育绘画创作。其作品:《相扑为戏》、《奥运之光》、《角力》、《中华武功图释》、《生命之舞》等入选第一、二、三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全国体育界美展、中央国家机关美展,其中《奥运之光》、《生命之舞》分获一等奖、二等奖。1982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冯向杰体育速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本个人体育题材的速写集。后又由陕西美术出版社、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冯向杰体育速写集》二集、《冯向杰体育速写集》三集。应人民体育出版社之约编写出版了《怎样画体育速写》专著。1995-1997年创作体育绘画系列作品《生命之舞》。冯向杰对体育美术的贡献和成就被当时媒体誉为“中国体育绘画第一人”。著名作家付溪鹏、评论家包立民对冯向杰的体育速写、体育绘画作品撰文这样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体育美术园地尚属一处荒原时,冯向杰是拓荒者,他用画笔为振兴中华而崛起的体育事业呐喊、助威!”,“他的系列体育绘画《生命之舞》是对体育的艺术升华,是对生命的礼赞。”在体育界任编辑期间,他创作了一批有个性、有创新的水彩画,并先后在北京、南京、西安、太原举办个人水彩画展,受到当时中国水彩画界的关注。多幅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水彩画赴美国、日本、菲律宾、法国、德国、以及台湾和香港展出。《江南春雨》、《净土》分别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水彩、粉水画大展,并两次入选中国百家水彩画展。1982年,陕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冯向杰水彩画选》。1984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冯向杰水彩画特殊技法探索》专著。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的一本对水彩技法、材料、工具试验和探索的专著,并多次再版。中国水彩画泰斗李剑晨教授为其展览题词“一朵奇葩”。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周而复题词“造化为师、心源为魂”。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力群为其撰文《一次美的享受》(载山西时报)。著名水彩画家杨云龙教授为其撰文《诗情画意 水色淋漓》(载《江苏画刊》)。评论家赵荆为其撰文《色彩谱成的曲》(载《美术耕耘》)。评论家侯龙江为其撰文《色彩诗意》(载《美术之友》)。评论家、教授邵养德为其撰文《霜染秋林》(载《文艺报》)。著名评论家刘骁纯评价其水彩画作品“向杰的水彩画,把西洋水彩的写生转换为中国画的写意。大大拓展了水彩画的意境表现。”孙滋溪教授评价其水彩画作品“冯向杰的水彩画是中西艺术溶合的典型,他的探索是成功的,使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大大向前跨越了一步。”由于对中国古典文学、诗词的喜爱,他创作了大量的以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古装人物画。其画风大气,雅俗共赏,深受藏家喜爱,并出版了《冯向杰古典诗词画集》、《冯向杰古装人物》等。2000年始,画家以山西、陕西黄土高原和山陕峡谷黄河两岸为其艺术创作的生活基地,至今近十年,先后共数十次深入农村、山寨写生、采风,为黄土地、黄河沿岸的苍生写照、传神。足迹遍及数十县,行程数千里。创作出贴近现实、反映民生的系列作品:《走进历史》、《风雨黄河人》、《黄土地风情》等系列作品。对于近十年的黄土地之行,他是这样自评:“十年行程路不长,晋陕峡谷黄土梁。踏遍山河圆旧梦,几度艰辛几度狂。”对于黄土地系列作品,作家、评论家毕星星在《走进史诗》一文中这样写到“冯向杰走进黄土高原近十年光阴,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这是他几十年的艺术修炼,人生阅历积累、厚积薄发的成果。像他这样下“笨功夫”沉潜到生活的底层,反映现实、记录历史的画家不多,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在他身上我更多的感到了阅尽山河,写出民族之魂的历史责任,走向史诗,走向博大,走向深邃。他的精神,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我。”“我认为只有关注现实、关注历史的艺术才能被历史所关注....。。”“艺术应该是以对现实社会批评和颂扬,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更新和发展艺术自身。艺术家的责任是用自己的作品成就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不以肖似媚俗,不以虚妄欺世。不做纯形式的探索,不以唯美自娱。”冯向杰的黄土地系列作品创作验证和实践了他的这些艺术主张。注:古典人物画——人民币30000元/平尺黄土地人物画——人民币80000/平尺水彩画——人民币30000—60000/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法乃光,山东青岛市人。1932年12月3日出生,2007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法乃光是新中国体育美术的开拓者。擅长漫画、速写、装饰画。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到国家体委任人民体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历任中国体育报美术编辑、记者、总编室副主任、美术摄影部主任,高级编辑。1957年,新中国第一份专业体育报纸《体育报》出刊,法乃光是创业的参与者之一。1994年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作品《全运会拾趣》获1983年全国好新闻优秀奖,《健儿远征时,笔端留毫情》获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傅靖生 (1944.4—)别名阿傅,广西岑溪人。擅长版画、连环画。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历任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中央电视台高级电影摄影师。作品有《人不是含羞草》、《晚霞》(连环画),木刻《SNON》(斯诺)、《老舍》等。中国著名画家、电影摄影师、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后分到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师。自1975年开始,先后拍摄了《种子的旅行》等科教纪录片,其中以《中山植物园》获得文化部1979年“青年优秀创作奖”。擅长扛拍摄影,身材瘦小却可以扛起10公斤重的摄像机推、拉、摇、移,气定神闲。因此在摄制组里有“亚洲第一扛”的绰号。《湘女潇潇》获法国蒙伯利埃中国电影节金熊猫奖、西班牙国际电影节唐.吉坷德影片大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摄影提名奖;《泰始皇》获芝加哥国际短片电影节银奖、美国夏威夷电影节金奖。曾任《黑骏马》摄影师。任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上海》、《往事何堪回首》、《小井胡同》摄影;《来来往往》摄影、编剧、导演之一;《生活秀》导演、摄影指导;《说好不分手》导演、摄影;《藏羚之恋》编剧、导演。累计至今所摄各类影片百部以上。儿时启蒙于徐悲鸿弟子陈松平法国电影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埃德加.斯诺教授荣衔●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所拍的影视各类作品500部以上电影摄影代表作国际得奖影片:《黑骏马》、《湘女萧萧》电影导演代表作国际得奖影片:《说好不分手》电影纪录片代表作国际获奖作品:幸运的藏羚羊(导演)、长城的秘密(摄影指导)电影科教片代表作得奖作品:《中山植物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电视剧摄像代表作:《来来往往》,《周恩来在上海》编剧代表作:《来来往往》,《红颜往事》电视剧导演代表作:《大栅栏》,《生活秀》,《红颜往事》(又名《月落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连环画代表作:《人不是含羞草》,《朱德和史沫特莱》油画代表作:《扎西得勒!喜马拉雅山》,《暖窝》自创画种:水印剪纸。代表作:《半开门》●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木刻代表作:《西行漫记》,《老舍》,《巴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图片代表作:《唐宋画意花鸟》,《最后的圆明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冯晋庸,别名致远,1925年3月生,江苏宜兴运龙桥人。自幼爱好绘画,江南美专毕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教授。长期致力于植物科学画(为学科学术主要带头人、“从事植物学工作50年的科学家”、“为中国植物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和中国画的创作研究。中国画以花、鸟、鱼为主,兼作山水。画风清新秀逸,自然典雅,生活、书卷气息浓郁,并富时代创新精神。作品参加国内和美、日、加、澳、南非、英、及韩国等国展览。多次获奖并被博物馆、收藏家收藏。姓名词条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集》,《华夏千家书画集》等辞书和画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科院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台湾美协荣誉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级艺术顾问,加拿大埃市中国书画研究会顾问等。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科院文联副主席兼美协会长。科学专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有近万幅插图的主持人和图籍的主要作者。《浙江红花茶》获“(第一届)中国植物科学画展”最佳作品奖,《红花茶》被南非埃非拉得美术馆收藏。中国画有《芙蓉》、《梦鱼曲》、《春风》、《鱼乐图》等。植物画大多在《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刊物和专著上发表,并入选“建国45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大展”,第一届、第二届“海峡两岸王子杯书画大展”,“屈原杯国际书画大展”,“建国50周年暨澳门回归全国工艺美术书画大展”,作品获金奖、荣誉金奖、银奖、优秀奖等。国画《芙蓉》、《中菲友谊之花》、《年年有余》、《春风第一枝》、《山花烂漫烘晴天》等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有作品入选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展出。《玉树飘香》、《春》等作品为联邦德国植物学会和英国皇家植物园收藏。作品清新雅逸,富有生活气息。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傅天仇(1920.3—1990.8),原名傅健朝,笔名傅路,广东南海人(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伟大的雕塑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专,深为校长著名金石书画家马万里所赏识,继而推荐给来校授课的徐悲鸿。后因追慕徐悲鸿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艺术系继续深造学习,再转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于1945年毕业。1946年在重庆举办个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从事雕塑创作。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浮雕《武昌起义》。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1986年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晚年,他致力于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了大连金石滩、秦皇岛长寿山、广西梧州鸳鸯江爱情区等环境艺术方案。曾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中央美院雕塑研究班指导教师、《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傅天仇出身贫民家庭。初在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习绘画,师从马万里。1942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后在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师从刘开渠。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曾只身到四川大足石窟考察和临摹。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首次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自己创作的雕塑作品。同年冬赴上海,翌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因避反动当局搜捕转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艺术家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塑造了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领美院学生遍历山西云冈和晋祠、洛阳龙门、四川大足、陕西汉唐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地,并悉心临摹这些绝代艺术。“文化大革命”受强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四人帮”倒台后,焕发青春。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一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1981年完成《徐悲鸿像》。1982年为北京大学塑造《李大钊铜像》。以后,陆续完成《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周恩来铜像》、《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和《教育家姜立夫像》等创作。晚年,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天仇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批准同意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天仇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天仇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傅教授自己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之爱神”于其中。此塑像与他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大塑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傅天仇于1990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傅天仇创作时期横跨现代、当代,主要集中在40年代至80年代。在整个艺术生涯里,他的作品及创作题材遍布世界各地,名作不计其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树立于天津南开大学校园的《周恩来铜像纪念碑》(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斯诺浮雕头像》,分别为中国美术馆、美国斯诺纪念馆收藏。[2]另外还有重建后的徐悲鸿纪念馆中树立的《徐悲鸿像》、北京大学校园内矗立的《李大钊铜像》、长寿山“神医石窟”历代名医雕像群、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内的《郭守敬铜像》、深圳蛇口的《女娲补天石像》、佛山森林公园悬阳洞、《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教育家姜立夫像》、《鲁迅像》、《马克思像》及与苏晖、萧传玖合作创作的的《广岛被炸十年祭》(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现藏中国美术馆)、《新义州纪念碑》(朝鲜)等。完成样稿的雕塑尚有:安徽蚌埠的《珍珠女》、安徽亳州的《腾飞》和《四大药王》等。晚年的傅天仇教授,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例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傅教授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并邀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吴作人、李可染、孙墨佛等),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采用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的方案,他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的爱神”在其中。这尊塑像与傅教授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石像有异曲同工之妙。[1]此外,与北京天文馆研究员伊世同到梧州考察后,共同倡导在八宝塘建立天文公园,并于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列为“梧州鸳鸯江风景区”组景之一。梧州八宝塘天文公园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公园里将建北回归线标志物,铺设2000米长的“世纪之路”,配置亭、廊、榭等建筑,湖中之洲将安置天文仪器模型等。[3]4艺术年表1920年3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4]毕业后赴重庆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深造,师从徐悲鸿。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毕业后任教于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他创作的《望夫石》、《丰收的愤怒》和《暴风雨》等雕塑作品。1947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1949年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武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雕塑之一)开始创作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1955年8月日本《赤旗报》发表傅天仇与萧传玖、苏晖合作创作的《母与子》(即《广岛被炸十年祭》)。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雕塑高级研修班,与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雕塑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林杜霍夫深入交流。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的浮雕《武昌起义》正式完成。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1966年文革开始后,受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斯诺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1981年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邀请,为重建的徐悲鸿纪念馆创作徐悲鸿铜像。[4]1982年为北京大学创作李大钊雕像。1983年创作徐悲鸿石膏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5]同时被刊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雕塑部分)》。1984年与谷开来到大连金县考察环境艺术课题,是谷开来与薄熙来相识的见证人。1985年为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创作郭守敬铜像。傅天仇作品《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铜像》1986年2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澳门走斑斓文化艺术馆举行;3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行。1986年还曾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同年创作《女娲补天塑像》于深圳蛇口的海滨。1989年向国务院申请将大连金石滩列为国家级风景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6]5名作赏析《徐悲鸿像》(现藏中国美术馆),汉白玉石雕,为徐悲鸿身着傅天仇作品《徐悲鸿石雕》中装的半身胸像,雕塑上那宽宽的额头,蓬松的头发,厚厚的眉毛,舒展的眉宇,含笑的嘴角,给人以平易慈祥和为艺术事业终身奋进不止的神情。整个雕像手法严谨、细腻、虚实适度,头部精雕细刻,表情惟妙惟肖,连那眼旁的纹路,微微牵动的口角都清晰可见。然而胸部处理却逐渐放松、刀法粗犷,甚至近基脚处还有一块未雕凿的地方,收到自然浑圆的艺术效果。傅天仇作品《徐悲鸿像》《徐悲鸿像》(树立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是80年代北京在重建徐悲鸿纪念馆时,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亲自请傅天仇创作的。50年代初期,傅教授在当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的领导下工作,对徐悲鸿十分敬重。他怀着深厚的感情,以认真、严谨的写实方法,塑造了徐悲鸿身着大褂,头发舒卷有临风之致的形象,寓崇高于肃穆平和之中。此作被制成大理石像后,耸立于徐悲鸿纪念馆门前。傅天仇还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研究,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主张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4]6艺术风格傅天仇十分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的研究,大力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主张要走自己的路,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现实主义的传统,吸收外国雕塑技巧的长处,实行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创造出我国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雕塑。《武昌起义》浮雕是纪念碑南面第一块,原作200厘米×400厘米,表现形式和塑造手法是叙事体的、现实主义的。画面中精细刻画了辛亥革命先烈举枪冲击湖广总督衙门的英雄形象和壮烈场面,冲锋向前的起义军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总督府的匾额已经落地,象征清王朝统治的黄龙旗也被起义军踩在脚下,赞颂和讴歌了为中国革命事业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行者们的精神。这幅浮雕曾用于1961年10月10日发行的纪90《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第一图,还作为“票中票”与孙中山先生像同时出现在1999-20《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邮票的第一图《辛亥革命》中。7经典语录纪念碑浮雕设计稿中“武昌起义”的创作者傅天仇大傅天仇在创作《武昌起义》泥塑稿师曾感慨的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造了“世界级三绝”,这座国家级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在开国大典之前举行,实属罕见,称为一绝;在纪念碑浮雕工程完成二分之一时,停工三天,组织数万群众观摩并提意见,然后将意见集中后再进行完善与修改,而如此大规模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可谓是世界第一首创,此为第二绝;在纪念碑即将落成时,前往参观瞻仰的群众每天达十万人次,这也是中国数千年雕塑史上所没有见过的,这是第三绝。(摘自--《河北雕塑》2009年第二期)傅天仇教授在他写的《访古代雕塑》一文中,对于保存明代彩塑最多的山西平遥县双林寺曾说道:“到了平遥,就好象到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博物馆一样。以双林寺来说,就有很多好的雕塑……那里的雕塑主要是明代的,也有其他时代的作品。直到今天,双林寺里还保存了好几千身彩塑。这些塑像比较完整,同时看来都是出自高手。所以作为研究遗产来讲,很有价值。……平遥的雕塑,妙在内容不违经文,却又有大胆的独创,处理的活泼生动。造像的形式,美而概括,既有人的特征,又不像具体的某人,更有鲜明的典型性格。因此,菩萨姿态娴静,而造型含有善良的特征。尤以造型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物性格更为可贵。因为以角度转折与高低起伏的不同,显示人物性格不同的特征,是衡量一件作品水平的重要方面。衣纹处理美而简明,既帮助了姿势,又显出性格。是造型美的综合,有的雕塑既完整又像新的一样。”(摘自--《文物》1961年第12期)8出版著作主要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天仇著作《傅天仇雕塑集》《傅天仇雕塑集》[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天仇著作《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8]论文集及《怎样做雕塑》、《中国古代雕塑》、《秦汉雕塑》、《秦始皇兵马俑》等。9其他作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冯湘一(1926.12—1989.6)女,上海金山人。擅长美术理论。曾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1951年留校任教。1961年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美学专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研组长、《美术研究》编委。译著有《俄罗斯苏维埃美术史》、《穆希娜传》等。改编连环画《耕云播雨》获1959年全国连环画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40条/4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