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占布拉(1936.2—)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人。擅长雕塑。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后历任中国美术馆展览陈列部编辑、副主任、研究馆员。 作品有《嘎达梅林》、《骑马射箭》、《爱》、《骑马英雄纪念碑》、《二七纪念碑》等,参加第一届、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入选第六届、七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体育美展。《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张世椿,(1935.7—1997.6)江苏扬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壁画、雕塑。1949在苏北新四军做美术宣传工作,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主任、教授。从50年代至7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作品有壁画《人与自然》,浮雕《礼乐》等。1974年丝绵山水画获得发明奖多次在国内外展出;1980年与张世彦合作为荷兰奥斯饭店创作壁画《大观园》;1982年创作油画《情絮》在香港、美国、日本、科威特展出,发表于美国《华侨日报》,1983年创作油画《晚歌》《秋菊》发表于日本《现代中国画家展画集》,并为日本收藏;1984年陶瓷壁画《长存》获《光明日报》美术展览奖;1994年作品《翔》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创作履历1984年创作油画《江南银雨》并参加中国美术馆"北京油画展",同年选送日本、香港展出,发表于1985年人民出版社油画选辑《美术杂志》、《日本画册》、《中国现代美术家作品画册》;1985年《人与自然》为香港博物馆而作,发表于《美术研究》,《香港画册》;第二幅参加第二届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为山东曲阜阙里宾馆创作大型铜浮雕壁画《礼》发表于1987年《美术研究》;1986年创作油画《银色江南》《母与子》等作品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展出并发表于日本《中国现代美术新作品展画册》。1987年创作油画《彩云》、《双人体》等作品。1982年油画《三人体》多次参展,并被出版选刊;1984年挂盘《东方明珠》《爱神》《马》《骆驼》《变形鱼》《猫头鹰》等赴日本、新加坡、香港展出,获得好评为挂盘精品;1985年油画作品《穿红旗袍的女人》发表并被日本收藏;1987年为江苏扬州工学院室外环境艺术创作;1989年为浙江工学院创作室外环境艺术;1990-1991年为扬州市"二十四桥"古典建筑创作室内环境艺术。同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创办的《中国油画》第一期发表共六幅油画作品,并有文章专题介绍;1991年创作油画《白云与白猫》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20纪纪中国美展";1992年为北海市制作室内外环境艺术;1993年-1995年为江苏药业集团设计创作室外环境艺术。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照旭(1930.7—)山西交城人。擅长雕塑。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毕业。中央美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工作,研究员。作品有《张海迪》、《红军宣传员》、《1122纪念碑》、《埃德加·斯诺》纪念像,被中国美术馆及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老舍先生》雕像、《彭雪枫纪念碑》、音乐家《张曙》纪念碑等。《李自成纪念碑》获1994全国第二届城市雕塑展优秀作品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郑于鹤(1934.5—),江苏徐州人。擅长泥塑。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雕塑家。曾应邀在北京、香港、多伦多、东京、雅典等地举办过作品展,其作品被誉为既是中国传统的又是中国现代的。1950年拜“泥人张”张景祜为师,在泥人张工作室从事泥塑创作。历任中央工艺美院泥塑教员,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创作员,北京装潢印刷厂美术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戈壁鼓声》、《草原雄鹰》、《开拓辉煌》、《光环春秋》、“阿福系列”、“小泥塑系列”等。出版有《郑于鹤彩塑集》、《郑于鹤的泥人世界》、《郑于鹤雕塑艺术论集》等。郑于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的作品有这几类:一类是脱胎于“泥人张”传统的写意型彩塑(如《虎妞》、《年年有余》及“于鹤阿福”等)与小动物(如《母子象》、《母子鹿》等)之类的玩具型泥塑,和以民俗小品形式出现的《回娘家》、《送公粮》与《扁担戏》等摆饰型泥塑。再一类是在泥塑基础上推出的以历史、戏曲人物及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塑像,如《华佗》、《桃园三结义》、《草原雄鹰》、《戈壁鼓声》等小型雕塑。还有一类是壁饰、面具、花具等装饰造型。本世纪以来,郑于鹤所进行的主要是城市与环境的大型雕塑、浮雕等的创作。如《苏州评弹》、《东方神韵》、《生日广场》《四大天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为新景点燕山塔陵所建造的两组大型雕塑:一组是位于塔陵正厅内外的《三世佛》与《四大天王》;另一组是置于通向塔陵甬道两侧的生肖群像。这两者可谓是近几年他在惨淡经营中取得预期效果的力作。郑于鹤一贯坚持的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具体创作时他主张一要表现出作品的内在气质,二要形式美。像他以往的作品那样,这两组塑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两个要求的完美体现上。[1]在《三世佛》所应突出表现的是作为救苦救难的佛的慈悲情怀,《四大天王》所应突出表现的是那强壮无比的守护神的潜在力量。对此二者,作者正好成功地既内在而又美观地予以表现了出来。在《三世佛》里,那佛的丰腴挺健、伟岸端庄的体态与悲天悯人而微露愉悦的神情;在《四大天王》里,那神的魁梧彪悍的身躯和叱咤风云的气概的描绘,都不是停留于体态与表情的表面,而是与佛的慈悲情怀、守护神的潜在力量的体现紧紧相连。而且所有这些效果都是正确发挥形式表达内容和形式自身的美的作用所形成的。这也就是他能够使作品既具有内在气质又有形式美的表现效果的原因。《生日广场》是二十四生肖群像的总称。用拟人化手法塑造生肖形象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郑于鹤虽沿用此法,但却有他自己的创造。历来被称为十二生肖的仅只为了作为生日属相的说明,不涉及属相的性别差异。而当艺术家要对之进行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时,就很自然地要考虑到性别的不同而运用内在的、外在表现的不同形式,因而郑于鹤不得不破例地将生肖象采取了雌雄性别的安排。这很可能是开了二十四生肖的先例。它的优越性就在于生肖形象的队伍更加壮大与丰富多彩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郑可(1906—1987),广东新会县人(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著名工艺美术家,中国工业设计奠基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巨幅陶瓷浮雕《女娲传说》等。工艺美术家、教育家1927至1934年,郑可求学于法国国立美术学浣和巴黎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雕塑和工艺美术。回国后担任勷勤大学建筑系室内装饰教授,同时在广州美专兼雕塑课。1936年,去法国参加世界博览会的设计。随后在新加坡和香港创办实业。1951年,响应新中国的号召,应廖承志同志邀请,毅然卖掉在香港的工厂回到北京,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956年,由徐悲鸿、江丰、张仃推荐到中央美术学院陶艺系任教授。1957年,研究成功电脉冲雕刻钢模等先进工艺。未久,被打成“右派分子”,进行劳动改造。1977年,应财政部邀请,为国家培养金币设计人员。郑可主要擅长雕塑和雕刻工艺,在绘画、室内装饰、建筑装饰、陶瓷工艺、工业造型、金属工艺以及货币铸造等领域均有研究,堪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在河北邯郸、江苏宜兴、山东淄博等地,创作了大量陶瓷工艺品。郑先生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先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他创作的浮雕头像和陶瓷雕塑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他的浮雕注重“错觉表现”,既吸取了西方现代浮雕的精华,又继承、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浮雕,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浮雕风格。20世纪初他留学法国,学习绘画、雕塑,以及设计课程,如陶瓷、玻璃、金属工艺、家具、室内、染织等,师从法国雕塑家布歇。他是中国最早接受德国包豪斯设计理念的艺术家。作为著名教育家,郑可先生在教学上一贯倡导速写的重要性,他要求学生每天画100张速写,他的教学强调“勤动脑,多动手”。在教授人体素描时,他主张一个“快”字,将炭精棒数根扎成一排作画,笔迹可粗可细,可轻可重,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一幅以线造型为主、表现十分丰富的人体写生素描;在人体写生时,他强调动势表现,反对对着解剖图作画。严格的教学要求,大量的作业,以及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尤其是在素描课期间,学生们晚上组织起来画,令当时的任课老师朱耀奎先生感动得不得了;至今,朱老师还常激情满怀地提起当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78级学生们废寝忘食学习的情景。郑先生也十分注重细节的表现。一次,在画箩筐的速写时,我仅仅画了箩筐大致的形状,而没有表现出箩筐破损的特点。郑先生见了很是生气,问:为什么对箩筐的破损特点视而不见?这件在一年级素描课上发生的事情,虽 然已过去了二十余年,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我以后在观察表现事物形体时,养成了特别注重对象特点的刻画与表现的习惯。还有一次,在上浮雕头像写生课时,有位同学怎么也不理解郑先生独特的浮雕技法表现,郑先生当即将他的浮雕作业面朝下掷在地上,然后拾起,原来塑得很高的浮雕头像作业,此时已压扁了,先生说:这才叫浮雕。他形象地解释了自己独到的浮雕“纳光纳阴”的理论,使在场的同学们茅塞顿开。在课程安排上,郑先生一贯提倡“锥型互套”的理论,这一理论生动地表现了基础课与创作练习课的辩证关系。除了学习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外,这批学生还向著名民间艺人学习工艺品制作、向著名书法家康殷学习书法、向理工科大学的教师学习绘制三视图。郑先生还多次表示要请我父亲来校讲课,介绍数学方面的知识。我父亲孙树本教授在数学教育方面很有造诣,可谓桃李满天下;郑先生是造型艺术教育家,子弟也有三千;同属一个时代的他们,尽管一个研究自然科学,一个研究造型艺术,志趣虽有不同,但在一起时,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过从甚密,彼此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雕塑事业奠基者之一曾竹韶先生2012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4岁。曾竹韶先生1908年7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集美区的一个华侨家庭。1919年,随父母离开家乡,举家移居到缅甸仰光。就读于缅甸仰光华侨中学。1922年从缅甸回国。1928年3月,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成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首次开设雕塑专科的第一批雕塑学生。1929年9月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并师从著名雕塑家布夏(Bouchard),同时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师从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PaulOberdoeffer)。留法期间与冼星海等五人组织成立了“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学会”。与常书鸿、刘开渠、王临乙、吕斯百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与张悟真一道加入在巴黎组织的“华侨抗日救国会”和“抗日统一战线大同盟”。1939年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前夕,从法国马赛起程回国。先后受聘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华西大学石刻博物馆顾问、成都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4年回重庆任国立艺专雕塑系教授。1947年至1949年被重庆大学建筑系聘为教授。解放以后,曾竹韶先生于1950年任职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筹建处。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同期,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与浮雕创作。曾竹韶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作品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交融,其纪念性作品及肖像创作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代表作品有: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中山公园《孙中山》、地质博物馆《李四光》、北京大学《蔡元培》、《陶铸》等。曾竹韶先生是新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开拓者,他为我国雕塑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1987年,曾竹韶先生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由于曾竹韶先生在雕塑创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2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3年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中国美术金彩奖”,暨中国美术专业终身成就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赵本别名海晏。广东广州人。擅长绘画、雕塑。1939年参加抗敌演剧宣传第七队任美术组组长。1946年随中国歌舞剧艺术团,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演出。发表大量时事漫画。1949年奉令回国,组织华南文艺工作团,任美术部部长。1951年后历任广州市人民美术社社长,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秘书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曾令香,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个人简历:2000 - 2005,中国美术学院 雕塑 本科 学生2005 - 2008,中国美术学院 公共空间艺术系 硕士研究生 学生2009 - 2013,中国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 博士研究生 学生2013 - 2018,四川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副教授2018 - 2020,四川美术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 副教授重要参展:2011年,雕塑《《风景》》其他, 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入选2014年,雕塑《《新的老家》》其他, 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 入选2016年,雕塑《《何处》》其他, 第六届重庆美术作品展览 第三名2017年,雕塑《《日常生活》》其他, 中国制造——第二届全国工业美术作品展 入选2018年,雕塑《《光之琥珀》》其他, “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 入选2004年,雕塑《居住的概念》《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2011年,雕塑《《完型》》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2015年,雕塑《《何处系列二》》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2018年,雕塑《《曾经岁月》》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2019年,雕塑《《曾经岁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曾岳,当代雕塑家。1967年生,重庆人。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1994年9-1995年1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北京)2001年4-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巴黎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北京)。2000年9月-2002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重庆)。2004年3月2005年7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莫斯科),2006年7月在俄罗斯国立师大造型艺术系雕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圣彼得堡)。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副教授,曾任职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雕委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雕塑艺委会常委,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雕塑创作中心雕塑家。重庆画院雕塑艺委会主任。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经历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1994年9-1995年1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北京)2001年4-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巴黎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北京)。00年9月到02年7月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重庆)。04年3月和05年7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莫斯科)。06年7月在俄罗斯国立师大造型艺术系雕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圣彼得堡)。2012年7月“情系白桦林——1990年代后留俄美术家联展”(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国美术馆)2006年7月在俄罗斯国立师大造型艺术系雕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圣彼得堡)2004年3月2005年7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莫斯科)2001年4-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巴黎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北京)2000年9月-2002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重庆)1994年9-1995年1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北京)现任职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副教授,曾任职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雕委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雕塑艺委会常委,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雕塑创作中心雕塑家。重庆画院雕塑艺委会主任。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作品展览2013-20152015年9月雕塑作品《史迪威将军》参加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14年11月雕塑作品《夜宴》参加台湾国际微型雕塑展。2014年7月雕塑作品《夏》入选“典藏——重庆市雕塑艺术作品邀请展”(重庆文联、重庆美术家协会)。2014年7月雕塑作品《龙问九天》荣获“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重庆送选作品展”二等奖(重庆)2014年6月雕塑作品《龙问九天》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太原)2014年7月雕塑作品《夏》入选“典藏”雕塑作品邀请展(重庆文联、重庆美术家协会)2014年5月雕塑作品《列国行·风》入选“2014第二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苏州)(中国雕塑院)2014年月雕塑作品《列国行·山》入选“回响”重庆美术60年(重庆画院)2014年1月雕塑作品《春的消息》、《对话》、《夜宴》参加“蓝色平台”(青岛雕塑院)2014年1月雕塑作品《叽叽喳》参加青岛世园会国际雕塑大赛获优秀奖。2013年10月雕塑作品《列国行·山》入选“精神的对话——中国当代雕塑作品邀请展”(中国雕塑研究院·欧盟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9月作品《静默食粮》入选“延伸”2013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平行展。2013年8月作品《云端》入选“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2013年7月作品《叽叽喳》入选“2014青岛世园会国际雕塑”大赛,获优秀奖。20122012年12月雕塑作品《春之旋律》入选“南京国际体育雕塑展”(中国雕塑院)2012年11月雕塑《吱》入选“首届中国当代抽象雕塑展”(西安)(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2012年10月雕塑作品《列国行·山》参加“雕塑当代——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展”(青岛)(中国雕塑院)2012年10月雕塑《竹林七贤》选送北京参加全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评选(市美协)2012年9月雕塑《生命的旋律——秋》入选“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长春)作品为国际雕塑公园收藏(长春市净月区国际雕塑公园)2012年8月雕塑作品《列国行·山》参加“大荒西经——西南当代雕塑邀请展”(成都文轩画美术馆)2012年5月雕塑《竹林七贤》入选“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评选(优秀奖)(全国城雕办艺委会)2012年5月雕塑《夏》入选“2012首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苏州)(中国雕塑院)2012年4月雕塑作品《行走》等作品参加“形与意——中国架上雕塑邀请展”(中国雕塑学会沙龙)20112011年12月雕塑作品《——起来》入选“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温州)2011年12月雕塑作品《春》入选“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北京)2011年11月雕塑《铸堤》参加中国大剧院“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雕塑名家邀请展”(北京)2011年10月雕塑作品《铸剑为犁》获“首届中国国际和平主题雕塑设计大赛”优秀奖(北京)2011年9月雕塑作品《列国行山》入选“第三届国际雕塑大会历届城雕艺委会委员雕塑邀请展”(长春)2011年7月19日“蓝色交响中国南戴河国际雕塑展”(秦皇岛)2011年4月12日“2011年国际雕塑邀请展”(韩国首尔)06至10年2010年9月雕塑作品《水木之夏》入选“清华大学100年校庆”国际雕塑作品展(北京)2009年9月雕塑作品《生态》参加“德中同行”美术作品展(武汉)2009年7月景观设计作品《在时空叠现中延续的记忆》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深圳)2009年6月雕塑作品《列国行·山》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3]2009年5月参加“雕塑百家联展”、“礼赞生命——中国512大地震抗灾主题雕塑展雕塑艺术展(中国美术馆)2008年7月参加“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厦门)2008年5月参加《时代·印象》中国当代雕塑交流邀请展(深圳)2008年1月参加“大众时代——2008中国当代雕塑室外邀请展”(成都)2008年1月特邀参加“转型·建构——2008首届广东雕塑大展”(广州)2007年10月入选“奥林匹克之梦——北京国际城雕展”,作品《巢与梦想》被北京市政府、奥林匹克公园收藏(北京)2007年6月参加“纯形”展(重庆)2007年4月参加“雕塑与城市”展(上海)2006年12月参加“人文平台展”(中国天津)2006年5月参加“缘分彼得堡”雕塑展(圣彼得堡)2006年3月雕塑《四季》参加“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中荣获入围奖(北京)01至05年2005年11月参加圣彼得堡秋季沙龙展(圣彼得堡)2004年7月参加中法文化交流艺术作品展(图卢兹)2003年12月参加《公众语言——2003对公共艺术的观察》展(北京)2003年9月参加“都市平台”展(重庆)2002年10月全国体育美展(广州)2002年9月作品参加北京国际城雕艺术展,作品《碰撞》获提名奖,论文参加国际城雕论坛(北京)2002年8月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2001年8月第二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2001年12月第三届中国雕塑年度展(深圳)2001年6月“时空平台”雕塑展(北京)2000及之前1999年11月《当代优秀青年雕塑家展》(上海)1999年10月“漂移的平台”雕塑作品展(重庆-上海)1999年9月参加荷兰国际沙雕比赛(希文宁根)1999年5月参加“雕塑·教育·创新”论坛(西安)1999年10月“平台”雕塑作品展(北京)1996年9月雕塑与当代文化巡回展(成都)1993年8月威海国际石雕比赛获提名奖(威海)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1975昆明市盘龙中学学生无1977昆明市富民县大营公社下乡务农知青1979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生学士2006任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教学及行政管理2002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教学重要参展:1985年,油画《画具》《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鼓励奖2003年,油画《冬日---2003》《第三届全国油画展》2008年,油画《云南坝子》茶马古道 红土高原情 “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2009年,油画《白色主题---旷野2#》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3年,油画《旷野23#》丰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