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田信峰(1941.6—)河南南乐人。擅长雕塑。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年在中央美院雕塑系进修。现在中央美院教务处任职。雕塑《老羊倌》、《牧羊人》、《紫貂》、《少女》、《沧桑》、《八九雁来》分别入选第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美展,《拳王》、《冬泳》入选第二届、三届全国体育美展,《拳王》获优秀作品奖。室外雕塑有《钢铁工人》、《猴柱》、《春》、《卧牛》、《边塞风情》、《双狮》、《铜牛》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1933年生于中国广东省新会县,1935年移民越南,1953年赴台就读成功大学建筑系。1958年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执教于彰化中学,1960年移居香港、探索时期作品开始,参加香港现代文学与美术协会、八月画会。[1963年组织中元画会,1964年开始专注于雕塑创作。1964年至1965年获美国国际教育基金资助赴美。1965年后曾获美国国际教育署资助访美,旅居英美多年。。1967年与友人创办《盘古》杂志社、创建实验学院。1973年出版《美术季刊》,第一次回国参观。1973年至1975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兼任讲师。1976年至1977年创办《文学与美术》月刊。1981年至1987年加入香港文学艺术协会,组织香港雕塑家协会,出任主席;组织香港美术交流学会,出任会长,还任香港大学讲师、香港艺术馆顾问、基本法咨委会委员、香港文学艺术协会副会长、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香港区域市政局视觉艺术顾问、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等。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置于香港及海外的重要雕塑制作有:香港半岛酒店、日内瓦LaCoray有限公司、香港美国银行、大阪博览会香港馆、汉堡、香港银行、纽约Conair公司、香港太古城户外雕塑组、香港太空馆、新加坡文华酒店、九龙公园、香港文化中心。任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并曾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艺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区域市政局视觉艺术名誉顾问,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交流学会会长,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香港雕塑学会主席。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制作者之一。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1964年香港大学堂八楼,1991年香港城市大学雕塑,2002年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作品先后在美国及亚州各地获奖五次。1959年获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艺术系水彩画教育部奖,1989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雕塑奖。199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铜紫荆星章”。曾在香港、台湾、菲律宾等地多次举办个展。曾主办及主编多份美术文艺刊物。组织香港雕塑家协会、香港美术交流学会等。作品有《香港丰鸟酒店铜浮雕》、《香港美国银行铜浮雕》、《香港艺术中心浮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吴介琴别名吴家骥,四川成都人。擅长雕塑。17岁那年他参军,参加了抗日战争;22岁的时候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雕塑,1953年毕业。1955年在该院研究生毕业。1978年,他回到学校当起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英语老师。1983年回到雕塑艺术研究所从事专业艺术创作。此后他又出国访问教学了10多年,直到1998年回国。回国后的他又当起了英文老师,并开始搞起音乐创作,爱上了萨克斯。现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室工作。作品有《我也要干》、《唐俑胸像》、《人与大地》等。编译有《粉笔画》、《英汉美术专用词典》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袁熙坤,贵州安顺人,1944年6月出生于云南昆明,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雕塑家,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顾问、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总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2005年当选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组委会主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王靖宪(1928.11—)笔名王静、王珂,浙江宁海人。擅长雕塑、中国古代美术史论。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毕业。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编审。曾任《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主要著作有《东汉碑刻隶书》、《现代国画家百人传》(合编)、《龚贤》、《石溪》、《赵之谦》、《潘天寿书画集》、《任伯年作品集》、《中国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隋唐五代》等。主编著作有《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中国美术全集·隋唐五代绘画》(合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人。1959年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毕业后去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漆画和木雕研究。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研习雕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导师、博士生导师。1986-1987年应邀赴约旦YABMORK大学文学院教授素描、水彩、雕塑、并赴欧洲考察。作品以木雕为主,有《老北京》、《老把式》、《大姑娘》、《老母亲》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陶雕《牧归图》、《山里红》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等。创作的大型人像雕塑和纪念碑矗立在北京、陕西的公共场所。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日本、法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艺术特色孙家钵创作木雕作品,审美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诗学的“比”,“兴”方法之上,建立在中国写意绘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标准上,建立在福州木雕“开大荒”的方法上。孙家钵是中国雕塑家中不多的,几乎没有淌过“装饰性抽象雕塑”的“水”的艺术家之一。其实他并非不懂抽象。他在1986年就去过约旦,90年代也在巴黎的美院画室呆过。他是在坚持自己的立场。他的立场即:把握木雕造型上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度”。正是这个“度”被钱绍武,邵大箴等称之为“写意雕塑”(当然,这有点关起门来续写中国美术史的意思)。2个人生活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孙家钵的命运。孙家钵在远离北京的福建省度过了文革期间的十几年,其中有五年是呆在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在文革及文革之前的中国文化艺术系统里,所谓工艺美术实际上包括了地方上流传着的所有的民间艺术种类。作为学雕塑出来的孙家钵,在这个研究所里,跑遍了几乎所有的福州,泉州一带的木雕工艺品厂。1978年,孙家波从福建回到北京的母校——中央美院读研究生班的时候,他的行囊中多了一把斧子。这斧子是福建木雕师傅打木雕时开大荒所用。在任何一家木雕厂里,开大荒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开大荒的师傅就是经验最多,技术最高明的老师傅。好的师傅开大荒,会合理利用木料的尺寸形状和木头的纹理走向,做到省料又结实,几斧子劈下去,木雕人物或动物、植物的形象,虽眉眼手足衣饰细节未具,精气神却已经呼之欲出。再往下一个工序,刻画手足眉眼细节的,反而是年轻一些,功夫差一些的师傅。可以说,孙家钵从美术学院毕业后,是福建的老木雕师傅给他另外补上了一堂雕塑造形基本功的课。这一课在学院里是学不到的。1980年孙家钵研究生班的毕业作品,木雕创作“屈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把并不起眼的斧子,顶面是正锐三角形,侧面几乎呈正方形,乌青锋利而又简单纯朴,从那时起就成为孙家钵打开雕塑艺术之门的钥匙。同时,借助这把斧子,孙家钵把自己已经被改变了的命运,再改变一次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此后,一件件木雕从斧头下诞生。“半截子美展”上,孙家钵参展的作品已经是成了系列的“老北京”木雕。1985年,孙家钵分到了王府井老美院留学生楼10层上的一间12平米的工作室,其间斧凿落在木头上的“邦、邦”声就没有中断过。1997年,在美院搬迁到酒仙桥二厂之后,当时雕塑系的通道画廊里,举办了孙家钵的个人木雕作品展。展出的作品除了“老北京系列”,又有了“大姑娘系列”。2000年,孙家钵在下苑建起了自己更大的工作室。老北京四合院的大拆迁,给孙家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木料。工作室里的“邦、邦”声,持久地回响着。3荣誉殿堂1982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法国巴黎)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85年半截子美展(北京民族文化宫)1986年日本东京美术学院展(日本东京)1992年“二十世纪·中国”展,并获学院奖(北京中国美术馆)巴黎国际艺术成就展(法国巴黎)1997年孙家钵木刻展(北京中央美院)1998年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展(北京太庙)《读、勤、洁》(合作)、《翔》,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牧童》,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八女投江》(合作),入选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获优秀作品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关兢(1930—)满族,吉林海龙人。擅长雕塑。1948年入东北鲁艺,1953年毕业留校从事雕塑创作。1956年任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副研究员,炎黄艺术馆研究员。作品有《铁蛋》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梅兰芳》为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等。城市雕塑作品有《藤圈操》、《掷铁饼》、《体操》、《虹泉》、《一对天鹅》、《花儿与少年》、《箜篌》、《人定胜天》、《崂山泉水》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辛国勋(1933.6—)笔名云石,河北新安人。擅长中国画、雕塑、陶瓷艺术。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创作组组长,曾在轻工业部604厂研制中国水印艺术,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外联络部、美术编辑部、展览部、副编审。作品有雕塑《炼钢工人》、《向秀丽像》,中国画《白荷》、《梅、兰、竹、菊》等。编著有《中国当代雕塑壁画艺术选》、《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艺术选》、《雕塑辞典》(合编)等。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参加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雕塑处创作工作,并担任组长。1964年调入轻工业部604厂,创作中国水印艺术。1979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曾任中国美协对外联络处、《美术》编辑部、展览部编辑、副编审等职。先生主要从事雕塑、中国画、水印艺术创作,并擅长篆刻、陶瓷艺术。代表作品有:《钢铁工人》、《向秀丽像》(雕塑),《梅花图》、《长寿图》(中国画),《工农联盟》、《中国人民大会堂》(水印),《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委员会》、《梅兰芳纪念馆留念记》(篆刻),《梅雪争春》(陶瓷)等。退休之后,先生继续从事创作,出版有《云石花鸟集》、《云石印谱》等。在交谈中我发现先生对什刹海极为研究,能够如数家珍地给我讲出许多故事。也包括这个院子的来历。出于对辛先生的仰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造访这个被称为“枣林院"的大杂院。现在这个院子早就没有枣树的痕迹,唯一两棵槐树屹立的院间。本来错落有序的建筑也被居民们私搭乱建变得有些支离破碎。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张世椿,(1935.7—1997.6)江苏扬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壁画、雕塑。1949在苏北新四军做美术宣传工作,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主任、教授。从50年代至7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作品有壁画《人与自然》,浮雕《礼乐》等。1974年丝绵山水画获得发明奖多次在国内外展出;1980年与张世彦合作为荷兰奥斯饭店创作壁画《大观园》;1982年创作油画《情絮》在香港、美国、日本、科威特展出,发表于美国《华侨日报》,1983年创作油画《晚歌》《秋菊》发表于日本《现代中国画家展画集》,并为日本收藏;1984年陶瓷壁画《长存》获《光明日报》美术展览奖;1994年作品《翔》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创作履历1984年创作油画《江南银雨》并参加中国美术馆"北京油画展",同年选送日本、香港展出,发表于1985年人民出版社油画选辑《美术杂志》、《日本画册》、《中国现代美术家作品画册》;1985年《人与自然》为香港博物馆而作,发表于《美术研究》,《香港画册》;第二幅参加第二届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为山东曲阜阙里宾馆创作大型铜浮雕壁画《礼》发表于1987年《美术研究》;1986年创作油画《银色江南》《母与子》等作品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展出并发表于日本《中国现代美术新作品展画册》。1987年创作油画《彩云》、《双人体》等作品。1982年油画《三人体》多次参展,并被出版选刊;1984年挂盘《东方明珠》《爱神》《马》《骆驼》《变形鱼》《猫头鹰》等赴日本、新加坡、香港展出,获得好评为挂盘精品;1985年油画作品《穿红旗袍的女人》发表并被日本收藏;1987年为江苏扬州工学院室外环境艺术创作;1989年为浙江工学院创作室外环境艺术;1990-1991年为扬州市"二十四桥"古典建筑创作室内环境艺术。同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创办的《中国油画》第一期发表共六幅油画作品,并有文章专题介绍;1991年创作油画《白云与白猫》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20纪纪中国美展";1992年为北海市制作室内外环境艺术;1993年-1995年为江苏药业集团设计创作室外环境艺术。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楼家本(1941.12—)浙江宁波人。擅长中国画、壁画、环艺雕塑。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及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中央美院教授。作品有重彩国画《伎乐》、《华夏魂》、《月色》、《极之》;黄鹤楼壁画《江天浩瀚》;洛阳新火车站三彩壁画《文明摇篮》、《先祖瑰宝》、《天中春秋》;壁画《风火电》、《水核光》、《映》、《辉》、《蝶恋》、《天地间》、雕塑《腾飞》、《图腾雕塑群》、《毛泽东与中国民兵》铸铜浮雕、北京大学《龙凤文化》及《世界教育家群雕》十座等。主要论著《论写意重彩画》、《赋彩》、《叶浅予》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