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化吉,一九三一年二月生。北京人。满族。擅壁画、油画。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任西南军区画报社、重庆《新华日报》社编辑。油画《闯王进京》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油画《文成公主》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还有《白蛇传》(壁画、合作)、《牧羊女》等。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化部硕士授予权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闯王进京》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油画《文成公主》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还有《白蛇传》(壁画、合作)、《牧羊女》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铁根,笔名向浒,1898年生。湖北汉川人。擅油画。中央美术学院。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卫国战争曾获保卫列宁格勒奖章。1898年12月出生于湖北汉川;1924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受中国共产党派遣赴苏联学习;1932年被送到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后与油画大师徐悲鸿成为好朋友,徐悲鸿还在信中称他是中国唯一在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人。1941年在列宁格勒参加苏联卫国战争。战后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受教于著名油画家约干松教授。1948年毕业,参加苏联艺术家协会。1955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作品《缝军鞋》由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收藏,《长征路上》参加庆祝建军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1955年回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伯父(李铁根)与徐悲鸿的信件往来中,谈到文艺、人生,谈到水灾时忧心忡忡,谈到丰收时兴高采烈,反映了一代人的情怀。”向虎雏保存着徐悲鸿写给他的伯父向浒的7封半信,都是徐悲鸿在1950年前后写的。向浒(俄译名李铁根)是湖北汉川人,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被送到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后与油画大师徐悲鸿成为好朋友,徐悲鸿还在信中称他是中国唯一在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人。这些信笺向虎雏珍藏了十几年,一直不知道这样的信笺除了纪念价值外还有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后来,他找到藏家陈少湘,希望他帮忙鉴定徐悲鸿字迹,而陈少湘见后非常重视,连声叮嘱向虎雏不可随意将信笺转手。这7封半信中,涉及到许多徐悲鸿与向浒的往来,包括向浒为徐悲鸿搜集旧美术教材、为抗美援朝捐款、徐悲鸿帮向浒将作品送给毛主席,向浒通过徐悲鸿认识了鲁迅夫妇并互相交往,还提出为鲁迅画像……这些可贵的材料足以作为历史研究和徐悲鸿的佐证。徐悲鸿写的信札一般比较简短精炼,而且不多,像这开信札那样书写认真详尽的很少见。徐悲鸿在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写下这开信札,书法刚劲有力、一气呵成,布局抑扬顿挫,方寸之间尽显“徐氏风格”魅力,是一幅完整的上乘的书法作品,也代表着他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刘伯承复信,无不遗憾地取消他以前的建议,同意向浒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徐悲鸿写给伯父向浒的“七封半”亲笔书札手迹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届时莫斯科将举行盛大庆典。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在残酷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曾涌现出了一位武汉英雄。“这是60多年前,伯父荣膺的保卫列宁格勒军功章,由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发。”昨日,在武汉大学—栋宿舍楼里,年逾花甲的向虎雏教授激动地向记者展示了—枚他珍藏多年的前苏联卫国战争军功章。奖章为铜质铸造,正面为苏联红军持枪保卫列宁格勒的画面,上用俄文镌刻有“保卫列宁格勒”等字样,背面刻有获奖者的名字,翻译成中文为“李铁根”。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著名的南昌起义“我的父辈有四兄弟,祖籍湖北汉川,祖父向岩为辛亥元老,伯父叫向浒,字伯虎,‘李铁根’是到苏联后共产国际赠给他的俄文名的中文译名。”向教授说,伯父早在1924年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分配到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分校当排长,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向浒随南昌起义主力在广东与敌激战,终因敌强我弱于潮汕地区失败打散。“瘦成皮包骨的伯父辗转来到上海,在街头邂逅叛徒险被认出。1927年底,党中央选送他与南昌起义的参谋长刘伯承、吴玉章等40余人乘船赴苏联学习。”“刘伯承分配到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半年后因成绩优秀,送进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伯父则始学炮兵。1929年他俩—同到远东作军事工作,伯父负责政治宣传。”向浒和他荣膺的军功章着苏联红军装的向浒由军事改学美术,曾担任苏军军区军事特派员向浒从小爱画画,颇具天赋,并因在远东党委机关报《红星》上发表宣传画作引起关注。1932年,他被远东党委送往久负盛名的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伯父在列宾美术学院拥有正式的学籍和工作,苏共把他作为该党储备干部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才抽调使用。1937年4月,他受苏共中央派遣,曾到贝加尔赤塔军区作军事特派员工作,为收集日本关东军的情报,训练派遣侦察员,秘密潜伏伪满洲国。”国内抗战全面爆发后,向浒向共产国际要求回国参战,后共产国际解散,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决定放弃回国的打算,同苏联人民—起并肩战斗。德军兵临城下,临危受命任防空大队政治指导员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德军元帅莱布率领70万北方集团军群进攻苏联,妄图于7月21日前占领列宁格勒,为其中央集团军群北攻莫斯科廓清后顾之忧。因为伯父与列宁格勒的特殊渊源,向教授对这段异国战史了如指掌。由于久攻不下,恼羞成怒的德军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各地之间的交通线,实行长达900天惨绝人寰的封锁和轰炸,旨在饿死300万城内军民。希特勒甚至扬言要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从地球上抹掉这座伟大的城市。此时,全城粮食奇缺,最困难时士兵工人每天仅250克黑面包,居民只有125克。”荣膺保卫列宁格勒军功章,阔别27载只身回到家乡武昌1942年7月5日,苏共中央认为,列宁格勒城内人口不应超过80万。重病中的向浒谢绝疏散城外的生存机会,决心留在城中与列宁格勒共存亡,他与80万列宁格勒军民,并肩浴血奋战,紧紧牵制着敌人重兵,为夺取整个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战后,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发保卫列宁格勒军功章,鉴于向浒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表现出的献身精神,他荣获了这份当之无愧的荣誉。1955年,英雄只身回到阔别27年的祖国,回到武昌花园山家中,老父洒泪相迎。85岁高龄辞世,有位女儿留苏至今下落不明1983年8月19日,向浒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遗体献给医学研究事业。9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讣告,表达了对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的敬意。向教授告诉记者,伯父去世后,伯妈将伯父生前视为至宝的军功章,及他与好友刘伯承、徐悲鸿来往的信札,还有他在苏联收集的卫国战争期间出版的海报剪辑等相关遗物,托付给他珍藏,希望让后人永远记这段历史!“伯父在苏联时曾有过—段婚姻,与—位苏联姑娘相爱结婚,并育有—女。回国时,伯父只身—人,我的这位堂姐也留在了苏联,后中苏交恶,伯父被迫与她们中断了联系,我至今也不知堂姐的下落。”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谈及此事,向教授仍不无伤感,唏嘘不已。向虎雏教授告诉记者,当年伯父和刘伯承—同赴苏联学习,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0年,刘伯承先期回国,是伯父—个人—直把他从远东送到中苏边界线,两位战友才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后来,伯父继续留在苏联学习美术,参加卫国战争,刘伯承回国指挥千军万马。”刘伯承在南京办军校。“当他得知伯父人还健在,且已经回国的消息,喜出望外,热情邀请伯父去南京—起工作再续友谊。可是,伯父却给刘伯承去信,畅叙离别思念之情后,就坦诚相告自己的健康状况已不再适应军旅生活。”1932年,向浒被选送到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1934年徐悲鸿赴欧洲巡回举办中国画展,次年6月19日移至列宁格勒展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 李本田(1919.5—)原名印家铎,江苏吴县人。擅长展览设计、油画。1940年至1946年在广西参加抗敌演剧四队从事舞台美术及抗日宣传,1946年至1948年在国立北平艺专,1948年在正定华大三部美术系工作和学习,年末参加美术工作队进入北平,6月改组为美术供应社,1952年为中国展览公司。曾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展览工作室副主任,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出国展览处处长。作品有《印第安人肖像》、《静物》、《颐和园后山》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松石(1923.2—)原名李松时,别名宋石,浙江镇海人,是中国建国后著名的油画家、舞台艺术教育家,擅长油画、水彩画。作品概况早期风格写实,晚期在追求意境的基础上对形式感做出求索。作品有《湛江渔火》、《成山角潮》以及多幅作形式处理的静物画。曾就读于武昌艺专,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受教于徐悲鸿先生,深受徐悲鸿的教育理念影响。1949年5月起为上海区铁路工会美工室负责人。全国解放后,1951年奉调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他从事绘画基础课教学达三十余年,为该校系资深教授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30年来他对戏剧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70年代末开始,他着力于风景画的研究和创作,这不仅是由于他自己的兴趣,而更为重要的是为舞台艺术中“景”的体现,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学效益。舞台美术教育,在我国是个新兴学科。他在三十多年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绘画基础训练的规律性,重视绘画训练同舞台美术专业特殊要求相结合,设计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教学计划,并为制订绘画课的教学大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他是最早认识到风景画对舞台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的绘画教师,在教学中他身体力行,亲自进行教学实践,这也是他后来成为著名风景画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作为一个绘画教师,必须首先在这个方面要有自己的艺术实践,他本人就是位画家,尤其是一位风景画家。在教学间隙,他坚持艺术实践,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他对风景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认为“风景画不像情节性人物画那样必须有立体”。198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个人画展——《李松石风景画展》,他展出的近百幅风景画,博得了广大观众和美术界的好评。这次个人画展的百幅作品绝大多数是他近十年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许多画幅在不同程度上闪现出现实主义的光彩。其中《太行烈士潭》、《朔风》、《绿汀》、《闽船》、《南国一古榕》和《成山角潮》的六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从其近百幅作品中遴选出四十余幅,于1984年出版了《李松石风景画选》。李松石在绘画生涯中善于经验总结和专业理论的著述。建国初期著有《美术字技法讲话》一书。该书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本具有理论性的文字专业技法书籍,对后来同类书籍的出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另一本著作是《油画静物》在学术界也反响较大,近年来他又在从事另一部著作《风景画写生与风景画创作》的选写。李松石在教学和创作中一贯坚持的绘画原则是遵循现实主义的道路,他一方面追求形象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具体性,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仅仅反映自然和客观地描绘景物,而是对大自然的景色有自己的感受,并将这种从感受的深化中所迸发出来的感情,全力倾注在自己的画作中。他的作品朴素、浑厚而纯真。并有常常赋予客观对象以一定的思想内容,从而形成他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李松石的画,或予人寻味、深思,或予以人心旷神怡。其总的印象是是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之所以能获得这种艺术效果,其因素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并与生活的美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一种熔炼过程,既深化了自然景色的本色,又赋予了思想含义。达到了意、境的统一 李松石大事件 ·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此前,曾就读于武昌艺专高中师范部。·1949.5——担任上海区铁路工会美工室主持人,主编《上海铁路职工画刊》并著有《美术字讲话》,发行 四十万册。·1951.2——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画课的讲师、副教授、教授。·1953.12——从第二届全国美展起历年时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各类美展。其中参展全国青年美展(二届)的油画作品《古箭楼旁》获奖。·1983.12——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举行《李松石风景画展》。其中作品《太行烈士潭》、《朔风》、《绿汀》、《南国一古榕》、《成山角潮》、《闽船》等六件油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松石风景画选》。作品《太行烈士潭》曾展出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并入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集》(中国文联)。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初稿被北京市美协收藏。中国美术馆所编的该馆四十年年鉴中编入李松石条目。《绘画艺术形式》李松石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在教学当中,一边创作一边思考,形成了对于绘画的独特见解。这是李松石老师在总结毕生的绘画教学和创作经验而写成的,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与教学两方面的实践与体验,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观点。所以在本书全部的内容中,无论是对近四百件作品的分析与评述,还是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诠释都有其独到之处。并且言之切合实际。而行文在力求深入浅出的同时,随意处又不拘一格,以期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其独到之处列举如下:一、传统的绘画形式要素为三个,而他发展开拓为八个,其中近半数是属精神领域里的内容。二、提出了统领性与平衡感是形式秩序的机制。三、形式法则分为两大类一属事物普遍意义的法则,二属表现性的法则。而后者常受前者所制约。四、画面上的平衡感,是凭“形式量”与“含义量”两者来完成的,从而解决了一般理论上的无定性。五、提出了广场艺术的三条形式法则①形象的鲜明性,②动作的明确性:③形式的独特性。壁画属于广场艺术。六、“引力环”一章是对不同的心理视距反应上的假设性的探索,并已见其价值。七、认为艺术趣味有激发形象思维的能量,并使审美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八、提出了画家的视角心理的价值。九、以“形式高于内容”作为本书的结束语。凡此等等也就奠定了绘画形式理论的基础。从“绘画艺术形式”这个命题来说,此书尚属初见的第一本,是属可贵之处。《李松石风景画选》李松石着力于风景画的研究和创作,这不仅是由于他自己的旨趣,而更为重要的是为舞台艺术中“景”的体现,提供更为直接的教学效益。——徐晓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山西运城人,一九三三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设计,舞美学会会员,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社长。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舞台美术工作,曾就职于中央芭蕾舞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芭蕾舞剧《草原儿女》、话剧《风暴》、《可口可笑》、《社会形象》百余个剧目设计和美工绘制,对中西绘画都认真学习,涉猎广泛,油画水彩粉画色彩清晰,书法苍劲流畅。其作品经常参加各种展览。有的书画作品参加赴日交流展。国画代表作有《钟馗》《济公》,书法代表作有《回归》,《浪淘沙》。1990年为颐和园佛香阁设计大型壁画《八方乐奏》获得成功,成为颐和园永久保留的旅游景观,成为。个人词条被《中国美协会员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等多部辞书收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书法

    职务

    画家简介:李树声(1933.3—)别名李树,河北涿县人。擅长美术史。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油画《水》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参加编撰出版有《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版画年鉴》、《当代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通史·近现代卷》;发表《中国最早的几位油画家》、《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等论著。获“鲁迅版画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山东省宁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7年入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学习。1949—50年为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留校任教。1954—59年入原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毕业于约干逊工作室(IERepinCollegeofFineArtsStudioofBVIoganson),获艺术家称号。之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历任油画系研究生导师、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作品多次获奖,为50—80年代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80年代经过《沙风》系列的演变,近年日趋转向带有人生哲理的抽象。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性、北京市及中央美术学院等画展、联展以及赴国外之画展,并为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获1950年全国年画创作一等奖,油画《峥嵘岁月》(合作)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女民兵》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荣誉奖。入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编《世界名人录》,纳入世界范围内500名杰出人物之列,获20世纪成就奖;并入典美国名人传记研究院编《世界名人录》,获“杰出人物奖”,以及入典国内多种艺术名人录。出版有《林岗、庞涛油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32年生。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又名罗贻珍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今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1956年国家派往捷克斯洛伐克学习,在布拉格美术学院研习油画,1960年回国,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员,1962年调任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教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常委兼艺术学科组长、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工作室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老教授协会及欧美同学会会员。作品在国内外参加画展,至今有数十幅油画和水粉作品在国内出版、国内外收藏。六十年代中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北方农村》,、《渔港》及《少女肖像》。八十年代以西藏阿里地区风情为题材的系列油画,其中《边城阿里》,在1987年获全国首届教师美展(专业组)优等奖,《雪域深处》、《不朽的藏乡》、《一方热土》等还发表在《中国油画》等刊物上,参加了国内外画展。八十年代中期创作了三幅巨型壁画,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撰写捷克斯洛伐克美术及重要画家的辞条,发表、出版了介绍捷克绘画和著名美术家玛·什瓦宾斯基的文章及画册,1988年荣获捷克布拉格美术学院授予的钢质纪念奖章。在国内举办两次画展,一次国外画展,出版两本专著、两本个入画册。曾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上卷)、《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香港)、英国剑桥《国际名人辞典》。作品有油画《塔吉克之鹰》、《少女肖像》、《不配的藏乡》、《边城阿里》、《阿希米亚的秋天》,水粉画《渔港》、壁画《阿诗玛》等。出版个人画集两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罗晓航,男,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个人简历:1972 - 1975,重庆市第37中学 高中毕业 1975 - 1976,四川省安岳县李家区踏水公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6 - 1977,重庆钢铁公司綦江铁矿 采矿车间工人 1978 - 1982,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 学习 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1982 - 2016,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任教 副教授2016 - 2020,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退休 重要参展:1983年,水彩、粉画《为了美好的明天》《全国宣传画展览》 二等奖1989年,壁画《时代?人生?我们》《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1994年,壁画《世界艺术墙》《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2012年,壁画《万里长江第一城 - 宜宾》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 入选2013年,油画《废墟上的精灵 - 哀》丰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入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廖叔云,男,毕业于个人简历:1973年9月-2012年9月,重庆市开州区文化馆 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 副研究馆员重要参展:2003年,水彩、粉画《《山镇印象》》《2003年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 入选2012年,水彩、粉画《《绿色家园》》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入选2017年,油画《《多彩的青春》》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2019年,水彩、粉画《《硝烟初散》》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