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哲生(1940.8—)原名李吉生,河北武清人。擅长油画。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电影公司宣传处美编。作品《我这一辈子》、《噩梦》获全国电影宣传画展一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林乃干(1907.7—1992.10)别名林泮桥,擅长中国画、油画。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人。他于1929年毕业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毕业后入日本东京川端学校学习素描,翌年考入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1935年毕业成为该校研究生。从事艺术的研究工作,在日本期间作品参加东京新兴美术协会作品展和中国留日学生美术作品展。1937年,他在研究毕业后,谢绝了日本师友的婉留,放弃在日本优裕的生活及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致力于发展祖国的美术和教育事业。1956年调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创作融合中西笔法,作品笔墨浑厚,气势雄壮,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代表作有《汉封将军柏》、《桂林山水》、《西朗山写照》、《松鸠》、《黄山》、《松鹰》、《红梅》等。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工艺学院等院校教授。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退休后曾任京侨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及山东胶州画院顾问。林乃干从事绘画创作及美术教育事业长达60多年,其绘画选材广泛,既有人物素描,又有油画风景、静物、传统花鸟,水墨山水。其绘画功底坚实,博采各家之长,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绘画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和声望。其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各种展览,刊登于各种刊物和画集。不少作品如《汉封将军柏》、《松鹤》、《桂林山水》等,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宾)馆以及华侨、港、澳、台同胞等国内外人士所收藏,选为各级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他十分关心故乡的建设和发展,80高龄时还回故乡参加丘逢甲诞辰120周年纪念等活动,积极为故乡纪念馆、博物馆作画、赠画,为故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林乃干一贯热爱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他的学生遍于海内外,其中有不少学生在绘画美术、工艺美术等项领域卓有成就,已成为名画家和美术家。林乃干的夫人富家珍女士也是著名的画家,擅长油画、水彩画及工艺花鸟,伉俪俩比翼齐飞。夫妇均入选大型辞书《中国美术家辞典》、《当代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当代中国画家辞典》等辞书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梁运清(1934.12—)别名戈璞,广东东莞人。擅长壁画、油画。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后赴民主德国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大学专攻壁画、油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系副教授、教授。作品有《奇峰竞秀》、《阳光·空气·雨露·生命》、《润物细无声》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宇廉(1948.11—1997),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鄞县。擅长油画、连环画。自幼喜爱画画。刘宇廉是上个世纪后半期成长起来的知青艺术家,艺术生涯开始于1967年“文革”初期的街头大批判专栏画、毛主席像等宣传画。1969年,刘宇廉随“文革”洪流和几十万知青前往黑龙江北大荒,成为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刘宇廉在北大荒版画群体的影响下,开始从事速写、素描、油画、水粉等基本功练习和创作。1977年调入哈尔滨画院任专职画家,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读研究生。1987年赴日留学,1992年起在日本从事艺术创作。1997年因脑瘤不幸病逝。刘宇廉与陈宜明、李斌合作创作的连环画作品《伤痕》《枫》,以及被禁止出版的连环画《张志新》等享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所未有的画风和对人性的表现成为“伤痕美术”的发端与代表作,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段华美篇章。《九色鹿》《黄河祭》《黄河》使刘宇廉在画坛产生广泛影响。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曾出版《刘宇廉的艺术世界丛书》,包括《刘宇廉画集》《刘宇廉文存》《两地书——寄往天国之门》《黄河梦》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梁晔(1939.6—)广东中山人。擅长油画、舞台美术。196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景专业。历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歌舞剧院绘景,中央芭蕾舞剧团一级绘景师。作品入选全国美展。绘景有《天鹅湖》、《中国革命之歌》画幕,作品有油画《琼》、《古老的喀什街巷》、《港》等,设计有《无益谨慎》、《海盗》(合作)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罗尔纯,1930年4月10日(阴历3月12日)生于湖南湘乡县。别名罗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1946年至1950年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颜文梁先生。195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创作干部。1959年后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92年后享有法国艺术居留权,常往返于中国、欧洲之间。罗尔纯的艺术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风格,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望》、《鸡冠花》、《咪咪》、《傍水人家》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在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北京、巴黎、纽约、台北等地知名艺术机构、画廊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共及私人机构永久收藏。出版有《罗尔纯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罗尔纯》(广西美术出版社)、《各师画室—罗尔纯》(人民美术出版社)、《罗尔纯画集》(上海美术馆)、《大彩至朴—罗尔纯画集》(广东美术馆)、《罗尔纯人物画集》(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罗尔纯速写集》(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等。湖南湘乡是曾国藩的老家。湘乡浓郁的乡土风情对罗尔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父亲是影响罗尔纯美术爱好的第一人。父亲罗光绩早年学工,在湖南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因为领导学运获罪学校当局,被迫回家乡的小学教书。罗光绩古文深厚,擅长诗、词、书、画,他是罗尔纯第一位美术教师。受父亲的影响,罗尔纯从小喜欢画画。少年时代,罗尔纯已经可以在学校的石印校刊《陶龛旬报》上画插图和记事画。1946年,十六岁受姑母罗君建(早年毕业苏州美专)的影响,考入苏州美专,师从颜文梁先生。苏州美专推崇欧洲古典主义,教学上以古典学院派为模式,连教学楼的内部也装饰着欧洲古典风格的壁画。苏州美专给罗尔纯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基础。在校期间,获得了“1947年春季油画风景写生”第一名,颜文梁先生亲以其水彩风景画奖励。颜文梁先生1988年以96岁高龄辞世。罗尔纯对自己的老师充满感情,他深受颜文梁先生的艺术和品格的影响。罗尔纯曾撰写了一篇《艺坛耕耘八十春》的文章,怀念颜文梁先生。而深受古典学院教学影响和受过严格写实训练的罗尔纯后来成为同行中最早跳出模仿客观的写实模式的艺术家之一。1951年,二十一岁的罗尔纯从苏州美专毕业。10月份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创作员。此后8年是罗尔纯专业思想上最难熬的8年。他对其担负的工作不适应,一是坐不惯办公桌,一是想画画,压抑的情感可想而知。1959年,二十九岁。经朋友推荐,罗尔纯调往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讲师。美术系中有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等。吴冠中当时任油画教研组组长。吴冠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是反对教学中只教技术不教艺术。他介绍最多的西方画家是凡高、塞尚、郁特里罗……特别是凡高。吴冠中的主张和观点影响了罗尔纯,使其开始注意印象派及其以后的画家和作品,思考艺术上的问题。吴冠中成为继颜文梁之后对罗尔纯的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人。1964年,三十四岁。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解散,罗尔纯调往中央美术学院工作。这是罗尔纯艺术生命经历的第三次重要的变动。如果说在苏州美专获得了专业的基础,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的五年进一步拓宽了艺术的视野,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则主要提出了“创作”问题。此后直到1990年罗尔纯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他没有离开这所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罗尔纯随学院到部队接受改造。1970年从部队抽调上来在历史博物馆画了一段历史画后,又被抽调到国务院画宾馆画。有机会结识吴作人、李苦禅、艾中信等先生。受吴作人先生影响,1973年后,罗尔纯开始创作国画。成为同时可在油彩和水墨两个领域耕耘的画家。文革后期,中央美院开始复课,油画系恢复画室制,詹建俊先生邀请罗尔纯到第三画室工作。1978年以后,罗尔纯在艺术上的创作活动多了起来。罗尔纯的创作与湖南的红土丘陵、云南的南国风情等素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乡土题材的绘画成为罗尔纯艺术的鲜明特色之一。他先后画了乡土画《红土》、《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凤凰花开》等作品。并与丁慈康合作,创作了《架起四海友谊桥》(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作品先后参展了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以及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油画展等各类展览,开始进入了创作的第一个旺期。创作了《岁月》、《小镇》、《傍水人家》、《小村》、《凤凰古城》、《九月》等一批优秀作品。以罗尔纯为代表的乡土表现绘画,以及由当时的年轻画家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的乡土写实绘画,在80年代初形成了画坛盛行的乡土风情热。时至今日,罗尔纯的乡土表现绘画依然推陈出新,保持着不衰的魅力。1982年,罗尔纯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戴泽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联展。这是罗尔纯油画第一次有规模的展出。油画《望》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1987年,油画《望》、《凤凰古城》参加美国纽约著名的赫夫纳画廊主办的“中国现代油画展”。1988年,美国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罗尔纯油画展”,共展出油画作品30幅。纽约的展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深受观众和评论家的欢迎。赫夫纳先生两次到北京拜会罗尔纯,对罗尔纯发出了到美国从事艺术活动的邀请,并制定了系统的艺术推广计划。由于罗尔纯突然患病,并因搬迁画室丢失了往来的信函和通讯方式,这个计划没有执行。油画《小村》参加浙江“杭州′88中国油画邀请展”,获浙江国际文化交流奖。油画《岁月》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0年,“罗尔纯水墨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同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退休。油画《傍水人家》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北京市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一等奖和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静物《花》参加“第二届全国油画展”。油画《九月》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油画《咪咪》参加“中国百年肖像作品展”。1992年3月,罗尔纯来到法国巴黎,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城的文化交流。同年在巴黎艺术城和ARTSERVICEGALERIE画廊两次举办个展。并接受法国广播电台中文台采访。并在此后办理了“艺术家居留”。1994年3月,罗尔纯回到北京,从此开始了被戏称为“候鸟”的生活,每年到法国两到三个月,并结识了一批艺术界的朋友。1998年6月赴台湾文化交流,参观访问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于台湾甄藏画廊举办“罗尔纯油画艺术展”。1999年于台湾国父纪念馆翠亨画廊举办画展。1999年,作品参加美国芝加哥艺术节活动,油画《水乡之夜》由《亚洲艺术》画刊封面刊介。多年的艺术家居留生活,使罗尔纯有机会游学于欧洲的艺术中心,并游历北欧、东欧、非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对东西方艺术和中国文化进行了新的思考。在国内许多同时代的高龄艺术家逐渐退出艺术创作的时候,进入21世纪的罗尔纯迎来了艺术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评论家迈克·苏立文教授在所著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和艺术家》中评论道:“罗尔纯教授的油画一扫中国油画画坛几十年的沉闷空气,以他明亮的色彩很自然的变形手法”创造出“极鲜明的个人风格”。吴冠中先生在评价罗尔纯的艺术道路时说,罗尔纯是“弱者”,但不是“奴隶”。——他一直坚持了独立的艺术思考和创作,没有“奴颜和媚骨”。这是罗尔纯最宝贵的精神。2005年,在北海公园举办个人国画展。2006年9月,罗尔纯15年来首次个人油画展——“罗尔纯油画观摩展”在北京百雅轩画廊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罗尔纯新创作的油画作品60幅。迈克·苏立文教授、吴冠中先生等艺术家、评论家参观了这次展览,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7年3月23日至4月10日,由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百雅轩画廊协办的“罗尔纯油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同时出版同名画册。2008年3月22日至31日,由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主办的“罗尔纯人物画展”在北京798桥艺术空间举行。《罗尔纯人物画》画册也在开幕当日发布。2008年7月17-27日,由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主办,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大彩至朴——罗尔纯艺术展”。同时,《罗尔纯——大彩至朴》画册由广东美术馆结集出版。此次展览是罗尔纯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现,同时有5件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两件为油画作品《母与子(一)》、《树林》;另外三件为由百雅轩版画院制作的丝网版画作品《蓝衣妇女》、《冷与暖》、《地中海的宁静》。罗尔纯油画艺术展于2015年4月到5月在中国美术馆展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骏,我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1931年生于山东青岛。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绘画系,1956年公派留学前苏联进入列宾美术学院学习。1962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油画专业研究生学习,回国后与北京艺术学院教授色彩课;1963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油画系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曾主持过中央美院第一届起多届油画进修班的教学工作,其艺术实践和主张,在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油画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李骏是我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他将俄罗斯古典油画精髓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相融合,将俄罗斯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骏在苏联时期临摹诸多古典名画归国后捐献与国家,开启了中国油画的新纪元,其肖像作品影响了自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油画家。从1956年起,李骏的油画作品不断参加苏联及全国美术展览,1963年《刘胡兰及七烈士就义》等多幅历史画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培养了许多人才,同时以大量肖像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评论家称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画家。80年代早期,他曾应邀在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艺术学院讲学,并在欧洲各艺术博物馆访问、研究。在8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俄罗斯古典油画技巧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了多种个人画集。他的《齐白石与卫天霖》、《女人体》、《俄罗斯农民》、《俄罗斯妇女》、《理查德教授》、《女青年》等肖像作品及风景作品《白桦林系列》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李骏的国画书法得诸多大师指点也是造诣深厚。李骏之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重,不仅是因为他的名气,他的成就,更在于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品格,在于他“丹心终不移,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在于他勤奋、创作、奉献、求索的奋斗精神。是的,李骏将自己的灵魂和精力融进笔端,实现了通过油画创作装点祖国河山、表现人文精神的目的。李骏老师不仅是位优秀的艺术家,他还是非常关心下代的伯乐。李骏先生在美院期间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他对一些他接触的绘画功底深厚的学生,积极推荐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举办的一些展览,并不厌其烦地为学生出版作品作序等。李骏与夫人刘波经常称呼为“自家弟子孙子辈的学生”的青年画家李凯谈到老师就会说“李老师就像是我的爷爷一样,他对我生活的关心呵护,对我的学习的教导更是终生受益,刘老师就如同奶奶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对于这一切我永生不忘。”李骏先生退休后,被一些大学和艺术学院聘为高级顾问,定期为学生讲课,并切很少收取费用。他说:“学子们能学到真正的东西也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他经常带领与李骏先生近距离地接触,使我感受良多。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油画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良师益友,更是当代留学人员学习、景仰的楷模。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说:李骏先生是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老当益壮,相信他会给国家和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东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梁玉龙,1922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47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1949年6月参加上海美协组织部工作;1949年9月应徐悲鸿之邀赴北京协助田汉领导的戏曲改革美术工作;1950年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51年任吴作人助教;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油画研究班毕业;1952至1964年先后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校教学。梁玉龙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如198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梁玉龙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8年受巴西圣保罗保利斯达画廊之邀赴巴西举办个展;1988年受美国纽约苏荷ARIEL画廊之邀赴美举办个展;1988年赴法国巴黎参观、访问、考察;1995年参加文化部中国艺术博览会举办个展;1999年参加老教授协会画展;1999年在上海,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梁玉龙联合美展”;2000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化、梁玉龙联合美展”。梁玉龙先生代表作品:《李大钊》由首都博物馆收藏;《卖唱》、《李欧丽格教授》、《三老图》、《少女黄花》由中国美术馆收藏;《马海德大夫》、《作家路易.艾黎》、《友谊》由北京美术家协会收藏;《献血》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著作有《油画色彩问题》、《素描教学50例》、《梁玉龙油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化吉,一九三一年二月生。北京人。满族。擅壁画、油画。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任西南军区画报社、重庆《新华日报》社编辑。油画《闯王进京》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油画《文成公主》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还有《白蛇传》(壁画、合作)、《牧羊女》等。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化部硕士授予权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闯王进京》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油画《文成公主》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还有《白蛇传》(壁画、合作)、《牧羊女》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铁根,笔名向浒,1898年生。湖北汉川人。擅油画。中央美术学院。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卫国战争曾获保卫列宁格勒奖章。1898年12月出生于湖北汉川;1924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受中国共产党派遣赴苏联学习;1932年被送到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后与油画大师徐悲鸿成为好朋友,徐悲鸿还在信中称他是中国唯一在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人。1941年在列宁格勒参加苏联卫国战争。战后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受教于著名油画家约干松教授。1948年毕业,参加苏联艺术家协会。1955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作品《缝军鞋》由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收藏,《长征路上》参加庆祝建军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1955年回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伯父(李铁根)与徐悲鸿的信件往来中,谈到文艺、人生,谈到水灾时忧心忡忡,谈到丰收时兴高采烈,反映了一代人的情怀。”向虎雏保存着徐悲鸿写给他的伯父向浒的7封半信,都是徐悲鸿在1950年前后写的。向浒(俄译名李铁根)是湖北汉川人,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被送到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后与油画大师徐悲鸿成为好朋友,徐悲鸿还在信中称他是中国唯一在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人。这些信笺向虎雏珍藏了十几年,一直不知道这样的信笺除了纪念价值外还有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后来,他找到藏家陈少湘,希望他帮忙鉴定徐悲鸿字迹,而陈少湘见后非常重视,连声叮嘱向虎雏不可随意将信笺转手。这7封半信中,涉及到许多徐悲鸿与向浒的往来,包括向浒为徐悲鸿搜集旧美术教材、为抗美援朝捐款、徐悲鸿帮向浒将作品送给毛主席,向浒通过徐悲鸿认识了鲁迅夫妇并互相交往,还提出为鲁迅画像……这些可贵的材料足以作为历史研究和徐悲鸿的佐证。徐悲鸿写的信札一般比较简短精炼,而且不多,像这开信札那样书写认真详尽的很少见。徐悲鸿在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写下这开信札,书法刚劲有力、一气呵成,布局抑扬顿挫,方寸之间尽显“徐氏风格”魅力,是一幅完整的上乘的书法作品,也代表着他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刘伯承复信,无不遗憾地取消他以前的建议,同意向浒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徐悲鸿写给伯父向浒的“七封半”亲笔书札手迹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届时莫斯科将举行盛大庆典。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在残酷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曾涌现出了一位武汉英雄。“这是60多年前,伯父荣膺的保卫列宁格勒军功章,由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发。”昨日,在武汉大学—栋宿舍楼里,年逾花甲的向虎雏教授激动地向记者展示了—枚他珍藏多年的前苏联卫国战争军功章。奖章为铜质铸造,正面为苏联红军持枪保卫列宁格勒的画面,上用俄文镌刻有“保卫列宁格勒”等字样,背面刻有获奖者的名字,翻译成中文为“李铁根”。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著名的南昌起义“我的父辈有四兄弟,祖籍湖北汉川,祖父向岩为辛亥元老,伯父叫向浒,字伯虎,‘李铁根’是到苏联后共产国际赠给他的俄文名的中文译名。”向教授说,伯父早在1924年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分配到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分校当排长,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向浒随南昌起义主力在广东与敌激战,终因敌强我弱于潮汕地区失败打散。“瘦成皮包骨的伯父辗转来到上海,在街头邂逅叛徒险被认出。1927年底,党中央选送他与南昌起义的参谋长刘伯承、吴玉章等40余人乘船赴苏联学习。”“刘伯承分配到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半年后因成绩优秀,送进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伯父则始学炮兵。1929年他俩—同到远东作军事工作,伯父负责政治宣传。”向浒和他荣膺的军功章着苏联红军装的向浒由军事改学美术,曾担任苏军军区军事特派员向浒从小爱画画,颇具天赋,并因在远东党委机关报《红星》上发表宣传画作引起关注。1932年,他被远东党委送往久负盛名的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伯父在列宾美术学院拥有正式的学籍和工作,苏共把他作为该党储备干部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才抽调使用。1937年4月,他受苏共中央派遣,曾到贝加尔赤塔军区作军事特派员工作,为收集日本关东军的情报,训练派遣侦察员,秘密潜伏伪满洲国。”国内抗战全面爆发后,向浒向共产国际要求回国参战,后共产国际解散,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决定放弃回国的打算,同苏联人民—起并肩战斗。德军兵临城下,临危受命任防空大队政治指导员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德军元帅莱布率领70万北方集团军群进攻苏联,妄图于7月21日前占领列宁格勒,为其中央集团军群北攻莫斯科廓清后顾之忧。因为伯父与列宁格勒的特殊渊源,向教授对这段异国战史了如指掌。由于久攻不下,恼羞成怒的德军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各地之间的交通线,实行长达900天惨绝人寰的封锁和轰炸,旨在饿死300万城内军民。希特勒甚至扬言要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从地球上抹掉这座伟大的城市。此时,全城粮食奇缺,最困难时士兵工人每天仅250克黑面包,居民只有125克。”荣膺保卫列宁格勒军功章,阔别27载只身回到家乡武昌1942年7月5日,苏共中央认为,列宁格勒城内人口不应超过80万。重病中的向浒谢绝疏散城外的生存机会,决心留在城中与列宁格勒共存亡,他与80万列宁格勒军民,并肩浴血奋战,紧紧牵制着敌人重兵,为夺取整个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战后,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发保卫列宁格勒军功章,鉴于向浒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表现出的献身精神,他荣获了这份当之无愧的荣誉。1955年,英雄只身回到阔别27年的祖国,回到武昌花园山家中,老父洒泪相迎。85岁高龄辞世,有位女儿留苏至今下落不明1983年8月19日,向浒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遗体献给医学研究事业。9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讣告,表达了对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的敬意。向教授告诉记者,伯父去世后,伯妈将伯父生前视为至宝的军功章,及他与好友刘伯承、徐悲鸿来往的信札,还有他在苏联收集的卫国战争期间出版的海报剪辑等相关遗物,托付给他珍藏,希望让后人永远记这段历史!“伯父在苏联时曾有过—段婚姻,与—位苏联姑娘相爱结婚,并育有—女。回国时,伯父只身—人,我的这位堂姐也留在了苏联,后中苏交恶,伯父被迫与她们中断了联系,我至今也不知堂姐的下落。”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谈及此事,向教授仍不无伤感,唏嘘不已。向虎雏教授告诉记者,当年伯父和刘伯承—同赴苏联学习,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0年,刘伯承先期回国,是伯父—个人—直把他从远东送到中苏边界线,两位战友才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后来,伯父继续留在苏联学习美术,参加卫国战争,刘伯承回国指挥千军万马。”刘伯承在南京办军校。“当他得知伯父人还健在,且已经回国的消息,喜出望外,热情邀请伯父去南京—起工作再续友谊。可是,伯父却给刘伯承去信,畅叙离别思念之情后,就坦诚相告自己的健康状况已不再适应军旅生活。”1932年,向浒被选送到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1934年徐悲鸿赴欧洲巡回举办中国画展,次年6月19日移至列宁格勒展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