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绍城(1944.7—)广西合浦人。擅长中国画、油画。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历任广州轻工美术公司设计,广州市委宣传部美术组及广州美术工作室创作组创作干部,广州画院画家。作品有《特区女经理》、《巨大的蕴藏》、《广阔天地新苗壮》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仁毅(1938.8—)广东龙门人。擅长油画。历任广东省幻灯厂、广东人民美术社雕塑工厂、广州演出公司美工室、广州幻灯片厂、广州市电影公司美工,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有《月是故乡明》、《早晨》、《小八路》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尹国良(1931.1—)山西朔州人。擅长油画。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广东油画会会长。年画《农村新气象》获1953年文化部奖,油画《时刻准备着》、《高唱革命歌》(合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泉》(合作)入选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千秋功罪》获建国30周年建国美展三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作品有《尹国良张彤云油画素描选集》、《尹国良油画集》、《尹国良油画新作选》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广州人。擅长油画。1980年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南海舰队军人俱乐部美术员。作品有《关怀》、《西沙之晨》、《夜海渔歌》等。美国一家画廊老板帕翠西亚·特维利葛曾经这样评价过中国油画家何岸:“何岸擅长画肖像画,他画的具有浪漫风格的女性肖像使他成为美国最受追捧的画家之一。何岸对女性的极大倾慕和尊重从他所有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但用何岸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些为了“生活而作的画,画白人女子,老感觉画的不是自己最想画的。”2005年,回到广州的何岸才重寻到了自己文化和情感上的根。和大多数“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艺术家一样,何岸口拙,甚至沉默。“让作品来说话吧。”对他而言实在是再好不过。所幸的是,在采访他之前,我认识他并非通过没有血肉的资料和生平简介,而是他充满说服力的作品。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悬挂在广东著名摄影家陈纪萱先生客厅里的一幅《海边絮语》,陈先生介绍说那是何岸在南海舰队时的创作,军队的题材被画家以一个柔和的侧面反映出来,四五个年轻的渔家女,在絮絮私语,表情恬静、柔美,远处是归来的舰队,令人遥想起渔家女的话题和舰队上的军人相关,整个画面充溢着温馨的爱情意味。画面中心的几个渔家女子,容颜美丽,身材纤细,表情宁静,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作者对美的把握已经超出了写实的范围;二是作者 在肖像画上的功力远非一般的画家所比。然后就是在他的新画室,画架上是一幅刚完成的肖像画,画中人和画中之景以及画境的和谐,令作品与观者之间,达成了对美的认同。采访已经是一周之后的事,在这期间我一直反复地翻阅着画册《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何岸油画艺术》,看到他在美国所画的美丽女子,所有的画都指向同一个主题——美是永恒的生命力。何岸,1957年生于广州艺术世家。上世纪80年代初即轰动广东画坛的油画家。1978年,中国随改革开放发生巨变,他的一系列浪漫主义色彩作品横空出世,在南海舰队期间创作的《西沙之晨》,《夜海渔歌》等油画,让年仅24岁的他成为中国美术协会当年最年轻的会员。1986年,何岸赴美国纽约美术学院继续深造,通宵达旦作画使他接到大量合同,是美国少数作品能在高端画廊受追捧并在美加地区多次操办个展的画家之一。 南海舰队时期人生中最精彩的十年何岸出身绘画世家,祖上为清代岭南画派著名画家何翀(字丹山),擅画花鸟、人物,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艺博园都有其画作藏品。父亲何克敌是广东画院著名油画家,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其画作《百色起义》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所收藏,画作《特区的晌午》为广东美术馆收藏。在这样的环境下,何岸从小跟画笔颜料打交道。而除了父亲的指导之外,作为在画院大院里成长的孩子,何岸还得到了很多人一生都得不到的机会,那就是跟林墉、关则驹、汤小铭、陈衍宁、伍启中等比自己年长一些的画家们的指导,何岸经常到画室去看他们作画,也经常将自己的习作拿去给他们修改,家学和专家的指导加上刻苦努力以及天赋,为何岸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就在初三毕业那一年,16岁的他被时任南海舰队美术创作组的黄树德特招进入南海舰队美术创作组。何岸在南海舰队一呆就是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最有成绩的十年,最精彩的人生,最好的作品都产生在那个时期。”当时的文艺兵都需要下放锻炼。他被安排到舰艇上当枪炮兵,因为只有枪炮兵才能到甲板上,才可以看到海,看到岛,看到渔民。在南海舰队时期,他下到了南海的各个岛屿。大海、海岛、战士、渔民、渔港,奔涌的生活成为了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在那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画作,包括《西沙之晨》、《海边絮语》、《陆战队员》、《在太平洋上》、《夜海渔歌》、《兴隆》,何岸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画作都参加过全国和全军的美术展览以及全国青年美展,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充满作者的创作热情、技法娴熟,在美术界引起了重视和关注,1981年,何岸成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那时他还不到25岁。南海舰队时期的作品,已经可以看到何岸绘画风格形成和成熟,在他的作品中,虽然也不乏如《陆战队员》、《在太平洋上》这样直接描写海军生活、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但面对生活时,他总能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寻找到自己的视角,选取生活的侧面,以自己对美的判断和审视,为画面组织出一些优美的动作。他的《夜海渔歌》(1980)画的是潜艇上的战士在晚上浮出水面的轻松一刻;《路不断地延伸》(1983)的画面中心是几个带着孩子的海南岛女人,她们身边堆着的断木代表了一条即将开通的道路,女人和孩子的脸上都显示出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期待的幸福神情,那是对海南岛开发的一个侧面记录。在创作上丰收的同时,何岸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那幅我最初见到的《海边絮语》,画面中心的女子,原型就是他当时的女朋友——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演员栾明,栾明后来成了他的太太,也成为他后来很多作品中的模特。美国时期最受追捧的画家之一1985年,母亲李植芳出国,何岸也随后移民。何岸将初到纽约的那一段时期称为自己的彷徨期,找不到艺术的出路,也找不到工作。为了谋生他和所有初去美国的艺术家一样,都经历了艰苦的谋生生活。“不知道怎么找画廊,语言也不通,到美国的第一天我就想回来。”而这样的情绪直到他在两年后卖出第一幅画的时候还持续着,1987年,他在舅舅的餐馆上挂的一幅他曾在云南体验生活,后来到美国才画成的画作《岁月》以200美元的价格被一个就餐的顾客买去,他拿到钱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看到了前途,这钱够买一张机票回国了。”然而他终于还是留了下来,1987年,在朋友蔡楚夫(蔡也是画家,当时在美国的华人画家中已经非常有名)的介绍下,他找到了画廊,终于“做回了本行”,开始了绘画、卖画的生涯,也选择了定居在旧金山。到了美国之后,何岸开始大量接触到法国、欧洲的艺术家的作品,他画中的虚实结合和美感,更为成熟。在美国主要面对的是一般的大众市场,于是“好看”就成为何岸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追求,在不断的摸索 中,他找到了一条表达美的新路子——美丽女子的肖像画。他美国时期的作品,以肖像画为主要题材,对他这一时期的画作,加州一家销售他画作最多的画廊老板帕翠西亚·特维利葛的评价最具代表性。他的画中人都有一份优雅,体现了美好的内涵。他画的女子超越时限,娇柔而若有所思。这一张张脸上都蕴藏着深度,或俏皮,或高雅,或智慧,或好奇。每一张画都有生命,捕捉到画中人在时空中的某个时刻。何岸的画作也常常设置在一个艺术的氛围里:或是芭蕾舞者在表演前做伸展准备;或是女子坐在钢琴前,自豪地听孩子弹奏;或是拿着小提琴的女子在音乐室内,手里的琴弓还在半空中似刚刚演奏完,观者似乎还能听到余音缭绕。”广州时期重寻文化和情感上的根尽管在美国,如同帕翠西亚·特维利葛所说的,“何岸的画悬挂在世界各地的高层和皇室成员的家里,许多人多年来一直收藏他的画作,他的画总是供不应求,满足不了收藏家的需求。而收藏家总是耐心地等待他的作品。”而仿佛是冥冥中注定一样,2005年,回到广州的何岸感觉到自己突然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发现“大家坐在一起竟然又可以聊画,而且竟然还有人记得我”的时候。一个下午,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中国台湾的蒋祖台先生打来的,蒋先生说自己受某著名食品集团的罗先生所托,一直在寻找他。上世纪80年代,罗先生留学美国,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了何岸的一幅画,非常喜欢,可当他去取钱再回来买画的时候,画已经被买走了。罗先生一直念念不忘,但因一直无法确定何岸的中文名而寻找多年,终于在20年后找到了他。蒋祖台代罗先生到广州探望了何岸,并给何岸在天河设了一个画室,于是何岸在美国之外,又拥有了一个在广州的画室。如今,何岸在美国和广州的时间是对半分的。回到广州,何岸重新寻到了自己文化和情感上的根。而2005年和2006年,何岸与陈纪萱先生两度进入新疆采风,新疆的美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触动,也激发了他新的创作热情。接下来,何岸打算一面要继续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而另一面,他将创作出一系列以“中国美”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而这系列作品将以2008年为白先勇先生制作的、将赴英国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创作三幅巨型油画为开始!天命之年的何岸,势必会在广州这块土地上,焕发出更为耀眼的艺术之光。“沉醉知归路”——旅美中国画家何岸油画展将于11月22日在东风东路广东港澳中心七楼艺海堂美术馆展出,展示画家浪漫抒情、唯美写实的艺术之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何岸赴美国去追寻梦想。本次画展是他首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本次画展的价值在于体现了这位华人艺术家穿越中西文化所进行的文化融合实践。成熟在军队,出名在美国,画家的归属在故乡。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恤珠,男,1930年2月出生,山东省烟台市人。教授、一级美术师。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7年毕业于苏联专家KM马克西莫夫来华举办的油画研究班,其后在广州市美术学院任教近二十年,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讲师。广东画院专业画家。1985年应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美术学院邀请,作为客座教授在该院讲学。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地举办画展和进行艺术交流。主要作品有1957年KM马克西莫夫油画研究班创作,大幅油画《待渡》,在当时即获好评,被发表于国内多种刊物及印刷成单幅画并选送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画展;1961年应北京文化部委托创作巨幅历史油画《金田起义》,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和长期陈列。《金田起义》画稿被编入中小学课本并被印成教学挂图。1986年创作《侨乡小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近年出版有《王恤珠油画选集》、《王恤珠画集》等四种个人画册。自1985年以来多次举办过大型个人画展,在国画艺术上亦有造诣,许多油画、国画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及个人收藏。作品还有《薄暮》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余本(1905.6—1995.1)别名余建本,广东台山人。擅长油画、中国画。1928年考入加拿大盛尼美术学校,1931年毕业于多伦多省立安德里奥艺术学院,当时创作的画《拉琴者》曾参加渥太华加拿大全国美术展览和世界博览会。1935年回到香港。曾和徐悲鸿、李铁夫、黄少陵等去广西写生。多次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56年9月响应周恩来总理关于国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举家回国定居。从1957年开始,余本的油画艺术就进入一个新阶段。他力图做一个半路出家的中国画家,通过墨画的尝试去了解民族的绘画传统,以便在油画创作上民族化有所借鉴。余本一贯辛勤的艺术劳动,获得了丰富的艺术成果,其代表作品有油画《拉琴者》、《黄河渡口》、《万里长城》、《延安》、《三峡俯瞰》,中国画《江上卧青山》。出版有《余本画集》等。历任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汤小铭,1939年生于广西桂林。著名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5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进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历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主席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协名誉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暨南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画院艺术顾问、广州美协艺术顾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委员。油画、连环画、国画、书法俱佳,尤擅油画肖像。主要作品有《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等,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并被多家机构收藏。汤小铭是长于油画肖像画的艺术家。1971年,鲁迅纪念馆恢复陈列,就陈列内容的需要,汤小铭创作了带有鲜明主题的鲁迅肖像画——《永不休战》。作品以写实的手法,精谨的造型,沉稳的色调,娴熟的油画技巧,刻画了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不屈不挠、文坛斗士形象。灰白色的背景前三角形的构图,浓重的缁衣使病中的鲁迅形象如同雕塑般坚实有力。那犀利中略带忧郁的眼神,双唇紧闭的威严面庞,紧握毛笔的有力的双手,无不传递出鲁迅的气质与个性。鲁迅身边桌上的闹钟,药瓶和厚厚的书籍、文稿等细节的描绘,都映现着鲁迅先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斗争精神。画家所作的油画《让智慧发光》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孙中山先生》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汤小铭的笔端游离于伟大与平凡之间,使那些大时代充盈着质感的人物肖像,于朴实中闪现光华,美感是深厚而久远的,令人感到亲切的。几十年来,汤小铭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热情而真诚地讴歌时代旋律,弘扬时代精神,是一位与时代主体血肉相连的现实主义画家。[1]艺术年表1939年,生于广西桂林市1956年,素描《追踪》获湖北省美术作品三等奖195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油画《稻香时节》参加全国美术院校学生作品巡回展,广州美术学院收藏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1972年,油画《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入选全国美展,《永不休战》中国美术馆收藏1973年,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与陈衍宁合作)入选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毛主席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陈衍宁合作)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收藏;油画《永不休战》《女委员》赴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展出;《女委员》印制成“中国妇女”纪念邮票发行1974年,油画《节日之夜》入选全国美展1975年,油画《毛主席会见柯棣华大夫》(与陈衍宁合作)入选柯棣华大夫美术作品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藏1976年,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油画《抗日战歌响彻太行》获广东优秀美术作品创作一等奖,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油画《永不休战》印制成“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纪念邮票发行1977年,油画《满腔热忱》、水粉连环画《鲁迅在广州》入选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大河上下》入选全国美展;当选为广东省文联委员;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油画《稻香时节》入选广东省美展;水粉连环画《鲁迅在广州》获广东省艺术作品优秀奖1979年,油画《让智慧发光》入选全国美展,获三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让智慧发光》入选全国科普展,获三等奖,广东美术馆收藏;油画《课前课后》入选广东省美展1980年,当选连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当选连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油画《在太行山上》《人与海》入选广东省美展,《在太行山上》获二等奖,广东美术馆收藏;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与陈衍宁合作)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二等奖1982年,油画《画家余本》《胶园》《水乡薄雾》入选广东省侨乡风貌展;油画《难忘的会见》(廖仲恺、何香凝会见孙中山先生),广州廖仲恺纪念馆收藏;油画《永不休战》赴法国巴黎参加“春季沙龙”展出。1983年,油画《画家余本》《胶园》入选全国侨乡风貌展;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卡尔·马克思传》作水粉画《马克思为巴黎公社出谋献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派往法国巴黎进行友好访问;当选为广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文化部、中国美协聘请为第六届全国美展评选评奖委员;油画《孙中山先生》入选全国美展,获铜牌奖,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赴澳门举办广东画院王恤珠、汤小铭、陈衍宁油画展,并莅澳示范讲学;油画《孙中山先生》赴苏联展出及参加中国美术馆部分油画藏品陈列展;油画《西湾》《连理树》参加澳门美画展;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弗·恩格斯画传》作油画《海滨疗养》;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策划筹建广东美术馆;被中国美协艺委会聘请为油画艺委会委员。1986年,油画《孙中山先生》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金美术三等奖;连环画《复仇》(与陈衍宁合作)获全国首届《连环画报》金环奖;水粉画《白马将军》获《革命先辈的故事》丛书优秀封面奖。1987年,被中国文联委派代表中国美术家,以评委身份带团赴阿尔及尔参加“阿尔及尔·世界文化荟萃”活动,随团展出了广东美术家作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造型艺术集体特别奖”(金牌奖),本人参展作品有油画《画家余本》《胶园》《潮声》;被广东省委任命为广东美术馆筹建办主任。1988年,油画《绿风》入选广东省绿化广东画展;职称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受聘为广东省艺术专业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出席全国第五次文代会及广东省第三次文代会,当选为广东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被文化部、中国美协聘请为第七届全国美展油画评选委员和总评奖委员;受聘为广东省美展作品评选委员;随广东省外经委出访加拿大。1990年,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1991年,赴澳门举办广东画院作品展;受聘为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评选委员;受聘为广东省艺术专业人员和群众文化专业人员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被广东省政府授予省职工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油画《白马将军·叶挺》入选广东省首届历史画展,广州美术馆收藏;受聘为广州·90年代艺术双年展艺术顾问;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油画《永不休战》选入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油画》大型画册;受聘为93博雅油画大赛总评委;受聘为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当选为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油画《永不休战》《孙中山先生》《满腔热忱》《让智慧发光》选入天津人美出版社《光辉的历程·中国革命历史精品集》大型画册;被文化部、中国美协聘请为第八届全国美展总评选评奖委员及广东省美展作品评委主任;受聘为全国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委;受聘为暨南大学兼职教授。1995年,出席广东省第四次文代会,受聘为广东省文联主席团名誉委员;出席广东省第五次美代会,经同意辞去广东省美协主席职务,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席。1996年,油画《让智慧发光》《在太行山上》《美术馆工地》参加广东美术馆藏画展。1997年,油画《永不休战》《满腔热忱》《孙中山先生》入选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永不休战》《满腔热忱》《让智慧发光》选入天津人美出版社《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大型画册;赴澳门任澳门美术展评委。1998年,在广东省画院及珠海博物馆分别举办汤小铭·唐力人体画作品展;出版《汤小铭·油画人体》;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99年,油画《永不休战》选入浙江人美出版社《新中国美术五十年》大型画册;油画《永不休战》、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与陈衍宁合作)选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山东美术出版社《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大型画册;被文化部、中国美协聘请为第九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受聘为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总评委。2000年,油画《永不休战》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25原籍杭州,出生于山东济南1941-1946入学重庆国立艺专西画系,毕业于林凤眠画室。 1947-1949留学美国柴纳累斯学院及芝加哥艺术学院。1949-1953在文艺处美工组及华南文艺学院,主要画领袖像、宣传画、创作革命历史油画《东江纵队成立大会》送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在云浮文艺创作组创作发表的有反映土改连环图、单幅画。 1953-1958中南美专油画系讲师,教研组副组长。创作《红领巾》、《女解放军》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 1958-1966广州的“反右”运动后期,被撤去油画教学及教研组长职务,旋又被派赴阳江阳春参加社教工作两年。1959年,《“三八”妇女号渔船》入选广东省美展。 1966-1978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三水、英德“五七”干校劳动三年后调回省文艺办任美展及样版戏辅助工作,其后复回到与音专、舞校合并的广东人民艺术学院教学。 1978-1979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大会。 1980-1981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及全国“三八”妇女红旗手赴京出席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 1983-1984任“广东油画会”首届会长,广州美院油画系主任。 1985受聘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理事、广州市少年宫艺术中心副校长。8月广东省美协主办《徐坚白、谭雪生油画联展》,同年10月澳门“赵班烂艺术馆”举办《徐坚白、谭雪生油画展》,《女裸体》为该馆所收藏。 1991台湾“隔山画廊”举办《徐坚白油画展》并出版《徐坚白油画集》。 1996定居美国。 1999创作《林风眠像》,参加“林风眠诞生百年纪念”活动,“林风眠故居纪念馆”收藏。 2000广东省美术馆举办《礼赞生命——徐坚白油画个展》,作品《鱼》、《两位老画家》、海景、静物等十二幅作品为该馆所收藏。出版《礼赞生命——徐坚白油画集》。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昌平人,中国油画家、艺术教育家,兼擅中国书法。1949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任教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5年赴俄留学,人列宾美术学院,专攻油画。1960年至今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历任油系副主任、美术教育系主任、副院长,院长。1985年起任教授,并出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1866年起任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专家讲学团成员。1991年受聘为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顾问,1992年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1999年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衔和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授于普希金奖章。自20世纪60年代起曾在穗、汉、津、杭、深、港、澳等地区和加拿大举办个人油画、书法作品展览,部分作品参加出国展览二十余次。油画、粉画、书法作品均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型展览,部分作品参加出国展览,刊行于国内外出版物。油画代表作有《红帽姑娘》、(盐洲西虎屿)、《珠江口》等,粉面代表作有《总理与画家》、《留念》等,素描作品有《冯钢百先生像》、《蒲蛰龙先生像)等。出版作品专集有《郭绍纲油画选》、《郭绍纲素描选集》,《郭绍纲油画风景写生》、《郭绍纲画集》及美术教育、绘画基础专著三册,作品、编著,论文,教学均曾获奖。书法作品刻石于多处碑林和名胜风景区。在艺术与艺术教育方面得到评论文章四十余篇。坚持艺术源于生活,以服务社会、雅俗共赏为宗旨,崇尚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传记入编国内外多部典籍。2005年1月,油画风景二幅参加关山月美术馆画廊展2月,10-25日由翰林斋举办“郭绍纲油画展”3月,油画《郭梅像》和风景两幅参加温哥华《春之意象—中信艺术邀请展》。第三次捐赠油画、素描、粉画100件作品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5月,油画《武水清流》参加广东省油画展11月,油画《红帽女青年》和《高原牧场》参加校庆50周年作品展12月,应邀赴湖南益阳、安化、桃江等地写生,进行油画创作2004年1月,油画《红杜鹃》参加致尚美术馆馆庆二周年展,并入编画集出版。12日,上午关小蕾接去市少年宫,陪杨瑞敏参观美术教学2月,到阳江溪头、闸坡、东平等渔港写生3月,曾华文《情系阳江—记郭绍纲在我市的写生活动》及油画《阵风》、《马尾岛远眺》、《渔港之晨》、《大澳小艇》与生活照一幅发表于《阳江日报》。应安阳大学之邀请,进行讲学,参观、写生活动4月,经香港赴加拿大。5日曲海庆文《郭老的太行情》及生活照发表于《安阳日报8月,在温哥华松柏画廊举办郭绍纲、郭晨画展各展出作品15件10月,自加拿大经香港返广州。22日,赴河南开封参加河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纪念于安澜先生诞辰百年》之学术活动。论文《学者风范文艺师友—记于安澜先生与我的忘年交》发表。25日,赴天津出席母校天津三中百年校庆活动。业绩资料:题为《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郭纲纲》并附顺德报记者黄国育文《南粤美育大师 岭南油画巨匠—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郭绍纲教授其人其画其书》载入《官立中学堂—天津市第三中学校友风采录》1月4日,到安阳大学林州市参观并在铜雀艺术学校讲课作写生示范。中旬广州私立华联学院美术设计系邀请带学生写生一周。台山美术协会画室开幕出席捐赠仪式,并赴铜鼓海滨写生12月,任广东省政协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顾问2003年1月,在顺德致尚美术馆举行油画书法个人展。作林女士油画像2月,4日《顺德报(新周刊)》发表黄国育文章题为《南粤美育大师岭南油画巨匠—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郭绍纲教授其人其画》及油画《路》。24日《羊城晚报》发表油画《春花》。27日《梅州日报》发表罗雄文《朴实宽博中的隐秀—谈著名油画家郭绍纲的书法艺术》。附刊五言对联书作3月,赴温哥华写生。为司徒勤参画集作序7月,为美国华裔画家刘庆祖画集作序。油画《海石》、《草卷》参加广东油画风景邀请展—“南方的阳光”8月,聘为广州市政协诗书画艺术交流会顾问9月,沙雁文《业行九转德艺双馨—新中国第一代优秀艺术教育家郭绍纲先生记略》刊于深圳十佳企业期刊《万丰文讯》,同时在封三、封四刊载《戴红帽的女青年》、《牧场》、《盆花》及《大湖之滨》四幅油画。赴多伦多写生,顺游渥太华10月,10日由加拿大返穗。油画《海石》,《林间畜栏》参加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精品展。为雷州靖海宫书“靖扫尘氛培宝树,海腾瑞气映珠宫”联,论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新美术教育观念》获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通知)11月,油画《大枫树》与《女坐全身素描》(58年作)编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教师作品集》12月,30日,油画《齐放》发表于《羊城晚报》艺术长廊。为教育系研究生授课三周(代课)并随课作素描和粉画示范2002年1月,8日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出席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16日、18日出席广东省第六次美代会。20日广州电大讲座“素描基础的再思考”2月,在东莞可园博物馆举办“郭绍纲油画书法展”,其间在可园作油画园景写生。捐赠油画风景一幅给吴作人艺术基金会3月,赴温哥华。被推举为世界华人名家诗文书画展艺委会会员。书法作品一幅由淮坊市博物馆收藏。书法对联入编《百名家书联鉴赏》,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4月,在温哥华写生6月,聘为广东省美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经多伦多访美芝加哥城并作风景写生。应芝加哥华人艺术家协会陈海韶会长之邀请与会员座谈7日“美中新闻”报道座谈会消息并刊发作品《湖滨柳》、《庭园草坪》。《神州时报》和《世界日报》均报道访芝加哥消息。《神州时报》刊载《红帽女青年》头像局部。返回温哥华。为广州艺术博物院、欧初艺术博物馆藏品集所写专文《尽人生责任,游艺术林府—写在欧初艺术博物馆开馆之前》作为序言出版,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专文《毕业论文是提高学识的牵动力》编入《美术专业毕业论文》集,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赴三藩市参观Kacmel镇画廊台湾《艺术家》杂志发表油画《公园夕照》及介绍文章11月,油画《路》参加“2000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并编入大型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8日由加拿大返回广州12月,赴惠州游西湖,并作书法四幅2001年1月,书法作品参加“中华千秋魂诗书画展”,赴潮出席开幕式,在韩江写生。被聘为广州欧美同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顾问2月,赴温哥华旅居,在本那比市写生。书法作品入选“紫云山名士碑林”。广州《诗词》报发表油画《牡丹大丽》5月,旅居多伦多万锦市,在大多地区参观写生6月,文章《墨彩随时代》刊于《羊城晚报》7月,返回温哥华,参观游览写生9月,业绩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和《广东高级专家大辞典首卷》。由温哥华返广州,筹备展览11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个展12月,在广州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并有画册由美术馆编辑出版油画《古堡》参加澳门“当代著名美术画家笔下的澳门”展览2000年1月,被聘为华南文艺成人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3月,赴东莞出席广东省高教学会’98年会,提交论文《高校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略议》 4月,油画《乡土》等三幅作品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卷;粉画《女儿像》编入《美术全集》水粉卷;速写《老干部》入编《速写卷》;素描《女双人像》、《老人肖像》入编《素描卷》赴洛阳作牡丹油画写生多幅5月,在深圳博物馆举行“郭绍纲曹明球牡丹艺术展”。展出油画牡丹17幅,书法作品13幅7月,应邀作文《远观广州旅游形象特色的创造》给广州市旅游局8月,文章《从王式廓素描谈素描教学》在《美术》杂志发表9月,被聘为广东美术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10月,书法作品两件参加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书画展,赴珠海展出11月,油画《白玫瑰》、《红黄月季》及书法作品在《广东画报》发表12月,油画《天台观景》参加“广东省春暖花开美术作品展”。书法作品参加“中国佛教2000年书画展”1999年1月,书法作品参加布鲁塞尔首届世界书画艺术作品展,获最高荣誉奖。油画《凼仔岛》和文章《情深力作,艺象纷呈》发表于澳门文化杂志3月,出席广州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会议4月,油画《海韵》发表于《广东画报》,并有楚山文评介。书法作品参加新西兰首届中国书画展5月,向广州职业美术中学赠书一批。粉画《女儿像》入选庆祝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6月,书法作品参加“迎接香港回归书画联展”。出席广东省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并作专题发言《艺术教育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8月,被聘为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讲学团成员9月,应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联合之邀赴澳门写生作画。油画《金银岛》等四幅作品入编《中国风景油画》10月,作文《承前启后独行远—观读〈饶宗颐书画〉有感》编入《华学》期刊第二期11月,作文《艺术教育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高教探索》发表,论文《提高书艺有良方—读〈选堂论书十要之见〉》和《承前启后独行远》入编饶宗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到广州华联学院讲课,题为《设计与工艺教育发展趋势》。参加全国高师设计与工艺教学研讨会并发表论文。参加国家教委艺教检杳团到穗、惠、深三市学校检查12月,赴厦门大学参加贷款课题鉴定会议,顺到湖光岩等地写生。油画《牡丹初放》由广东美术馆收藏、展出,并编入《主流的召唤》画集。参加主编《美术鉴赏》1998年1月,赴郑州出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八次会议。书黄庭坚诗及对联参加广州美术学院金秋书画展。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成立,被任命为副会长2月,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在京成立,被聘为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在京成立,被聘为理事。被聘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3月,出席广东省中专教研会美育分会成立大会,并以《美育的重要性与现实性》为题举办讲座4月,油画速写八幅参加广州美术学院教师生活速写邀请展6月,油画《春暖》等三幅作品刊于《广东美术家》为潘嘉俊文《画册即人》之附图。油画《乌拉斯台草原》参加“中国当代名家油画百人大展”(台南)7月,赴东莞大岭山参加荔枝节活动,以书法及合作书画拍卖扶贫。被聘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名誉副主席。油画《高山苗圃》等四幅作品及随笔短文发表于《美苑》季刊8月,赴潮州参加“饶宗颐学术研讨会”,交论文二篇,题为《承前启后独行远》、《提高书艺有良方》9月,油画《百合》、《林曲》参加广州画院赴京展览。书法参加社会公德四字歌书画展10月,速写二幅入编《美术院校师生速写集》11月,赴华南师大美术系讲学,题为《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之我见》12月,赴番禺出席“屈大均的思想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国际研讨会”。出席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被聘为比利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顾问。书法作品参加在港台举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1997年1月,作为省政协委员考察碧桂园学校2月,油画《林区宿舍》入编《我的祖国,我的家乡》画集3月,《羊城晚报》报道《郭绍纲油画风景写生》集,刊作品二幅4月,赴开封河南大学讲学,示范油画人像写生。赴曲阜师大讲学,并到菏泽作油画,写生牡丹。赴济南到山东师大、艺术学院、工艺美院参观座谈。应聘为河南大学、曲阜师大、山东师大客座教5月,《羊城晚报》刊发《艺无止境》文及油画《林间畜栏》6月,赴京参加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书法“神州”专栏题目。《郭绍纲油画风景写生》集序文及油画八幅刊于《深圳特区报》。应聘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艺术顾问7月,文章《丰碑在我心中》入编《美的呼唤—纪念徐悲鸿诞辰100周年》文集8月,油画《瓶菊》、《雪融》参加广州画院展览9月,赴安阳出席全国高师专科美术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研讨会10月,《美术》杂志刊载《船厂》等油画作品九幅及罗远潜文《郭绍纲治艺之道》。作文《读王式廓素描有感》,参加北京“王式廓素描展”学术研讨会11月,油画《黄玫瑰》参加’95希望工程广东筹款拍卖会,油画《牡丹盛开》、《雪融》及素描两幅参加广州美术学院赴京展览12月,作文《以文化建设为目标,发展广东旅游事业》参加广东省旅游文化研讨会。赴湛江出席高山寺(雷州)藏书画展开幕式1996年4月,油画《盐洲西虎屿》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在广州美术学院主持高等学校美育学术研讨会,作《加强高校美育,提高人才素质》一文5月,协助组织“王式廓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为展览撰写前言,题为《素描艺术之光》,刊于《南方日报》。率省政协书画成员赴湛江联欢、访问6月,应邀赴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写生作画,作《高原苗圃》、《林间畜栏》、《林场食堂》等油画。广东省政协成立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被聘为副会长7月,应邀赴京参加全国教师美术作品评选工作,油画《林区宿舍》参展。参观徐悲鸿纪念馆藏品9月,书法条幅参加庆祝建国暨人民政协成立45周年书画展。被聘为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东省评选委员会委员10月,油画《雪融》参加广东省美展和全国美展。油画《黄玫瑰》参加“’94凌高广东画家代表作品展”。书法条幅参加端州名砚,粤港澳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出席开幕式,致词11月,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油画风景个展。出席由学院教学科研处主持召开的“郭绍纲油画艺术研讨会”12月,出席90年代美术思潮学术研讨会(新兴),出席广东省老教授协会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理事,文章《永念师情》发表于广东《第二课堂》12期1995年4月,获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少儿美术教育促进会突出贡献奖。在江南大酒店艺术家画廊举办书法个展。油画《春暖》、《封开风光》参加广州油画邀请展5月,到惠东盐洲岛参观、写生7月,应邀赴京参加’93油画年展评选工作,油画《泰山扇子崖》参展8月,书法条幅参加武汉《楚天翰墨情》书画作品义卖10月,应邀赴汕头举办绘画书法个展,访问汕头大学、韩山师范学院11月,油画《盐洲西虎屿》、《春到深山》、《牡丹初放》等18幅作品在中国艺术博览会展出12月,书法条幅参加北京军事博物馆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1994年1月,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在该中心举办油画个展,举行题为“中国油画传统与发展”讲座4月,油画《牡丹初放》、《溪边秋色》等六幅作品和梅创基评论文章发表于《龙语》5月,为任真汉遗作展赴台展出作前言7月,主持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的“中外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其中油画30幅,粉画20幅,书法10幅8月,油画《雨后山村》入编《广东当代美术家作品选》9月,应邀赴巴黎访问国际艺术城,参加广州美术学院在巴黎的广州画室开幕式10月,应澳门东方基金会邀请,赴澳举办油画个展11月,卸任院长职务。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2月,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赴翁源写生作画,作油画《铁笼南山》、《大宝山》。赴京出席艺教委年会,访问北京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考察美术教育和美育情况1993年2月,油画桂林风景入编《当代百家画桂林》3月,为《海之诗—吴芳谷水彩画集》作序4月,随广州画院创作组到西樵山写生作画10天6月,参加本院岭南画派纪念馆落成典礼,并致辞参加广东省政协赴川考察活动。参观大足石刻艺术。油画《雨后山村》入编《当代中国油画》7月,油画《乡土》参加纪念“七一”美展,书法对联参加“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在台中展出。书法对联参加广东省美协赈灾义卖8月,随政协书画室赴封开写生,作《双龙洞》、《封开风光》10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郭绍纲50年代留苏作品展”1月,应邀赴澳门举办“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油画《牡丹盛开》和书法长联参展。书法长条幅入编《中国年鉴》编委会编撰《书画选》1992年加强美育,发展教育学科》一文在《高教探索》刊发3月,获省高教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月,应香港书画学会邀请,赴港交流艺术,在大会堂举行“我的艺术道路”幻灯讲座9月,参加省政协组织的文物保护考察团赴佛山10月,赴港参加荃湾海滨公园建筑群雕塑落成仪式12月,《加强美术教育学科,培养合格美术人才》一文在本院学报刊发1991年1月,应邀赴韶关教育学院讲学,并举办个展2月,为《中外人体艺术欣赏》作序3月,包豪斯展在本院举行,主持开幕式并致词5月,《高等美术学院应为中学培养师资》一文刊于《中国高等教育》杂志6月,赴深圳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评选工作7月,书法对联参加省政协40周年书画展8月,赴粤北乳阳林区写生作画9月,赴港参加天坛大佛圆顶仪式,在港写生作《大屿山木鱼峰》、《修顿球场》、《太平山下》、《太平楼群》等油画风景11月,赴鹤山参加李铁夫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后陪苏联汉学家到佛山考察民间艺术。受聘为香港书画学会顾问12月,主持“胡一川同志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作学术研讨发言,后刊于《广州美术研究》1990年3月,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协书画室主任4月,率广东美术家代表团赴美国马省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美展5月,赴港参加京、穗、港、日设计连锁展活动,参观大一艺术设计学院7月,下旬到从化森林公园写生、雅集9月,率省政协书画室同仁赴陕参观,交流艺术10月,《广东画报》双版介绍郭绍纲风景写生,并附作品图《植物园》、《台山街景》等四幅11月,赴京出席第五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粉画《漓江夕照》、《油画人像》参加广州美术学院建校35周年展12月,率师生赴澳门举办附中师生作品展1989年4月,油画速写访苏写生五幅和《访苏漫记》一文由《画廊》22期刊出。《埃里温儿童艺术博物馆》一文由《美育》杂志第三期刊出5月,《余菊庵的四绝与〈海棠花馆印赏〉》一文由《美术之友》第三期发表6月,参与主编《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获1987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主持“吴芳谷暨学生画展”开幕式,并撰文《重视美育是现代文明的表现》,刊于《羊城晚报》。赴南澳岛、潮阳、普宁、汕头等地林区写生,创作油画《滨海林带》参加“绿化广东画展”,并入编画集9月,粉画《古榕》、《女孩》参加省粉画展,粉画《海军战士》、《女教师》入编《粉画欣赏》画集12月,书法条幅《东坡诗》参加苏轼贬儋890周年纪念展,赴海南儋县参加纪念活动1988年2月,文章《胸怀宏远,艺教兼精——观徐悲鸿画展感想》刊于《羊城晚报》;3月,组织余菊庵书画展,在本院举行;4月,应聘为省属高校重点学科文科组评审委员;7月,为《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学生研究生作品集广州美术学院作品》出版作序。赴台山写生;8月,油画《雨后山村》参加在香港展出的“当代广东油画展”,为展刊作前言;9月,广东美协成立粉画会,当选为会长,粉画人物二幅参加广东省首届粉画展,作展览前言;10月,粉画《女孩像》入选全国水彩粉画展览。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苏联,赴莫斯科、列宁格勒、伏尔加格勒、埃里温等城市参观、访问、交流艺术。作油画风景速写五幅。赴中山市为油画会开讲座;11月,粉画《黄埔晨色》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入编纪念画集;12月,受聘为国家教委教育委员会委员,赴京出席艺术教育委员会议。获教授任职资格证书;1987年2月,文章《胸怀宏远,艺教兼精——观徐悲鸿画展感想》刊于《羊城晚报》3月,组织余菊庵书画展,在本院举行4月,应聘为省属高校重点学科文科组评审委员7月,为《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学生研究生作品集广州美术学院作品》出版作序。赴台山写生8月,油画《雨后山村》参加在香港展出的“当代广东油画展”,为展刊作前言9月,广东美协成立粉画会,当选为会长,粉画人物二幅参加广东省首届粉画展,作展览前言10月,粉画《女孩像》入选全国水彩粉画展览。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苏联,赴莫斯科、列宁格勒、伏尔加格勒、埃里温等城市参观、访问、交流艺术。作油画风景速写五幅。赴中山市为油画会开讲座11月,粉画《黄埔晨色》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入编纪念画集12月,受聘为国家教委教育委员会委员,赴京出席艺术教育委员会议。获教授任职资格证书1986年1月,《习艺练功,本固枝荣》一文刊于《青年生活导报》3月,赴中山参观“余菊庵书画展”5月,率广东美术家代表团赴济南出席第四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7月,出席广东省美术家代表大会,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8月,应邀赴湛江举办个人画展11月,被任命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12月,主编《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广州美术学院分卷》1985年1月,为军区某部创作四联屏海景壁画5月,文章《一代新风,势质俱盛》在《美术》杂志第三期刊发6月,粉画《小提琴手》、《文艺工作者》、《女青年》、《少女》四幅作品和700字文刊于《广东画报》专版9月,下旬赴揭阳,看望学军的师生并给驻军全体官兵作“美术的目的与致用”报告10月,粉画《留念》参加广东省美展赴安阳参加殷墟笔会,参观文化古迹多处,会后赴京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并速写廖静文馆长12月,油画《初春》等三幅作品参加广东省油画会第五次展,并为展览写前言。专著《素描基础知识》、个人作品专集《素描选集》、《油画选》年内陆续出版1984年7月,赴汕头、潮州、隍等地写生实习9月,被任命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10月,留苏习作个展在本院举行11月,油画《初春》参加广州美术学院建校30周年展1983年2月,带师生到封开莲都写生实习。作油画《雨后山村》、《初春》3月,赴安阳讲学,作油画写生示范 4月,赴京参观韩默藏画展5月,广东省高等教育局授教学优秀奖8月,赴山西大同参加中国美协读书会,并参观大同煤矿、云岗石窟、应县木塔、悬空寺等9月,油画《雨后山村》参加侨乡风貌展览10月,油画《山区工地》参加省油画会第三次展11月,赴武汉、南昌、芜湖、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观,考察美术教育。粉画《姑娘与苹果》等作品参加南京、杭州粉画联展1982年3月,赴肇庆师专讲学,提供20幅作品观摩创作粉画《总理与画家》,参加纪念建党60周年广东省画展,并获奖7月,赴英德,为师训班讲学,并写生被任命为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主任,油画与素描系列作品由学院美术服务部制成幻灯教学片发行9月,赴上海参观波士顿藏画展,油画《油城矿区》参加广东省油画会二次展11月,应邀赴开封河南大学讲学并举行个展,后继在郑州展出12月,应邀赴汕头写生、讲学,并展出作品1981年元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南粤雄关古道》写生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建校30周年展览粉画《老人像》等四件作品在北京“粉画联合展览”展出油画《卡玛尔像》等七件作品参展于油画系教师作品展暑假应邀到茂名举办个展并讲学。为中山一宾馆作油画《兴坪初夏》油画《骑田岭上》参加广东油画会首展1980年4月,赴万山群岛写生,作《万山浮石湾》、《万山渔港》赴长沙参观瑞典画展,并在当地讲学秋,赴杭州出席全国美术院校素描教学座谈会,后访问苏州丝绸工学院1979年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赴京参观“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出席《美术》杂志编辑部座谈会暑假,应邀赴韶关辅导该地区重点美术创作作者学习班,并写生示范一批油画作品参加三人联展,先后在深圳、广州举行10月,开始任油画系研究生素描课,后又兼国画系、雕塑系研究生素描课油画《胜利的节日》(合作)在京展出,并由天津、上海两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入编《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画册1978年创作《南天一柱》、《雄关漫道》等油画,合作油画《胜利的节日》,参加北京“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展览到英德马场和梅田五矿、登骑田岭写生,赴南雄登大庚岭写生秋,赴京参观画展,并访问吴作人先生、李苦禅先生等12月,出席广东省文联(扩大)会议,当选为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美协理事1977年创作油画《出诊》,并参加省美展9月,到乳源桂头镇省干校学习三个月,业余作小油画多幅,其中有《山坳》、《乡土》、《山区工地》等1976年5月,到海丰遮浪、碣石等部队基地写生10月,赴南京参观澳大利亚风景画展,访南京博物馆,欣赏元明清书画作品,访问林散之先生。继赴扬州参观博物馆,与校友座谈11月,在上海访问林风眠先生、刘海粟先生、颜文梁先生。在杭州访问浙江美术学院和吴弗之先生、诸乐三先生12月,到榆林海军舰艇体验生活,随护卫舰出海拉练,因部队临时有护卫邻国触礁商船任务在海上经过18天,作《北岛风浪》等油画写生1975年3月,带学生到陆丰县南塘镇学军,每天安排一小时速写课5月,参加省文艺工作团赴西沙群岛写生,作油画《金银岛》、《抗风桐林》,创作油画《西沙前哨》合作油画《挥斥方遒》参加国庆美展1974年参加素描教材编写组,并到高州、茂名、湛江等地写生,组织一系列教学改革座谈会。带学生到广州钢铁厂实习写生1973年着手编写油画教材,在图书馆组织油画复制品展览,给工农兵学员讲油画欣赏和技法课;到新中国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写生,作油画《船厂》、《码头吊机》、《珠江口》;1972年着手编写油画教材,在图书馆组织油画复制品展览,给工农兵学员讲油画欣赏和技法课到新中国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写生,作油画《船厂》、《码头吊机》、《珠江口》1971年3月,带学生集体步行到东莞实习,学军拉练到目的地松柏朗大队,作油画《荔枝林》、《春田》等5月,到广州造纸厂体验生活8月,赴武汉搜集创作素材,合作油画《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11月,带学生到广州钢铁厂实习1970年3月至8月,到曲江县参加试点班教学工作中期间有一个多月到郑州参加“焦裕禄展览”筹备工作,创作油画《焦裕禄在群众中》,后编入油画小辑1969年参加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创作活动,组织集体创作油画《毛主席视察水产馆》。带学生到三水县农村接受再教育1968年参加广交会美术创作活动,创作油画《毛主席在陕北》。后在《南方日报》刊发1966年创作水彩画《焦裕禄和群众在一起》,刊于《羊城晚报》 带学生到怀集分教处上课、写生12月,随学生到湘潭火车站作画1965年任油画系新生油画课,带学生到珠江边,窑头附近写生、作油画《珠江渡》等1964年创作油画《将遇良才》参加全国美展,《南方日报》刊发为北京铁路部门创作油画《检车工》在浙江美术学院举办留苏作品个展1963年8月,应湖北美协邀请在武汉举办油画个展9月,应邀在天津举办个展冬,到黄埔海军部队体验生活,作《军人像》、《孙中山纪念像》、风景画合译的《论色彩与颜料》(C阿列赛夫著)完稿1962年带油画系二年级学生到广州钢铁厂实习夏,到台山广海等地写生,作品有《台山街景》、《广海渔港》、《新会原野》等秋,到东莞太平南面大队体验生活,作油画《龙眼树林》、《草垛》、《威远炮台》等油画《女大学生》参加省展,《广东画报》刊出1961年3月,在学院陈列馆举办留苏习作展4月,带油画系毕业班到海丰、汕尾实习,辅导毕业创作,暑假与学生到桂林、阳朔写生加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老人肖像》入编《广东美术作品选集》1960年夏,回国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到四川阿坝地区写生,沿长征路线,搜集创作素材1959年夏,到乌克兰柯涅夫镇基辅美术学院实习基地写生,参观基辅博物馆和文化古迹。到列宁格勒北郊驻军基地体验生活,并举办写生展览1958年到列宁格勒造船厂实习,参加公益劳动,在车间写生《锻工阔利亚》,后发表于《苏中友好》杂志。随教师帕乌?加洛夫到北俄基利洛夫写生,参观古教堂壁画年画《一年级新生》入编莫斯科国家出版社编印的《中国现代年画选》每周空闲时到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临摹弗哈尔斯的油画《带手套的男人像》,此作经使馆向国内献礼1957年夏;回国实习,到长城、长辛店车辆厂、良乡农村写生,体验生活。每周空闲时到俄罗斯博物馆临摹,曾临列宾油画《斯塔索夫像》、《德拉嘎密拉娃雅像》1956年夏,到学院实习基地格鲁布柯沃写生,作品有《男孩像》、《农舍》等1955年由国家选派赴苏联留学,入列宾美术学院,专攻油画。五年间曾先后学于帕?乌加洛夫、彼?弗明、尤?涅普林茨夫等教授1954年创作宣传画《来!我们一起锻炼!》,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在校期间,曾从孙宗慰、李宗津等先生学习素描,从李可染先生学习白描,从肖淑芳先生学习水彩画,从吴作人先生学习油画,从伍必端等先生学习创作。毕业创作年画《一年级新生》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任教于中南美专1949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6月21日生于北京昌平县南邵乡东营村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 项而躬(1932.4—1999.5)安徽歙县人。擅长油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1949年后从事部队美术工作。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作品有《双丰收》、《穿山透地》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