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男,生于江苏省吴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会,《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师。10多年来,他在我国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继承和创新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年画,既体出时代风貌,又有传统艺术特点,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比绣艺》《新春乐》先后在1985年全国年画评比和1989年全国风谷画评比中获优秀奖。《刺绣姑娘》在1993年日本石川县勤劳者美术展上获优秀作品奖,并被收藏。他的作品曾先后到日本、美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展出。1984年他还随中国苏州年画展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此外,他还研究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和艺术等,撰写不少论文,编辑出版大型画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该书在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评比中获在等奖。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薛锋(1928.8—)江苏扬州人,擅长美术史论、中国画。1947年参加复旦大学地下学联活动。1949年后历任扬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扬州市美协副主席。扬州国画院画师,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美术馆鉴定顾问。曾主编《扬州文艺》、《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与王学林编撰《简明美术辞典》,与薛永年合著《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与薛翔合撰《髡残》等专著,与周积寅主编《中国画派研究丛书》及《中国美术史》清代卷。

    居住地区
    江苏/扬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潘觐缋,国画家。字野贤,别署江淮画鱼人。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七日生于泰县俞垛(今泰州姜堰市俞垛镇)。一九三七年夏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汪亚尘等名家。一九四一年上海新华艺专毕业后曾从事中等艺术教育。一九四七年始一度以卖画为生。一九四九年任泰州人民教育馆文艺组副组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江苏省书画会副会长、泰州文联副主席、泰州市美术协会主席、泰州市书画院副院长等。二级美术师。一九九六年逝世。潘公生前性喜钓鱼、养鱼、观鱼,深谙鱼类的生活习性。其绘画生涯发轫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从师于汪亚尘、姜丹书、唐云等前辈,得过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指导。早年在上海新华艺专习画时,深得画鱼名家汪亚尘先生法乳,与鱼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回家乡从教,兼画花鸟。建国前夕旅居泰州,以卖画兼职教书维生。后进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直至退休。为直观地体察、采集金鱼的外形风貌,潘公浸沉于缸盆之间,或清缸、净盆;或换水、捞虫,闲观鱼趣,乐此不疲。其创作达到“非鱼而知鱼之乐”的境界,终以画鱼名世。潘公笔下以鱼类为主要题材的花鸟画,五十年代初即为北京、上海、长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应邀在南京、扬州、厦门、武汉、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数百幅画作被国内报刊选用,在美国、西德、加拿大、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深得各界人士好评,并有《国画鱼类画法》等专著存世。一九七五年,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钱君陶为潘公治印两方,“江淮画鱼人”自此闻名。画鱼之难,在于画得鱼犹在水。张大千说过:要能表现出鱼在水中悠游的样子,才算是体会入微。潘公一改历代鱼类画家以俯视法入画的套路,从正面、侧面、背面乃至反面摹写金鱼形态。画游鱼,不管是停定缸盆时的悠闲自在,还是摆劲韧之翼出没于藻间的舒缓灵动,抑或是拖轻柔之纱穿梭于同类时的组合转换,均构图严谨,笔墨简洁,穿插巧妙,且不把鳞、鳍等物画得过于仔细、死凿,而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虽然不画水,但有宛在水中的感觉。诗人贺敬之观看潘公鱼画后赞叹:画中鱼很有动感,就像是在水中。鱼画之美,在于画出鱼尾的动势。潘公画鱼从尾画起,以尾定势,形成独特的鱼画风格。水中婀娜多姿的金鱼,月影中悠然自得的鲤群,追逐嬉戏的花斑鳜鱼,鱼尾处淡墨轻扫,给人以自然飘动之感。不同角度、不同幅度、不同游向、不同动势的游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有那与鱼水相依的蛙、蟹、鸭、白鹭、翠鸟和碧荷红莲、三两绿藻等,疏密虚实、水感极强,令人心旷神怡。一九八七年,由泰州书画院编辑,香港联华出版印刷公司出版的《江淮画鱼人潘觐缋画集》,收录潘公的百幅精品画作。国防部长张爱萍、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上海画院名誉院长唐云为画集题字。江苏省文联主席、作家李进在为画集撰写的序言中,借邑人郑板桥自题诗,略作修改以赠潘公,诗云:四十年来画鱼姿,日间挥洒夜间思,非鱼我却知鱼乐,画到生时是熟时。

    居住地区
    江苏/泰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 生于广东朝阳。原名汉卿,后更名翱,取字大羽,遂以字行。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兼及山水、书法、篆刻,得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真传。他的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文而不野,绝对看不到灰暗、低沉的情调,多是欣欣向荣的气象。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6年拜师齐白石。1948年任上海美专国画系写意花鸟画讲师。1950年任上海美专副教授。1958年调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画艺术教育。擅长大写意花鸟、书法和篆刻。曾从姚世影、马公愚、诸乐三诸师学艺。书法以篆书、行草见长,中国画《并蒂呈祥》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书法篆刻作品曾参加第一、二、三、四届书法篆刻展。1980年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1981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1948年出版《陈大羽画集》,1982年出版《大羽画选》,1988年在日本出版《陈大羽作品集》。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亚,1926年2月出生,江苏盐城人。养意斋主。1949年毕业于南京江宁师范美术科,先后就职于南京市文艺工作团、抚顺市文化宫、无锡市文联。1960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开始专业创作,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秘书。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江苏分会理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颜真卿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简历:1960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开始专业创作。1963年作品“公社鸡场”、“苗圃”发表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画小辑》。1972年作品“花开十里小蜂忙”(后改名“油菜花”)参加江苏省中国画展览。(此作品创花鸟画新风,在画坛引为轰动)。1979年应国家文化部邀请去北京澡鉴堂与朱屺瞻、李可染、吴作人等30余位画家共同创作,并受到叶剑英元帅接见。1980年江苏省文化局、江苏省美协、江苏省文化局主办了“李亚国画展”。1981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国画院主办的了“李亚揉纸画展”。同年江苏省电视台摄制发行“李亚揉纸画”专题片。1984年由国家文化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在日本北九洲、广岛等市举办了“李亚个人作品”巡展,并与日本美术界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1984年10月作品“春色”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在《人民日报》黄永玉发表的文章中得到高度评价。1986年作品“墨菊”参加江苏省花鸟画展,获荣誉奖。1990年《朵云》1期发表的《写意画之趋向探索》。1992年作品“绿梅小鸟”参加“加拿大国际书画创作第一届画展”,获“佳作奖”。1992年9月由上海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协主办的“李亚中国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1994年出版《李亚画集》,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8年作品“墨兰”被北京中央军委办公厅收藏。1998年出版《怎样画兰》,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南京博物院举办李亚花鸟、山水、人物画展。同年7月,再次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美协、江苏省美术馆主办了“李亚书画探索展”。2004年捐画1700余件于南京博物院。艺术特色:李亚的笔墨技巧,经常处于多样性的探索和不停的变化中,有时求工,有时求拙,有时以少胜多,有时以多胜少,有时吸取阴阳凹凸,有时采用浑然迷蒙似与不似,更加诗意盎然。李亚善于博采众长,不仅继承文人画传统精华,并且在民间艺术画传统中,在儿童画天真稚拙中吸取了营养,融汇众流,丰富多彩,兼以喷、滴、洒、染交错应用,创造性地以求达到自己的思想和时代合拍。李亚的画,从工笔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从花鸟人物到山水,情趣广泛,新颖多变。早年作品《油菜花》的展出曾轰动画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的《春色》在《人民日报》黄永玉的文章中获得好评。七十年代以创造独具风格的揉纸画而闻名于世,后来则以不断探新而称著。李亚在创作生涯中,有幸得到过傅抱石、潘天寿、钱松岩、李可染等大师的指教,一生中为不断创新而探索。在中老年画家中,富于开拓,难能可贵。《春江水暖》、《韵》、《盼》、《憩》等,为最新尝试。社会荣誉:作品曾在美、英、德、法等十多个国家展出并被博物馆收藏;还先后应邀在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联展、报刊发表,以及碑刻收藏。由于艺术成就突出,他的名字已被载入国内外多种权威性的书画家辞典与世界名人录。传略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家》、《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名鉴》、《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等十多部辞典,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杰出成就奖。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潘裕钰(1944.5—)江苏苏州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62年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曾在苏州京剧团、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创作设计。1984年组建苏州版画艺术创作研究室,任副主任。1992年成立苏州市版画院任院长。苏州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作品《绿树丛中万点红》中国美术馆收藏,《墩花轿》、《晨露》、《吴歌新译第一篇》获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等。出版有:《潘裕钰中国画集》。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历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吕凤子学术研究会顾问、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讲师。1919年9月,闵先生出生于江苏宜兴“闵氏艺术世家”。1938年考入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西画系,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校学习期间,受到首任校长林风眠倡导的“学术开放、兼收并蓄”、“创造东方新艺术”的艺术思想影响,并攻读法文,志于西方现代绘画。曾获当时校长吕凤子授予的“吕凤子奖学金”。1944年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1955年赴北京参加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的首届素描教学座谈会。此后,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想指导西画教学、教材编写和创作。创作了一批造型严谨,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如素描《读》、《纺织女工沈潥英》,油画《徐悲鸿与泰戈尔》、《壮心不已》,以及静物画《南瓜与玉米》等。八十年代,闵先生在教学之余潜心研究绘画理论,发表论文《略论新印象派的理论与技巧》、《观念、生活、绘画形式及其语言》等;发表译文《安格尔的素描》、《德加》等;出版译著《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派》一书。改革开放以来,他倾心于现代中国画创作,融会中西,独辟蹊径,致力于主体意识与现代精神的创新表现,创作了一批写意和抽象的作品,这些作品洗炼、清新、灵动,并具有个性、民族性和现代感。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有的作品选入《八十年画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美术作品集》、《江苏花鸟画集》、《海峡两岸画家梅花集》、《江苏画刊》,香港《收藏天地》、《心愿》等,或被江苏省美术馆、台湾胜大庄美术馆、香港亚洲艺术基金会等收藏。数十年来,闵叔骞先生在高等院校美术系任教,治学严谨,既为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又在绘画创作上独具风貌、卓有建树。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阿菊,女,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工笔花鸟画家。1929年生,武进奔牛人。1959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教学与创作。历任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年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曾到南京、苏州、上海等多家博物园(馆)临摹两宋、明清绘画真迹,师从陈之佛、谢稚柳、陈佩秋、刘海粟、吴湖帆等,作品有《搏浪》、《夜深沉》、《鸟倦飞而知还》等。与人合作的《松鹤长寿》中堂印行发行达500万份。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江苏省的展览,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和联展,多次入选全国性画册,《中华之春》中堂画在香港展出后,引起轰动。在北京办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二十多家报刊予以介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报道。先后出版《刘菊清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等书,主编出版《江苏省花鸟画集》,发表论文多篇。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曹辅銮上海人。擅长油画、水彩画、中国画。1954年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学校,195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水彩画《白丁香》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鸡冠花》、《春光》先后入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喂鸡》获第一届青年美展一等奖。作品有水彩粉画《白绣球》、《玉兰花》、《睡莲》、《秋》、《谢海燕》,油画《周阿庆》、《栾菊杰》等。出版有《曹辅銮水粉画集》、《环境艺术概论》、《水粉基础》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李亚如(1918.2—2003),江苏扬州人。笔名李群、君羊、亚(以上分别用于1945年间《人民报》、《人民画报》)。笔名止翁,别署扫垢山庄寄客、三有斋主。作家、书画家。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刻苦自学。22岁时曾与画友举办“三青年画展”。抗战后随家迁居宝应。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小学校长,宝应县农民剧团团长,华中二分区石印版《人民画报》编辑、主编。新中国成立后,任《泰州报》社副社长,苏北农学院办公室主任,扬州专署文化局长,扬州市副市长、扬州市地方史志研究会会长,市政协副主席,扬州画院院长、名誉院长。[1]创作取法“扬州八怪”而锐意创新,山水、花鸟、人物兼长,笔墨雄健,意态动人,韵味隽永。作品《饮马长城窟》、《水乡晨趣》、《墨荷》等先后在国内外展出及在《美术》、《中国书画报》发表。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牧牛图》、《墨梅》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亦擅书法、篆刻、文学创作、美术理论等,发表《扬州八怪初探》、《文人画与扬州八怪》、《先生何许人也——试论郑板桥》等论文。出版画册及专著有《李亚如画辑》、《中国园林的美》、《扬州园林》等。创作中篇小说《小虎》、短篇小说《锣》,获江苏省文学创作奖。编有《绣符缘》、《新桃花扇》(王昭君》等剧本。著有《小两口入社》、《夫妻扎花灯》、《小虎》、《考试》、《夺印》(合作)《余晖集》等通俗读物、小说、剧本。1978年将避过战火和运动得以保存完整的战争年代由其本人主编的196期《人民画报》(内有李亚如作品200余幅,主要在封面)。全部捐赠给南京博物院,现已被定位现代一级文物。1992年将代表作品〈醒狮图〉在孙晋芳的陪同下捐给亚运会组委会。1997年将他的百幅代表作捐给扬州人民,至今陈列在“扬州八怪纪念馆”内,并辟专厅展出。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平手”,道出了瘦西湖的精华。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陈玉堂主编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有辞条录入。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名誉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主席,江苏省“扬州画派”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扬州市绿杨诗社社长,扬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出版有《李亚如画辑》等。

    居住地区
    江苏/扬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