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宋泊,1911年10月生,河北滦南人。擅长雕塑、美术教育。1936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雕塑系,1937年借读京华美术学院西画系,1941年国立艺专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1948年赴台湾陶业公司任工程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1949年后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讲师、清华大学副教授兼美术教研组主任。作品有:《军旗》(与蒋兆和合作)立于石家庄烈士陵园、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蒋兆和半身像》获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李大钊烈士胸像》立于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另有《起步》、《乘风》、《破浪》等城雕。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汕头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研究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88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8年秋率团访日,参加中日水墨画展览及交流活动。1990年春,应邀赴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90年夏,应邀赴泰国举办个人画展。1991年至1992年受聘为美国新闻文化总署富布莱特基金会高级学者,赴美国讲学,并在亚特兰大、芝加哥等地举办画展。1995年秋应邀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做学术交流,为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课。1997年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1998年9月参加全国第五次美术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理事。1998年11月应邀访问澳门。1998年12月参加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以及在十几个国家展出,曾两次获北京优秀美术作品奖,全国连环画二等奖,套书一等奖;获北京国际水墨画优秀奖及中、日、韩水墨画优秀奖等。主要论著有《写意人物画技法》、《水墨仕女画技法》、《谢志高画集》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吴让宾(1918—)河北正定人。擅长水墨画、美术教育。1942年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毕业,去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一年。曾在台湾台北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解放后参加华北大学三部学习。历任北京市委宣传部美术组、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创作干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作品有《荷花》、《小弯角羚》等,后者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吴淑生(1925.4—)女,江苏盐城人。擅长工艺美术。1948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副教授。作品有《花卉头巾围巾》、《瓜蝶台布》。主编有《图案设计基础》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37年生于江苏金坛市。三国时代名相诸葛亮(孔明)直系子孙(54代)。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中国美协会员,曾任中国广电部首任美协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艺术研究主任、教授,新华社专业画家,现任北京中联国兴书画研究院院长。他的作品到过美、英、法、德、意、日、韩等地展出,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好评,参展作品被收藏家收藏。在国内他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南京江苏省美术馆、济南山东省美术馆、上海等地美术馆展出8次个人画展,其中在中国美术馆画展中100幅画被日本西武集团买走,成为中国美术馆画展史上评价最高、最成功的画展。1985年至今,他先后在韩国汉城和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了18次个人画展。其中在横滨和川崎市的画展中100多幅画被抢购一空,最多有9人同时争购一幅画。成为日本画展史上评价最高、最成功的画展。1989年他在藤泽市的个人画展又一举成功,日本成立了《诸葛志润水墨画研究会》。1992年在东京参加了世界名人作品展,参展的14幅作品全部被日本收藏家收藏。1995年在韩国画展中四尺整纸画最高价二万美元。他是我国著名画家中在日本举办画展最多、最受欢迎、最成功的画家。日本各界人士收藏了他400多幅作品。他的画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天安门城楼和各大美术馆收藏。他还为国家领导人作画留念。也曾为国家领导人作画赠送外国元首。2002年他的作品荣获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一等奖,2003年荣获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最佳创作奖。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诸葛水墨画评价极高,他将齐白石当年赠给他的诗给诸葛:“诸葛志润胆量大,泼墨泼彩作奇画,海粟老人对此应一笑,笑说吾道不孤了。”一语道破诸葛水墨画不仅“泼墨泼彩”继承了中国画的特色,又发扬光大,成一家之大手笔,做出了“奇画”。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白澜生(1939.8—2009.3)天津人。擅长雕塑。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承刘开渠先生、滑日友先生。后为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研究室雕塑师。199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一级美术师,历任中国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全国城雕塑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于2009年3月22日中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作品有《方志敏胸像》、《渔女》(木雕)、《接力赛》、《山泉》等;《邓小平全身铸铜像》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海花》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97年创作《邓公南巡》建在深圳市(邓小平全身铜像)。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生于北京。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1928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在四存中学肄业后,加入徐世昌(洋军阀总统)主办以金北楼为首的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会中名家跻跻,由齐白石、陈半丁、秦仲文、马晋、吴镜汀、徐燕荪、王雪涛等分别授课。最初黄均从徐燕荪习人物画,继而从师陈少梅、刘凌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0年,他又拜溥心畲为师,学北宗山水画和书法。1934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任为该会助教。1938年进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徐悲鸿任该校校长,对黄均很器重,约定他每周必须交两幅新画,徐诚挚地给予指导,并极力倡导国画创新。黄均同徐悲鸿相处八年,在如何推陈出新方面,受益匪浅。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盟员。黄均从事绘画艺术和教学迄今70馀年。他善于学习,勤于耕耘,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描绘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又努力探索创新,以传统技法表现当代题材,成就也很可观。他兼善山水、花鸟和界画(画古建筑的绘画,用界尺画出,由此得名)皆有独特风格。在近三十年中,他多画兰竹。这些画既来自对实物的细心观察,又参以元明墨竹、兰草用笔用墨的精髓,疏密适当,浓淡得体、含蓄有致,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感受。他说,自学画兰竹以来,已画了一万张。几十年来,黄均创作了大量年画及单幅画,其代表作中:古典题材的有《文姬辨琴图》、《史湘云醉眠芍药圃》、《琵琶行》、《木兰理妆》、《白居易》、《民族英雄郑成功》等;现代题材的有《英娘试舞》、《心花怒放》、《蝴蝶泉边》、《草原轻骑》等。他的仕女人物画构思巧妙,笔法工整,描绘细腻传神,色调明丽典雅,显示了画家的高度艺术修养。198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刘凌沧、任率英、黄均工笔古代人物联合画展,赢得了观众的赞叹。黄均举办过个人画展,参加过一些全国重要的画展,《文姬辨琴图》荣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纽约东方画廊在纽约合办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展》。他有不少年画和单页画陆续出版。他的工笔仕女画《杨贵妃》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1995年年历单页印行。此外,他还著有《仕女画研究》、《中国画技法》等。黄均在创作的同时,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课甚多,还要带领学生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和写生,他言传身教,不辞辛苦,多年如一日,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材。黄均一专多能,他常对学生说:“一个画家应该是既会工笔,又会写意,古人云:‘金针度绣、巨刃摩天’,只有掌握了工笔和写意的全能,才能开拓出更广阔的国画领域。”黄均热爱文学,书本和诗篇已成为他左右不离的良伴。他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文学又能使人从生活中探索出绘画的意境,文学和绘画是不可分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经常以此告诫青年学生。他也擅古典诗词,题在画上,使二者相得益彰。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人。回族。擅国画。北京铁路局。1958年进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78年在中国画研究院创作。曾任北京铁路局文协副主席。王大观生前他爱北京,爱老北京的民俗风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画笔没有停过,总是画北京的城墙,画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在《燕都》杂志上看到过他的画作《中秋赏月图》、《踏青图》,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不认识他。在他70岁那年,出版了老北京历史长卷——《旧京环顾图》画册。这是他一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的传世之作,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展示老北京风俗民情的巨大财富。王大观8岁入贫民小学读书,因家生活条件不允许他时断时续地念了4年书,总算高小毕了业。他爱画画,没有人指导他,13岁之前都是他自学的。自学是艰难的,全靠自己摸索研究。一次意外的机会使他有幸看到了故宫太庙的藏品,接触到众多画家的画风。他对夏圭的《长江万里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情有独钟,他喜爱画中的景物和情节。心中产生了要像《长江万里图》和《清明上河图》那样,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一系列展现北京的民俗风情的巨幅手卷。他14岁那年进了,当过杂工、应印刷工和临时工,三年之中两次失业。他20岁那年在北京站当站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极进行罢工斗争,虽取得了胜利,但自己被开除。在失业期间,他曾用画笔画小人书,靠卖小人书人生活。北京解放以后,20世纪50年代,他作为一名工人干部,参加了铁路部门的文化宫和工会组织的工人美术活动,给了他更多的接近群众的机会。后又被推荐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开始了正规的专业美术绘画学习,曾从师于著名画家李斛和叶浅予先生。在李、叶二先生的悉心指导下,终于成为一名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王大观的绘画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他的巨幅长卷《残冬京华图》用了10年的时间!“文革”中,他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独自一人在灯下揣摩。构思人物造型。他年复一年的构思,年复一年的默写,年复一年的修订,千幢万幢建筑,千株万株树木,千万个物,千种百种行业,最终才形成画面,真是一人一物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分类《旧京环顾图》画册总分为三大部分:一《旧京环顾图》,二《复京回望图》,三《旧京天桥一览图》。《旧京环顾图》全书为22000MM乘以260MM,所画内容包括:东望通州、吊丧、东岳庙、东大桥、古观象台、大宅院、放风筝、朝内南小街、婚嫁、米市大街、东单菜市场及豫王府、东便门及角楼、八里桥。《夏京回望图》全书为6564MM乘以312MM,所画内容包括:通州远望、朝外护城河、二闸消夏娱乐场所、旧京内外前三门、远望天坛、乐岳庙前日坛。《旧京天桥一览图》全书为2300MM乘以385MM,所画内容包括:远眺永定门、市井百业、民间百艺、旧天桥。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李延生,1943年生,祖籍广东。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顾问、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的专家,多次担任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委。先后师从关山月、潘天寿、蒋兆和、李可染、黄胄等大师。先后毕业于广州美院附中,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和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曾在山西工作,1981年起任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至今。1987-1995年,协助黄胄创建炎黄艺术馆,任秘书长。李延声擅长写意人物画,兼及翎毛、花鸟、山水,尤其以画鹿最为精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在日本、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及国内各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正气篇》大型系列人物画广博好评,邓颖超为其题词"中华正气"。1997年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魂系山河》画展,其65米长、2.8米高的中国画长卷被誉为"历史画和人物画的传世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作品《慷慨赋同仇》获文化部《迎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银奖。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魂系山河》画卷以及多种流派和风格的创新作品,使美术创作在表现时代生活、画家意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新的张力和成就"。2006年《风骨·李延声画展》在广东、山东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圆厅成功举办,广获好评。出版有《正气篇人物百图》、《李延声画集》、《李延声毛笔速写》、《李延声作品集》、《魂系山河》缩印画卷和《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等多种画集。作品收藏于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室、周恩来西花厅、朱镕基办公室、国务院侨办会议室、中国驻法大使馆会议室、中国美术馆和故宫博物院等。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外国政要。法国总统希拉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曾亲致谢函赞赏。希拉克称其为"富有才华的现代艺术家天才",安南称其作品具有"美妙意境"。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曾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1908年9月生于北京。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并加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1927年出师後在家帮助父亲写印刷用书法,复制元曲插图、生物标本、古建筑画图。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随其学画10余年,并一同游历名山大川,临摹了张氏收藏的大量宋、元、明、清绘画真迹,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195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画家,1983年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后调北京,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何海霞长于山水,功底扎实,技法全面,举凡界画、青绿、水墨、没骨皆能。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出版《何海霞画集》、《何海霞书画集》。一九八八年入英国《世界名人录》。何海霞的作品中,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早已高度娴熟地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而且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这是何海霞用60余年的时间,对传统潜心研究,对自然和生活深入体察,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最后达到前无古人的突破和贡献。它提高了国画艺术语言的涵泳浓度,开拓了语言体系的视野,增强了国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世纪90年代,何海霞作品进入其个人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时期,尤其是金碧青绿山水画达到了当时无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无来者可追,可谓“‘金碧’辉煌”。何海霞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备受各家青睐和追捧。除了在荣宝以220万元、高出估价3倍多成交的《仿巨然雪景》,其金碧山水《小三峡》、《泰山雄姿》也分别以148万元、110万元成交。因此,本次上拍的多幅作品,其升值潜力都值得期待。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