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杨士惠(1911.12—1987.11)字润生。北京市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身于老北京手工艺人世家祖父杨启海、叔祖父杨启元,都是木雕、牙雕行业的雕刻能手,叔祖父杨启元更是木雕、牙雕、大活小活都做,而且还会画。杨士惠十二岁随叔祖父杨启元学木雕,十四岁又拜曹斌、刘德良为师,改学牙雕。十七岁即独立创作了第一件立雕作品《猫蝶富贵花篮》。自己开业的1942年创作《蝈蝈白菜》一举成名。新中国成立后,曾得到名画家徐悲鸿指教,1952年创作的《颐和园》,作为国家礼品赠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皮切克总统。1956年创作完成《北海全景》,表现各族人民欢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场景。1958年毛泽东主席去苏联参加苏联共产党诞生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时,作为党中央礼品赠给苏共中央。后来创作了牙雕《韶山》、《飞夺泸定桥》和《成昆铁路》等。1978年设计创作的《我们永远怀念周总理》,计两件,一件参加革命博物馆纪念周恩来总理展览会,一件在日本展出后赠日本友人。曾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光荣称号。1986年又被北京市命名为特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士惠出生在北京一个手工艺人家庭,12岁就随叔祖父杨启元学习木雕。后来,又拜王彬为师,专攻象牙雕刻,17岁便能独立从艺。杨士惠只读过一年私塾,对单调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一点兴趣也没有,却被报纸上的图画所吸引。他到处搜集,一笔一笔学着画。时间一长,他画的小鸟、仙鹤等小动物活灵活现。有一天,他偶然在灯下搭手影,双手不停地变换姿态,墙壁上就出现了体态各异的黑色影像,杨士惠突然产生了用墨纸剪人像的想法。这样,他又练就了捕捉人物轮廓特征的本领。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来家串门。杨士惠就与这位任美术教员的长辈谈起学习牙雕手艺。这位老师对他说?quot;如今的牙雕大多带着匠气,缺点儿雅气。"杨士惠问:"什么叫雅气?"老师指着自己扇子上的山水画道:"雅就在这里。"这句话启发了杨士惠,于是他又下决心苦学山水画。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北京的名胜古迹都留有他的足迹,寺庙、狮子、云龙、怪兽、戏楼、力士、观音菩萨等等,无一不被他写入画中来。他不仅从正面画,而且从侧面、背面三个不同的角度画。在苦练中,他提高了艺术修养,也丰富了牙雕创作的题材。当杨士惠独挑大梁,自立门户搞牙雕时,就把自己所掌握的绘画知识运用到象牙雕刻上。他大胆创新,用所学过的深浅浮雕、圆雕、立雕、镂雕技法进行创作。一次,他用一块通常做鼻烟壶的牙料,雕出了第一件立雕象牙作?quot;猫蝶富贵"。同元斋作坊的老板见了,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是把好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百业萧条,北京的许多手工艺作坊都倒闭了。杨士惠为了能搞出站得住脚的产品,整日在外奔走。这天,他正在荣宝斋里观赏名人字画,管事的走过来对他说:"杨先生,你能不能雕出这样的东西?"说着,拿出一件明代竹雕。是一棵白菜上爬着一个螳螂,很逗人喜爱。杨士惠心想这可是个好题材,又适合于象牙质地,一定要试验一下。他回家后,就买了一棵水灵灵的大白菜,掰掉老叶,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心……用什么小虫好呢,他又跑到郊外,悄悄躺在草丛中,仔细观看蝈蝈的生活习性。只见,那碧绿的蝈蝈爬来爬去,一会儿停下来,先是低头,而后又抬起头,摆动须子,垂下鼓肚,便开始鸣叫。就这样,杨士惠记下了蝈蝈许多有生气的姿态。一个理想的构图终于浮现于脑海。他和弟弟杨士忠一起,经过半个月的创作,雕刻出第一件牙雕艺术?quot;蝈蝈白菜"。这件作品陈列在东琉璃厂玉石木工艺品展棚前,一下子吸引了许多观众,展棚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看到鲜灵的白菜,栩栩如生的蝈蝈,恰似迎面飘来山野生活气息,顿觉耳目一新。从此?quot;蝈蝈白菜"就成为一种定型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他从厂里物色到一根十年九不遇的大象牙:长两米多,重130斤,从牙根到牙尖完整无缺。杨士惠得到这样一块好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回到家里,特意让老伴给他炒了一盘鸡蛋,打了二两酒。一边自斟自饮,一边盘算用这块料做什么好。这一夜,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设想了几个题材,数个场面。最后,选择了北海为题材。他认为,立足于五龙亭来表现公园全景是最好不过了。从亭间往东南看,一片碧波粼粼的海面。透过亭柱空间,还能看到北海大桥与中南海。白塔是北海的象征,在设计整体上,以塔为重点,逐步升高……第二天,他来到北海公园,进行实地勘察。他发现,透过北海大桥桥身看见的中南海,只是一抹绿色,上面是天空,作为背景显得太空旷了。怎样弥补这一不足呢?杨士惠又几次涉足北海。他从前海走到后海,又爬上白塔,太美了!眼前一片辽阔的海面,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有了,要把白塔作为作品的中心,突出到象牙横面的2/3处,使之巍巍挺立于山顶。此刻的杨士惠,心中浮想联翩。他站在琼岛最高处,手扶白塔栏杆,久久地凝视着,天边出现的朵朵白云,恰好飘到了北海大桥上空……杨士惠的总体设计逐渐形成了。他很快就把大轮廓凿了出来。他们创作成员共4个人,花了几年的时间,一点一点地精雕细琢,采用深浅浮雕、立雕、镂雕、圆雕等多种技法,终于完成了一件举世罕见的艺术精品"北海公园"。只见,美丽的白塔高踞在万木葱茏的琼华岛上,虬松古柏苍翠欲滴,岸边垂柳袅娜起舞。绿树丛中,黄瓦朱墙、错落有致的殿堂隐约可见。五龙亭玲珑剔透,点点小舟,荡漾在一泓碧水之上。置身于这诗情画境中的人物,有叙旧的老友,相恋的青年,玩耍的儿童,听故事的小朋友,婴儿车中甜睡的小宝宝。个个神情逼真,处处花团锦簇,给这昔日的皇家宫苑抹上了一层节日色彩……。1956年深秋,新中国的手工艺品第一次到英国展出。消息传出,轰动了英伦三岛。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前来参观,人们好奇地观赏着,由衷地赞美这来自东方古国的艺术明珠。象牙雕刻展厅里,许多人被一件两米多长的大型牙雕"北海公园"吸引住了,纷纷赞道:"这样美的东西,只能出自聪明、智慧的中国工艺家之手。"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留言簿上写到:"能亲眼见见这位牙雕作者该多幸福。"大型牙雕"北海公园",后被作为国礼赠给了外国元首。代表作有《猫蝶富贵花筐》、《花卉薄胎大瓶》、《贵妃出浴》、《晨装》、《孟浩然》、《泰山》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吴幻荪(1905年—1975年)北京人。原名吴哲生,号茱萸,别号吟碧馆主。擅长中国画。自学绘画,青年时期参加湖社画会。私立朝阳学院毕业。研究北宗山水画法,致力于山水画写生融合西法。曾任国立北京艺专教师,北京国画社画师,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教师。著有《中锋湿墨画论》。 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一九二八年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籍福建。四七年入北平艺专;五一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五六年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美术教育及艺术评论。七八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学进修课程。九三年应大多伦多市政府,加拿大高级专员公署及香港政府之邀"父子联展"於港。受邀参加"亚洲国际艺术博览会"。九六年以"文化折射"装置作品,参加加拿大国家画廊及安大畧艺术馆联合举办"喔!加拿大,艺术为国",纪念"画坛七杰"七十五周年特展。零二年加拿大皇家冬季展邀请骆氏父子举行马年专题展於国家展览馆"总统厅"及"贵宾厅"。零三年受邀为美国全国水墨画会四十周年大庆特展总评判。展出、讲学于加拿大安大略艺术学院、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罗杰斯特理工学院、纽约奥美茄学院、H&W史密斯学院、明尼阿波理斯博物馆等学术机构及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珍藏其作品《深山遨游图》,乃在生画家第一人。作品为加拿大、马来西亚政府珍藏。骆拓师徐悲鸿、吴作人、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蒋兆和,溶中西于一炉,风格独特,富时代感,精动物、山水、人物、花卉;马尤精,为画马史揭开新的一页,将马的艺术推到新的境界。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胡凤山 北京人。擅长工艺美术。自学木雕、象牙雕刻。北京象牙雕刻厂老艺人。起初学习大木雕,23岁时改为牙雕,拜前辈老艺人刘藏身为师,专攻"小活",在深浅浮雕行当中以"专"著称。1954年加入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1955年被授予北京"老艺人"称号。其技艺特点是在手法的运用上,能将刻刀与"国画"的用笔联系起来,使用雕刻刀就像画家手里的笔一样,刀刀见力,同时在国画各种皴法的启示下,变毛笔在手上的平面皴斫为雕刻刀在牙板上主体皴斫。其刀口干净利落,推落合理,透视感强。他的代表作有"竹林七贤"、"兰亭园"、"香山九老"、"和平鸽大围屏"、"水泊梁山"、"张羽煮海",立体花卉"牡丹花篮"、"喜鹊登梅"等。他的小活技艺十分全面,对于山水、人物、楼台殿阁,花卉羽毛无一不精,可说是"小活儿"行当中的多面手。由于他较早地制作立体花卉,对牙雕花卉大师杨士俊的技术创造不无影响。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1969-1-1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元亮(1904.2—1995)别名容庵,北京山水画家。自幼喜爱绘画,1922年开始学画山水及写意花卉,曾经先后师从陈师曾、汤定之、金绍城、萧谦中等名家。1923年参加金北楼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历任助教、讲师。1935年曾在北京北华美术专科学校(校长为张恨水)教授山水画,不久去职专门作画,鬻画维生。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画研究会,从事中国画创作,任北京画院画师。1955年加入中国美协,1957年进入北京中国画院。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顾问,东方书画社名誉会长、中山书画社理事。1959年与古一舟、陶一清、惠孝同、何镜涵等合作长卷《首都之春》,博得好评。作品有《夏麓横云》、《一片蜀江秋》、《月夜航行》、《梅岭深春》、《密云水库新貌》等。《官厅水库》入选第三届会国美展,《秋水》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作品构图严谨,写景稠密,画风清雅脱俗,兼工花卉,所画梅、竹清新隽秀。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蒙古族,1928年生。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终身名誉会长。1954年加入中国美协,1960年为中国美协理事,1985年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从1954年起至1993年历任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秘书长、副主席,北京美协秘书长、副主席。擅长国画油画。上世纪60年代以油画《傍晚》、《草原小姐妹》、《幸福的会见》闻名。出版有《官布中国画集》、《官布油画集》、《官布中国画新作选》、《蒙古族画家官布》、《官布作品收藏集》。从1963年起在内蒙古、北京、广东、上海、山东及美国举办个人画展10次。曾是二三届内蒙古政协委员和五六届北京政协委员。1994年离休后,为发展民族美术事业,培养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创办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任会长。2007年7月30日官布艺术馆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正式开幕,馆内陈列官布向家乡通辽市捐赠的油画、国画、书法作品58幅。2009年5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官布》;同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官布从艺六十周年绘画展览”,展出作品200幅。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书法

    职务

    画家简介:赵宪忠 (1963.8—) 别名云耘, 安徽合肥人。擅长油画、版画。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北长城永秦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曼特斯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作品《洁》入选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嫁日系列》入选中国当代版画精品展;《飞逝的梦》入选全国第七届三版展;《寻找失去的记忆》、《时间·空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出版有《赵宪忠画集》。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安佳(1961—)女,锡伯族,辽宁沈阳人。擅长中国画。1988年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作品《觅》、《深宫在寂怨》、《吉祥婚礼》、《祈》、《牡丹图》等先后入选全国第二届、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画展,1994年应比利时“新鲁汶绘画协会”,邀请赴布鲁塞尔进行为期半年的讲学、考查活动,期间举办两次画展并参加布鲁塞尔进行为期半年的讲学、考查活动,期间举办两次画展并参加“欧洲十人画展”,作品先后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书画精品展作品集》、《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作品集》、《现代中日美术年鉴》、《中国工笔画·当代卷》、《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等画册。并由《美术观察》、《民族画报》、《中国之友》、《中国报导》等刊物专题介绍。“觅”、“深宫花寂怨”、“吉祥婚礼”、“祈”等作品入选第二届,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中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建国45周年海内外书画国际展(银奖),’97北京当代工笔画精品展”等大型画展,发表论文“设计类素描教学浅议”、“布鲁塞尔地铁壁画”、“如何看一门关于科学和艺术的创造的学问”、“世纪末服饰文化特征”、“略谈装饰画的变形手法等十余篇。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吉通海(1939.1—)山西临猗人。擅长版画。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先后在北京育新学校、北京一一三中任教,1982年后曾任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副校长。作品有《新成员》、《一分钱》、《哥德巴赫猜想》等,出版有《职业高中美术专业教材》。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