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朴春子,女,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班,2001年韩国弘益大学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朴春子自幼习画,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主要表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物的生活状态。她的作品以传统工笔画平面化的处理方法和统一而富于变化的色彩,达到画面效果的简单、极致。而且,朴春子非常注重画面的形式和材料的探索和运用,不同时期有着与时代特征接近的审美意境和风格变化,在当代中国画坛上获得较高的赞许和声誉。她的作品《眺》、《盛装的新娘》、《游》系列之一入选第七届、十届、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花儿与少女》、《金秋》参加“当代工笔画二届、三届大展”;《跳》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艺术美术展览”;《秋韵》参加《民族百花》奖“第五届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新娘》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纳西姐妹》参加“中国各民族人物画服装服饰大展”;《秋》入选“中国画新人新作展”,“新娘”参加庆祝’95世界妇女大会“当代女画家优秀作品展”;“傣族姑娘”应邀参加第15回东北亚“世界与我们”国际美术展;“净土”参加第13回“第三世界与我们”国际美术邀请展。她的作品在全国性大奖赛上获得多个奖项。其中,《月光》获“首届全国朝鲜族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洁》获“首届民族大家庭美术、摄影、书法展览”优秀奖;《眺》获得全国“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跳》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二等奖;《蚀》获《民族百花》奖“首届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金秋》获“当代工笔画三届大展”三等奖;《朝鲜族二妇女》获“全国首届书画大奖赛”三等奖;《花季》获“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铜奖。朴春子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英国伦敦空气画廊、韩国首尔钟路画廊等海内外举办七次个人画展。《胭脂》系列之一、《飘》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和领导人收藏。朴春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朝鲜民族美术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1958-1-1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省蓬莱县人。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几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70年代王明明长期刻苦学习和创作,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仓、卢沉、周思聪等诸名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国画、版画、连环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获奖。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未入学,同年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王明明近十几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作品题材广泛,创作有感而发。他力求通透传统,强调意趣,以文人画恬淡美与现代意识相融,以传统笔墨精神与生活深度相融,别具新风。代表作如《杜甫》、《招魂》、《卖炭翁》、《虔诚的信徒》、《苗乡三月》、《林泉高逸》等作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作品通过泼墨、泼色,工与写、动与静,用点、线、面肆意表现娴精的中国画笔墨,将人们带到梦幻而现实的境地之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画展,引人注目、深得同行们的认同和赞许。王明明曾在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加拿大等地举办个展及讲学,影响颇大。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1952-5-1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赵秀焕(1946.7—)女,河北任邱人。擅长中国画。1963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附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北京画院画家。现旅居美国。作品有《山溪图》等。《疏雨》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人。擅长油画、中国画。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成为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画家,于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10.7.5因心脏病突发,在HOUSTON住所安然离去,享年64岁。作品有《笑声》、《宋庆龄》、《天鹅》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万青力,别名白黑、海音,安徽宣城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63年起从萧淑芳教授学画,1973年后兼师吴作人教授。山水画师承李可染和陆俨少教授。196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指导教授李可染、梁树年),198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画研究院任学报编辑。曾在北京画院及中国画研究院任职共八年。1980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第六届全国青联委员。1984年春赴美国自费留学,先后在纽约及堪萨斯大学读书,获堪大研究院艺术史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堪大及奈尔逊博物馆工作。1989年10月起,应聘任教香港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获北京市美协颁发“优秀中国画新作甲等奖”;1981年毕业创作获“叶浅予中国画二等奖”;1982年作品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先后在美国及香港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已经出版美术史著作七种,论文逾百篇,为国际知名美术史家。先后出任过1992、1994、1998年三届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评审。现为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艺术顾问,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香港大学艺术博物馆荣誉顾问。1985年起至今,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会员(CAA,NewYork);1995年起至今,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国际艺评家协会会员(IACA,Paris)兼香港分会理事;并兼任国际美术史学术刊物编辑顾问等职。1984年后,书画仅为业余遣兴。虽然有少数作品为美国、欧洲及香港等艺术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但是自知技术水平不高,更远远落后于摩登艺术潮流。1996年患白血病,但是一直未向癌症屈服,配合医生治疗,坚持全日工作,病情得到缓解。作品有《大江东去》、《换了人间》等。文章有《谈默写》、《三千里江山入画图》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晁锡弟,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历任中国青年报社美术编辑,美术部主任。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美术记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北京日报》画院特邀画师、山东青年画院顾问。主编有中国青年报《美术天地》、《漫画专刊》等。为中央及全国各地报刊、出版社画过大量插图、连环画、速写等。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人物画创作。他在绘画上主张个性化,既要有传统内涵又要有时代精神,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作品有《我欲乘风归去》、《一双醉眼对红尘》、《秋至》等;长篇连环画有《密林中的火光》、《神灯》等;插图有《少年天子》、《郭沫若与孙炳文》、《成语故事》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开济,原籍杭州,1912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建国前曾在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建筑事务所任建筑师。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第六届常务理事。曾任北京市政府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他曾设计天安门观礼台、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三里河“四部一会”建筑群、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济南南郊宾馆群等工程。1951年与孙靖完婚。于2006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张开济同志的主要作品有:武汉长江大桥、北京天文馆、天安门观礼台、北京劳动保护展览馆、建工局疗养院、三里河住宅区、百万庄住宅区、小汤山疗养院、中央民族学院校舍、高教部办公楼、出版总署办公楼、新疆招待所、济南南郊宾馆等。1990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郑熹,字子西,号鱼尾翁。1925年出生,浙江瑞安人。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受教于潘天寿、黄宾虹、诸乐三诸先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历任杭州青年文工团美术组组长、团中央青年服务部艺术股代股长兼美术组组长、《北京日报》美术编辑、北京出版社主持《旅游》杂志美编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韩文化艺术家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20世纪50年代,在《人民日报》、《中国少年报》、《连环画报》、《漫画》等国家报刊发表大量儿童画、漫画作品,出版《小马过河》等儿童画作品十几种。童话连环画《胆小的兔子》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北京市二等奖;漫画《追补》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入选“中国漫画展”出国展览。1957年错划为右派,于逆境中,潜心钻研国画,为继承和发扬四全诗、书、画、印的中国画传统不懈努力,全面探索,主攻梅花。1979年平反后,《醉梅》、《秋香山》、《雁荡山花》、《十渡霜叶》、《普陀圆通禅寺对联》等数十件国画、书法作品和题画诗,相继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和参加“全国近现代书画展”、“第三届世界华人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韩国“98世界美术大展”等国家、国际书画展。获多次国际金奖。出版《瑞安郑熹题画七绝百首》。作品和传略收入《中国近现代画选集》、《世界美术作品选集》、《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词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等。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荣誉证书”、“世界艺术名人证书”。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杨士忠(1917.4—19878)北京人。擅长象牙雕刻。15岁开始从事牙雕工作。原北京市工艺美术工厂美术设计师。1956年参加大型牙雕《北海全景》制作并获奖。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杨士惠(1911.12—1987.11)字润生。北京市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身于老北京手工艺人世家祖父杨启海、叔祖父杨启元,都是木雕、牙雕行业的雕刻能手,叔祖父杨启元更是木雕、牙雕、大活小活都做,而且还会画。杨士惠十二岁随叔祖父杨启元学木雕,十四岁又拜曹斌、刘德良为师,改学牙雕。十七岁即独立创作了第一件立雕作品《猫蝶富贵花篮》。自己开业的1942年创作《蝈蝈白菜》一举成名。新中国成立后,曾得到名画家徐悲鸿指教,1952年创作的《颐和园》,作为国家礼品赠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皮切克总统。1956年创作完成《北海全景》,表现各族人民欢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场景。1958年毛泽东主席去苏联参加苏联共产党诞生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时,作为党中央礼品赠给苏共中央。后来创作了牙雕《韶山》、《飞夺泸定桥》和《成昆铁路》等。1978年设计创作的《我们永远怀念周总理》,计两件,一件参加革命博物馆纪念周恩来总理展览会,一件在日本展出后赠日本友人。曾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光荣称号。1986年又被北京市命名为特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士惠出生在北京一个手工艺人家庭,12岁就随叔祖父杨启元学习木雕。后来,又拜王彬为师,专攻象牙雕刻,17岁便能独立从艺。杨士惠只读过一年私塾,对单调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一点兴趣也没有,却被报纸上的图画所吸引。他到处搜集,一笔一笔学着画。时间一长,他画的小鸟、仙鹤等小动物活灵活现。有一天,他偶然在灯下搭手影,双手不停地变换姿态,墙壁上就出现了体态各异的黑色影像,杨士惠突然产生了用墨纸剪人像的想法。这样,他又练就了捕捉人物轮廓特征的本领。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来家串门。杨士惠就与这位任美术教员的长辈谈起学习牙雕手艺。这位老师对他说?quot;如今的牙雕大多带着匠气,缺点儿雅气。"杨士惠问:"什么叫雅气?"老师指着自己扇子上的山水画道:"雅就在这里。"这句话启发了杨士惠,于是他又下决心苦学山水画。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北京的名胜古迹都留有他的足迹,寺庙、狮子、云龙、怪兽、戏楼、力士、观音菩萨等等,无一不被他写入画中来。他不仅从正面画,而且从侧面、背面三个不同的角度画。在苦练中,他提高了艺术修养,也丰富了牙雕创作的题材。当杨士惠独挑大梁,自立门户搞牙雕时,就把自己所掌握的绘画知识运用到象牙雕刻上。他大胆创新,用所学过的深浅浮雕、圆雕、立雕、镂雕技法进行创作。一次,他用一块通常做鼻烟壶的牙料,雕出了第一件立雕象牙作?quot;猫蝶富贵"。同元斋作坊的老板见了,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是把好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百业萧条,北京的许多手工艺作坊都倒闭了。杨士惠为了能搞出站得住脚的产品,整日在外奔走。这天,他正在荣宝斋里观赏名人字画,管事的走过来对他说:"杨先生,你能不能雕出这样的东西?"说着,拿出一件明代竹雕。是一棵白菜上爬着一个螳螂,很逗人喜爱。杨士惠心想这可是个好题材,又适合于象牙质地,一定要试验一下。他回家后,就买了一棵水灵灵的大白菜,掰掉老叶,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心……用什么小虫好呢,他又跑到郊外,悄悄躺在草丛中,仔细观看蝈蝈的生活习性。只见,那碧绿的蝈蝈爬来爬去,一会儿停下来,先是低头,而后又抬起头,摆动须子,垂下鼓肚,便开始鸣叫。就这样,杨士惠记下了蝈蝈许多有生气的姿态。一个理想的构图终于浮现于脑海。他和弟弟杨士忠一起,经过半个月的创作,雕刻出第一件牙雕艺术?quot;蝈蝈白菜"。这件作品陈列在东琉璃厂玉石木工艺品展棚前,一下子吸引了许多观众,展棚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看到鲜灵的白菜,栩栩如生的蝈蝈,恰似迎面飘来山野生活气息,顿觉耳目一新。从此?quot;蝈蝈白菜"就成为一种定型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他从厂里物色到一根十年九不遇的大象牙:长两米多,重130斤,从牙根到牙尖完整无缺。杨士惠得到这样一块好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回到家里,特意让老伴给他炒了一盘鸡蛋,打了二两酒。一边自斟自饮,一边盘算用这块料做什么好。这一夜,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设想了几个题材,数个场面。最后,选择了北海为题材。他认为,立足于五龙亭来表现公园全景是最好不过了。从亭间往东南看,一片碧波粼粼的海面。透过亭柱空间,还能看到北海大桥与中南海。白塔是北海的象征,在设计整体上,以塔为重点,逐步升高……第二天,他来到北海公园,进行实地勘察。他发现,透过北海大桥桥身看见的中南海,只是一抹绿色,上面是天空,作为背景显得太空旷了。怎样弥补这一不足呢?杨士惠又几次涉足北海。他从前海走到后海,又爬上白塔,太美了!眼前一片辽阔的海面,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有了,要把白塔作为作品的中心,突出到象牙横面的2/3处,使之巍巍挺立于山顶。此刻的杨士惠,心中浮想联翩。他站在琼岛最高处,手扶白塔栏杆,久久地凝视着,天边出现的朵朵白云,恰好飘到了北海大桥上空……杨士惠的总体设计逐渐形成了。他很快就把大轮廓凿了出来。他们创作成员共4个人,花了几年的时间,一点一点地精雕细琢,采用深浅浮雕、立雕、镂雕、圆雕等多种技法,终于完成了一件举世罕见的艺术精品"北海公园"。只见,美丽的白塔高踞在万木葱茏的琼华岛上,虬松古柏苍翠欲滴,岸边垂柳袅娜起舞。绿树丛中,黄瓦朱墙、错落有致的殿堂隐约可见。五龙亭玲珑剔透,点点小舟,荡漾在一泓碧水之上。置身于这诗情画境中的人物,有叙旧的老友,相恋的青年,玩耍的儿童,听故事的小朋友,婴儿车中甜睡的小宝宝。个个神情逼真,处处花团锦簇,给这昔日的皇家宫苑抹上了一层节日色彩……。1956年深秋,新中国的手工艺品第一次到英国展出。消息传出,轰动了英伦三岛。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前来参观,人们好奇地观赏着,由衷地赞美这来自东方古国的艺术明珠。象牙雕刻展厅里,许多人被一件两米多长的大型牙雕"北海公园"吸引住了,纷纷赞道:"这样美的东西,只能出自聪明、智慧的中国工艺家之手。"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留言簿上写到:"能亲眼见见这位牙雕作者该多幸福。"大型牙雕"北海公园",后被作为国礼赠给了外国元首。代表作有《猫蝶富贵花筐》、《花卉薄胎大瓶》、《贵妃出浴》、《晨装》、《孟浩然》、《泰山》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