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朱维杨,女,1951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工商联书画院副院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陆明君,字自牧,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 著有《簠斋研究》、《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等,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淑凤(笔名,小凤),女,1964年生于北京。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多年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及书画、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任职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成员。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王朝闻主编的《中国美术史》明代、清代(上、下)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参加《延安文艺丛书》史料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发表《“梅兰竹菊”与中国诗书画》、《从户县农民画看中国农民画之美》、《中国人物画的“形”与“神”》、《谈山水画的意境》、《简论中国花鸟画》、《中国民俗与年画》、《中国剪纸艺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雕刻艺术》、《心境如画》等美术论文及美术评论文章数十篇。出版专著:《形神情趣》、《彩墨情真》、《中国绘画与陶瓷艺术简论》、《笔歌丹青》,团结出版社出版。绘画与陶瓷绘画作品,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任重道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届艺术大展”,参加由“第五届海峡论坛”主办方主办“第五届海峡论坛——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暨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参加由“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主办方主办“传承与创新——当代水墨·海瓷艺术精品展”,参加由全国政协文史馆、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西安事变研究会联合主办“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120周年文物及书画展”等大型美术展览及重大美术活动。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2014年2月26日,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举办“笔歌丹青——刘淑凤艺术展”,展出书画和陶瓷绘画作品70余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主办,团结出版社协办。同时刘淑凤著《笔歌丹青》一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2015年1月18日~2015年1月27日,在山东烟台画院举办“笔歌丹青——刘淑凤艺术展”烟台巡展,展出书画和陶瓷绘画作品70余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主办,团结出版社协办,烟台画院、烟台市美术家协会承办。2016年2月16日(正月初九)~2月20日,在山东烟台东山珍藏馆举办“岁月风华——刘光夏刘淑凤伉俪书画陶瓷艺术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山珍藏馆主办,烟台画院、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协办。2016年4月28日~5月4日,在桂林市榕湖美术馆举办“岁月风华——刘光夏刘淑凤伉俪书画陶瓷艺术展”,由桂林市国宾馆榕湖饭店、桂林市榕湖美术馆主办。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四川梓潼人,祖籍陕西三原,现居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北京艺术设计学院)、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班。现任《诗刊》编委、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生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诗人、画家。已出版文学专著及美术专集十余部,多次在我国北京、澳门、香港等地及波兰、美国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其画被海内外人士及单位广泛收藏。诗歌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美学语言,宗鄂对这种语言心领神会,他诗笔和画笔交替使用,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画家,除了注重技法之外,其画面语言鲜活、意境融彻,且富有深邃的思想和哲理,因而成为有色彩的诗。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他又汲取了西画的美学理念。灵动的线条张扬着旺盛的生命力;大胆的色彩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赋予画作更多的时代感和现代性,使人心驰神往,如临其境。寇宗鄂具有崇高的社会和民族责任感,他的笔墨对自然与人文生态更多关照,让人在爱惜美的同时产生心灵触动。这正是一个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价值所在。艺术家年表2013年1月12日随团参加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文艺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办事处等单位主办(支持单位: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的“同根的文明?中华水墨情—海峡两岸作家艺术家水墨丹青大展”。国画《鹤归春更幽(一)》被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收藏;9月由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邮政、中国电信出版以“科学发展观,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特种邮票、明信片、电话卡一套,印刷寇宗鄂国画4幅;2012年8月8日中国作家书画院成立(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任副院长;8月28日寇宗鄂艺术馆在河北霸州开馆,馆内设立中国作家书画院创作基地,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书画院院长王巨才,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白描等三十多名作家、艺术家参加了开幕式并剪彩;10月25-至26日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播出25分钟纪录片“写意人生?寇宗鄂”;2011年2月1日参加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爱鸟周”30周年生态书画展,《小鸟家园》被收藏;5月出版《宗鄂小品画选》(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7月诗刊社、中国生态书画院主办,霸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协办、市作协承办“诗画人生?寇宗鄂画展”在霸州展览馆举办;12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主办“世博大熊猫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大展”,《鹤舞》被上海世博会收藏;12月出版《宗鄂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以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为团长的作家代表团在访问了以色列后,续程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并接受新加坡作家协会的邀请举办了“宗鄂奶墨画展”,《美人松》被新加坡作家协会收藏;2007年1月中国作协、广东作协、澳门日报主办“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九寨沟的秋天》获优秀奖;2003年10月7日-19日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赴波兰华沙、克拉科夫与严阵联袂举办画展,并出版同名画集;国画《春意江南》参加日本创价协会主办的“中日友好文化交流书画大展”(日本)被收藏;2001年5月2日-12日应澳门基金会邀请在澳门南湾举办“宗鄂水墨画展”,并出版同名画集;12月15日文艺报以《诗情画意》为题整版发表宗鄂的诗与画;2000年7月“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春雨江南》获金奖;8月11日,《故乡三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8月15日-20日,《长城月夜》参加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办“当代中国画高级人才成果展”(中国美术馆),其画入选同名画集;9月25日,《长城谣》参加“中华魂全国书画展”;12月中国邮政明信片《宗鄂专辑》出版(北京邮政局);1999年4月27日-5月2日,《江南江南》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纪念张大千诞辰一百周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国美术馆),并入选同名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9月15日-16日,《春雨江南》参加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华人艺术交流协会主办庆祝建国50周年“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香港大型艺术展”,并获特别奖(香港大会堂);9月18日-23日,《故乡三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庆祝建国50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奖赛展览”(中国军事博物馆),获优秀奖并收入同名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2月8日-13日,《东湖揽胜》参加中国美协、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安徽文采阁大厦主办“庆澳门回归马万祺诗词选粹书画展”(中国历史博物馆、澳门帝豪展览中心),并入选同名画集;1998年7月,《故乡三月》获日本北里“王森然美术创作奖”并被日本王森然纪念馆收藏,同时收藏《月落乌啼》一幅,其画入编画集(日本);8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作家心系灾区人民捐献活动”捐赠山水画一幅并在《文艺报》发表;1997年4月28日-5月4日,《春风又绿江南岸》参加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迎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特邀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并收入同名作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9月26日-10月2日,《把酒话英雄》参加“首届海峡两岸中华酒文化名家书画展”(福建厦门富山国际展览城);1995年8月15日-20日,《江南人家》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全国诗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并收入同名画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6月-9月,应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邀请访美,进行艺术交流并举办画展(纽约艺术风画廊、南佛蒙特艺术中心);1993年4月,《春雨江南》参加山东潍坊市主办国际风筝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展”(山东潍坊);11月,《江南春雨》参加“中日韩国际艺术交流展”(沈阳、东京、汉城)并入选同名画册;1990年9月24日-10月9日,“宗鄂、广涛二人联展”(北京京伦饭店);1987年6月,《月光》、《冬之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当代诗人画展”(中国美术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陈中浙,别名陈南璋,男,汉族,1969年12月生于浙江永嘉。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学习与工作1988年-1990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书法专业1996年-199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哲学硕士)1999年-200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2002年6月至今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任教其中2000年4月-2001年4月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2007年4月-2008年4月挂任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专著1、专著《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2、专著《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中华书局,2008年10月。3、专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13年9月。4、专著《陈中浙书法篆刻作品选》,西泠印社,2000年3月。5、专著《中国书法家年鉴·篆刻卷·陈中浙卷》,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6、专著《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书系·陈中浙卷》,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7、专著《当代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陈中浙卷》,澳门出版社,2010年7月。8、专著《学而时习之——陈南璋书法作品选》,澳门出版社,2013年3月。论文1、《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文史哲》2001年9月24日)2、《儒家“六天”说辨析》(《孔子研究》2002年第三期)3、《日本城市寺院世俗化分析》(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2001-2002年度研究课题成果汇编》,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2002年)4、《关于奉献的境界与层次》(《人民日报》2003年6月2日)5、《求其放心》(《国展书家谈创作》,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0月)6、《苏轼绘画“形神”观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7、《论苏轼“寓意而不留意”书画观的禅门精神》(《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8、《苏轼的“无法之法”及其禅门精神》(《书法》2004年第10期)9、《论苏轼的书画“悦人思想”》(《中国书法》2004年10期)10、《苏轼与佛僧交往考》(《哲学宗教与人文》,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11、《对“六天”说的辨析》(上)(《学园》第六期1998年)12、《对“六天”说的辨析》(下)(《学园》第六期1998年)13、《<诗>与郭店楚简<缁衣>篇》(原文日语,作者薮敏裕,《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二期)14、《老庄哲学中的“人与自然”》(《浙江日报》2005年3月7日)15、《刘宋天师道的“六天”说》(《中国道教》(2005年第3期)16、《论苏轼“诗画本一律”的审美趣味》(汝信、张道一主编《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四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17、《董其昌“自成体势”书法观的禅门精神》(《书法报》2005年11月28日(总第1091期))18、《董其昌“参活句”的书法体悟论》(《书法报》2005年12月12日)19、《董其昌的佛禅因缘》(《中国书法》2006年第1期)20、《何为“群居和一”》(《浙江日报》2006年4月3日)21、《读出大境界——我的一点人生感悟》(《温州日报》2006年4月28日)22、《“一超直入如来地”——论“文人画”与禅宗》(《清华美术》2006年4月,总第2期)23、《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自然之美》(《学习时报·党校教育专刊》2006年5月8日,第152期)24、《铁肩妙手映丹青——李大钊书法》(《中国书法》2006年第7期)25、《和谐社会的儒家哲学基础——以荀子“群居和一”的理想政治为中心》(《哲学研究》2007年第五期)26、《从董狐的“书法不隐”看史官的命运》(《学习时报》2007年第174期)27、《古长安文化之旅——兵马俑之思》(《学习时报》)2007年第177期)28、《古长安文化之旅——雁塔碑林》(《学习时报》)2007年第180期)29、《古长安文化之旅——丝路古瓦》(《学习时报》)2007年第178期)30、《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的政治意义》(《中国书法》2008年第十期)31、《荀子的成才论》(《群言》2008年第九期)32、《论荀子的“养人之欲”观》(《哲学研究》2008年第十期)33、《论荀子的“上下俱富”思想》(《孔子研究》2008年第六期)34、《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4日)35、《荀子的“明分”之道》(《光明日报》2008年11月3日)36、《兵法与书法》(《解放军报》2008年10月27日)37、《荀子“开源节流”思想的现代意义》(《学习时报》2008年11月3日)39、CCTV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第四集《理性光辉》(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撰稿人。中国中央电视台第1、4、9套播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DVD),2008年。40、《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王晓纯、吴晚云主编《大学生GE阅读》第三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1、《先秦儒家政治理想建构的文化基础》(《哲学动态》2009年第十期)42、《孔子的理想与无奈》(《光明日报》2009年3月16日)43、《传统书画的社会作用与政治意义》(李四龙主编《佛学与国学》,九州岛出版社2009年)44、《庄子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贾高建主编《哲学与社会》,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45、《董其昌“顿悟成佛”式的习古精神》(《中国书法》2010年第三期)46、《禅宗在今天》(王杰主编《领导干部国学课二十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47、《禅宗与中国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30日)48、《“以艺入仕,匡世正名”:董其昌书画艺术的政治影响分析》(《书法导报》2011年7月)49、《笔挟风涛屈万夫:论毛泽东的书法》(《中华书画家》2011年7月总第21期)课题1、主持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美学与禅宗思想》批准号:06CZX023。已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2、主持2001-2002年度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项目:《日本城市寺院世俗化分析》3、主持2004年度中央党校哲学部研究基金项目:《苏轼“诗画本一律”的审美趣味》4、主持2005年度中央党校三项基金项目研究生精品课程:《解放以来出土儒家文献系统研究》5、主持2009年度中央党校哲学部研究基金项目:《先秦儒家政治理想研究》6、主持第二届中央党校人才强校基金优秀教研人才项目:《中国当代社会与儒家思想》。开设课程在中央党校为研究生讲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坛经》、《老庄哲学》、《孙子兵法》以及《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并为干部班开设《禅宗与中国文化》、《孟子》导读、《中国书画艺术赏析》课。近年来,还多次受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的邀请举办专题讲座。3书画艺术1、1989年书法作品入选《日本“雪心会”书法展》(主办:日本爱知县“雪心”会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地点:日本东京都美术馆)2、1989年书法作品在《书法艺术报》发表(总第46期)3、1993年7月,书法作品《李白·登高眺望远》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优秀奖(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地点: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4、1993年书法作品在《书与画杂志》发表(第3期)5、1993年11月,书法作品获《第二届国际破体书法展》二等奖(主办: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日本东洋书道艺术学会、地点:江苏镇江市文化宫)6、1994年《中国书法》杂志专题介绍-“痴心书艺话中浙”(第4期)7、1994年书法作品入选《历届全国书展、中青年书展获奖作者作品邀请展》(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地点:浙江绍兴“94”兰亭笔会展厅)8、1994年书法作品在《书法报》发表(第14期)9、1994年书法作品入选《第三届中日友好书法作品展》(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日本书道协会、地点:日本武生市美术馆)10、1995年12月,书法作品《第六才子书》入选《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地点: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1、1995年12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名家书法精品邀请展》(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地点: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2、1996年10月,温州电视台专题片-“青年书法家陈中浙”13、1997年12月,书法作品《菩萨品》入选《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地点:中国美术馆)14、1997年书法作品《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入选《第一届浙江省书法篆刻名家作品展》(主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地点:浙江省展览馆)15、1998年书法作品入选《温州市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16、1998年12月5日,“心手相会融自然”——读陈中浙书法《人民日报·市场报》第三版17、1999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历届国展·中青展获奖作品集》(西苑出版社)18、《北京周报》日文版专题介绍“内外相应-青年艺术家陈中浙”(2000年第10号)19、2000年5月,书法作品《秦观·浣溪沙》入选《日本第十二届俊惠书画展》(主办:日本俊惠书画研究会地点:日本千叶县文化馆)20、2002年5月25日-5月30日,篆刻“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日本《2002年书法四季会书展》中展出,东京银座松阪屋别馆五F,日中文化交流第3回21、2003年5月31日-6月5日,书法作品《杜子美·江畔独步寻花二首》入选日本《2003年书法四季会书展》,东京银座松阪屋别馆五F,日中文化交流第4回22、2003年10月,书法作品《苏轼·轻云微月》入选张卫东主编:《国展获奖书家谈创作》,上海书画出版社23、2004年2月26日-3月2日,书法作品《欧阳修·黄栗留鸣》入选日本《2004书法四季会书展》,东京银座松阪屋别馆五F,日中文化交流第5回24、2004年9月12日,中央党校电视直播《中国书画艺术赏析》25、2005年02月07日,“禅思与艺事”——读陈中浙《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朱天曙《书法报》26、2005年“一以贯之”——读陈中浙《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李虎群《中国书法》杂志2005年第4期)27、2005年11月24日晚,首届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文化月第一场学术论坛主讲《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哲学意蕴》28、2005年11月26日晚,北京大学博士开讲(第62讲)《中国书法艺术赏析》29、2005年12月14-17日,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京西宾馆30、2005年2月24日-3月1日,书法作品《许用晦·秋日赴阕题潼关驿楼》入选日本《2005年书法四季会书展》,东京银座松阪屋别馆五F,日中文化交流第6回31、2006年2月24日-3月1日,书法作品《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入选日本《2006年书法四季会书展》,东京银座松阪屋别馆五F,日中文化交流第7回。32、2006年4月28日,山水画《山居春望图》(35cm×108cm,纸本墨笔)、《武陵春图》(39cm×74cm,纸本墨笔)、《梅花书屋图》(31cm×69cm,纸本墨笔)以及书法作品《丙戌三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3.5cm×96cm,泥金笺)参加由浙商理事会、浙商杂志、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钱江都市频道共同主办的健康公益拍卖活动。33、2006年9月22日,受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主讲《书法与中国哲学》。34、2006年11月专著《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35、2009年4月22日至29日,在太原景峰美术馆举办“陈中浙元植书画联展”36、2009年10月专著《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37、2010年1月30日,在澳门街总会举办“迎新春,庆回归——陈中浙书法展”38、2010年7月18月至28日,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行“一超直入如来地——陈中浙书法篆刻展”39、2010年11月13日至20日,在南宁黄庭坚书画艺术研究院举办“陈南璋元植书画联展”40、2010年12月17—29日,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被推选为理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书法、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字精然。1974年生,江苏邳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刘大为工作室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苗再新工作室助教、上海浦东书画院特聘画家。市政协委员、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作品《城市变奏曲之海上明珠》获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大展最高奖,《城市变奏曲之融合》获齐白石全国中国画大展最高奖。《舞动的城市》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城市变奏曲之海上明珠NO.2》入选2011年金陵百家全国中国画大展,《潮》、《远客》入选全国第七、八届工笔画大展,《享受阳光》入选2011年全国中国画年展。2012年《空间》获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城市变奏曲之现代中国》入选全国中国画展。参加“全国名家邀请展”。出版《中国当代名家刘大鸣》。作品入编《刘大为工作室写生作品集》、《走进生活·刘大为工作室水墨写生集》、《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报》、《艺术市场》、《中国书画报》、《当代画坛》、《美术》、《国画家》、《今日艺术》等国家级报纸及杂志,并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江苏美术馆及日本、韩国等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陈夫号沉浮,1965年生于安徽蒙城,祖籍山东。1986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主攻花鸟,尤擅画梅。长期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和组织工作。1999年毕业于北京画院首届高研班,主修山水。先后师从吴冠中大弟子杨延文老师、李可染大弟子李宝林老师。作品曾被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贝尔达姆美术馆、克罗地亚MIMALA博物馆、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日本IGC株式会社、泰国淡浮院及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其中国画作品分别入选:2008年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2009年上海世博会全国中国画展、2010年广州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近20次,出版个人画集10部,发表作品近200幅。现任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画中国”组委会秘书长、中国网络电视台美术台艺术策划、北京零零壹画馆艺术总监、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1971年出生,安徽合肥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解放军总政治部选培办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安徽省蚌埠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师承袁武、陈辉老师,其美术作品曾多次在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2002年6月作品《黄山神韵》人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04年5月作品《挺进大别山》人选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6年国画作品《乡里人》参加第三届"菜乡情"全国百名家邀请展;2007年作品《忠实履行使命》入选建军80周年美展;2009年5月国画作品《岁月》入选2009年全国中国画展;2009年作品《博》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展览;2010年12月作品《徽韵》参加写意精神—新安画派古今中国画创作高峰论坛暨学术邀请展;;2011年10月作品《皖南民居系列之七》入选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2011年11月《国防生日记》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2012年4月《徽州情系列之三》参加中国美协“锦绣中原”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崔景哲,1980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艺术硕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工笔画学会理事,河北美院副院长,上海武警指挥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员,现为臻纪签约艺术家。1999年,在纪念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展中获“金奖”。2000年,在泰国曼谷举办东方美术·崔景哲工笔人物画展。2001年,参加中国“文化部主办的扇面书画艺术展”,在新加坡苍霖苑举办崔景哲工笔画展。2002年,广州电视台拍摄《宁静的诗情——画家崔景哲》专题片。2004年,在中国台湾省台中市举办崔景哲画展。2006年7月,在北京举办韩国人艺术大展获“特别奖”,获由韩国美术家协会家协会在首尔市举办的人物画展金奖。2006年9月,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获“银奖”。2007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院展,获中国美协在大连主办的中国名画家提名展优秀奖。2008年,奥运期间在水立方展览“中国红”系列。其作品和传记被收入《中国美术选集》、《当代扇面书画集》、《当代世界著名书画家大典》、《世界代华人书画篆刻名家大典》等多部著作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都曾予以报道。出版有《崔景哲人物画集》、《唯美仕女画集》、《崔景哲国画作品集》、《崔景哲工笔仕女画集》等。作品被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机构和海外画廊及私人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张义波,于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真正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1989年毕业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做了一名大学教师。在北京的一所成人学校一干就是十年。1998年再次回到母校中央美术学院继续研究生同等学历的学习。2000年毕业后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绘画系主任与中国写实画派成员。擅长特色张义波是我国写实画派的重要成员,擅长创作超写实的肖像作品,他的画多采用烛光、灯光与户外的自然光等来塑造人物的形体,让观众的视线更集中,画面的每个细节都很写实,整体上却是营造出了超然于现实的唯美气氛。张义波的市场之变—写实、写色到写意的经典追求与其说今年是张义波的市场之变,倒不如说是他的作品面貌发生了变化。这一变给他带来了创作上的无限冲动,使他整日沉浸在画室里,不愿离开半步。张义波找到了绘画新的主题,市场的表现自然也就抢眼。在今年翰海的春季拍卖会上,张义波的作品《秋梦》以38.5万元拍出。这比他平时的拍卖价高出一倍多,中式古装的传统装扮、温暖的烛光是张义波进入市场的标志性符号,此前他的画并不担心是否有没有人买,但这徘徊于市场多年不温不火的价格,倒使收藏他画的藏家有点急。至于作品的面貌,使得他的老师孙为民有点急,因为孙为民对张义波的技术深信不疑,他相信张义波有着雄厚的专业积累,应该画出好的作品才对得起他已掌握的技术水平。性格不紧不慢的张义波还是按照他设定的轨迹坚实地行走着。这次作品的高价成交,并不是张义波刻意去顺应市场,而是他对绘画的理解及表达有了一次审美的提高。作品面貌较前之所以发生变化,这应得益于他的欧洲之行、得益于他在欧洲大量的的户外疯狂写生、得益于对西方大师油画语言深入挖掘时的执着。难怪回国后的张义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带着在欧洲时一脸幸福笑容而不愿散去,显然他还没有从那绘画之邦的领地中走出。仿佛身边总站着令他仰慕几个世纪的师长,引领他进入一个纯粹的求学理想状态。2004年7至12月,张义波应法国国际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的邀请,对法国及欧洲的绘画艺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与学习。先后游览了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及西班牙的近二十个城市,参观了欧洲的主要博物馆及美术馆四十余个,对欧洲不同时期的油画大师的原作进行了仔细地研究。为了使这种真切的感受转化为成果,怀揣着一张欧洲通票的他,带着一双审美的眼睛与阅读的收获,同时沿途不忘写生,在塞纳河畔、莱茵河边、古城堡下、画面般的村庄里,张义波都试图去找寻大师当年在此绘画与成长的足迹,触景生情,触笔有静。张义波似乎找到了绘画的新生。张义波对欧洲游学的经历,进行了思辨的梳理,也对自己以前的创作作品重新审视。他看到欧洲美术馆的陈列品就像一本好的教科书,把不同地域的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使自己能很清晰地看到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从以前盲目的崇拜中,通过这次近距离的观摩,有了自己对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的冷静认识,局限性同样也存在于那一时期的一些艺术家作品中,当时的艺术家对人物的塑造还较为概念和死板,这也适时地提醒了自己;也有对文艺时期优秀的东西进一步吸纳,这一时期艺术家无论是对人物的形体、结构、解知识的掌握都值得自己深入的学习,对不同物品的质感表达、空间关系的处理,色彩的运用,画面构图的经营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张义波最大的收获,是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他认为:当人们谈起印象派绘画时,总会提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会把印象派绘画与人们对客观世界光与影的色彩认识相联系,认为印象派绘画是对自然界光影、色彩的客观的真实表达,而当我们站在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前时会发现画家们除了对客观世界光与影的色彩研究外,更加强调艺术感受与表现手法,他们对于客观对象的表达都有各自不同、成熟的一套画法,印象派绘画不是客观地进行简单地描摹,而是更加突出表达主观感受与艺术表现。张义波认为:每一位大师绘画风格的确立都不是偶然的,当了解了每一位艺术大师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后会发现,他们在对艺术的探究过程中也同样无不受到同时代其他艺术家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探索中东撞西碰,最后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路子。张义波的可贵之处能及时地调整自己,把欧洲的收获及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回国后随杨飞云老师带队去了云南写生,后又去了平遥古城。这两次高密度的写生训练,使张义波对油画的色彩把握得到了迅速提高,60多幅的写生作品中,无论在笔法的运用、画面的肌理及自己的主观感受上都得到了综合的提高。户外的写生使张义波回到画室里找到了创作时的冲动,油画的色彩语言丰富了,笔法的运用娴熟了,这次创作的同样是室内景,但选取的对象多了一些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但传达给你的是脉脉的温情、甜美的回忆,绘画的技术享受与画面的精神享受一起带给了观众。其实张义波的技术力量还是很过硬的,中央美术学院十几年的严格专业训练,已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由于特殊的原因,张义波十分幸运,中央美院的四个画室的教学体系,他去了多半,这对于成长之中的他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央美院的一名教师,他内心总有一种渴望,使自己能成为无愧的授业解道者,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师生们的真正喜爱。由于张义波自身的实力,他已被中国写实画派吸纳为成员。这使他创作的心态更加稳定了。也与他多年对写实主张的追求是一致的。张义波认为:写实绘画首先技术含量高,有很多语法掌握起来很困难。需要耐得住寂寞,不等于一份投入就有一份回报,可能十份投入也没有一份回报,积累的过程相当的慢长。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自然就转向搞别的去了,也由原来画写实的,画不好,也搞别的去了。最近张义波又创作了几幅新作,一改过去作品的面貌,但经典性一直是不变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他在画面的空间关系、明暗关系、结构关系、色彩关系上有了新的变化,在户外自然光、室内自然光及灯光下物象的处理上,使作品有了完美的厚度。张义波喜欢用光线塑造物体,烛光给了他少年时代许多美好的记忆,怀旧的题材成了他很长时间以来精心描绘的对象。灯光的视点比较集中,能集中展示人内心最美好的一面,而隐去一些次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朦胧之美的萌动。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境界,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是近期张义波作品中所表达的一个主要方面,这与很多人传统的审美相吻合,自然包括那些到处寻宝的收藏家。3参与画展1984北京市青年美术作品展。1985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获鼓励奖。1986新时代油画展。1987中国当代油画展,美国纽约。1991中国油画佳作展,香港。1992中国油画展,新加坡。1993大陆油画家作品邀请展,台湾。[3]1994中国艺术博览会。1995中国艺术博览会。1996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个人画展。1997中国油画家作品巡回展,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1998中国油画作品展,加拿大。2000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获王嘉廉油画奖学金奖;香港JOGALLERY个人画展。2003女性形象展,香港少励画廊。2004北京写实画展首届年展。[2]2005中国写实画派2005年展;写意平遥-中国油画家写生作品展;张义波风景写生作品展。4代表作品弹琵琶的女孩材质、形制:布面油彩尺寸:92×73cm这是“北京写实画派”重要人物张义波画于1995年的作品,画面上以少女为题材,以极端写实的超级写实主义手法再现弹琵琶女孩的全神贯注时刻。淡雅的光线,女孩的衣服松松垮垮自然垂下,在暗色调的背景上,少女显得格外恬静高雅,张义波的绘画艺术以其固有的心理定式、安逸的气氛、细腻的笔触和平和的心态来应对艺术模式的演变,以不变应万变。这也与他在艺术市场上平中见稳的走势一样,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不紧不慢的描绘自然与人物的细节,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去留住一些残存的记忆片断。阳光下的塞纳河[4]材质、形制:布面油彩尺寸:29×39cm在画家张义波的画面上,光影产生了宁静、温暖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色调子明亮得多。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的画法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