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1953.8—)江西吉安人。擅长水粉画、美术教育。现任重庆市龙门浩集团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水粉画《石村》、《青菜头》、《昔日荒山坡》、《小溪流过我门前》分别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二届水彩画展、’95水彩画大展、第四届水彩、粉画展。油画《我们的时光》、入选中国二届体育美展,水粉画《青菜头》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可之,男,1978年考入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后任重庆出版社美术编辑。代表作品《冬日晨曦》获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奖",《长江魂--三峡纤夫》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名列第一),《历史》为文革后闻名的"伤痕画派"代表作之一,《东方之子》被誉为华人跨世纪形象。其作品《历史》、《又一春》、《冬日晨曦》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他作品由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收藏家收藏。1978年考入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后任重庆出版社美术编辑。《冬日晨曦》获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奖",《长江魂--三峡纤夫》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名列第一)。《历史》为文革后闻名的"伤痕画派"代表作之一,《东方之子》被誉为华人跨世纪形象。作品《历史》、《又一春》、《冬日晨曦》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他作品由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收藏家收藏。现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入英国剑桥及美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和100位《中国当代美术家》光盘图书,1993年起作品参加香港佳士德等当代油画拍卖会,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专栏"东方之子"人物采访,多次为抗洪救灾、"希望工程"捐资捐画。思想广博,画风含蓄,技艺精湛是其一贯风格,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到古典主义和现代意识相融汇的艺术芬芳,集历史、自然和哲理于一体的精神世界,巍然体现了油画的东方气派。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艺术道路很有传奇色彩。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激情澎湃的艺术家。他的油画作品积淀深厚,气势恢弘,从《历史》到《长江之魂——三峡纤夫》再到《重庆大轰炸》,勾勒了陈可之创作思想和艺术发展的清晰轨道,是当今画坛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要全面评说陈可之为时尚早,因为他年轻,属于艺术市场的绩优股,但对于陈可之艺术创作和中国艺坛现状,我觉得有评说的必要,不仅为了陈可之,也是为了艺坛的发展。忧患意识陈可之在长江边长大,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陶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人理念,使他小小年纪就创作了反映一个时代的结束、翻过最沉重一页的《历史》。当现代文明的大潮撞击古老的母亲河时,陈可之想到的是要留下就要消失的有道道深深纤痕的三峡江石和三峡纤夫,它承载的文化精神是何等的珍贵。到21世纪,陈可之思索的领域放大到人类共同命运、战争与和平、社会和谐发展的深刻主题,陈可之属于那种个小心大的人,虽然他有多次获奖艺术家的光环,声名不少,生活丰厚,但他活得并不轻松,他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埋头苦干地画三峡、画重庆大轰炸,这在许多人看来很不合时宜,是费力不讨好的笨事。但陈可之大有当年诗人陈子昂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抱负,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那些交响诗式的历史命题,他以他认为很充足的理由和信念去完成自己必须的使命,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自信当然强烈而鲜明地反映到了他的绘画之中。小中见大1979年,正是中国拨乱反正的动荡日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陈可之捕捉和提炼了一个女孩擦拭领袖肖像灰尘的细节,创作油画名作《历史》,表现了擦去尘埃重焕青春的生活真实,表现一个民族抹去一切欲加之罪,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的过程。陈可之画《长征》画得那么简洁,就画一双打着绑腿的脚,一双披荆斩棘的脚,体现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思想,那么独树一帜,什么都含括了。《重庆大轰炸》是一个重大历史题材,作者没有简单地表现火光冲天,硝烟蔽日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鸟瞰的视觉,展开每一个细节的描绘,写平民百姓的悲壮与坚毅,画军人的拼搏与献身。既把握重大题材的整体布局,又能凸显细节所蕴含的重大思想内涵,这是陈可之创作的鲜明特点之一。有人说社会生活够沉重了,百姓够艰辛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轻松一些呢?选择轻松也许是人的天性,但书写历史和创造历史本身就非常沉重。只有那些肩负着人类命运和社会文明进步负重前行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展现效果以1999年获文化部金奖的《长江魂——三峡纤夫》为例,陈可之将现实主义精神与古典主义油画精髓相结合,在寻常中表现重大主题,从一滴水而看到太阳的光辉,正是陈可之的高妙之处。他选择了我们的民族奋斗不息的主题,并以祖祖辈辈拉纤为生的三峡纤夫作为民族精神的化身,创作了《长江之魂——三峡纤夫》,在现代文明的大潮中,他要以此塑造长江魂、民族魂,给人耳目一新的精神超越。这就是陈可之,这就是陈可之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油画质感,在继承古典主义油画精髓的基础上,以刚劲有力的笔触,深厚的艺术功力,塑造了饱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构建了大幅画面气势的雄浑壮美和细节的精致入微,处理人物形象和三峡石特别突出其肌理和质感,使他刻画的人物具有立体凸现的浮雕效果,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撼人心魄。我想这绝不是照相主义能够作到的。我们评说陈可之,并不是抬高他而贬抑别人,我们提倡陈可之的艺术风格也不是要排斥其他艺术风格。陈可之也有过一波三折的人生弯路,陈可之的幸运与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不幸的境遇中走过弯路,执着于正确的艺术道路。我们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和公众以更为宽容、十分通达的态度和眼光看待画风的嬗变,中国的艺术百花园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但任何一位有思想、有才华的艺术家都应当深刻地思考你从前人那里继承了什么,你的艺术生涯创造了什么,你给后人留下了什么,人民期待和需要什么,这既是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使命。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以及后来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莫不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历史上独领风骚。我想起诗人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堪称一流的当代作品,总能打动我的心扉,并使人敬仰的原因,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陈逸飞、魏景山的《蒋家王朝的覆灭》、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和陈可之的《长江魂——三峡纤夫》。中国艺术市场已进入了冷静期,买家的判断愈来愈清晰成熟。今天,出于一种文化责任和艺术良知,我们应当看看陈可之的画,看看那些依然那样抒情、大气和中国气派的画。陈可之瞄准一个主题,埋头一扎就是十年,他非常真诚的坚持对生活的感受、对民族的信心,更显难能可贵。仔细读他的画,更觉我们应该思索一下当代艺术更为深层的社会、人生、民族和艺术问题。《人民政协报》艺术年表1979年创作《历史》为“伤痕画派”代表作之一。1981年获得四川第一届文艺评选优秀作品奖、复制品由中国美术馆(1983)和美国林肯艺术中心(1982)收藏。课堂油画习作《人像》参加首届全国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巡回展。1980年作品《历史》参加四川青年美展获优秀作品奖。1981年作品《延河水》参加建党六十周年美展获优秀作品奖。1982年作品《抢救生命》参加四川美院赴北京油画展。1983年《初晴》参加深圳四川省油画展。1983年《远天远地》等参加四川美院赴山东小型油画展。1985年作品《又一春》参加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7年《又一春》参加赴苏联、波兰、匈牙利等东欧中国油画展。1987年四川省展览馆举办油画个展,是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一个油画个展。1987年《世上本无路》现名《长征》,参加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1987年《冬日晨曦》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大奖”,名列第一。1988年作品重庆举办个人油画展。1988年作品《和谐的燥声1988》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收藏家收藏。1990年作品《东方之子》参加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美展,由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选定由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1992年主创重庆歌乐山烈士纪念馆“1949、11、27大屠杀”半景画落成。199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专栏人物采访。1993年作品《少女的早晨》、《家山》参加香港佳士得春季代油画拍卖。1994年作品《捕鱼的小姑娘》参加日本东京国际艺术博览会。1994年作品《圣峰珠穆朗玛》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1995年参加香港文物馆中国艺术精品博览会,作品《处女湖》为广州嘉德拍卖公司拍卖封面。1996年作品《夕阳潮退》(又名世纪之恋)参加香港佳士得春季油画拍卖。1996年参加香港大会堂三石轩画廊举办林风眠、陈可之同台展。1997年参加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199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陈可之创作纤夫的专题纪录片《体验》。1998年大型油画《长江魂——三峡纤夫》获中国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金奖和被评为“首都观众最喜爱作品”名列第一。1999年作品《三峡晨曲》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主体画,是人民大会堂陈列的第一幅油画。2000年作品《朝天门抒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收藏。2002年《陈可之油画选集》出版。2003年起花了近三年时间,主创大型油画《重庆大轰炸1938---1943》获日本广岛“和平贡献奖”,并在2007年被34集电视连续剧《记忆之城》作为大结局画面。2005年作品《遥想当年赤壁》等五幅油画由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2005年在广州嘉德、广州保利和北京中鸿信恢复多年中断的作品拍卖。2006年被人起诉的油画《重庆大轰炸》的官司历时三年的法院审理终审胜诉,被中国365维权网评选为全国2006十大知识产权审理案件之首。作家出版社出版“《重庆大轰炸》诗与画的和平宣言”。2007年由天津人美出版《当代中国油画家----陈可之》。2007年北京杰孚画廊举办“消逝与永恒”三峡系列个展。2007年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外博艺画廊举办“远古三峡风”油画个展。2007年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三峡风——2007陈可之油画个展”及专家座谈会。2007年《长江魂---三峡纤夫》创北京长风秋季拍卖最高价,以560万元成交。2008年出资援助重庆大轰炸幸存者前往日本东京法院出庭索赔的正义行动。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出生于四川省巴塘县,为已故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赐的班禅画师,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传佛教传统绘画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书画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获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尼玛泽仁先生致力于将一千三百年的藏传佛教绘画发展成现代艺术,是开一代新派的画家。他的新藏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得大奖。尼玛泽仁先生1993年分别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华盛顿三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在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康沃、乌斯特五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995年,在印度新德里现代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霍恩佛尔森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和瑞士苏黎世、西班牙马德里国家人类博物馆等国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分别在香港中华文化城展览厅、美国亚特兰大罗斯威尔市市政府、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在法国巴黎皮尔卡丹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分别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州立大学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在日本、新加坡、台湾、阿尔及利亚参加过美术作品联展。他在新藏画的创新和研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认为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英国剑桥和美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把他选入《世界最著名五百名人录》和《二十世纪最杰出贡献人物传》并授予金质奖章。1994年,英国利物浦市政府授予他“国际杰出艺术家”奖牌;1999年美国路易斯安娜洲巴鲁特治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长”证书,并请他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在市政府门前,获得美国政府给予国际艺术家的最高殊荣。美国之音、英国BBC、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与你同行”专栏、国家对外电视专题片专栏、山东时代美术专栏、以及《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美术》等十多种国家级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均有专题报道。事迹获得四川省文联、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特殊荣誉证书,入选《中国美术家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十多种辞书,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工笔画》等大型画册。(作品《天驹》作为该画册的封面)出版有《十世班禅画师尼玛泽仁绘画选》、《尼玛泽仁》、《藏传佛教故事》、《藏画新篇雪域赞歌》、《大山无言》等画册;《元蕃瑞和图》、《雪域》等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国外博物馆以及著名收藏家收藏。现供职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许宝忠,1951年3月生于成都,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1983年结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2003年前在四川美协任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任职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主要展览及艺术活动1974-79年 复制创作《收租院》(重庆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1979-82年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四川石棉县安顺场)。1984年 《九曲黄河》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84年 全国城市雕塑方案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85年 《逐日》第一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0年 《健》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北京国际展览中心)。1990年 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火炬碑(四川松潘县川主寺)。1993年 《箭在弦上》获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铜奖,作品为国际奥委会收藏(北京中国美术馆)。1994年 《撼天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作品为中国美协收藏(北京中国美术馆)1996年 《大熊猫,母爱》美国亚历桑那州菲尼克斯市中心广场1996年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第四回展:“敬畏生命”雕塑原作展》(四川美术馆)。1994-96年 主持成都市府南河沿线雕塑规划。1997年 《千锤百炼》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上海博物馆)。2001年 组织并参加《2001四川雕塑状态----室内雕塑展》2001年 《时空平台------2001年雕塑作品展》(北京西单广场)2001年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旋转360‘”(上海海上山艺术中心)2001年 “中国西部风”全国雕塑巡回展,担任“中国西部风”成都展总召集人2002年 参加“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作品《墙·数字化理想》立于北京国际雕塑园2004年 组织《公共艺术及城市雕塑邀请展》(上海国际展览中心)2004年 《秋实》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海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朱成(1946.5—)江苏扬州人。擅长雕塑。1979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班。深圳市南山城市雕塑院副院长,二级美术师。作品《千钧一箭》获中国首届体育美展特等奖、国际奥委会颁发特等奖杯;艺术墙立体浮雕《智慧之光》获全国第二届城市雕塑作品展优秀奖;《月亮的女儿》入选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展。《晨曦》、《秋声》入选第七届、八届全国美展,参与创作新都《百龙门》、深圳《智慧之门》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孙光钊四川成都人。擅长漫画。1960年毕业于成都高师中文系。现就职成都大学中文系,历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文艺理论教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发表艺术论文和漫画评论七十余篇。出版有《孙光钊漫画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孙竹篱(1909—1986),名守仁,河北滦县人。抗日战争期间躲避战乱,随东北大学一道移居四川三台县,至1958年定居射洪。他是著名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任四川省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四川诗书画院副院长,一生从事美术教育,晚年钻研诗画创作,擅意笔花鸟画,常作荷花、梅花,作品有《画梅》、《鸡雏》、《墨荷》等。作画近千幅,书法二百余件,作诗六百余首,受到文化艺术界的推崇,著有《孙林书画集》,《竹篱诗文集》。1927年在唐山从事教育工作。1937年供职於东北大学工学院,“七·七”事变後随校迁西安,继迁四川三台。1949年後於三台、射洪等地任中学和师范学校美术教师。1977年退休,继续美术辅导工作。1982年於成都举办个人中国画展览,后受邀至唐山展出。曾任成都画院画师,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绵阳地区画院院长,三台县画院名誉院长。孙竹篱幼年随父读书,打下古文经典基础。弟兄皆善书法,竹篱独喜绘画和诗文。15岁入滦县中国后因家贫中缀,17岁在北平琉璃厂做画师,宗法任伯年及上官周、钱慧安、吴友如等名家。青年竹篱曾至无锡工作再转赴西安,他受聘于东北大学任职,“抗战”爆发前夕,孙竹篱于1937年再随东大内迁四川三台县。1952年,孙竹篱从教于子昂故里射洪县一直到退休。射洪是人文荟萃之乡,唐代杜甫曾到此住过,韩愈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的初唐大诗人陈子昂开盛唐一代诗风之先河,流芳千古惠及后人。射洪至今地方文风很盛,能诗能画的人很多。作为文人画家的孙竹篱,在这样一个人文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创作着。虽一时有些政治上的挫折,他也能以平静心态坦然度过,而他的艺术之树却始终绿叶婆娑,繁荫满地。一直坚持诗书画创作的孙竹篱,这一时期为射洪人民留下了大量艺术珍品,从民间到官员,竹篱先生的国画作品广为流传和被收藏。射洪书画界亦因有竹篱先生而十分活跃,争相拜师学艺者众多。孙竹篱1986年去世,离开射洪人民已有20年之久。但在射洪,那一袭俭素的布衣,一竿旱烟袋,花白的胡子,深深的皱纹,满面天真和善的笑容,依然活在人民的心中。而他那大写意的诗意画,影响了和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射洪画家、诗人。1980年7月,在成都参加省文化会的孙竹篱同冯健吾、吕林等十来位画家应邀到金牛宾馆作画,当时正在四川视察下榻在金牛宾馆的小平同志来看望画家。在孙竹篱的画室,一一看过墙上的作品,邓小平高兴地说:“诗书画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特色”。小平同志的女儿邓琳深深地被孙竹篱的画作所吸引,她希望四川以后多选些这样的作品去北京。1982年9月,邓琳专程拜访孙竹篱,两人就中国画的源流、发展及自身对艺术的追求作了深入的交谈。随后两人合作诗画留念。1982年3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绵阳地区文教局联合举办了“孙竹篱国画展”,孙竹篱一夜成名。这次展览共展出孙竹篱花鸟画精品96件,《荷花》、《田园风味》系列作品令观者无不为之倾倒……方毅同志为展览题词:“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省美协副主席吕林观后说:“(孙竹篱)像展开双翅的凤凰,从偏僻的山林飞到繁华的省城来了,看了使人激动”。中国画研究院两位副主席黄胄、蔡若虹兴奋地来到展厅,逐幅细看。看到妙处,黄老拄杖久久伫立,若有所悟;而蔡老则手拂长鬓,开怀大笑,展览馆不得不做出决定:原定展出10天,再延长20天! 随后,省内外报刊经常见到他的作品和评介文章,一时名声大躁。有人惊呼“四川又出了陈子庄”。“伏久者,飞必高”。而孙竹篱正如伏枥老骥,一跃而长风千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孙绍全(1944.1—)笔名水石,重庆合川人。毕业于重庆美术专科学校,曾在中国北京画院研修。出版有《孙绍全画集》。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协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理事。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全国性美展,并在全国各地出版社出版发行。于1997年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孙绍全画展》。作者被《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辞典》等十余家选书入典。出版有《孙绍全画集》及连环画册《智力赚玉麒麟》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杨永青:1925年生,四川泸州人,1947年毕业于江苏正则艺专,留校任教,相继在西南美专、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出版,有论文、专著发表。曾举办个人内蒙写生画展。中国美协会员,吕凤子学术研究会顾问,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有《打靶后》、《夏雨初雾》等。著有《历代写意人物画欣赏》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杨受安云南昆明人。擅长油画。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四川南充地区川剧团舞美设计,南充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现任四川南充市文化局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馆员,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油画《一年辛苦又落空》、《喜量新田》,宣传画《光辉的历程、灿烂的未来》等。杨受安,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兼教务主任、造型艺术系主任、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教务主任。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从事美术工作四十余年,先后创作油画、宣传画、连环画、水粉画作品150余件,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四川省美展,并被国外多家画廊收藏,日本、台湾曾举办过“杨受安个人画展”,油画《一年辛苦又落空》、《喜量新田》、《烽火岁月》、《早火》、《浓妆》、宣传画《光辉的历程、灿烂的未来》、《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等作品分别获全国美展和四川省美展一等奖、优秀作品奖、全国群星奖。作品均分别发表在《美术》、《连环画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并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有专辑《美术家杨受安》、《人物写生》。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并多次组织和参加了各种大型美术创作活动,曾两次被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授予“伯乐奖”,1995年被文化部授予“优秀组织工作者奖”,享受政府津贴。作品及艺术成就入编《中国美术年鉴》、《中国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中国现代美术家》等辞书。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