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沙更世(1926—)。又名沙更思,书法泰斗沙孟海之子。浙江鄞县人。擅长中国画、宣传画。曾为西泠印社会员,1950年国立艺专毕业,历任人民画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创作员,中央民族学院(后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工作室副主任、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协会、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作品有中国画《雪山浴日》、治印《江山如此多娇》等。主编出版《沙孟海篆刻集》、《二十世纪书法经典——沙孟海卷》、《沙更世书画篆刻选集》。作品《咏梅图》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书画家、老新闻工作者。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国画系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黄铸夫先生系广西北海市人,生于1913年。20世纪30年代初,入广州美专学习油画,1932年底与上海党中央出版局取得联系,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37年后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参加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活动”,参与“现代版画社”的工作。1938年任《新华日报》美编主任,并参加了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1940年后又筹组和领导了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漫画及木刻作品,影响颇大。1950年任中南广播电台台长。1954年任中侨委对外司专员,负责海外华侨宣传工作,并经常参加何香凝所邀集的国内外著名画家作画活动。1958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任院党委委员、中国画系副主任,工作期间他团结全系老师,积极组织教学研究,在此期间,也与李可染、李苦禅、黄胄、朱丹等老一辈书画艺术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在任教期间,带领学生赴敦煌莫高窟、内蒙、广西等地区写生学习,为中国画教学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继而在中国美术研究所工作直至80年代离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从未放弃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研究和追求。黄老先生擅长国画山水,兼及大写意花鸟。山水远师宋元,近取黄宾虹;花鸟师徐渭、吴昌硕。作品或笔力老辣、气韵浑厚,或刚健婀娜、情趣盎然,尤擅长画鲶鱼、奔马、老鹰,作品多次参加展出并发表。亦擅书法,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发起人之一。作品有《墨海青山》、《源头活水》等,出版有《黄铸夫画选》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黄润华195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6年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随著名画家李可染教授学习中国山水画。50年代起,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至今。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出版《黄润华山水画集》。1988年赴日本举办黄润华、张凭、李行简“中国山水画展”1990年赴日本讲学3个月。1991年赴日本广岛举办个展,并出版《黄润华画集》。1993年赴法国巴黎举办联展,并在欧洲考察半年。作品章法严谨,笔墨苍劲,功力深厚,注重师法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为国内外各博物馆收藏。作品章法严谨,笔墨苍劲,功力深厚,注重师法自然,富有生活情趣。作品有《东方欲晓》、《忆万县》、《漓江渔歌》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及辽宁、吉林等省博物馆、中央美院陈列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江苏扬州人。擅国画。中央美术学院。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29年入西画班学习,主要老师有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先生。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曾任中央大学助教,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研修。曾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和美术史系,并担任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29年入西画班学习,主要老师有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先生。1931年毕业於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留校任助教。1943年为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研修。曾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和美术史系,并担任博士生导师。1982年应纽约大学市立学院之聘,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赴美讲授艺术的教授,并应邀在哥伦比亚大学、伯克莱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帕森斯美术设计学院等校举办讲座。作品有《九松图》等。出版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郭熙》,论文《中国画与画论》等。张安治早年以油画、粉画、水彩创作为主,后多作国画山水、书法、国画作品多题有自撰诗词。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先后在桂林、重庆、贵阳、成都、英国伦敦、剑桥、谢菲尔德、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北京、美国纽约、南京、广州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著述有《中国画论纵横谈》、《中国画发展史纲要》、《吕凤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研究》、《论中国文人画》、《张安治美术文集》和诗词集《漓江吟》等数百万字及《张安治画集》行世。生前曾为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文化委员会委员等。1931年中大毕业,毕业创作《渔翁》曾参加南京市展览。1932年两幅素描人像被徐悲鸿选入《画范》。1934年兼任私立南京美专素描课教师,受徐悲鸿之约,加入中国文艺社的成立大会。1935年应徐悲鸿之邀,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助教,并与吕斯百等带学生赴庐山、杭州写生。1936年随徐悲鸿、张大千赴黄山写生。作油画《黄山云海》、《清凉台》、《轻云出谷》等,并作大幅油画《群力》参加南京中国美术会第一次全国年展,此画刊於《良友》画报(此画在1946年赴英进修前,交当时的中国美术学院收藏),同年应徐悲鸿之召至桂林,协助筹办桂林美术学院。1937年创作油画《后弈射日》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并刊於《美术生活》(此画在1943年贵阳展出时被防空学院购藏)。1938至1944年,撰写美术文论20余篇,并创作中国画《避难群》等。1945年由徐悲鸿提名,被中国美术学院派往英国研究、考察。1950年返程至北京,被分配到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典礼局任美术设计师。1953年调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兼任绘画教研室及理论教研室主任。1956年调任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1957年举办“张安治、吴冠中江南写生画展”。196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安治、陈大羽、宋文治、白雪石井冈山写生画展”,部分作品被美术馆购藏。1976年借调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3年撰写《一代画师——忆吾师徐悲鸿》,并应美国各大学之邀讲学,举办“张安治书画展”。1987年举办“张安治教学六十年纪念展”。1989年举办“张安治书画展”,部分作品被广州美术馆收藏。张安治早年以油画、粉画、水彩创作为主,后多作国画山水、书法、国画作品多题有自撰诗词。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先后在桂林、重庆、贵阳、成都、英国伦敦、剑桥、谢菲尔德、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北京、美国纽约、南京、广州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中国画论纵横谈》、《中国画发展史纲要》、《吕凤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研究》、《论中国文人画》、《张安治美术文集》和诗词集《漓江吟》等数百万字及《张安治画集》行世。生前曾为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文化委员会委员等。1931年中大毕业,毕业创作《渔翁》曾参加南京市展览。1932年两幅素描人像被徐悲鸿选入《画范》。1934年兼任私立南京美专素描课教师,受徐悲鸿之约,加入中国文艺社的成立大会。1935年应徐悲鸿之邀,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助教,并与吕斯百等带学生赴庐山、杭州写生。1936年随徐悲鸿、张大千赴黄山写生。作油画《黄山云海》、《清凉台》、《轻云出谷》等,并作大幅油画《群力》参加南京中国美术会第一次全国年展,此画刊於《良友》画报(此画在1946年赴英进修前,交当时的中国美术学院收藏),同年应徐悲鸿之召至桂林,协助筹办桂林美术学院。1937年创作油画《后羿射日》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并刊於《美术生活》(此画在1943年贵阳展出时被防空学院购藏)。1938至1944年,撰写美术文论20余篇,并创作中国画《避难群》等。1945年由徐悲鸿提名,被中国美术学院派往英国研究、考察。1950年返程至北京,被分配到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典礼局任美术设计师。1953年调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兼任绘画教研室及理论教研室主任。1956年调任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1957年举办“张安治、吴冠中江南写生画展”。196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安治、陈大羽、宋文治、白雪石井冈山写生画展”,部分作品被美术馆购藏。1976年借调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3年撰写《一代画师——忆吾师徐悲鸿》,并应美国各大学之邀讲学,举办“张安治书画展”。1987年举办“张安治教学六十年纪念展”。1989年举办“张安治书画展”,部分作品被广州美术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高希舜,字爱林,号一峰山人、清凉山人。湖南桃江源嘉桥乡企石村人。教育家、画家。擅长中国画。191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久入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为王梦白高足,并得陈师曾、姚茫父等指导。1924年创办京华美术学院,任院长兼教授。1927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学习图案,回国后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教授。1949年后,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出版有《高希舜画集》等。高希舜曾在国立艺专、师范大学任教,1924年创办京华美术学院,任院长兼教授。1927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学习图案,回国后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教授。1949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中国画研究,为我国近代画坛名宿。[2]古今名家多爱画荷花。但是,一般重在笔墨气韵上见功夫,至于形态的逼真,则不大注意。高希舜为了突破画荷花的格局,将手戴上5斤半重的铁圈作画,往往一画就是老半天。数年苦练,他终于练出了“一笔荷”的硬功。他创作的《荷鸭》高4米,着墨酣畅,遒劲雄浑,画出了少见的开张荷叶;而高达3米多的荷梗一笔画成,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这幅画,成了画坛传世佳品。与毛泽东同学、与齐白石结缘高希舜1915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在这里有幸与毛泽东同学。在一师学生中,毛泽东文章第一,高希舜国画第一,两位高才学子,从此结下终生情谊。毕业后,毛泽东主持一师附小工作,就把高希舜聘为附小美术教师。从此开始了高希舜长达50年的教学生涯。1918年,高希舜以第一名考入国立北京美专,在这里专心学画,长进日增,更得当时画家陈师曾、姚芒父、王梦白、凌文渊等高师的器重和指教,又以第一名毕业,名动京华。旋受聘北京师大附中任美术教师,钱学森就是他当时的学生。至此高希舜的花鸟画已跻身大家行列。齐白石老人见其画,惊其别开生面,自成流派,不落前人窠臼,赞曰:“余不能也!”从此一改不与人合作作画的先例,欣然与高希舜合作作画,一生为高希舜画作题跋也最多。现收在《高希舜画集》中的就有“芋蟹”,由高希舜画鱼,齐白石画蟹,成为绝品珍品。更有“鱼瓮图”名画,成于抗日战争中,画中墙上挂鱼,底下立一未开封的酒坛,将对日寇的满腔义愤融于画面,齐白石见了会意,欣然握笔在画上题诗:“厨下有鱼皆不炊,堂前有酒未曾开,与君不饮何时饮,李白刘伶安在哉”。白石老人92岁还对高希舜名作《荷池戏鸭》题跋云:“一峰山人之于画,手带铁圈五斤半以炼其技,故有此幅之独到处,真神品也!”由此轰动中国画坛。但高希舜始终热爱美术教育,热心培育美术人才,以他毕生积蓄创办京华艺专。1927年,高希舜东渡日本留学,与日本当时画坛名宿横山大观、赤诚素明等,磋商画艺,其作品深受日本人民喜爱。1933年他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20多幅作品,全部抢购一空,誉满异城,被日本画界称为“画伯”。载誉归国后,仍念念不忘美术教育事业,将其全部在日本买画款,独资创办南京美专于金陵清凉山麓,任校长,兼教授,潜心画作,妙品神品精品,汇成一代丹青大师艺术高峰。不久日寇大举入侵,眼看南京即将沦陷,他甘冒风险,于1938年将南京美专远道迁回他的家乡———桃花江镇附近的杨家坳鸣石滩,仍任校长,由他的妹夫也是著名画家章毅然(笔名适园)担任教务长,一直坚持到桃江解放,仍在办学。1950年,土改将要开始,有些农民不明真相,以为校长是“大官”,大官就是“大坏蛋”,就要开他的斗争会,他正在苦闷之际,救星来了:他接到了毛主席邀他北上任教的亲笔信。关于这信的来历,桃江著名的老画家、高希舜的得意门生符竹书说;原来这之前不久,高校长向毛主席写信诉说了他的“苦境”,不料毛主席回信这么快!高校长惊喜地连忙拆开细看,才知主要内容是嘱他“速来北京工作”。他如绝处逢生,抹去惊喜眼泪,来不及收捡行装物品,孓然一身,当晚就与章毅然教务长结伴前往北京。记得他们是趁天黑悄悄绕道涉水过资江,再走小路从新桥河到益阳,再北上,到北京前门住进一个小旅社。当晚有军警查户口证件,他俩没有证件,高希舜急中生智,把毛主席给他的亲笔信拿出来,那军警看了,举手敬礼,随即帮他联系了一家高级旅社住下,第二天还护送他俩去中央机关。接待者报告毛主席后,毛主席派人送来了亲笔字条,嘱他俩找文化部,叫文化部安排他俩工作。于是高被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章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趣的是他们给毛主席送画”符竹书画家继续说,“他俩和齐白石三位大画家,决定联手创作一幅画,题为《和平幸福万寿无疆》,在左角写着:章适园画竹石,高希舜画牡丹万年青,齐白石画鸽,并题,时年九十四岁。”画成,由高希舜和章毅然直接送到中南海。但他俩走到中南海大门外就止步了,只将画托人送了进去。毛泽东接到画十分高兴,问:“是谁人送来的?是高希舜、章毅然来了,还是请人送来的?”那人出来如实问高希舜,高希舜毫不犹豫地说:“本人未到,是请人送来的。”章毅然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如此说,戏言说:“你犯了欺君之罪呀!”高希舜笑笑说:“我怕毛主席忙,耽误他的事,不进去为好。”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高希舜向毛主席送画的故事。竹书先生一口气说完这些,又将他带来的《高希舜画册》送给我看,还特别带来了那幅送给毛主席的名画照片。高希舜送给毛主席的还有一幅别有意味的画,被誉为《画谏毛泽东》。画面是牡丹花下睡一哈巴狗,意在提醒毛泽东亲君子而远小人。特殊的时代,1957年以前,高先生挥笔为毛泽东主席作了几幅画。其中有一幅《荣华下之哈巴狗》,画的是艳丽的牡丹花下卧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用以劝谏毛泽东要远小人以近君子。毛泽东看后,认为这幅画构思别致,立意深远、甚是宝爱,便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谁知此画深深刺痛了康生,1957年反右时,他突然对毛泽东说:“主席,这幅画是攻击您的。非常恶毒”。于是,就千方百计对画家进行迫害。江青、康生等人极力攻击此画,而毛泽东则认为此画构思别致,立意深远,将其悬挂于中堂。毛主席去世后,“四人帮”曾对高希舜进行“迫害”,他被迫停了画笔。重现春天后他又拿起画笔,直至人生最后一刻。他于1982年去世,享年86岁。他在去世的前一年即1981年12月出版的画集中写的《自述》一文云:“吾一面输囊办学以行志;一面潜心绘画。穷研六法以厚本,非泥古也;强调写生以致知,非写照也;变化笔墨以用己,非猎奇也;修身敦行以养气,兢兢业业,刻苦探索,诚诚恳恳,以画为乐,从罔有他求以分心,数十年如一日。”这正是他一生人品与画艺最好的总结。实际上这是幅举世公认的好画,如今已经被收进了《毛泽东藏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康殷(1926一1999),字伯宽,曾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务。幼喜书法、绘画、篆刻,曾在吉林师范大学学习绘画。青年时期从事文物工作,坚持研习书画。后执教于民族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及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秦文学副会长。首都师大研究员、北京印社社长。作品有中国画《文姬归汉图》、《钟馗扫妖》等。撰编《印典》获国家图书奖等。大康先生墨宝遍布京城,其中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一家开业的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燕莎友谊商城,特邀大康先生题写匾额,至今犹在。1999年6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1958年开始编辑《印典》,历经四十年始成。1984年调首都师范大学任教。国画创作以人物为主,作品笔墨精到,注重以形传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1987年5月率其弟、侄四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五康书画展”。亦擅书法、篆刻,精于古文学研究。此外在学问方面还精研古文字、金石学、并善诗文。辑有《汉隶七种选临》、《郑羲下碑》、《张猛龙碑》、《隋墓志三种》、《古图形玺印汇》及友人手拓《大康印稿》。著有《古文字形发微》、《古文字学新论》、《文字源流浅说》、《说文部首铨释》等。理论专著有:《古文字形发微》、《文字源流浅说》、《古文字学新论》、《说文部首诠释》。编纂中国第一部古印玺全集《印典》。曾获“国家图书奖”;北京“社会科学奖”、“优秀图书奖”。他的业绩被日本行家成为“金石书法重镇”;又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授予最高奖项“20世纪科学家最高成果银牌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14日生于官宦世家,系张锦芳之子,过继其伯父张镇芳。张伯驹先生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当初仅为爱好,继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贴》等等,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张伯驹先生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多得难以胜数。扎实的文学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化底蕴。由于他天资超逸,便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艺术,建国初期,张伯驹创办北京古琴研究会、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中国书法研究社、诗词研究社,直至临终前,还对中国韵文学会筹备事宜念念不忘。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张伯驹一生捐献的国宝,在当时便有人估计已高达亿元之巨,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何止这个数目,他的大儒景行、菩萨慈行、高道善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适园,江西余干人。擅长中国画。早年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绘画系毕业,归国后与高希舜共同创办南京美专及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任教授兼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组长。作品有《石榴雏鸡》。编著有《中国古代墓室壁画选集》。论文有《漫淡中国画创作及诗书画的关系》等。1930年,章毅然先生胸怀报国之志,回到祖国,与高希舜先生共同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该校校长。与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徐悲鸿、于右任、高希舜、吴作人、陈之佛、陈树仁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美术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历届理事。章老之画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意境高远,气势恢宏;笔力刚健,意蕴无穷;构思奇巧,神采飞动。故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为章先生画册亲笔题词,称其画是“在普及基础上提高”。早在1928年,与白石老人相识于北京,五十年代,白石老人见到章先生绘就的几幅画后,欣然题词,曰:“画牡丹之最精者有缶庐老人(吴昌硕),今又重见,故奇之,为之欣然加墨”,对其所画《鸽和杜鹃花》也极称赞:“苍稳,随笔涂抹,活泼天成”。1958年章先生和白石老人、高希舜先生合作的国画《和平幸福,万寿无疆》已被中南海藏画馆所珍藏。章老的画在国内外画坛都享有盛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段伟君(1927.6—1992.10)女, 四川武胜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 1945年入重庆国立艺专。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 作品有连环画《虎画家》、《马兰花》等。《长发妹》在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