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别名孙奚,山东龙口人。擅长油画。早年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工作。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为版画系插图工作室主任、教授,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美术家”、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名牌时报》社北京名人书画院名誉院长。建国前后,曾在部队里从事过多年美术工作,1958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留校任教,196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2年加入中国老教授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理事,1995年受聘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现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副主任。出版《中国文艺作品插图选集》,天津美术出版社,1960年,第51页,《天津画报》,天津画报社,1960年代,《人民中国》,外文出版社,1960年代,《林海雪原》,作家出版社,1962年,《文学书籍插图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第40、41页,《林海雪原》英文版、俄文版,外文出版社,1963年,《连环画页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第11、12页,《文学作品插图选》,安徽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9、10、11页,《文学作品插图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83、84页,《孙滋溪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名作欣赏》双月刊,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4期,《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插图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对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辞条辑入《国际名人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中国卷。其作品从1964年起参加历届全国美展,1978年参加联合国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艺术展”,1986年参加日本“现代中国美术家展”,1998年参加美国纽约“中国上下五千年艺术展”,获得多种艺术奖项。许多重要作品如《林海雪原》文学插图、《天安门前》、《小八路》等油画,都曾被大量印刷发行,并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北京,1959年“北京市美展”,北京,1959年“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全国美展”,北京,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35周年纪念展”,北京,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赴香港作品展”,香港,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北京,1985年,“孙滋溪、王雁画展”,山东龙口,1992年,“孙滋溪文学插图及写生作品展”,北京,2001年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钱辛稻,1912年生于上海浦东。青年时,在上海洋画研究所学画,与画友创办“线上画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内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第七队”。1938年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不久参加党领导下的“抗敌演剧三队”(后改演剧二队)。皖南事变后,随画家沈逸千从事抗日前线战地写生。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在华中军馆会文艺处、华东文化部工作,1953年调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工作,至1982年离休。期间曾任教员、副系主任、系主任。主要作品有水墨画《毛主席像》、《在列宁的旗帜下前进》、《运输》、《开凿井盐》,油画有《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黄山蓬莱仙岛》、《石林—万年灵芝》、《天山牧歌》等。1912年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县张桥乡。1929年在私塾画室开始学画。1930年在旅泸日本画家小川七五三二的“上海洋画研究所”边劳动边学画。1932年高中肄业,辍学。1933年重返“上海洋画研究所”继续边劳动边学画,有一些风景画被小川低价收购。创作油画“街头夜宿”,在上海业余画家办的展览会上展出。1935年自由职业,以画广告、教画为生。此时与进步青年参加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对国民党的对外不抵抗,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甚为愤慨。1936年与青年画家茹茹(沈之瑜)等人,共同创办“线上画会”,探讨西欧各流派的画风。创作油画《上海街景》,在南京由中华美术会主办的全国美展中展出,并收入该会出版的画册。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参加“上海美专”学生组织的漫画宣传队,离泸赴内地,在武汉投入保卫大武汉的宣传工作。同年冬,参加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第七队(后改编为“抗敌演剧第二队”)赴应城天门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其间两幅作品《在列宁旗帜下前进》和《毛主席像》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编印出版的《前线画报》(江丰主编)上发表。1938年在延安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期间,在赶制一幅毛主席像的宣传画时,一位外国记者拍下了这张像片。1980年前后,这张珍贵的像片送到中国美协后转至作者手中。1939年在延安调入“抗敌演剧二队”工作。与庄言、金浪绘制一批布画,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举办联展。4月,“抗敌演剧二队”离延安,行前受到毛主席接见,为毛主席画速写像,毛主席在画上签名。5月,告别延安经河南渑池北渡黄河,抵达山西长治决死三纵队时,遭遇日寇几路围攻,随部队转移到山区农村抗日根据地。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在晋东南敌后根据地,配合部队演戏、唱歌、绘制各种宣传画,宣传抗日。(2)深入浮县敌占区,采访搜集当地人民苦难生活的素材。(3)在“决死三纵队”举办短期艺术训练班,培养部队文艺骨干。1940年与画家金浪(右一)赴晋东南敌占区深入生活,出发前在浮云山星界处合影。1941年“演剧二队”南渡黄河在义马农村休整时,和庄言由洛阳至宝鸡,在陇海线上搜集创作素材。皖南事变后,离开“演剧二队”,在洛阳参加沈逸千队长的“战地写生队”,赴襄樊战地写生。同年七月上武当山整理画稿,创作反映敌后根据地战士生活的水墨画《潼关天堑》和《听课》,参加在老河口举办的战地写生展。1942年沈逸千电约去缅滇战区写生,因战事未成行。由昆明转赴贵州、桂林等地,沿途搜集西南人民生活素材。1943年与金浪在天府煤矿,体验煤矿工人生活,搜集素材。1944年赴常德战地写生,并于恩施举办战地写生画展。1945年(1)在重庆的文化界进步人士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书”上签名。(2)同年夏,在美国出版的《幸福》杂志“中国画家作品专辑”上发表《开凿盐井》和《运煤》两幅水墨画作品。(3)在重庆市描绘山城景色,是年初冬乘船离渝赴泸,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右图为1945年5月在重庆街头写生。1946年(1)在上海与部分画家组织、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参加该会举办的数次画展。(2)与刘开渠、陈秋人等人以庞熏住宅-蒲园为联络点,研究迎接解放上海的工作。1949年(1)上海解放。在上海军管会文艺处所属美术工场从事美术创作。(2)调入华东文化部工作期间,带领四人组赴山东潍坊杨家埠,对传统水印木刻旧年画进行调查、改革工作,集体创作水印套色木刻新年画数幅。1953年由上海调到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工作,历任系副主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其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搞些美术创作,并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右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1959年赴四川藏族地区创作《牦牛运输队》,参加北京美展,并被收藏。1960年参加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会。1961年赴牡丹江写生。右图为1961年牡丹江镜泊湖游船上。1964年油画《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油画展。该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66年为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先生所著《霍克的故事》一书作插图,此书后在中国出版译为《从牛津到山丹》。1979年参加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会。右图为七、八十年代于妙峰山写生期间与系里同事合影。(左起:李松石、冯法祀、钱辛稻)1980年赴黄山、三峡写生。创作风景画《黄山》,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展出。该画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1年(1)创作《黄山蓬莱岛》,在京泸两地展出。该画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2)赴舟山群岛、厦门鼓浪屿写生。右图为1981年于昆明西山龙门写生。1982年赴云南石林、桂林漓江、海南、新疆等地写生并搜集创作素材。右图为与新疆地陪合影198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各个时期的油画、水墨画作品一百余幅。主要作品有:《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黄山蓬莱岛》、《农家秋色黄》、《天山牧歌》等。右图为1985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钱辛稻画展》时,诗人刘火子先生(左、已故)画家俞云阶先生(右、已故)正在签名。1986年右图为走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右一),在其客厅里会见时合影。1987年1992年“1987年1992年分别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一、第三届顾问。““1992年右图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一届顾问证书。”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对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右图为1989年寓中创作。1995年(1)老教授艺术协会在北京荣宝斋主办油画作品展,《碧云寺石塔》参加展出。(2)在病中整理、创作《漓江山水天下秀》、《盛开的荷花》等。右图为1995年正在创作风景油画“漓江山水天下秀”。1996年“右图为1996年夏国际艺苑五人油画展时与国际艺苑美术馆负责人刘迅(右四)及中戏舞美戏同仁合影。”2000年荣获北京市文学界联合会表彰。2007年 2月逝世享年95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靳尚谊,我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他将欧洲古典油画精髓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相融合,开创了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1934年12月生于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继续攻读研究生,1955年入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油画专业研究生学习,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1983年,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8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96年起兼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98年起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五任、第六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组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鉴于在艺术创作及教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授予其国家级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过中央美院第一画室及油画进修班的教学工作,其艺术实践和主张,在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油画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2011年3月31日为北京唐风美术馆特邀画家。武汉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靳尚谊受聘武汉美术馆,成为该馆名誉馆长。从1958年起,他的油画作品不断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历史画多幅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1980年以后,他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的主任与教授,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培养了许多人才,同时以大量肖像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评论家称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画家。80年代早期,他曾应邀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东方艺术系讲学,并在美国和欧洲各艺术博物馆访问、研究。在8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欧洲古典油画技巧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了多种个人画集,曾为慈善家张静一作画,与其成为忘年交。他的《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瞿秋白》、《医生肖像》、《画家》、《晚年黄宾虹》等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得到了广泛传播。艺术年表1955年参加马克西莫夫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的油画训练班,掌握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规律。1957年,毕业创作油画《登上慕士塔格峰》在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览”上展出。1960年,创作油画《我们的友谊遍天下》(与伍必端合作),并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展出。至延安深入生活,绘制《陕北窑洞》等一批小型风景写生和农民素描肖像。1964年,创作油画《长征》(原名《踏遍青山》),并在“第3届全国美展”上展出。1977年,创作《北国风光》、《江河大地的春天》,并参加“全国纪念性美展”,《北国风光》被革命博物馆收藏。1980年,中央美院油画系恢复工作室制,主持一画室。创作《探索》、《思》、《青春》等在“三届油画研究会展”上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在吉林长春举办个展。1981年,《小提琴手》在香港“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上被新加坡收藏家购藏。其中《画家黄永玉》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专题性美展上展出,获优秀作品奖,被私人收藏。1982年,在美国西部考察、参观各著名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院校,并在纽约市立大学东方艺术系讲学。创作《回忆》,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美展上展出,被美国私人收藏。1983年,创作《自然的歌》、《塔吉克新娘》、《鲁迅》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本年度“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师作品展”上展出;在河南郑州、焦作举办个展。1984年,创作《瞿秋白》参加“第6届全国美展”获银质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塔吉克新娘》、《蓝衣少女》在日本名古屋“现代中国油画展”上被收藏家收藏;同年出版《靳尚谊油画选》。1986年,《三个塔吉克少女》与《双人体》参加日本富岗“第2届亚洲美展”;《高原情》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果实》参加在日本东京银座举办的“中央美院教师作品展”。1986年,创作《孙中山》获全国最佳邮票设计第1名。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成立,被聘为委员。1987年,《医生》在上海“首届中国油画展”上展出;《探索》、《彭丽媛肖像》在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塔吉克新娘》在苏联“现代中国油画展”展出。同年出版《靳尚谊肖像作品选集》。1988年,《瞿秋白》在日本“现代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展出;《侧光人体》等3幅作品,参加“中国首届人体画”大展。1990年,3幅作品参加新加坡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作品展”。1991年,参加深圳美术馆34周年美展;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展出油画《高原情》并担任此展评审委员。1994年,作品《画家》参加第2届中国油画展展出。1996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评审工作,油画《晚年黄宾虹》参展。1997年,参加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作品《医生》、《黄宾虹肖像》、《青年女歌手》、《瞿秋白》参加展出。1998年,担任“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评审委员。1999年创作《画僧髡残》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并出任第九届全国美展总评委主任。2000年在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作艺术考察参观,与著名美术博物馆及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研究院进行交流。创作《古老的灯塔》,参加庆祝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并赠送澳门特区政府。2003年担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主席。 2004年担任第十届全国美展总评委主任。“靳尚谊艺术回顾展”中国美术馆,2005年2006年《五人集》迎奥运(图)奥林匹克博览会(2006年6月9日至6月18日在保加利亚国家文化宫展出)“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2009年6月《毛主席全身像》拍卖出2016万的天价,是2009年上半年全国春拍中油画拍品成交第二高价。2013年1月,《自然的感情》将在北京举办。[2]2013年,靳尚谊与刘大为、周河河、刘文西、韩美林、何家英共同出版《骄傲中国艺术特刊——画坛巨擘》书画作品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安徽安庆人。少年时代师从孙多慈学习美术。1942年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受业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等人。1947年,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平艺专,1950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油画系研究生班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油画《模范饲养员》、《青纱帐》、《早,小蜜蜂》、《氧气》、《新线》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等收藏。漫画《运砖》等获第六届、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出版画册有《中国漫画系书·韦启美卷》、《中国巨匠美术丛书·韦启美卷》)(台湾)等。作品参展:1949年油画《儿子立了功》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1957年油画《模范饲养员》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1963年油画《初春》参加“公社之春”美展;1976年完成油画《青纱帐》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和陈列;1984年漫画《运砖》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牌奖,油画《大坝的构思》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1985年油画《讲座》参加第一届全国油画展;1988年《魔术师》参加中国油画人体大展;1989年漫画《好奇》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1991年油画《附中的走廊》《独奏》参加中央美术学院“20世纪—中国”美展;1994年《中国巨匠美术周刊—韦启美》在台湾出版,油画《明大的风云》参加中国油画学会展。发表论文:《为了与时代同步》、《现实主义遐想》、《解读一幅油画文本》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30年出生,河北高阳人,蒙古族,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擅长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及考古鉴定。是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富於开拓精神,是新壁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在艺术创作上涉猎广泛,追求中西艺术的融合,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宏大气势。是第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者之一。近年参予大型园林工程的策划,任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艺术总顾问。代表作品:油画有《青年地下工作者》、《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毛主席与安源矿工》、《六亿神州尽舜尧》、《清水江畔》、《跨过鸭绿江》。壁画有《百花齐放》(陶板高温釉)、《五千年文化》(陶浮雕)、《丝绸之路》(毛织)、《血肉长城》(陶釉高浮雕及白雪花石,国家博物馆收藏)、《华夏之歌》(毛织)、《东方文明世界之窗广场壁雕》(红砂石,10m×80m)。雕塑有《后羿射日》、《双面双身观音》、《环宇传书》(以上青铜)、《锦绣中华及世界之窗景点陶瓷斗彩民俗小人十万余件》(合作)。中国画有《逐日图》(1999,17m×2.4m)、《古寓言三十篇》、《泰山日出》等。有多篇文字发表於各美术刊物,有《美术作品集》问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廖开明(1940.10—),四川重庆人。著名版画家,民间美术评论家,现代民间绘画奠基人。1958年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并致力于版画创作。1983年调中国美术馆工作。原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台美术设计,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美术馆画廊主任。近年致力于现代民间绘画的征集、展出工作。1985年曾赴美国访问。有的作品被中外博物馆、美术馆及收藏家收藏。还从事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发掘、收藏、研究等工作。编大型画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撰写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发表。参与组织策划《首届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等各类美术展览数十个在国内外陈列、展览。应邀赴美国、前苏联、保加利亚、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等国进行考察、展览及艺术学术交流活动。作品和艺术简历被载入《中国现代版画史》、《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中国古代版画与新兴版画》、《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美术辞林(版画卷)》。多次被选入英国、印度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作品有《春天》、《竹乡》、《浪花——花心!》等。木刻《春天》、《果山秋景》、《打谷场上》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春天》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版画展,又被日本“中国版画会”和神奈川近代美术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人。擅长邮票、藏书票设计。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从事邮票设计工作。曾任邮电部邮票发行高级工艺美术师、编辑室主任。作品《蝴蝶》、《菊花》、《奔马》和《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等7项获建国30年最佳邮票奖,《古桥》获新中国最佳首日封奖,《京剧脸谱》、《白暨豚》在被日本评为1980年中国最佳邮票,《全国邮联一大》获1982年最佳首日封奖,《西厢记》获1983年最佳设计奖。作品有《鲁智深》、《伏羲举日》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郭武珊(1902.12—1991.3)别名郭展先。河北人。擅工艺美术。北京金属工艺品厂。14岁学艺,长期从事铁画工艺品创作。北京金属工艺品厂铁画老艺人。作品有《百鸟朝凤》、《松鹤延年》、《牡丹雄鸡》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李连博,别号芦阳,男,汉族,民革成员。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人。擅长中国画。亦擅书法。由于他在美术界的声望,被批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辅仁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和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国书画研究会顾问。他的名字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文学艺术家传集》、《中国古今书画家辞典》。出版有《李仲耘书画集》和北京大学印制的《中国山水画教材》行世。父亲李宗尘是当年县里书画能手,擅长人像、走兽、花卉。又擅写小楷、行书。他在书画家庭薰陶之下,自幼就喜舞文弄墨。年稍长,技巧日进。常为父亲代笔应酬。父亲看他酷爱书画,为他请当时北方宿儒张信儒和宁河县中学校长杜心耕教他学画。四十年代初从当时名画家陈半丁学画。陈老看他勤奋好学,十分器重。称他“画风俊逸,气势不凡”。1949年考人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得到当时许多著名书画家如溥雪斋、汪慎生、陈缘督、陆鸿年、启功和溥松窗各位老师的指导,同时又向早年留学英国的水彩画家关广志学西画。从此他能以传统技法为宗,又以西画为鉴,因而绘画技法大进。当时在辅仁大学任国画系主任的溥松窗对他尤为钟爱。因此在1953年选为东床,与溥之第七小女结婚。溥氏乃清朝道光皇帝五皇子亲王之孙,袭贝子爵。因此李仲耘就成为爱新觉罗家族姻亲。大学期间,举凡所学山水、花卉、人物及书法等,涉及甚广,奠定他后来擅长各门书画的基础。其中尤以松、梅、兰、竹画法最为出色,其用笔挺拔劲健、淡雅清新。书法继承欧赵古体,深得宋元风韵。1948年毕业后从事电影美术工作,194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四十年间,国家发行的许多名片中都有他的功绩。其中在拍摄影片《国画大师张大千》时,他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使该片丰富多彩,观众能直观大师的艺术精华和治学风范。在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制作中,他和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合作,广泛搜集梅氏舞台艺术资料,充实内容,使该片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真实相结合,因而收视率极高,蜚声中外。此外,如在当年毛主席接见外宾时的许多纪录影片中的片头题字,大部份也是他的书法。1958年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擅山水、花鸟,作品构思新颖,格调清雅。后又连续出席第三、四届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89年从中央新闻制片厂离休后,对书画艺术仍勤耕不辍。1990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2年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同时在新加坡举办“李仲耘书画观摩展”。1994年参加“第十三届日本水墨画公募展”,日本外务大臣授予他荣誉奖状。1996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盛典,他的绘画作品参加了北京市委统战部在港举办的大型书画展,受到港澳各界知名人士的好评。1999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1956年与关松房、溥松窗,董寿平等合作大型国画《山河壮丽》和《万水千山总是情》,五十年代中国画作品《向黄河进军》、《咱俩一齐长大》等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春天》等画作载人多部画册之中,并被国家珍藏。近年新作《鹫峰春早》、《藤花》、《黄山云峰》等分别在国外展出。其他主要作品有中国画《养鸡姑娘》,《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等,电影美术《荒山泪》、《诗人杜甫》等。1984年春在天津宁河家乡举办“探亲书画展”,并被邀请在各地讲学授艺。1989年又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举办“李仲耘书画展”。同时又为非洲人民抗灾、抗洪和“拯救大熊猫”等活动捐赠大量画作。献出他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爱心。当时中央和北京各电视台都为他作了专题报道。他的事迹一时受到国内外书画界名流和爱好者的赞誉和传诵。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王鸿,(1923.7—)。河北沙河人。擅长中国画。1940年在晋东南鲁艺学习,195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历任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编委、美术摄影部主任。出版有《王鸿炭笔风景写生》、《太行山风情》等。创作重视写生,继承传统,并吸取西画技法,作品构图充实,笔墨浑厚,富有乡土气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