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 杨永青(1928—2011)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人,擅长版画、中国画、图书插图。先后历任华东青年、中国青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编审,发表版画百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收藏。曾获全国少年儿童图书评奖美术一等奖、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及中国出版署多种荣誉奖,获国务院妇女儿童协调委员会有突出贡献的儿童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及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奖章”等荣誉称号。自幼丧母,家境贫寒,父亲在上海替人做杂工。他艰辛地读完小学,就到上海一间木匠行当学徒。15岁时,师从上海著名人物画家谢闲鸥先生。17岁时,他的国画被收入《长虹画社画扇集》。因为画画得好,他当了小学教师,成为乡村知识分子。后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用画笔投入土改,配合当时的乡村运动,画了不少“革命”连环画。1949年以后,他的连环画开始在上海的报刊发表,他也被华东青年出版社调去当美术编辑。1952年“抗美援朝”,杨永青将他画连环画《女拖拉机手》所得200元稿酬的一半献出来,支援国家购买飞机大炮。当时是供给制,每月津贴只有15元,200元可是一笔巨款。其余100元,他送给了含辛茹苦培养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也用其中的大半接济了乡亲。不久之后他调到北京,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美术编辑。那是革命题材连环画出版的鼎盛时期,杨永青领受任务,画了大量的小英雄――《刘文学》、《刘胡兰》、《王二小》、《高玉宝》1955年,杨永青画了一幅革命题材的画,有人硬说,画上一个反面人物画得像毛主席。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大帽子。后得胡耀邦担保,境遇有所改善。文革后,因多年不画,开始画《红娘子》练手,后于1979年出版。退休以后,创作了大量的观音画。2011年6月15日在北京医院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84岁。杨永青专长传统人物画线描,代表作有《屈原九歌长卷》、《观音造像》等。共创造杨永青画作(17张)儿童图书220余册及大量的插图,20余种儿童画册以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高小毕业生》、《前哨》等作品收入《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等多种大型画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河北乐亭人。擅长雕塑。中学时从师学篆刻,195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留校从事雕塑创作。后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研究员。中国美协四届理事。作品有《少女》(木雕)、《摔跤手》、《刘胡兰胸像》等。《无题》等十六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先后参加北京展览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建设大型雕塑创作。出版有《刘焕章雕塑选》、《刘焕章印纽集》、《刘焕章雕塑作品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刘大田。淮北市刘窑村人。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1918年考入萧县高等小学时,老师为他改名为刘开渠。毕业后,1920年考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1923年,组织“心琴画会”,以反对守旧、提倡写生为宗旨,每半年举行一次画展。1924年升入专门部西洋画系时,见到云岗佛像的照片。非常激动,并对雕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7年,国立西湖艺术院征聘他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同年8月,他在蔡元培的帮助下,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导师是当时法国着名雕塑家让·朴舍教授,1931年他因学业优秀选入朴舍工作室当助手。1933年6月,回国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时年29岁。1949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以后,刘开渠任上海市美协主席、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兼任杭州市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1953年借调到北京,参加并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工作,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雕塑组组长。1959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任副院长,主持第二期雕塑研究班。1963年至1993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并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还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一、二、三、四届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曾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刘开渠是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他一贯主张雕塑艺术在“创造—种新境界”的同时,应该起到“明劝戒,着升沉”的作用。刘开渠精于西方写实雕塑技法,又注重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优秀传统。作品造型严谨朴实,手法细腻含蓄,人物神完气足,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刘开渠对雕塑创作与教学也作过理论研究,其思想对中国雕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1934年,为纪念1932年“1·28”抗战所创作的《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讴歌了爱国志士英雄杀敌的英雄气概,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题材的纪念碑。20世纪4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纪念像,有《王铭章骑马铜像》、《孙中山先生坐像》、《李家钰骑马铜像》等。1945年,他创作的大型浮雕《农工之家》,是我国现代雕期史上第一次表现农工题材的优秀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至1956年,他领导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大型浮雕的创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从1956年至1959年,他还受中共中央编译局委托,为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选集作封面浮雕像设计。50至60年代,先后创作了《毛主席像》、《工农红军像》,1976年以后,创作了《周恩来总理像》、《萧友梅纪念像》等。此外,在他所创作的众多作品中,有《抗日阵亡将士王铭章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无名英雄纪念碑》、《孙中山纪念碑》、《蔡元培纪念碑》等纪念性雕塑,还有表现任弼时等革命领袖和杜甫、刘禹锡、鲁迅、梅兰芳等文化名人的肖像。先后编撰出版有《中国古代雕塑集》、《刘开渠雕塑选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刘开渠雕塑集》等。1993年6月25日病逝于北京。1993年10月28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人民艺术家刘开渠遗作展》。刘开渠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第1、2、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5届全国政协委员、第7届全国政协常委。先后编撰出版有《中国古代雕塑集》、《刘开渠雕塑选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刘开渠雕塑集》。刘开渠的雕塑在西洋写实雕塑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雕塑简练、单纯及线画的表现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作品写实,手法细腻、严谨,结构、解剖准确。刘开渠是中国雕塑事业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三十年代,他就呼吁建设富有生命力的纪念性雕塑,以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他多次提出成立雕塑院和建设城市雕塑。他还主持指定了《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并由国家批准担任全国城雕规划组组长,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的城市雕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先后当选为上海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担任过杭州美院院长,杭州市副市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等职,受到美术界普遍的尊敬和爱戴,他不愧为当代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雕塑大师。刘开渠的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和意象性,语言精练,这是他的作品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这些特点,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关连。刘开渠的雕塑有着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他的艺术品包括中国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全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世界所承认和尊重的。当许多中国人奔赴西方学习雕塑时,西方雕塑家也来中国借鉴中国古代雕塑。但大雕塑家刘开渠确自己开始个人风格的雕塑创作,为中国雕塑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主要作品有:《王铭章骑马铜像》(1943)、《川军抗日英雄纪念像》、《孙中山先生坐像》(1944)、《李家钰骑马铜像》(1945)和表现工人、农民生活的《工农之家》巨型浮雕等作品。1953~1958年亲自创作完成主体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以及《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50~60年代,他先后完成了《毛泽东主席像》、《工农红军像》,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斯大林选集》等书封面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浮雕像等。1976年以后,他又创作了《周恩来总理像》、《萧友梅纪念像》、《蔡元培纪念像》和《妇女胸像》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陆阳春(190911—19914)别名陆生镛,浙江人。擅长舞台美术。1929年在上海学习京剧绘景。曾在上海、香港从事绘景工作。1942年后在重庆中国艺术剧社、上海清华影片公司工作。1949年后到北京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台美术设计。舞美设计《西望长安》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舞台设计一等奖,舞美设计有《上海屋檐下》、《文成公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德娟(1932.6—)女,江苏武进人。擅长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1954年至1957年任《中苏友好报》美术编辑。1957年至1989年,任教于中央美院附中,其间曾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副主任。1984年受文化部委派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一年。1983、1990、1992、2000年分别在北京、新加坡、台北举办个人画展。并入选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联展。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女民兵》、《芬芳满人间》等。出版有《王德娟油画选》、《毕克官、王德娟—油画、素描、漫画集》、《王德娟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山东省宁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7年入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学习。1949—50年为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留校任教。1954—59年入原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毕业于约干逊工作室(IERepinCollegeofFineArtsStudioofBVIoganson),获艺术家称号。之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历任油画系研究生导师、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作品多次获奖,为50—80年代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80年代经过《沙风》系列的演变,近年日趋转向带有人生哲理的抽象。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性、北京市及中央美术学院等画展、联展以及赴国外之画展,并为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获1950年全国年画创作一等奖,油画《峥嵘岁月》(合作)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女民兵》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荣誉奖。入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编《世界名人录》,纳入世界范围内500名杰出人物之列,获20世纪成就奖;并入典美国名人传记研究院编《世界名人录》,获“杰出人物奖”,以及入典国内多种艺术名人录。出版有《林岗、庞涛油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庞涛(1934.8—)庞薰琹之女。江苏常熟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有《冬》、《桂林行》、《青铜的启示》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国外美展,数次获奖。出版有《林岗·庞涛油画选》等。著有《绘画材料研究》。6月4日,中国美术馆在北京举行仪式,向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画坛著名画家伉俪——林岗庞涛夫妇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将其创作的40余幅不同时期的珍贵画作捐赠国家。这些画作将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林岗和庞涛是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的第一代画家,他们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峥嵘岁月》、《万里征程诗不尽》、《青铜的启示》等绘画作品享有盛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刘永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连环画创作组副组长。中国画《石林湖畔》、《西双版纳》,彩色连环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收藏。编绘《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获全国优秀图书评奖,连环画《清宫演义》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套书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一九三三年生。安徽人。擅油画。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1956年作《工地休息》中国美术馆收藏。1967年作《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83年作《打水的傣族女孩》中国美术馆收藏。1988年作《母与子》日本人收藏。1991年赴新加坡举办油画展,出版画册《杨红太油画选》。1992年赴巴黎及欧洲多国访问,并举办油画展。1993年出版与弟合作翻译的《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一书,2003年修订《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一书,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2004年出版《杨红太油画写生》集(福建美术出版社)。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振仕--(1914-1992)辽阳人。著名画家、教授。1932年考人京华美术学院西画系,到国画大师齐白石指教,成绩优秀,获学院特级优秀奖,是当时全校学生中唯一获得奖学金。936年毕业后,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辽宁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长白师范学校授兼美术系主任。1949年任《察哈尔画报》幅主编,1950年在中央美术学校美术供应肖像股长。1956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校,任基础课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素描、中国画、像的教学与创作活动,治学严谨,功底深厚。曾为全国各地绘制毛泽东画像近千幅,是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一幅毛泽东画像的作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很多作品被中外博物馆、术馆收藏。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作品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曾任北京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老人文化交促进会理事,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职工大学兼职教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