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常又明(1925.1—)别名常那丹,河南安阳人。擅长美术史。195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教授。发表论著有《尼德兰美术》、《水彩画的起源及其在英国的发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李宝光(1931.9—198111)别名冀夫,河北任邱人。中国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常任侠别名季青,安徽人。擅长东方美术史。1922年入南京美专,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1935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大学院,研究日本美术史。曾任中英庚款基金艺术考古研究员,国立艺专教授、印度国际大学教授,研究印度美术。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出版论著《汉画艺术研究》、《东方艺术丛谈》、《印度阿旃陀石窟艺术》、《日本绘画史》、《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印度东南亚美术史》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蒋采苹 1934年4月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98年—2000年受聘为文化部教科司主办的中国重彩画高研班主持,2001年—200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导师,2003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重彩画工作室导师。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宋庆龄光辉的一生》等获金奖,《筛月》、《轮回》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个人画集、文集、技法材料书籍、主编中国重彩画集等十数种。研制的“高温结晶颜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1953年毕业于天津市耀华中学1956年《山村妇女》入选全国青年美展1958年毕业于北京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59-1961年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1962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4年《打虎岭上摘蜜桃、碧莲池中网大鱼》入选“全国年画展”,并入选赴澳大利亚中国画展1978年《李清照》入选“北京工笔重彩画展”1980年《赴街》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1981年《孔雀之歌》入选“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展”,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1982年《海的女儿》入选“北京市春季美展”,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84年《太阳城的苹果》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荷”《摘火把果的姑娘》入选赴莫斯科、阿尔及尔国际美展1985-198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工笔画室主任1986年在巴黎郭安博物馆举办个展,在法国里昂中国艺术馆举办个展1987年《荷》《胡昂——雪》入选“中日女画家展”1988年《三月三之夜》入选“中国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获银牌奖1989年《北京的雪》入选“中国工笔山水画展”,获一等奖著作《工笔人物画技法》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东京银座水井画廊举办五人联展《夜》《三月三》入选“台北当代大陆工笔画展”1990年《秋瑾》入选“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展”《黄遵宪东瀛赏樱图》入选“纪念黄遵宪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览”1991年《宋庆龄光辉的一生》入选“中国工笔画协会第二届大展”,获一等奖,并获中国美术家基金会和关山月基金会奖《月色》《金秋》等入选“叶浅予师生画展”,《月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筛月》入选“20世纪.中国”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3年在新加坡乌节坊举办个人画展《蒋采苹画集》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1994年《红珊瑚》入选“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三届大展”,获荣誉奖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访问台湾《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入选“孙中山与华侨书画展”1997年《叶浅予先生》入选“中国人物画展”,获优秀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潘世勋、蒋采苹台湾写生展”1998年由郁芳画廊主办,在台北国家艺廊举办“潘世勋、蒋采苹台湾写生展”,同时出版同名画集《并蒂鸡冠花》入选“中国工笔画学会第四届大展”主持文化部第一届重彩画高级研究班,并研制高温结晶颜料在班上试用1999年著作《中国画材料应用技法》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主编《现代重彩画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主持文化部第二届重彩画高级研究班主持文化部中日专家重彩画授课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重庆,男,生于1931年,山东青岛人。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老教授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收入第九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赴前苏联进行文化交流。1999年参加文化部组团赴澳门“迎澳门回归”写生访问交流,创作油画《根深叶茂》2007年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创作油画《青马大桥》。油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重大美术展览,其中作品《南海鱼帆》获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及北京市荣誉奖;作品《渔归》获1991年全国第一届油画年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作品《春潮》被评为全国第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多幅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20世纪中国美术集》、《20世纪中国油画》。有多幅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等美术馆、院收藏。并曾到美国、日本、前苏联、新加坡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展出及收藏。出版著作有《张重庆风景画选》、《张重庆自选画集》、《张重庆油画作品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33.10—)浙江桐庐人。擅长中国画、油画。5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历任装甲兵部美术创作员,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画教师、副教授。作品有油画《女大学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有《南归图》、《春江叠翠》等。出版有《叶明山水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松石(1923.2—)原名李松时,别名宋石,浙江镇海人,是中国建国后著名的油画家、舞台艺术教育家,擅长油画、水彩画。作品概况早期风格写实,晚期在追求意境的基础上对形式感做出求索。作品有《湛江渔火》、《成山角潮》以及多幅作形式处理的静物画。曾就读于武昌艺专,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受教于徐悲鸿先生,深受徐悲鸿的教育理念影响。1949年5月起为上海区铁路工会美工室负责人。全国解放后,1951年奉调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他从事绘画基础课教学达三十余年,为该校系资深教授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30年来他对戏剧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70年代末开始,他着力于风景画的研究和创作,这不仅是由于他自己的兴趣,而更为重要的是为舞台艺术中“景”的体现,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学效益。舞台美术教育,在我国是个新兴学科。他在三十多年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绘画基础训练的规律性,重视绘画训练同舞台美术专业特殊要求相结合,设计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教学计划,并为制订绘画课的教学大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他是最早认识到风景画对舞台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的绘画教师,在教学中他身体力行,亲自进行教学实践,这也是他后来成为著名风景画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作为一个绘画教师,必须首先在这个方面要有自己的艺术实践,他本人就是位画家,尤其是一位风景画家。在教学间隙,他坚持艺术实践,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他对风景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认为“风景画不像情节性人物画那样必须有立体”。198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个人画展——《李松石风景画展》,他展出的近百幅风景画,博得了广大观众和美术界的好评。这次个人画展的百幅作品绝大多数是他近十年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许多画幅在不同程度上闪现出现实主义的光彩。其中《太行烈士潭》、《朔风》、《绿汀》、《闽船》、《南国一古榕》和《成山角潮》的六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从其近百幅作品中遴选出四十余幅,于1984年出版了《李松石风景画选》。李松石在绘画生涯中善于经验总结和专业理论的著述。建国初期著有《美术字技法讲话》一书。该书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本具有理论性的文字专业技法书籍,对后来同类书籍的出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另一本著作是《油画静物》在学术界也反响较大,近年来他又在从事另一部著作《风景画写生与风景画创作》的选写。李松石在教学和创作中一贯坚持的绘画原则是遵循现实主义的道路,他一方面追求形象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具体性,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仅仅反映自然和客观地描绘景物,而是对大自然的景色有自己的感受,并将这种从感受的深化中所迸发出来的感情,全力倾注在自己的画作中。他的作品朴素、浑厚而纯真。并有常常赋予客观对象以一定的思想内容,从而形成他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李松石的画,或予人寻味、深思,或予以人心旷神怡。其总的印象是是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之所以能获得这种艺术效果,其因素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并与生活的美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一种熔炼过程,既深化了自然景色的本色,又赋予了思想含义。达到了意、境的统一 李松石大事件 ·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此前,曾就读于武昌艺专高中师范部。·1949.5——担任上海区铁路工会美工室主持人,主编《上海铁路职工画刊》并著有《美术字讲话》,发行 四十万册。·1951.2——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画课的讲师、副教授、教授。·1953.12——从第二届全国美展起历年时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各类美展。其中参展全国青年美展(二届)的油画作品《古箭楼旁》获奖。·1983.12——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举行《李松石风景画展》。其中作品《太行烈士潭》、《朔风》、《绿汀》、《南国一古榕》、《成山角潮》、《闽船》等六件油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松石风景画选》。作品《太行烈士潭》曾展出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并入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集》(中国文联)。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初稿被北京市美协收藏。中国美术馆所编的该馆四十年年鉴中编入李松石条目。《绘画艺术形式》李松石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在教学当中,一边创作一边思考,形成了对于绘画的独特见解。这是李松石老师在总结毕生的绘画教学和创作经验而写成的,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与教学两方面的实践与体验,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观点。所以在本书全部的内容中,无论是对近四百件作品的分析与评述,还是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诠释都有其独到之处。并且言之切合实际。而行文在力求深入浅出的同时,随意处又不拘一格,以期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其独到之处列举如下:一、传统的绘画形式要素为三个,而他发展开拓为八个,其中近半数是属精神领域里的内容。二、提出了统领性与平衡感是形式秩序的机制。三、形式法则分为两大类一属事物普遍意义的法则,二属表现性的法则。而后者常受前者所制约。四、画面上的平衡感,是凭“形式量”与“含义量”两者来完成的,从而解决了一般理论上的无定性。五、提出了广场艺术的三条形式法则①形象的鲜明性,②动作的明确性:③形式的独特性。壁画属于广场艺术。六、“引力环”一章是对不同的心理视距反应上的假设性的探索,并已见其价值。七、认为艺术趣味有激发形象思维的能量,并使审美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八、提出了画家的视角心理的价值。九、以“形式高于内容”作为本书的结束语。凡此等等也就奠定了绘画形式理论的基础。从“绘画艺术形式”这个命题来说,此书尚属初见的第一本,是属可贵之处。《李松石风景画选》李松石着力于风景画的研究和创作,这不仅是由于他自己的旨趣,而更为重要的是为舞台艺术中“景”的体现,提供更为直接的教学效益。——徐晓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杨兆三(1931.8—)别名易卜拉钦·兆三,回族,辽宁凌源人。擅长中国画、美术评论。195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历任《中国青年报》美术组组长,《中国环境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风雪悬空寺》、《滇边好》组画等。出版有《一诗一画》(四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张加言(1929.10—)回族,广西桂林人。擅长油画、少数民族美术研究。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讲师,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著有《西藏美术概况》。作品有《苗族人民欢迎解放军》、《八思巴画传》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姚发奎 别名姚奎,山西垣曲人。擅长装饰壁画、中国画。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壁画专业。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总编辑助理。作品有陶瓷镶嵌壁画《桂林山水歌》、中国画《小鸟天》等。出版有《姚奎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