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王角(1917.10—1995.12)别名大珂,吉林九台人。擅长中国画、年画。1935年毕业于辽宁美专,后留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48年后历任《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五十年代初调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曾任美术编辑、创作员。作品有《花径》、《金色的谷》等,宣传画《我们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年画《江姐》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二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女,江苏常州人。1933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同年到苏州省立第二女子师范附属小学任教。1934年至1936年到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从事美术工作。1938年至1945年先后在上海影人剧团、西北电影公司、中华剧艺社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46年在香港加入人间画会,从事进步美术活动。1949年到北京,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工室工作。1951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主要从事宣传画、年画创作,现离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年画、宣传画。作品有宣传画《我愿做个和平鸽》、《让孩子们在和平环境中成长》,年画《草原小姐妹》。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焦可群,1930年生于陕西西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术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学生时代受古都文化熏陶,热爱民族美术,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基础。1949年正式参加美术工作,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室任美术创作员,四年中创作了大量宣传画、连环画、漫画及舞台美术作品,并奠定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经历五年正规学习,在王式廓、韦启美的教导下打下了严谨的造型基础,特别是在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等大师的教导下,全面、系统地打下了中国画的坚实基础。1958年毕业,留下在中国画系任教。自此,长期从事中国画艺术的研究、教学和创作。历任花鸟画教研组组长、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馆长、副研究员等职。现为北京唐风美术馆高级顾问,特约艺术家。在焦可群的艺术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对浩如烟海的民族艺术传统的深入研究。他遍览古代名作,多次到云岗、龙门、莫高窟、永乐宫等艺术宝库去研究、临摹。同时,他又十分重视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艺术源泉,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开阔胸襟,增强对祖国大自然的感受,广泛搜集创作材料。在创作上,他力求浓厚的民族气质和对大自然深切感悟的有机结合。作品功力深厚,笔墨酣畅,形神兼备,意境清新,格调高雅。他的画无雕饰之气,有摄人之力。数十年来,他挥毫创作了大量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展,广为国内外博物馆和人士收藏。为弘扬民族艺术和借鉴国外所长,他到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多国考察、交流艺术和举办展览,深的好评。焦可群十分重视美术教育事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他长期跟随并协助李苦禅先生教学。成就及荣誉1980年,他对李苦禅先生的艺术成就作了系统整理,主持大型教育影片《苦禅写意》的拍摄,与北京科学教育制片厂合作,奔走南北,历时一年完成任务。这项工作既是他对李苦禅先生艺术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中国画艺术教育在认识上的深化。在系的工作上他长期协助老系主任叶浅予先生完善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在60年代初协助郭味蕖先生创建花鸟画科,并担任教学,带领学生到黄山,江南等地写生,在探索传统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深有感受。教学相长,这对他自己艺术风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品。离休后,他仍热衷于函授大学等社会教学,硕果累累。他在总结艺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量国画技法书籍,如《写意花卉画法》、《写意藤蔓画法》、《写意涉禽画法》、《画荷要诀》、《画藤蔓要诀》、《怎样画鹤》、《怎样画鹰》、《怎样画鸡》、《怎样画水禽》、《怎样画兰菊》等。录制有技法教学光盘17集和《国画入门》教学录像等。焦可群的艺术活动迄今已逾半个世纪,是一位资深的中国画家。他1949年加入陕西省美术工作者协会,196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获中国书画艺术世纪奖、联合国国际文化学术奖、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特别荣誉奖。作品有《南海月明》、《幽幽版纳》、《雄踞昆仑》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宗其香(1917.11.30--1999.12.29),江苏南京人。幼家贫,自学美术。1937年当徒工时,《山水》即入选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展。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毕业,被徐悲鸿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人物、山水画,尤长夜景。代表作品有《艺君像》《漓江夜》《寺前小集》等。有《宗其香画集》行世。关于宗其香“三虎图”反革命事件,40几年前的宗其香是“文化大革命”受冲击最严重的老画家之一,1974年为北京饭店等外交场所画画,本来可以缓口气,终于有时间能画画了,当时他画了几十幅作品,单单有一幅“三虎图”惹了天大的麻这幅“三虎图”实际是一幅很普通的水墨画,结果,这幅画被扣上了三虎既彪,“为林彪翻案”的黑帽子,被隔离审查,反复做检讨,被拉到四处批斗。[1]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宗老受到的冲击最严重,他的学生动手打他,折磨他。宗其香详细叙述了这些事的经过,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宗老最伤心的就是他的学生打他,他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到最后不能提起这些事。在宗老人生的最后20年,他几乎没画出新东西,他是新中国中国画改革的四大旗手,李可染、李斛、蒋兆和、宗其香之一,宗其香1999年去世,他与李可染一样活到82岁去世,在人生的最后20年隐居的日子里,创作了数不尽的桂林山水,与李可染、白雪石共同创立了桂林山水画新风。宗其香是中国画改革的开拓者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改革派的一面旗手,直到打倒“四人帮”平反之后,1980年宗其香离开了多事的北京城,在桂林山水间过起了隐居的平民生活直到去世。人们从此渐渐地把他遗忘,而与他齐名的画家同事们成为了“大师”,他远离了中国的政治中心,远离了美术界和新闻界,以至很多美术界的人士误认为他早已不在人世间,他放弃了留在北京城,放弃了中央美院教学工作,放弃了给予过他荣誉给予过他磨难的北京城,而遨游在桂林小镇的真山真水之间,享受着晚年天伦之乐。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周葆华(1932.2—)四川永川人。擅长中国画鉴赏。中国美协北京美术家画廊负责人。曾组织创作革命历史画及参加组织毛主席纪念堂美术创作等活动。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阚凤岗,天津人。擅长展览编辑、美术评论。1951年毕业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曾在东北文联美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办公室工作。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曾赴莫斯科担任《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中国馆总体设计。在《美术》等报刊发表《新时期·新起点·新格局》、《中国人来了》等文章。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汤夙国(1933.5—)原名麟书,北京人。擅长面塑、雕塑、绘画及民间工艺。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创作室副研究员。日本东麟书京艺大客座教授。曾为电影《骆驼祥子》、《八旗子弟》等制作人物道具。有作品被博物馆、国家元首等收藏。作品有《钟馗》、《长眉》、《韦驮》、《降龙》及《小泽征尔》等。著作有《面塑大师汤子博画稿》、《中华民间艺术大观》(合著)、《面塑制作》等。[1]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克庆,又名王克安。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1933年1月20日生于安徽省含山县王家滩,,安徽含山人。擅长雕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负责人,雕塑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多次任全国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评委、主任委员等。现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青岛市、成都市、桂林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创作营等艺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从艺40余年,擅长雕塑艺术创作、水墨画。出版《王克庆作品集》。雕塑艺术作品在全国性的报刊和日本、美国、瑞典、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城市雕塑展和日本、塞尔加、尼日利亚的艺术展,莫斯科社会主义家造型艺术展。作品曾在香港、台湾展出。美术论文70余篇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了望》、《美术》、《美术研究》、《世界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全集》等出版物。城市雕塑《和平少女》(合作)立于日本长崎市、《尼罗河女儿》立于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雕塑《李白》为新加坡私人收藏,《源远流长》瑞典为夫达仑市收藏。1996年与著名雕塑家潘鹤出席美国国际雕塑会议,在会议上王克庆《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报告,受到热烈的欢迎。代表作有《李白》、《朱自清》、《白求恩在太行山》、《尼罗河的女儿》、《撒哈拉之歌》、《科技之光》、《五卅惨案碑》等。1933年1月20日生于安徽省含山县王家滩。1941年离乡赴沪,在上海静安寺主恩小学念书。1941年考入上海肇光中学。1950年在江苏省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5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作研究生,后在雕塑系任教。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1959年被评为北京市等先进工作者。曾参加《和平纪念碑》的创作。参加首都十大建筑的雕塑创作活动。1961年赴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进修。1963年结业,归国继续在中央美院任教。后转入该院雕塑创作研究室,长期担任领导。1984年作品《最后岁月》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览铜质奖。参加我国赠送日本的石雕《和平》纪念像的集体创作。1985年与著名雕塑家潘鹤、郭其祥、程允贤共同创作雕塑《和平少女》,两件同样雕塑一件置放在日本长崎市的和平公园,一件置放在北京复兴门大街,旨在让日本人民和政府以二战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维护持久和平。1987年为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创作雕塑《尼罗河女儿》。1988年为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创作《尼罗河女儿》铜像。1996年与著名雕塑家潘鹤出席美国国际雕塑会议,在会议上王克庆《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报告,受到热烈的欢迎。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女,1934年3月生,江苏省张家港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留学德国,1961年毕业于德国德累斯登美术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曾先后在中央美院任教和中国美协工作。1972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任人美社编审、党委书记,现已退休。社会职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幼儿读物研究会副主任、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等。从艺40多年,擅长铜、石版画、儿童画和水墨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速写、铜、石版画、儿童画曾在国内、柏林、维也纳、意大利、香港等地展出。70年代以来出版了20来本长短篇儿童连环画,多次获奖。学术论文《德国素描教学法》发表于《世界美术》。艺术活动曾多次参加连环画、低幼读物、儿童画国内外的评委工作,多次组织主持幼儿读物研究会的全国性的美术研讨活动和中日幼儿图书研讨班交流活动。调人美社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主持出版了大量儿童读物,读物多次获奖,得到社会好评。1992年被选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品有铜版画《朝鲜儿童》,少儿读物《三只小熊》、《爱争吵的猫》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伯实,又名秉诚,1924年生于北京,1943年入北京古物陈列所临摹古画,1947年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学习,同年入中国画研究会,1954年入荣宝斋古画摹制室。他幼年随吴镜汀、吴光宇学习山水、人物画。在人物、山水、花鸟画方面均有造诣,尤为突出的是婴戏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失现实主义的创新手法,“气韵生动”“传笔有神”,具有独到之处。作品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摹宋代赵佶〈雪江归棹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摹宋代赵龙眼〈九歌图册〉》。曾出版过《百子图》画集。在李伯实的履历中,有两件事情会名垂青史。一是临摹古画。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地临摹古画有两次。一次是1300年前的隋文帝时,把隋以前的一些名画找人临摹。这种画叫做隋朝官本,流传到后世。一次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当时供职荣宝斋的国画大师董寿平组织的。1953年,董寿平提出要和隋朝官本一样,把最出名的、最要紧的古画临摹出来。这次大规模的临摹,共完成了100多幅传世名画的摹本,现在故宫陈列的就是临摹本。李伯实早在1943年开始,就在古物陈列所临摹古画。1954年,又被董寿平亲自选拔到荣宝斋,参加了这次有历史意义的临摹。李伯实在国画方面的另一个成就,是关于《百子图》的创作。《百子图》,一般也叫作《百子迎福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定含义。由于《百子图》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上到古代的皇帝、士大夫,下到普通文人、平民,都愿意在喜庆甚至平常日子用上它,因为大家相信,愿望好的,结果一定会好。李伯实所绘《百子图》,整幅画卷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孩童稚趣的心理和天真可爱的面貌。可以说,李伯实独辟蹊径,选择了一个很冷门的创作题材,并发挥到了极致,必为传世之作。 据笔者所知,李伯实为山西汾酒厂创作了一件名为《浔阳送别图》的作品。题材取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歌《琵琶行》,作品大气古雅,充分体现出先生在中国画传统方面的深厚功力。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