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雕塑事业奠基者之一曾竹韶先生2012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4岁。曾竹韶先生1908年7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集美区的一个华侨家庭。1919年,随父母离开家乡,举家移居到缅甸仰光。就读于缅甸仰光华侨中学。1922年从缅甸回国。1928年3月,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成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首次开设雕塑专科的第一批雕塑学生。1929年9月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并师从著名雕塑家布夏(Bouchard),同时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师从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PaulOberdoeffer)。留法期间与冼星海等五人组织成立了“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学会”。与常书鸿、刘开渠、王临乙、吕斯百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与张悟真一道加入在巴黎组织的“华侨抗日救国会”和“抗日统一战线大同盟”。1939年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前夕,从法国马赛起程回国。先后受聘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华西大学石刻博物馆顾问、成都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4年回重庆任国立艺专雕塑系教授。1947年至1949年被重庆大学建筑系聘为教授。解放以后,曾竹韶先生于1950年任职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筹建处。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同期,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与浮雕创作。曾竹韶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作品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交融,其纪念性作品及肖像创作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代表作品有: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中山公园《孙中山》、地质博物馆《李四光》、北京大学《蔡元培》、《陶铸》等。曾竹韶先生是新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开拓者,他为我国雕塑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1987年,曾竹韶先生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由于曾竹韶先生在雕塑创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2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3年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中国美术金彩奖”,暨中国美术专业终身成就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田郁文(1928.2—)。山东青岛人。擅长水粉画、油画、宣传画。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年画、宣传画美术编辑工作。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社长、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毛主席万岁》、《祖国万岁》、《庆丰收》、《农林牧副渔》等年画、宣传画十余种。出版有《水彩艺术》、翻著《艺术哲学》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1931年生于河北省山海关。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后留校任教。1961年作为研究生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继续深造。1963年毕业后在该院油画系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系主任、代理系主任等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从事艺术教育事业的同时,马常利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尤以风俗画和风景画见长。其作品参加数届全国美展及全国油画展,并两次荣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奖。许多作品被选送日本、法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科威特、孟加拉、新加坡等国际香港、台湾地区展出,并在巴黎、里昂、新加坡、台北、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大庆人》、《高原青春》、《草原上》、《秋歌》、《水乡》、《收获时节》、《海之晨》、《荷韵》等。一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各艺术院校及国内外人士收藏。出版有:《马常利油画选》、《马常利油画集》、《马常利油画写生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曾善庆(1932.7—)湖南邵阳人。擅长绘画。1946年入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又研究生毕业,导师为徐悲鸿先生。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副教授。作品有油画《海之父》、水彩画《初雪》,中国画《青海藏民生活组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四川云阳县人。1922年生于日本,同年随父母回国。1946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徐悲鸿,吕斯百等先生。1946年9月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院前身)徐悲鸿先生助教。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直至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农民小组会》、《义和团》、《和平签名》、《画家徐悲鸿》《马车》、《岔沟之战》等。1922年3月23日出生于日本京都本愿寺;父戴鸿儒就读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院;1923-1926年父亲时任四川省云阳县中学校长、云阳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期间,父亲于上海参加商务印书馆《综合英汉大辞典》编译工作;1934年毕业于四川云阳故陵镇中心小学;1938年父亲去世;毕业于云阳中学;1941年毕业于重庆精益中学,王琪时任美术老师;1942年考入国立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吕斯百,傅抱石,黄显之,秦宣夫,谢稚柳,陈之佛等名家;1946年随中央大学复原到南京;7月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9月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年底加入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创作油画《乞丐》、《艾中信》、《老佟与列宁》等;接到徐悲鸿来信,获邀到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7年油画《乞丐》、《东总部胡同》参加北平国立艺专、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系徐悲鸿所办,非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画展,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194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5月创作油画《马车》;8月陈碧茵结婚,徐悲鸿送书法作为新婚贺礼;1949年创作油画《农民小组会》;年底参加京郊土地改革工作队;7月同韦启美,韦江凡到北京长辛店机车厂写生;1950年《和平签名》在《美术》上出版;《人民画报》第二期刊登《农民小组会》;土地改革工作结束,完成《农民小组会》、创作《和平签名》;7月参加筹办中国艺术展览会,《和平签名》和《马车》入选;9月同彦涵随中国艺术展览会赴莫斯科、列宁格列;1951年3月随中国艺术展览会至民主德国柏林并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同期创作作品《青年联欢节》;9月随中国艺术展览会至波兰华沙;年底回国;1952年7月参加北京市三反五反工作队,下厂实习至太原炼钢厂;参加吴作人先生创办的《十张纸斋》沙龙,创作大量素描、速写作品;《十张纸斋》沙龙在大家的坚持努力下,持续到1956年反右运动前才结束;1953年6月同吴作人夫妇参加麦积山勘查团、赴麦积山创作多幅珍贵写生作品;9月徐悲鸿先生去世;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帮助筹备建立徐悲鸿纪念馆;独自修复徐悲鸿重要作品《謑我后》,并参加徐悲鸿遗作展;1954年《钢铁运输线》被志愿军战绩展览馆收藏;《修桥》、《大同江上》、《平壤广场》参加中国美协展览并出版;年初应中国志愿军铁道兵之邀,同宗其香,哈琼文、彭彬等人去朝鲜为志愿军创作绘画,创作作品《修桥》;7月份受抗美援朝总会委派同梁玉龙、伍必端等再赴朝鲜,创作《钢铁运输线》、《大同江上》、《平壤之路》、《平壤广场》等;年底创作《小会计》参加全国青年美展,并在《连环画报》上出版;1956年《十张纸斋》沙龙结束;受炮兵展览会之邀,创作《南昌起义》,并收录在随后为炮兵展览会出版的画册中;创作《胜利的行列》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在《中国青年》上出版;1957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计划实施12年规划,受鼓舞创作《规划》并出版;中央美院展开素描艺术大讨论,为研究雕塑素描,走访面人汤传人汤子博,玉雕老艺人潘秉恒;7月反右斗争开始,每天早晨坚持水彩写生,同期作品有《北海》、《王府井北口》、《钓鱼台》、《冰渣胡同》、《煤渣胡同》等;1958年全校师生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在顾册对大炼钢铁运动进行写生;全国开始大炼钢铁运动,赴石景山开门办学;1959年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开始;应民族画报之邀赴广西鹿寨创作大炼钢铁相关题材作品,并在民族画报出版;创作历史题材油画《肥水之战》、《南昌起义》、《义和团》、《谅山大捷》,随后经上海教育出版社印刷出版并作为历史教学挂图发行;受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之邀先后赴宁波、上海进行大量素材写生和细节考证,创作历史题材油画《义和团》、《张献忠》、《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收藏;1960年中央美院进行齐白石研究讨论和印象派研究讨论,撰稿介绍关于印象派的文章;1961年受大连自然博物馆邀请,赴大连创作《海港》,同期创作大量写生;1962年同侯一民等人赴大鱼岛实习写生;1963年6月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赴太行山脚下平山县西流水村写生;9月受中国美协资助,同潘世勋赴西藏写生,先后途径中印边境、日喀则莎迦县、拉萨当雄县、拉萨市等地写生;1964年《三姐妹》参加当年全国美展;6月返回北京,回京后创作《春耕》、《林卡》、《莎迦熊妹村》、《播种》、《三姐妹》等作品;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赴徐州应王杰纪念馆之邀创作油画《王杰牺牲》;住了半年牛棚,同住的还有吴作人、华君武、常任侠、侯一民、邓澍、钱绍武、宗其香等人,和古元住上下铺;1969年到河北磁县部队农场劳动;1970年同王怀庆为国庆活动赶画油画《毛主席与林彪》;应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之邀重画《义和团》;1971年《义和团》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单幅宣传画;应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之邀创作《大泽乡起义》;1972年绘画组集中在台基厂14号宾馆进行创作;被国务院机关事业管理局抽调,入国务院宾馆绘画组,同组人员有吴作人,李苦禅,刘继卣,田世光,白雪石,陆鸿年,俞致贞,梁树年等人;1973年绘画组集中在政协礼堂进行创作;在国务院宾馆绘画组期间创作《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下》等三十余幅油画,被国务院全部收藏,现《布达拉宫》陈列于政协礼堂;1974年中央美院全校到户县向农民画家学习;创作《批林批孔会》,并在美院参加成果汇报展;同吴作人到天津大港油田写生,创作《海港油田》;1975年老同学李斛病逝;调北京军区柯棣华创作组,创作《在转运途中》,被石家庄柯棣华纪念馆收藏;1976年赴东方红炼油厂开门办学;1977年赴秦皇岛玻璃厂,同任之玉创作《毛主席参观玻璃厂》应中国民族宫之邀,到黑龙江黑河写生,创作油画《岔沟之战》并参加民族宫民族艺术展;1978年去香山植物园写生3个月;在油画肖像画集中出版(四川美术出版社);创作《画家徐悲鸿》,参加当年全国美展、巴黎沙龙中国艺术展、建国三十周年展和香港中央美院画展等;1979年创办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去新疆写生,创作《越过天山》、《维族女医生》等作品;应颐和园文物管理处之邀,重新临摹荷兰画家胡博晚清时期作品《慈禧像》;1980年同李瑞年去西双版纳写生;在云南遇到植物学家蔡希陶,创作《科学家蔡希陶》;1981年同张安治、梁玉龙共同修复徐悲鸿墓碑;同冯法祀、卫祖荫到山西太原晋祠写生和办学;1982年第二次修复徐悲鸿代表作《謑我后》;参加徐悲鸿纪念馆新馆(新街口)开馆筹备工作;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戴泽、韦启美、罗尔纯、夏肖敏联合作品展;《巴颜喀拉山下》、《紫荆花》、《纳米湖畔》、《金银花》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画家徐悲鸿》赴法国巴黎参加《沙龙》中国艺术展,参展作品还有吴作人的《齐白石》、何多苓的《春风何时苏醒》等;1983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工会主席;同吴长江、文国璋、方增先赴青海玉树讲学和写生;当选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委员,民主同盟书画会副会长,会长为吴作人;为民主同盟创作油画《肝胆相照》、《孙中山》、《李公朴》、《史良》,参加全国民盟美术作品展;《肝胆相照》现陈列于民盟中央;1984年赴佳木斯及兴安岭写生和讲学;1985年参与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1986年赴烟台写生和讲学;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教学工作;1987年从中央美院退休;1991年赴宁夏贺兰山写生;任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应新华社之邀创作《毛泽东与廖承志》,印成邮票纪念封发行;1992年北京饭店贵宾楼举办“戴泽油画展”;参加台北举办的“传奇的一生——徐悲鸿展”,多幅作品参展;1994年在纽约“东方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创作《蔷薇》;1997年应北方交大之邀创作《宋应星》;1998年应北方交大之邀创作《茅以升》;1999年赴黄山写生;2004年受《中国油画》杂志和厦门油画学会之邀,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巨匠鼓浪屿写生展”;2005年参加南京“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展”;2006年赴敦煌写生;参加北京保利剧院“徐悲鸿和他的学生们”油画展;2007年受南京市政府、江苏油画协会邀请,参加南京“名城会”油画展;2009年参加《基石》回顾展;创作《曙光》,北京新文化纪念馆收藏;2010年出版《戴泽画集》;参加中央美院《素描》展;在北京新文化运动馆(北京大学红楼)举办戴泽个人画展;2011年在中国民族宫举办《艺为人生》中央大学徐悲鸿学生作品联展;2016年1月,“笔墨意象”2016书画名家迎新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一九二七年生。上海人。擅连环画。1944年在上海张充仁画室学画。195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创作员、编辑、编辑室主任、副编审、编审,曾任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连环画》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作品有《神火》、《停战以后》、《涿鹿之战》、《仙画》、《游赤壁》等。《风暴》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脚本一等奖、绘画二等奖,在《美术》、《连环画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秦威(1911.7—1994.7)河北成安人。擅长电影美术、水彩画。1934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画系。1935年赴日留学,在东京帝国美术学院研究班学习。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国,在成都任教于南虹艺专,并在“影人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后在香港永华电影公司任美术师。建国后历任中央电影学院美术系教师、北京电影制片厂总美术师。作品有水彩画《出钢》、《干校小屋》、《晨曦》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女,汉族。祖籍浙江富阳,出生于北京。郁风少时受到叔父郁达夫的影响,爱好新文艺。早年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1935年后历任上海美专附中教师,上海及广州《救亡日报》记者,四战区政治部第三组美术宣传负责人,香港《耕耘》主编,《星岛日报》、《华商报》编辑,桂林广西艺术馆研究员,香港《文汇报》驻京特派员,中国美协副秘书长及展览部主任、书记处书记,《新观察》副主编,《诗书画》半月刊主编。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我的故乡》,论文集《美的世界》等。30年代期间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为报刊作插图、漫画,并参加演剧活动。抗日开始随郭沫若、夏衍赴广州创办《救亡日报》,后转奥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39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与夏衍、叶灵风、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任主编。并参加香港文艺界协会活动。40年代以后,在桂林、成都、重庆工作,发表散文,举办画展,为话剧团设计舞台服装;其后任重庆及南京《新民报》副刊编辑。50年代以后在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展览工作,并撰写美术评论及散文。80年代以后出访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并举行画展。2007年4月15日,著名画家郁风溘然长逝,终年91岁。郁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散文集有《我的故乡》、《急转的陀螺》、《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等,编有《郁达夫海外文集》、《郁曼陀陈碧岑诗抄》等。郁风的父亲是抗日战争中殉国的法官、诗人郁华(曼陀)烈士,擅长山水画。叔父是作家郁达夫烈士。郁风少年时期即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艺术。1936年鲁迅逝世时,上海英文《中国之声》杂志在封面首次刊登的鲁迅画像,就是她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起,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等职。先后组织评选、陈列布置全国美术展览及中外各种专题展览计三百馀次。如1952年的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美术作品展、1958年的齐白石遗作展、1959年的李可染个人画展、1978年的何香凝遗作展等都是为美术界所称道的。对于画展,郁风她不仅仅是组织举办者,她自己的作品也多次展览过。1942年,她在桂林、重庆与黄新波、特伟等七八人共同创作举行了“香港的受难”专题画展。1944年在成都、重庆举行“青城峨嵋写生画展”。1948年在上海举行油画、水彩画展。1982年参加法国沙龙展的作品《春风吹又生》获金质奖。1986年,她应邀到德国科隆美术馆举行画展,展示了现代中国水墨画的新面貌,受到了该国艺术界的重视。1988年起在香港、汉城、台北、悉尼,1994—1995年在杭州、北京、广州举办了郁风、黄苗子伉俪书画展,也受到了较高评价。作为画家的郁风,在文学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她著有散文集有:《我的故乡》、《急转的陀螺》、《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画中游》,编有《郁曼陀陈碧岑诗抄》、《郁达夫海外文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斋号补斋,擅长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国画艺术家,教授。原名文通,原籍上海市。1914年1月7日生于北京。童年时就读于外交部小学,后毕业于北京市立第二中学。1934年在京华美术学院毕业。同年起任河南开封东岳艺术师范、北京华北中学、成达师范学校、热河临时中学教员。1951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为该院教授。1956年参加军委文化部组织的长征路线写生访问团,为创作长征画卷搜集素材。作品参加国内历届美展,先后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58年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泰国、盂加拉、奥地利举办的美展,芬兰、瑞典、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博物馆以及国内各省市博物馆美术馆均收藏有他的作品。天津历史博物馆藏有山水18幅。在国内有大量印刷品问世,并有《陶一清画辑》、《陶一清泰山写生画集》出版。198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传世作品《漓江雨夜》藏于英国博物馆,《漓江春早》藏于瑞典博物馆,《奇峰竞秀》藏于中国美术馆。自幼学画起自临摹,以两宋名作为范本,参考元、明、清诸名家,鉴于北宗有笔而渲染稍差,尝以南宗弥补,融南北二宗山水于一炉,以造化为师又不断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并取西洋画之优点,丰富表现内容,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主次分明。作品有“远观其势,近收其致”之妙,笔墨纤秀、泼辣兼而有之。喜作大画,笔墨不苟,构思严谨,青绿设色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海内外识者称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蓬莱人。又名德麟。少年时自学美术,后从师齐白石学习写意花鸟鱼虫和泼墨山水。曾任和平书店经理,后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服务部,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古画鉴定。作品有巨幅《梅花》、《荷花鳜鱼》等。许麟庐先生自幼习书作画,23岁与著名画师溥心畲先生结为忘年交,经溥先生数年指点,才情尽露。1945年经国画大师李苦禅介绍,拜写意画宗师齐白石为师,13年间一直相伴左右,研墨理纸,耳濡目染间心心相印,深得齐派艺术的真谛,而且师生无间如亲,三日不见即怅然若失。许麟庐丹青阅历60多年,曾博览我国历代名家杰作,尤对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的研究情有独钟,又极富创造性地将我国民间艺术和京剧艺术融入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中,令人心旷神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