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擅长水粉画、美术设计、壁画。肄业于长沙华中美专,1935年毕业于武昌艺专师范科。1942年参加抗敌演剧五队。1947年任教于上海育才学校美术组,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聘请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民族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水粉协会会长、全国邮票设计评审委员等。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周令钊先生在他几十年的美术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精典的作品--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曾为开国大典画天安门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为国徽、团旗、少先队旗设计;50年代末为人大会堂湖南厅设计《韶山》湘绣画屏,设计《沅江》、《澧水》石雕壁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历史油画《五四运动》。八大纪念邮票设计,国庆十周年、狗年生肖纪念、四大名楼纪念邮票设计,储蓄会徽标志设计,民族宫建筑艺术设计,“文革”后为重建武汉黄鹤楼而创作的彩陶壁画,深圳“锦绣中华”的总体设计,常德诗墙石刻壁画《沅江水暖》、《澧水花繁》,岳阳市南湖宾馆丙稀壁画《春风又绿盘石洲》、《天下忧乐情满楼》,北京饭店壁画《古都集翠》,人民大会堂石雕壁画《松竹梅》、湘绣屏风画稿《韶山冲》。巨幅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1],参加二、三、四套人民币总体设计,获荣誉证书;曾获设计国庆10周年纪念邮票最佳邮票设计奖;全运会团体操背景画设计获金质奖章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一九二〇年生,又名老宪洪,广东顺德人。擅绘画。现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课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画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董事局名誉主席、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作品有《全中国儿童热爱您》、《跟随毛主席长征》、《延边鼓舞》等。很多优秀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及国际友人收藏。早年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立第二小学、广州市岭南中学、华昌中学、自幼酷爱绘画,每看戏剧或电影后即把剧中人物印象最深者一一默画下来。1938年阿老高中毕业后即赴香港任岭英中学美术教员。1939年入上海之江大学教育系,三年肄业。1942年参加新四军,入华中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江淮大学学习。1944年起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宣传科科员,1946年调任山东新华书店编辑部美术组长,从事书籍出版及装帧设计、插图、年画及群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创作。1951年起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副主任。1956处曾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书籍出版及装帧设计。1953年起任北京师范艺术学院装帧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978年任副院长。1985年参与创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今重组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在美术创作中,非科班出身的阿老进行过多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他潜心研究徐悲鸿、罗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艺术大师的人物速写,勤于实践,在刻苦的速写磨练中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擅长在瞬间捕捉和表现对象的生动神态,尤其长于舞台速写。在这方面创作过大量作品,为国内艺术团体和各国来华艺术团体的演出留下了丰富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作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各报刊竞相刊登。其舞蹈速写脍炙人口,如蒙古族《盅碗舞》、《艰苦岁月》、日本《烈马舞》、朝鲜族《长鼓舞》、《手鼓舞》以及《南亚之舞》、《缅甸古典舞》、《南斯拉夫林德若舞》、《拉萨之舞》,《全中国儿童热爱您》、《跟随毛主席长征》、《延边鼓舞》等。自学成才的阿老,舞台速写语言通俗质朴,造型真实准确,线条娴熟流畅,辅线的韵律、铺垫,烘托着主线的婉转飞动,构成和谐、抒情、优美的画面,显示出独特的气质与个性。他善于将音乐韵律融入彩墨中,表现了不同的民族个性与庄重典雅柔美的气质。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年画、宣传画及书籍插图,为著名革命回忆录《跟毛主席长征》、《和毛主席相处的日子里》及小说《狱中》、《小城春秋》等插图,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主要作品有《全中国儿童热爱您》、《跟随毛主席长征》、《延边鼓舞》等。上世纪70年代后,阿老又拿起毛笔,学画彩墨人物,专注于彩墨舞蹈的研究与创作。很多优秀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及国际友人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许幸之(19044—199112)学名许达,安徽歙县人。擅长油画、粉画、美术史。1916年随吕凤子学画。1919年进上海美专,1923年在上海艺术研究所进修,后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画。曾任中华艺大西洋画科主任。30年代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为“左联”发起人之一,组织“时代美术社”,被推选为左联“美联”主席。举办过个人画展,发表《逃荒者》、《失业者》、《铺路者》等作品。后从事电影导演、戏剧编导工作。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科教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巨手》、《海港之晨》、《红灯柿》、《伟人在沉思中》等。出版有《许幸之画集》。论文有《时代美术社宣言》、《新兴美术运动的任务》、《法兰西近代画史》、《罗丹的雕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金克浚(1927.9—)别名越声,浙江绍兴人。擅长美术理论。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国画系。历任中国幻灯公司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部主任、创作委员会秘书、展览部主任。担任过全国水彩画、版画及全军美展、全国工人美展等评委,第六、七届全国美展和第二、三届全国体育美展的组织工作。论文有《也谈几点艺术浅见》、《木刻生涯五十年》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满族,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毕业于吉林省实验中学。擅长油画、绘画技法材料研究。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师从吴作人、王式廓、董希文、艾中信等教授。20世纪50年代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美术组从事创作与编辑工作。196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系吴作人工作室并留校任教。1984-1986年由国家文化部选派到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并游历欧洲各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油画系主任、绘画技法材料工作室主任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享有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荣誉。创作以油画为主,多高原人物风情题材。油画之外亦涉猎书法金石和水墨作品。多次在海外举办个展和参加重要展出,有众多作品为国家美术馆和海外收藏家典藏。对于西方绘画技法材料学亦研究有年,公认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代表作有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高原集市》,素描组画《翻身曲》等。作品《翻身曲》、《我们走在大路上》、《雅江藏女》等为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学术著作有《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300图》、《潘世勋西藏画册》等出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号伯英,笔名山碧,男,1921年4月1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满族,姓“赫舍里”。是满族八旗中的镶蓝旗后代。他的祖父松毓是孙中山的生前好友,是吉林著名的书法家,他的祖父和他的父亲何裕康均是同盟会会员,孙中山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后,参加了国民党。他的家庭是个民主气息很浓厚的大家族,兄妹很多,他的排行是十三。1989年7月31日于北京逝世。1941年春入上海大同大学,1942年秋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英国文学系。1949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1年留校任教。作为徐悲鸿、吴作人、王朝闻、董希文等艺术大师的得意门生,于1953年秋参与了创办美术界权威刊物《美术》杂志。曾任《美术》第一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职称编审。30余年,先后写有数十篇,约20万字的美术论文。在《美术》上先后发表了《山水花鸟与百花齐放》、《比自然更美》、《牡丹好,丁香也好》等文章。反对“题材决定论”,曾引起美术界和文艺界的重视,曾向全国散发何溶论文的小册子,准备组织批刊。1981年何又在《美术》上发表《再论牡丹好,丁香也好》一文,全面论述“反题材决定论”这一观点。何主张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艺术方法的多元化,提倡反映对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再论》一文,1984年选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辑的《新时期文艺论文选集》。何溶先生也是位国画家,他的绘画,不论花卉和山水,有一定的独特见解和造诣。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自1983年至1989年先后在广州、桂林、武汉、重庆、柳州、烟台、长沙、四川美院、吉林市举办他的画展。由于他的艺术成就,也赢得日本美术界朋友的重视。1983年他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应邀赴日本访问。何溶先生,生前他的作品《雪》、《杉》、《白玉兰》等6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小河》、《紫玉兰》等4件作品由吉林市博物馆收藏;《山花》由中国美协北京分会收藏;《漓江》、《黑牡丹》由柳州市博物馆收藏;《高山之松》由漳州市博物馆收藏;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宜兴“徐悲鸿纪念馆亦有何溶的作品;四川杜甫草堂也有收藏品。作品《春雨》曾选入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日本、新加坡、捷克等国家他的作品也曾展出过。何溶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届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l952届同学会会长;燕京白马画社高级顾问。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祖籍安徽省泾县。生于江省苏州市,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少年时代。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随校西迁重庆。1938年率“战地写生团”赴前方作画。1943年至1944年,赴陕甘青地区写生,临摹敦煌壁画。1944年至1945年初赴康藏高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各色风貌,作大量写生画,举行多次展览。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并当选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理事长。1947年,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士举办画展。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出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连续当选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擅长油画、中国画。1997年4月9日逝世。吴作人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无数次地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所搜求。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举办个展或联展、参观访问、文化交流等活动。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6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吴作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六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其油画《齐白石像》、《三门峡》,中国画《牧驼图》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发表有《印度绘画》、《谈风景画》、《对油画的几点刍见》等文。出版有《吴作人画集》、《吴作人画辑》、《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文选》等。曾于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作品展览。多次出国访问,举办画展,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出版画册:《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水墨画集》、《吴作人画选》、《吴作人、萧淑芳画选》、《吴作人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吴作人》、《巨匠与中国名画-吴作人》、《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画集-书法诗词卷、中国画卷、油画卷、素描速写水彩卷》、《中国近现代名字画集-吴作人画集》等。吴作人夫人萧淑芳,也是一位美术家。前妻李娜,比利时籍人,1939年底在中央大学的时候,因产后虚弱多病,加之日军对陪都重庆的大轰炸折磨,不幸早逝。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中学时自修绘画。1926年起在上海当过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1928年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后集成《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次年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组织漫画宣传队,任领队并参加郭沫若负责的政治部第三厅,投身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组画及叙事漫画《逃出香港》。1942年于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后举办旅印画展。抗战胜利后曾赴美国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0年将补发的“文革”中被扣三万元工资捐赠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作奖学金。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从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根据速写加工,进行中国人物画创作,逐渐形成笔墨爽利、造型夸张富于装饰感的画风。速写在叶老的艺术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叶老不是科班出身,早年自学绘画。速写不仅成为连结创作与生活的桥梁,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常年不懈、大量的速写实践,还练就了过硬的造型能力。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五、六十年代,是叶老艺术创作的鼎盛期。这时叶先生才四、五十岁,精力充沛,欣逢盛世,全国性的建设热潮,丰富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创作热情。许多代表作都产生在这一阶段。如: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小说《子夜》的插图,还有一大批舞蹈人物画,都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可惜这种旺盛的创作势头,不久即因文革开始而中断。叶老身陷囹圄,面壁、封笔十年之久。这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美术事业的不幸。待到冤案昭雪、焕发第二次创作热情,先生已是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老人。叶老本性耿直,虽历尽磨难,仍遇事直言不讳,一身正气。晚年撰写数十万字的回忆录,秉笔直书,心胸坦荡,疾恶如仇。在老先生中能这样处世的诚属少见。1990年起,先生不顾80多岁高龄,三次发起组织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南揽富春,北走齐鲁,西赴湘鄂,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社会,谈艺创作,言传身教,了无倦意。没有遗言传达,但有作品传世;身体已然仙逝,精神长留人间。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1995年5月8日下午5时因病长逝于北京,享年88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省中山市人,吴作人夫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名誉会长。1926年-1929年在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洋画系学习,1929年在北平举办“李韵笙、萧淑芳、王俨油画展”。1929-1930年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学素描和油画。1931年-1932年在北平断续随汪慎生、汤定之、陈少鹿、齐白石等学中国画。1936年同蒋兆和研究中国水墨画的绘画技法。1937-1940年赴瑞士、法国和英国学习木刻、雕塑和油画,并举行个人中国画展,在英国出版《中国儿童游戏》画册。1940回国后,在上海培成女中、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任美术教员。1946年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任理事。1947年6月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之后回到北平,任北平国立艺专兼职副教授,参加北平美术作家协会。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后,一直在中国画任副教授、教授。1960年代初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兼课。1984年退休后专门从事创作至今。主要作品:《静物》(油画,1929)、《松屏图》(水墨,1932)、《墨荷》(水墨,1933)、《五老峰》(油画,1933)、《瑞士女郎》(油画,1939)、《百子图》(彩墨人物画,1946)、《北海溜冰》(油画,1954)、《儿童玩具展览》(油画,1954),以及水彩画《丁香花》、《大丽花》、《少先队员》等。1960年以后以中国画花卉作品为主,代表作有《扶桑》、《紫 》、《高山杜鹃》、《山花烂漫》、《君子兰》、《郁金香》、《绣球》、《丁香》、《柱顶红》、《红梅》和《百合》等。许多作品为海内外藏家、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宾馆、驻外领事馆、机关单位等收藏。出版有中英、中法文版《吴作人、萧淑芳画选》、《萧淑芳画选》、荣宝斋《萧淑芳花卉》画谱、《萧淑芳花卉》、《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走过九十:画家萧淑芳》等。1980年代以来,曾先后访问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及香港,举办《吴作人、萧淑芳中国画联展》及进行文化交流等活动。1993年以来,曾在北京、中山、深圳、苏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01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萧淑芳从艺75周年回顾展”,同年12月,在广州逸品堂举办“萧淑芳画展”。2004年初夏,先后在中央美术馆、北京国际艺苑举办“萧淑芳九十以后新作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卢开祥(1925.9—1996.1)别名公则、鲁愚,云南昆明人。擅长绘画、美术理论。1943年在重庆随徐悲鸿先生学画,1946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工作于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编辑、陈列组组长,美术家协会工作队副队长,会员工作部负责人。作品有《三峡山水》、《都城览胜》等。发表有《在徐悲鸿先生身边的日子里》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