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萨空了(1907-1988)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学家。擅长艺术理论。笔名了了、艾秋飙。蒙古族。原籍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1907年3月26日生于四川成都,1988年10月16日因病卒于北京。1925年参加“阿波罗画会”,1927年开始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北京晚报》编辑记者,1929年后任《世界日报》画刊编辑,《世界画报》总编辑,天津《大公报》艺术半月刊主编。1931年被聘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教艺术理论课。1935年冬赴上海,任上海《立报》副刊主编、总编辑兼经理。1940年到重庆任《蜀报》总经理,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负责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著有《科学的新闻学概论》、《科学的艺术概论》、《宣传心理研究》等。有《萨空了文集》行世。1935年冬赴上海,任上海《立报》副刊主编、总编辑兼经理。在他主持下,《立报》实行精编主义,受到读者欢迎,成为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移至香港创办《立报》。1938年秋同杜重远赴新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任《新疆日报》社社长。1940年到重庆任重庆《新蜀报》总经理。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迫去香港,同年秋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总经理。1943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于桂林和重庆的集中营。1945年6月经营救释放,在香港任《华商报》、《光明报》总经理。1949年6月在北平协助胡愈之创办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任秘书长,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人民政协报》总编辑(1983年后兼)等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杨悦浦(1938.11—)祖籍山东招远,擅长国画白描、油画、美术评论。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曾从事科学技术展览美术设计。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美术家通讯》主编、《中国现代科学全书·美术卷》主编、中国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有《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迹》。出版有《门外絮语》、《与历史同行——杨悦浦1994年至1997年美术评论文选》、《走出旋涡——杨悦浦美术评论文选之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男,1929年出生,河北景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1978年至1979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创作《心心相连》和《雨》,均参加了北京市和全国庆祝建国30周年美展。后者获北京市二等奖、全国三等奖,现为中国美术馆收藏。80年代参加北京市委召开的“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表彰和奖励。80年代创作《农村集市》、《月夜乡情》、《繁忙的街口》、《母亲的期望》(又名《四十年代》),后者获建党70周年优秀作品奖。1989年至1990年赴欧洲进行艺术交流和考察,现为欧美同学会会员。50年代创作农村风情画《农村剧团》、《抢收》、革命历史画《农村合作化》,后者收入《中国革命历史画选》,现藏于中国美术馆。60年代创作油画《农村两姐妹》、《北平解放》(与秦岭合作)及《做花灯迎新年》等多幅年画。1973年参加“白求恩纪念馆”和“柯棣华纪念馆”的历史画创作。创作油画《白求恩深夜诊》和《柯棣华在太行山》等4幅。(现陈列于白求恩纪念馆和柯棣华纪念馆)。1985年创作油画《在敌人法庭上》(陈列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改革开放以来,创作作品数量较多,主要有《海岛细雨》、《金色太行》、《希望之乡》、《运河落日》、《暮归》、《长城人家》等约百余幅。这些大部分参加过国内外展览。90年代在法国巴黎和蒙勃利埃举办个人画展,不少作品为国内外艺术馆或个人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赵瑞英,1930年生,吉林人,满族,擅雕塑。现为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赴外展出、发表、获奖及被收藏,传略被收入国内外多部名人辞典。1955年即参加中国雕塑工厂的创建工作。[1]1956年,参加志愿军纪念碑创作,到志愿军驻地(上甘岭)亲身体验生活;1958年,参加《降龙伏虎》、《天地伏我》、《劈山造海》(中山公园)创作;1959年,参加农展馆浮雕,北京工人体育场运动员像《标枪》;1960年,参加北京女雕塑家展。下乡横岭、黑龙江、859农场;1961年,到敦煌石窟,麦积山学习考察;1973年,沿着白求恩走过的道路体验生活、感悟历史,创作了白求恩纪念馆的白求恩雕塑;1974年,任《农奴情》创作组副组长,到西藏体验生活,完成大型雕塑《农奴情》。1985年参加体育美展,建国三十五周年美展,应美中文化交流中心邀请赴美国考察环境艺术及现代雕塑。1997年参加创作平津战役纪念馆圆雕、浮雕,参加香港回归雕塑展,合作创作周总理纪念馆浮雕,参加香港回归女美术家联展。2002年参加《半个世纪回顾——北京雕塑艺术文献展》2003年参加《五六十年代的年轻女性——新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邀请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司徒兆光是著名雕塑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城市雕塑奠基人。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被授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称号。1940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开平市,已故著名电影人、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之子,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1-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从师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教授。1966年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曾为国家培养出大批艺术精英人才,也曾为中国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建设推广做出重大贡献,很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1973-1975年完成集体创作的大型泥塑组雕《农奴愤》。1979年在北京参加九人雕塑作品联展。1979年作品《扬青稞》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奖。1981年作品《春》等在香港展出。1982年作品《雏鹰》在法国黎春季沙龙展出;为茅盾文学奖奖章创作茅盾浮雕。1983年赴苏联考察城市雕塑,并于市长讲习班授课。1984年作品《多多》、《背》等参加布达佩斯国际小型雕塑展览;石雕《廖公》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木雕《妮》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年为人民币百元创作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浮雕像;创作完成毛主席纪念堂中朱德大理石像。1986年为国家体委创作贺龙纪念像;应邀访问日本国;同年创作完成大理石刻《读》坐落于北京市政府门前,该作品于1987年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选"优秀奖"。1987年为匈牙利著名诗人山道尔·裴多菲故居博物馆创作中国作家孙用铜像。1988年创作完成北京郭沫若故居的郭沫若纪念铜像。1990年为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我国首个户外人体雕塑《遐思》;出访新加坡;作品《妮》、《远友》等在新加坡展出。1992年在京举行首次个人作品展览;同年赴欧洲考察访问,在巴黎举行个人作品展览。1993年在台湾参加雕塑名家五人展。199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完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型雕塑《劲射》;为北京宋庆龄故居创作宋庆龄胸像。1995年创作马寅初、梁思成像。1996年完成贺龙、李维汉纪念像。1997年为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创作石雕《何香凝像》。完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同仇敌忾》《巾帼赞曲》。1999年创作不锈钢像《牦牛》,2000年为香港大学创作《孙中山像》,2002年创作《春雪月夜》长春国际雕塑公园。2005年创作抗联战士冯仲云、薛雯大理石浮雕像。2009年为中华世纪坛创作梁思成像。2010年为铜陵市创作作品《遥望》;《郭沫若像》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2012年《孙中山像》参加《雕塑百年》展、国家博物馆收藏。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画廊举办“生命之歌——司徒兆光的艺术情怀”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1937年出生,雕塑家,辽宁沈阳人。1957年保送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刘开渠教授、王临乙教授。1959年公派到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深造。1964年回国,任教于中央美院雕塑系至今,曾任雕塑系主任。现任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第二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城雕委委员、艺委会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获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艺术称号。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多次赴欧美诸国、日本、中东、港澳台等地考察、讲学、举办个人展览。代表作有《列宁》、《周恩来》、《陈毅》、《蒲松龄》、《谭嗣同》、《琴》、《回归?香港的春天》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辽宁黑山人。擅长中国画、漫画、工艺美术。1932年进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1936年到南京,在《上海漫画》、《泼克》、《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作品曾参加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抗日战争爆发,参加漫画宣传队,是年冬在武汉参加漫画界抗敌协会。1938年到西安,举办漫画学习班,主编《抗敌画报》。1938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哈尔滨任《东北画报》主编。1949春调北京负责开国大典美术设计。曾先后负责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及巴黎博览会中国馆等美术设计。负责北京国际机场壁画创作。多次举办中国画作品展览。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常务书记。多次出国考察。出版有《张仃焦墨山水》、《张仃画集》、《张仃漫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的速写、水彩画家,原辽宁省东沟县(今东港市)孤山镇人。1934年曾在沈阳美专、北平美专学习。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会议》等素描作品,并在《力报》、《申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批以控诉日本侵略者罪行为内容的木刻《无妻之夫》、《无母之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歌舞团团长,苏中《江海报》社总编辑,苏中新华社社长,先后在《抗敌报》、《战士报》上发表《反动派的滔天罪行》等木刻作品。皖南事变被囚于上饶集中营,后越狱回到革命根据地,在《苏中报》社工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邵宇在沈阳《东北日报》社任记者和通讯采访部长。1946年冬,赴黑龙江省东安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他创作的强烈欲望,所创连环画受到徐悲鸿先生的称赞,认为其画风“用来描写中国社会非常适合。可称简约、紧凑、扼要,而极具力量”。全国解放后,邵宇任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兼美术创作室主任。1950年,参与主持筹建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51年冬,他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创作了一系列战地素描。《上饶集中营》、《千山万水》等优秀作品是这个时期完成的。自1955年起邵宇先后任《人民画报》总编辑,《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1984年兼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主持《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工作,1988年,任《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辑。1990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委员会主任、教授。出版作品出版有连环画《土地》,画册《上饶集中营》、《首都速写》等。经历德国的珂勒惠支,法国的杜米埃、米勒以及美国的海恩里西、齐勒(《柏林生活素描》的作者)都给予他多方面的启示。参军后,在那段历经严峻考验、曲折难忘的日子里,奠定了他深厚的生活基础,形成了创作激情的根源,无论是他的水彩画、速写或是国画,都是以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揭露旧社会,歌颂新生活。水彩画本身就带有速写的特点,他要捕捉瞬间即逝的动人景象,他要描绘动人的情节,充分发挥水彩画洗练、准确、感人的艺术效果,在许许多多大的场面中,不允许你去精雕细刻,相反,只有以动人的水彩追求强烈、概括的生动气氛,创造出美的意境去感染读者,这就是邵宇水彩画的特长。他的代表作《办喜事》、《迎新娘》不仅充分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而且作者的激情充分显示在那流畅的速写线条和优美的色块交织之中,给人以美好印象。《迎新娘》一画采用大块明暗的对比,表现和煦的阳光,同时线条色块并用,勾染兼施把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巧妙地运用到水彩画之中,形成了东方艺术美的风格。画中迎亲的行列,疏密开合,寥寥数笔,主次分明,情节动人,是作者几十年来长期深入生活和多年艺术技巧磨练的结果。《办喜事》是《迎新娘》的姊妹篇,描写的是傣族人在娶亲大喜的日子里宾客满堂,在那富有民族色彩的竹楼里,抽烟喝茶、欢声笑语的场面,这两幅作品都是炭笔淡彩,是邵宇的拿手杰作。作品及其风格1954年首届全国水彩、速写展览会上邵宇的《成渝路上》是展览中优秀作品之一,那是歌颂祖国建设的篇章。他的其他作品《选举》、《早读》、《瑞雪》、《日夜服务商店》等,每一画面都呈现出他那以洗练的色彩和简洁的用笔,生动地刻画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邵宇的速写加水彩是一特长,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用墨笔速写,略赋淡彩,其黑白相映,节奏明快,加上色彩鲜明绚丽,苍厚有力,更突出了他的独特风格。如《中山纪念堂》(1977年作)、《香港之夜》(1977年作)、《黄河之滨》(1979年作)、《雨中岚山》(1979年画于日本)、《有朋自远方来》等,都是非常成功的作品。80年代以后的作品,多炭笔速写淡彩,亦画钢笔淡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之行,画了大批的动人作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又名力尚。别名刘岂,江苏江都人。擅国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早年在家乡刘力上(右二)与臧伯良、白雪石、田世光上私塾,后到上海拜为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入室弟子。随张大千先生学习人物画、山水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力上赴武汉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大军,转战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在南宁会战时部队被打散。经历了四年军旅生涯后,刘力上去四川探亲,与老师张大千重逢。在老师抗战不分前方后方,重要的是爱国报国,弘扬民族艺术亦是爱国表现的思想启发下,又随师辗转至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等地临壁画,孜孜不倦地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继承祖国优秀艺术传统,画技迅速提高。40年代中期初露画坛,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对重彩技艺有较深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文联美术协会国画组组长,1953年调北京中国美术研究学院任教,传授我国传统技法——重彩。1957年与其他10名画家合作的《岱山旭日》巨幅山水,作为国家礼品由*主席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带往前苏联,赠给苏共中央。1983年刘力上与夫人俞致贞合作的巨幅景屏《荷塘清趣》被陈列于中南海紫光阁接待厅。刘力上多次参加国际画展,许多作品在日本、印度、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及香港、澳门地区展出。1986年北京朝阳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技法画库》的第一部分“花卉”为刘力上与俞致贞的共同绘画。1953年在民族美术研究所从事画史、画论研究。1961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品《荷花邮票》小型章在日本获一等奖。作品有《荷花通景》、《长寿永昌》等。出版有《俞致贞刘力上花鸟画集》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中国老年书画会顾问、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谷梅(1929.1—198312)别名谷月玉,女,山东威海人。擅长电影宣传画。曾先后在大连中苏电影院、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局工作。曾任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宣传处副处长。作品有《草原上的人们》、《小白兔》、《望乡》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