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刘克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院长。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澳区建筑遗产工作组主任。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筑设计。刘克成教授为我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后起之秀,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博物馆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内形成了较为广泛地影响,是我国在该领域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刘克成教授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院院长。他治学严谨,创立的“城市与建筑文脉”建筑设计课程已成为国家精品课程,提出的建筑教育“场效应”教学模式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刘克成教授在科学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主持的项目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等奖项。主持了一系列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规划项目和遗址博物馆工程设计项目,主持并参与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他本人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多项荣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惠菲,女,1976年生,陕西省清涧县人。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1999年毕业于西安美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西安美院研究生部,主攻工笔人物方向,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工笔画院人物创作室画家,延安市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1999年:中国画《青春》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延安颂”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2008年:中国画《福娃》入选首届《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美术与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9年:中国画《小花》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0年:中国画《小花》荣获首届陕西省美术奖(创作奖)三等奖;2011年获西安美院201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一等奖;2013年、2014年两次参加清风三月陕西省女画家邀请展。2013年:中国画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参加“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评为入选作品。2013年:中国画作品《美丽家园》入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的“高原·高原——第三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2014年:参加“第二届西安·台北艺术名家交流展”获优秀奖。2014年:中国画《小憩》入选“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美协)。2014年:参加“长安精神”陕西优秀中青年国画作品提名展全国巡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宋丹青,1989年生于陕西澄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2014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在读。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获奖经历:2013,『工.在当代——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2014,『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获优秀奖(最高奖)2014,『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获优秀奖2014,『2014首届艺典保利杯中国水墨大奖赛』获水墨新锐奖参展经历:2012,『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2012,『“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2013,『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水墨作品学术研究展』保利艺术中心,北京2013,『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包头美术馆,包头2013,『大美西双版纳·全国首届工笔画学术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2013,『工.在当代——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4,『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山东日照博物馆,日照2014,『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4,『全国第三届壁画大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5,『“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南京2015,『墨攻—艺典保利杯水墨大奖赛获奖作品展』艺典空间,北京2015,『“艺起来”ArtUp——保利十周年当代青年艺术博览会』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15,『印心·物语-80后青年工笔画家联展』丹凤朝阳美术馆,北京2015,『“岩语”2015中国岩彩画邀请展』798艺术中心,北京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供职于中国银行延安分行,任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荣获中美协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优秀作品奖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奖入选纪念延座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展获优秀奖《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工•在当代》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入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陶加祥,生于1972年12月,湖南省邵阳市人。现任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第二工作室主任。个展:2013年《七情六欲》陶加祥版画作品展(西安)。2012年《面对》陶加祥个人作品展,(北京韵画廊)。参加展览:2012年《该发生的总会发生》西安当代艺术提名展(西安)。2012年《风醒》八人艺术展(西安)。2012年《观象》三年回顾展(西安)。2013年《释然见桃园》八人作品展(华商美术馆)。2012年《个人空间》曼丽美术馆中澳版画家作品展(澳大利亚、北京、西安、深圳)。2012年参加“抗体——守望与突围中的当代艺术文献展”(西安)。2011年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入选。2011年《获柯罗默伯爵最有希望成功的当代艺术家》特等奖。2011年西安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一等奖。2010年"首届陕西美术创作奖"优秀奖。2010年9月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上海)。2010年7月“实践的力量”第四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上海)。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三版展(北京中国美术馆)。2008年:“12。。。”中德艺术交流展(德国柏林)。2008年“实践的力量”第二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北京、台北)。2007年赴日本福冈参加“亚洲的心”中日韩艺术作品展(日本)。2007年参加上海800号美术馆开幕首展(上海)。2007年参加“伪英雄时代”当代艺术展(上海)。2007年“实践的力量”首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2006年美国新墨西哥版画交流展(美国)。2005年赴德国做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并参加“PrintBentlage”国际版画艺术家交流展。2004年全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展并获“学院奖”(北京)。2004年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2004年参加“共享·刷新”当代艺术八人展(西安)。作品收藏: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鲁迅纪念馆,福冈亚洲艺术中心,德国Bentlage艺术基金会,重庆美术馆及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内外艺术藏家收藏。荣誉记录曾荣获柯罗默伯爵最有希望成功的当代艺术家》特等奖。西安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一等奖、"首届陕西美术创作奖"优秀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魏安,1963年12月生,二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曾当选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第七、八届陕西省青联常委,西安市有突贡献青年专家。作品《厚望》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进城务工》、《怀念老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作品《山道》获“齐白石奖”中国画展优秀奖等。曾出访日本、南韩、法国等国家办展、交流、考察。作品及论文发表散见于《美术》、《中国书画》、《国画家》、《中国画市场》,《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美术报》、《文艺报》等报刊媒体。出版有《魏安水墨人物画集》、《魏安写生作品集。作品《陆羽煮茶》为人民大会堂陈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武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科技大学设艺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家,硕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王瑞清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张雷武:1965年出生于米脂县城,自幼因患小儿麻痹致下肢瘫痪。在疾病与贫困面前,天生倔强的张雷武没有退却,而是选择了自强与拼搏。由于下肢瘫痪,无法支撑身体,他靠双手与双膝爬地移动身体,手脚常常磨得皮开肉绽,双手布满老茧,双臂变形弯曲。在同病魔抗争中,他学会了双手握脚蹲着走路,掌握了基本生存技能,磨练了自强不息的品格。为了生存,他付出的是肉体的磨练;为了求知,他受到更多的是心理煎熬。他不甘心被命运摆布,看到同龄的孩子都背上书包上学,他下定决心要生存、要上学、要锻造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步入了学校的大门。1982年,张雷武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正当他满心欢喜准备考取高中时,却因身体状况和家庭贫困,被迫辍学了。然而,从小能写会画、梦想成为画家的张雷武没有自弃,坚持自学,打算考取美术院校。1986年,他报考了西安美术学院,尽管各项成绩全优,总成绩超过了录取分数线,但因身体原因被拒之门外。面对这一挫折,张雷武仍然坚持当初的信念,在内心深处发出了“进不了美院,我也要成为一名画家!”的呐喊,从此开始了他追求绘画艺术的艰难历程。他开始一遍遍临摹小人书,全套10本的《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他临摹了两遍;戴敦邦的《水浒一百零八将》画册,他临摹了4遍。他尤为喜欢清代画家任伯年和当代画家范曾的作品,反复揣摩,探求奥妙。他经常趴在地上练画,练就了画大幅作品的“技巧”。他从不放过培训深造的机会,各地举办的美术培训班,他次次不误。他先后购买了上万册书籍,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学和绘画方面的论著,从中汲取知识,奠定了他的绘画理论基础。为学习绘画技艺,他不分寒暑与昼夜,手摇轮椅到各地去写生,笔耕不辍。米脂这块令人神往的黄土地,不仅给予了张雷武生命,也赋予了他创作的使命和灵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